农村公共产品供给.doc_第1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doc_第2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doc_第3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doc_第4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姓 名: 刘西凤 指导教师: 胡庆龙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学 号: 20903031038 提交日期: 目录目录1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3引论41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的界定41.1公共物品的内涵42.现状分析52.1研究的目的和现状52.1 1研究目的52.2 1研究现状63.问题分析73.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73.1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缺失73.1 2户籍制度等带来供给失衡83.1 3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供给失衡8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后果95.合理化建议95.1关注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95.2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105.3建立起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105.4明确代言人。105.5了解社会公共产品的总需求及城乡需求的差异。105.6加大农村科技和教育投入106.结束语11参考文献11致谢1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09公共事业管理:刘西凤 指导老师:胡庆龙(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黄山 24504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财政支农投入不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分析,简要地验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关注农民对公共产品的真正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二者的关系,得出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并且就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些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 农民收入 供给效率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collective efficiency of the farmers income09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Liu Xifeng instructor: Hu Qinglong(Huangsh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Huangshan 245041)英文摘要Abstrac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The curr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to inadequate investment, rural public product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s and other issues. Briefly verif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public goods and farmers income growth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on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public goods based on concern farmers on public goods real needs,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of rural public.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e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for a brief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Keywords: Rural public goods Farmers income Supply efficiency引论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品供给又是至关重要的。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品是指在农村地域内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这些社会产品或服务会使农村受益,但其中有些社会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十八大报告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2-11/19/c_113722546.htm 2012-11-08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农村公共产品也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品绝大部分投向城市,出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 是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更是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就最近的主要观点作概要性综述。1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的界定1.1公共物品的内涵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公共物品”这个概念。公共产品又称公共物品,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 (美)萨缪尔森 (美)诺德豪斯,萧琛译.微观经济学(第19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的定义: 公共物品是指这样一种物品, 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 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或者说,公共产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的消费,都能使真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从萨缪尔森的定义中, 可以发现公共物品的三个特征: 一是消费上的非竞用性, 即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 人人都可获得相同的收益。二是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即难以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三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私人物品来说谁付款谁消费,对于公共产品而言是不容分割的,如一国的国防、治安等。农村公共产品相对于农民或家庭自己消费的私人产品而言, 是在农村地域或范围内, 农村居民消费享用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资或服务产品, 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农村公共产品也和普通的公共产品一样包括纯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农村公共产品。其中纯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社会治安、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救济等。准农村公共产品具体包括江河湖海的治理、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型水库及各种灌溉工程、大型重点防护林、农村道路建设等)、农村医疗、农村保险、农村自来水供应等。鉴于这两类公共产品其性质不同, 可分别采取不同的供给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和民间资本等两种方式。以实现政府与受益人合理负担的成本的分摊比例。对于纯农村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省(直辖市)、市级政府提供, 对于排他性成本高的准公共产品主要通过县级、乡镇两级政府提供, 同时积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提供其它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按照受益地域的不同又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属于全国性的农村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承担,属于地方性的由地方政府承担, 一些跨地区的公共项目和工程可由地方政府承担为主,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协调。2.现状分析2.1研究的目的和现状2.1 1研究目的农民收入来源十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农民有直接补贴和政府对农民的征税;二是农民私人产品和劳务的收益(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对农民生产产品的影响,其收益仅取决于其产品的产量)。改革开放以来李克强. 农民收入农民发展与公共产品供给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私人产品主要是以个人行为为主,其组织形式是以户为单位,单个农民的私人产品对农业产出份额非常微小。所以,农村私人产品的生产又具有较强的分散性。这种分散性的组织形式个人行为就决定了农民私人产品的生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着强烈的需求,而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私人产品生产越多,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就越大。比如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农比对公共产品需求只是基本维护公共秩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交通、信息、基本技能以及制度安排、政策供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如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信息网络,以及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主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等公共产品。此外,农村的单户作业,不可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也有一个相应的提高,要求政府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高效益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虽然这些准公共产品私人部门也可以提供,但是对于边际产出率相对饺低的农业而自,政府组织提供可能更具有社会效益。所以,随着社会生产和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公共产品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并发行国债用于农村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旨在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要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必须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将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化。所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角度研究农村和农民问题,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2 1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以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这种提高不是沿着直线上升的,而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情况。总体看来,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与深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农民长期被压抑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民收入迅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6.5%;第二阶段:19851989年,农民的收入增长减缓,并在1989年跌落到谷底,这一年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收入增长为负增长;第三阶段:19901995年,这个阶段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提升,由1990年的2%上升到1995年的9%;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农民收入增长率徘徊在2%7%之间,且非农收入比重急速上升。在这一阶段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都显著超过了农业收入。从此可以看出,以粮食为主的农民纯收入增长困难。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首先,由于农产品市场的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得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尤为困难。其次,来自于包括林牧渔工业等收入显著低于农业等其他收入。这说明农民考在家从事经营性活动收入的困难重重。再次,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社会服务业收入、文教卫生业收入等公共收入方面的收入也明显不足,虽然在近年来收入有所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仍相去甚远。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造成农民增收趋缓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成为近年来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者所关注的焦点。提高农民收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高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另一种是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他们从事非农产业。前一种方式主要是国家试图通过对粮食生产的直接补贴及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中国农业应对WTO所带来的冲击。但是,粮食直补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后一种方式则是将发展非农产业及改善农村移民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有9.2亿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过高的农业人口比重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艰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即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2012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统计表(见下页)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单位: 元指 标199019952000200520102011纯收入686.311577.742253.423254.935919.016977.29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38.80353.70702.301174.532431.052963.43家庭经营纯收入518.551125.791427.271844.532832.803221.98农业收入344.59799.44833.931097.711723.491896.67林业收入7.5313.5222.4445.7787.6899.49牧业收入96.81127.81207.35283.60355.56462.54渔业收入7.1115.6926.9542.5264.2861.21工业收入9.1513.6352.6761.1393.32104.73建筑业收入12.1834.5346.7347.1288.7587.91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13.4527.7663.6384.19125.40153.05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12.6934.2678.54108.55186.43244.09社会服务业收入6.5517.1828.0932.6150.8856.97文教卫生业收入6.8610.1321.5622.56其他收入8.4941.9760.0831.1935.4432.76财产性收入28.9640.9845.0488.45202.25228.57转移性收入57.2778.81147.42452.92563.32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鉴3.问题分析3.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3.1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缺失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以来, 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缺失, 但在之后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却始终没有建立起公共产品的正常的供给制度, 中央政府主要以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主, 这类物品和服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直接效用并不大, 地方政府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也没有相应地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 而是按照“ 公共产品的受益原则” 将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层层下推, 农民成了公我产品供给的最后承担者。具体表现在最主要的地区性公共产品供给, 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等实质上实行的是农村地区“ 自给自足” 的政策。3.1 2户籍制度等带来供给失衡随着1958年人民公社的建立, 户籍制度实施, 开始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人口的自由迁移随之从宪法中消失, 中国开始了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进程。因此, 这种制度本身是强加于农村的第一个不平等。这种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将全体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并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实施不公平国民待遇, 使许多在政策、制度上深深的带上了城乡等级观念, 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3.1 3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供给失衡在教育制度上, 城市中小学教育全部由国家投资, 农村中小学教育则以摊派的方式由农民掏腰包解决, 1985年国家财政还取消了对农村每个中学生31.5元、小学生22.5元的教育拨款, 改由农民在集体提留中提取。义务教育由政府的主要责任转变为农民的主要义务。而事实上, 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约有50 %一60% 写的乡镇人不敷出, 全国有一千零八十个县发不出工资, 其中60% 写是教师工资。这样很多乡村小学被迫停办, 农村学校无法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才是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 而教育支出是人力资本构成的主要项目。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导致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严重地影响了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 进而是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中的普及推广难度增大, 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的效率不高, 最终影响了农民收人的增长。虽然自从2008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以来,让农村孩子也都享受到教育的好处,使许多贫困的学生也圆了上学梦。然而目前的教育不公平问题非常突出,最主要表现在国家的基础教育上。让所有孩子都有学上的目标基本完成,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国家每年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成百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就只能自己顾自己, 不仅如此, 农民还要为政府分担补助救济农村五保户。对农民来说,从小就要干活, 一直到年老死去, 大多数农民有了病无钱治疗,就靠“ 忍过去”。农民虽然拥有有限的土地,但土地的利益则微乎其微, 甚至得不偿失。这些无形的公共服务差距的影响远远胜过了有形的收人对农民的深远影响。能否有更好的教育和卫生条件直接关系到了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同时还关系到一个人获得收人能力的好坏,使其是否能免于收人贫困。越好的基础教育和卫生保健,潜在的穷人就越可能有较好的机会脱离贫困。这一种途径对于消除收入贫困非常重要。因此,国家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消费共享化对三农问题至关重要, 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后果(一)马晓河、方松海( 2005) 认为现行的政府 重城市、轻农村, 农户供给责任的能力、第三方缺乏参与机会的不合理供给体制造成供给严重不足,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导致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公共资源的浪费。(二)葛云伦、王学钊( 2005) 认为农民负担重、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城乡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所导致的主要由农民承担密切相关, 这也削弱了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物质基础。(三)朱延松( 2005) 认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 使农民丧失了增收的基础和条件, 制度外供给以及供需矛盾加重了农民负担, 造成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5.合理化建议5.1关注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农民收人的增加、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而农村私人产品有赖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私人产品主要是以个人行为为主,其组织形式是以户为单位,单个农民的私人产品对农业产出份额非常微小。所以,农村私人产品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分散性。这种分散性的组织形式就决定了农民私人产品的生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着强烈的需求,而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私人产品生产越多,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就越大。比如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只是基本维护公共秩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信息、基本技能以及制度安排、政策供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如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信息网络,以及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主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等公共产品。此外,农村的单户作业,不可能从事农业的科研,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也有一个相应的提高,要求政府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高效益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虽然这些准公共产品私人部门也可以提供,但是对于边际产出率相对较低的农业而言,政府组织提供可能更具有社会效益。所以,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公共产品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并发行国债用于农村电力系统、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旨在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但这是远远不够的。5.2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在加强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是应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信息网络支持系统,让农民及时、便捷地获取有用的信息。5.3建立起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一是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格局,政府应承担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地位,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职责权限。二是各级政府都应建立起相应的负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组织,负责农村公共产品投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信息,并对供需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划。5.4明确代言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要确立农民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成立农民协会,使它发挥和工会一样的作用,强化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农民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强化农民集团的利益。5.5了解社会公共产品的总需求及城乡需求的差异。关注公共产品供求的总量平衡和城乡结构平衡。财政管理要加强社会公共产品供需信息的分析,并使之成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依据。5.6加大农村科技和教育投入人力资源理论的实证研究证明,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对生产起重大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源的素质主要来源于教育。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美国19291959年的经济增长有29%56%来源于教育。教育与农民增收有更直接的正向关系,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也越高。但是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却很低,截至1998年底,全国100个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为9.56%、小学文化程度为34.49%、初中文化程度为44.99%、高中文化程度为9.15%、中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分别为1.46%和0.37%,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4年,而发达国家则达12年以上。许多农民不仅劳动技能低,而且市场知识缺乏,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能按照现代管理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可见,素质低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中教育与科技的投入力度,是我国农村实现快速发展、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现实途径。6.结束语在万般煎熬中完成了前面10多页连篇累牍的正文内容之后,总算能够开始写结束语,这应该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我也很高兴看到在大学本科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能设置“结束语”这么一个富有人性化的小版块。但我相信“结束语”在各位审阅论文老师心中的权重较之论文正文内容恐怕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学生随便写些东西充字数或者干脆写一套形式化的语言,相信各位老师也会足够大度,不去计较。但我想既然是设置了这么一个人性化的版块,不如就写些人性化的东西,想我所写,写我所想,为冷冰冰的论文增加一些人味儿,附带为论文充些字数。论文的具体内容确实没什么值得说的,不过是一些专业术语堆砌。主要想总结一下大学四年来对自己专业的感受。如果说我大学四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领域内有什么重要收获的话,那“培养出了对本专业的兴趣”绝对是最值得一提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与以前初中、高中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甚至是讨厌自己的专业,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未经深思熟虑就随便选了个专业,或者根据父母朋友的意愿选了个“好找工作的”专业,后来却发现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还有的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的专业,但他们最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