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1).docx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1).docx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1).docx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1).docx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5.11)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2x20分=40分)1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A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C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2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这表明A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B土地经营权商品化C政府规范地权流转 D传统经济政策松动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里“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私有土地的出现 B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C小农经济的产生 D租佃关系的形成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5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13种57种50种22种30种4种(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时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6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文人只追求商业化利益 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C科举制度已经走向瓦解 D清代否定重农抑商政策7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据此,可推知A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 B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 D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8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 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 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9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赵豹在秦赵对峙时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这一记载体现出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普遍使用 B灵渠的修建使得军粮运输便捷C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国力强盛 D战国道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10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A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要求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C可能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D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1汉代对中耕十分重视,氾胜之书把“旱锄”作为“凡耕之本”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各种作物都要求“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汉代农具中有专门用来除草的铁锄,出土很多。这说明汉代农业A相比前朝有了跨越式发展 B能够满足所有农民的需求C有了较为完善的耕作技术 D铁犁牛耕在全国广泛普及12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1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是指A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的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市坊的时空界限被打破14中国古代实行匠籍制度,规定凡有技艺的手工业者必须世代为官府服役,或定期轮番服役,不得转业。但到明清时期,逐渐趋向松弛,政府允许他们可以以银代役。政府所需的技术工人改为雇佣方式,按市场价格付给报酬。这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官营手工业逐渐被私营手工业完全取代C雇佣方式逐渐盛行起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经营方式15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人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 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16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17山西太原王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和主人王氏,是明清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一豪宅。该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18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折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A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C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19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主要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 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 D为兑换钱币服务20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传承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传承迅猛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2) 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这一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3)据材料三概括明初的商业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 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苛征商税的官吏。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材料三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参考答案0105 BAAAB 06 10 ACCBC1115 DDADD 16 20 CADCC2121(1)去向:结纳官府,贿赂官员;投资后代教育和科举消费;投资土地;建筑园林家宅;社会公益消费;投资工商业。原因:结纳官府,贿赂官员,为了减少经商的阻力,获取垄断利润;投资后代教育,是因为崇尚儒学,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投资土地,因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建筑园林家宅,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耀门楣;捐助公益事业,为了提高声望;投资工商业,为了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2)说明: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缺少资本积累。【解析】【详解】(1)本题的做题关键是根据材料衔接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徽商消费的去向,并基于史实对于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设问一,根据“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推知结纳官府,贿赂官员;根据“投资科举”推知投资后代教育和科举消费;据“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推知建筑园林家宅;根据“救灾恤贫、修桥铺路”社会公益消费;根据所学推知,中国的商人将赚来的钱除了扩大再生产外更注意投资土地,推知投资土地和投资工商业。设问二,需要根据设问一进行合理的分析,如:根据“结纳官府,贿赂官员”推出为了减少经商的阻力,获取垄断利润;根据“投资后代教育”,推知是因为崇尚儒学,为了提高社会地位;根据“投资土地”推出因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据“建筑园林家宅”推知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耀门楣;根据“捐助公益事业”,推知为了提高声望;根据“投资工商业”,推知为了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2)本题需要根据第(1)题的答案进行分析,主要角度是就是中国商人资金的流向,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结交官员;二是投资土地;三是投资科举、名望等。由此可以推出中国古代的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的原因有: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缺少资本积累。22(1)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脆弱性。(2)特点:“市”设在特定位置(市坊严格分开),有官吏管理,交易受时间限制。【解析】【详解】(1)方式:根据材料中墨子“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可知,此时是战国初期的个体小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