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_第1页
多学科融合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_第2页
多学科融合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学科融合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张丽平1,程远征1,秦骁强1,高志芹2,王守训*通讯作者* (1潍坊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2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 山东潍坊 261053)摘要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学科融合的读书报告活动,对多学科融合教育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 多学科融合;研究生培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新兴的一门学科,并且发展迅速,且对其它学科影响巨大,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带头学科之一,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医学科学已从整体、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因此在医学院校对该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需要不断的加以探索和实践12。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3。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在多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实践证明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完善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该学科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融入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理论和技术,是一个与多学科有着广泛联系的学科。对于本专业的研究生,除传统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继续加强之外,还需要扎实的化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等相关知识。虽然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化学、医学有机化学、生物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理学课程,但由于这些课程属于基础课,本科阶段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所以还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加强与生物化学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从2008年开始,我们给本专业研究生开设了高等数学、生物无机化学、核酸化学、生物信号识别和检测等选修课。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对生命中的化学现象及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且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增强了分析解决参数设置和数据分析等常见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在临床上的实践和应用,定期组织学生去医院相应科室见习和实习,从而加强了在该专业研究生培养上的多学科融合教育。通过增加理学选修课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更加扎实。二、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习技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与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性非常强。对于该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首先必须厚基础,因此需要加强理学基础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学习,强化专业理论和技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用和内容的取舍补充上。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是鼓励各授课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教材或课程讲授纲要,所编教学资料既要体现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又要优化教学内容,对陈旧的内容删掉,同时补充新的内容,特别是最新的研究动态;其次是选用重点医科大学选用的并且反映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教材;最后,对于开设的能反映学科前沿学术动态但又没有现行教材的课程,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改革还体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上,有了好的教材,还必须认真讲授,并且要认真备课。在授课过程中,一是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联系和结合,特别是加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之间,以及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体现综合化发展趋势;二是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设计到课堂教学当中,授课时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争取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到知识,培养爱钻研、勤思考的习惯,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三是增加课堂讨论学时数,将课堂讨论由总学时的6.5增加至10,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既轻松活泼,又严肃认真,既重理论学习,又重实际应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三、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体互补性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该硕士点原有导师4人,平均年龄48岁,为硕士或本科毕业,来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和医用生物学教研室。2008年以来,导师数量增至11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4人具有博士学位,分别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和医用化学五个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导师队伍逐步向年轻化,高学历化发展。这样多学科导师汇集在一起,由于研究领域有差异,研究者的思维、方法都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首先我们组织各学科导师给本专业全体研究生做学术报告,讲解本学科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与融合,加强导师之间交叉学科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的同时,丰富了研究生的知识,增加了研究手段,提升了研究生培养的水平和研究成果的档次。例如医用化学教研室的导师做化学生物学方面的专题报告后,学生对化学生物学有了较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对于他们了解如何用化学的方法来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该学科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影响。其次,每个教研室的导师至少为该专业研究生上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要贴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同时要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特色,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体现多学科融合。四、通过开展多学科融合的读书报告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读书报告是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也积极推行多学科融合的读书报告活动。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结合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学期初将选定的读书报告题目上报汇总,由学科组统一安排读书报告的日程。一般每月两次,每次由一名同学介绍自己学习文献或阅读书籍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传统的读书报告活动一般只有本学科的导师和学生参加,我们尝试邀请相关授课教师或其他学科的导师和研究生参加。不同学科的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可以给出不同的观点和启迪,将读书报告这种启发式、开放式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科的学术氛围,还激发了研究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老师和同学都扩展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本专业的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自主选题数量增加,课题实施过程思路比较宽,问题思考的比较深入,成效逐渐显现出来。参考文献1李丽帆,卓少元,封毅等.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9697.2刘永明,陈森洲,刘承伟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思考J . 基础医学教育,2001,3(2):9192.3 王增贤,白 波,段耀奎等. 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15-116.作者简介 张丽平,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基金项目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DYC08030);潍坊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Y0802)。Practice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ZHANG Li-ping, CHENG Yuan-zheng, QIN Xiao-qiang, GAO Zhi-qin, WANG Shou-xun(Shandong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53, Shandong, China)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of course content,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s of the teachers troop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report activitie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have been applie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hese ways have been proved that th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pattern play certain role in the perfec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stimulation of innovative ideolog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full play of students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