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教学论考试内容_第1页
人文教育教学论考试内容_第2页
人文教育教学论考试内容_第3页
人文教育教学论考试内容_第4页
人文教育教学论考试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齐勒创立了一种通过“教材联络与教材中心”把各学科综合起来的计划。2.1905年 托马斯琼斯(Thomas Jesse Jones)首次使用“社会科”(Social Studies)来指称由历史和相关学科所构成的这一学习领域。并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进行比较系统而独立的社会科教学3.1916年 成立了全国社会科委员会4.同年,中等教育中的社会科(The Social Studies In Secondary Education)的出版,标志着美国中学社会科课程的确立。5. 美国1994年颁布的社会科课程标准提出十个主题轴来贯穿PreK12年级的课程 ,以: 1、文化; 2、时间、连续和变迁; 3、人、地方和环境; 4、个人发展和认同; 5、个人、团体和制度;6、权利、权威和管理;7、生产、分配和消费;8、科学、技术和社会;9、全球联系; 10、公民的理想和实践6.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特点n 1以主题轴构建方式来整合和组织课程内容。n 2内容上高度整合。n 3管理上富于弹性,不统死。n 4强调公民能力的训练培养。 为帮助年轻人在互相依赖、文化多元和民主的社会中,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除增进学生知识外,社会科还要训练学生几项基本能力:n (1) 获取信息和使用资料的能力n (2) 发展和呈现政策、论证和故事的能力n (3) 建构新知识的能力n (4) 参与团体的能力7. 国外“社会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n 1把“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设立“社会科”的终极目标n 2把“整合学科内容”作为“社会科”设置的发展方向n 3十分重视“历史科”在“社会科”中的重要地位8.“同心圆扩大法”“典型”的社会科内容构建方式 依据“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青少年适应社会,接受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早期的社会课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从研究日常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需要出发,将多个学科加以综合,按照同心圆扩大的方式组织内容,即:自我一一家庭一一学校一一社区一一家乡一一国家一一世界按照生活范畴而不是学科体系构建内容,这样一种组织法则,体现了生活主义的社会课程原理。这种依据于儿童生活范畴不断扩大安排学习内容的方式也被称之为“同心圆扩大法”。8.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主题轴构建方式 ”n 基于对儿童获得社会认识和参与社会能力所具有的价值,按照主题或是领域构建社会科内容,即是各国社会课程普遍采用的组织法则。其基本特征是将儿童的生活、人的行为和多个学科的科学概念有机整合。进而形成主题轴。以主题轴的方式将“主题学习”内容组织起来,更清晰地将内容领域与主轴、主题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新的序列。这是一种非学科体系的逻辑建构。“主题轴”的构建方式,赋予了社会课程内容领域以新的意义,更多地从内涵上体现了儿童社会生活与学科系统的有机整合的范畴,更深层次地从多个角度反映了社会课程的基本原理。9.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发展的需要(论述)n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的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总和。n 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场所和作用的对象,自然环境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n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在创造自身文明的过程中,又会给自然界带来负面影响。n 这就需要人类主动地、有意识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目的地保护自然环境。10. 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一)“知识爆炸” 要求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n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传递成倍增长的知识,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课程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问题,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增长的学习内容与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曰益尖锐,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它能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n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2)具有较精深的专业知识。 (3)具有终身学习的欲望与能力。 (4)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具有同他人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6)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力量。n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统一的综合人才。综合课程开设是知识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人的发展的需要。11.综合文科课程特有的价值与育人功能n 综合课程的优势其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大综合能力 (1)知识的迁移能力。 (2)质疑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3)收集与整理材料的能力。 (4)构建论据的能力(分析、归纳、概括)。 (5)尝试做出和表达独立判断的能力(口头与书面)。 (6)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有助于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其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五,能减少学科门类,加快人才培养速度。12. 品德与社会内容结构的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13. 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示意图14.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n 课标一:“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n 课标二:“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n 课标一: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课标二:人文性、综合性和开放性。15.人文素质 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16. 课标一的设计思路及结构 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历史与社会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社会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世界历史与文化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历史与文化课标二的设计思路及结构“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17. 课程结构示意图主题 逻 辑 内容与方法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怎么办(问题的整合)我们传承的文明 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为什么(史实的整合) 我们生活的世界 社会是怎样的 是什么(要素的整合) 18. 课标(一)的目标设计总的来说是按总目标、分目标、内容标准三大层次设计;其中分目标又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能力;知识三大领域;内容标准又有主题目标、专题目标和内容标准三级目标要求。19. 课标(二)的目标设计总目标知识与技能1、2、3、4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5、6、7、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10、1120.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n 第一,良好的文化素养 第二,高尚的人格魅力 n 第三,精湛的教学艺术 第四,开放的思想意识 n 第五,现代的教学手段 21.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n 1、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n 2、依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目标n 3、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n 4、依据教材和教师本人的教学个性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2.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n 1、社会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n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4、难度适中即适度性原则n 5、可操作性原则23.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的、最有影响的、最广泛应用的内容,是集中反映教材中心思想的部分。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研究方法等都是重点。教学的重点内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集中在教材的某个段落里,一种则是作为教材的中心思想而构成一条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中的。 在确定重点时 1、是应考虑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思想教育的重点。2、是一节课中,重点不宜过多,否则就失去了确定重点的意义,教学也难以实现突出重点的要求。3、是还应注意不能把重点变成孤点。知识都是互相联系、先后相承的,没有一般知识,重点也难以理解,因此,要找出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联系,既突出重点,又照顾一般。所谓难点,是教材中学生难以接受和教师难以传授的内容。是指头绪较多或较艰深的内容,也就是学生难于理解而有待于教师启发解惑的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难点也是教师难以讲清楚的内容。确定难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障碍,找出学习的“拦路虎”。一般来说,教材中思维坡度大,缺乏感性知识支持、涉及面过广和易于与其他知识混淆的内容,往往形成教学的难点。24. 处理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主要包括增补拓展、精简取舍、校正调序等做法。在增补、拓展教学内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1、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不超越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为度。 4、所补充的材料必须符合知识的科学性原则和教育的思想性要求。 5、材料应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所补充的材料尽量是少而精的。 总之,在服从于教学目的前提下,适当补充一些具体的材料,使教科书上的内容更加生动化、浅显化、深刻化,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听课的负担,相反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精简、取舍教学内容时,以下两种情况可以作为精简的对象: 一是教材中的非主要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而理解的材料段落; 二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部分,学生对这一段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或以前学过或在其他学科中已学过的内容。 补充和精简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保证重点,筛选知识,需要精简;而为了突出重点,又须做必要的补充,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目的。 校正是指对教材各部分(包括文字、插图、资料、注释、观点等)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做出校对和修正。 调序是指调整内容讲授顺序。对于哪些内容应先讲,哪些应后讲,也要作出思考和相应的调整。 25. 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手段、程序等的综合。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1)教学方法要为教学内容和目的服务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3)要考虑教材内容性质的特点 (4)考虑教师本人的特点 (5)要考虑教学时间、学校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制约26. 角色扮演式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对有关的教学内容在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演练,并在课堂上表演的活动形式来认识、体验社会生活的教学模式。程序步骤是:1、调查了解学生初始状态和兴趣点2、确定学习目标和活动内容3、做好准备活动(包括由学生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自制简单道具、配乐)4、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社会问题,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功能作用:1、使教学更生动,课堂气氛更活跃;2、能锻炼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使每个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展示; 4、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7. 讨论式教学模式即经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程序步骤:1、拟定题目,2、课前准备,3、课堂讨论,4、小结评价四个程序。 功能作用:1、使教学更生动,课堂气氛更活跃;2、能锻炼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使每个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展示4、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8. 个人与群体调查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某些本课程内容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开拓视野,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参与的学习形式。 程序步骤:1、确定调查内容,2、布置分配任务,3、实施调查,4、撰写报告、提出建议,5、交流总结。 功能作用:1、改变教学形式,2、增强社会实践能力,3、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28. 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即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来设计进行教学。程序步骤: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方式(制作、辩论)确定评价方法课堂实施总结评价。功能作用:(讨论)29. 转变评价观念(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由“重他评”走向“重自评”。实现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四)由重定量评价转向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五)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30.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道德品质 (三)社会责任感 (四)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 (六)个性与情感 (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八)交流与合作31. 课程的资源分类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按照课程资源的地域分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2. 综合文科课程的课程资源1、文本资源;(书籍 ,报刊 ,照片 ,地图 ,图表 等)2、音像资源;(电影和电视节目 ,录像、DVD、VCD和磁带,历史音像资料 )3、图书馆、阅览室;4、实验室和视听教室;5、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纪念馆;6、信息网络技术;7、社区资源和人才资源。33.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途径:第一,国家、地方、学校三位一体开发。这三股力量主要是从行政决策、财政扶持、指导帮助等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第二,社区、家庭、学校联合开发。社区作为学校的外部环境,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内容。这些资源可以因地制宜地、有选择地加以开发和利用。第三,教师、学生参与开发。在目前,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方法。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者,要自主地、创造性地、合理地鉴别、开发、积累、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学生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 具体方法:1、加强师资培训2、查阅 ; 参观; 走访; 购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