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传承与发扬_第1页
社会学传承与发扬_第2页
社会学传承与发扬_第3页
社会学传承与发扬_第4页
社会学传承与发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传承与发扬关键词:西南联大;社会学;传承;发扬 传承与发扬西南联大的社会学传统,是当代社会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 年2 月,长沙临时大学又奉命迁往云南,于次年 4 月 26 日抵达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从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到1946 年5 月4 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昆明整整八年时间。随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联大社会学系也重新组建起来。西南联大社会学是联大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依托是联大社会学系。联大社会学在联大法学院则居于较高水平,亦在全国社会学界占有重要地位。联大社会学原与历史学系合为历史社会学,属于文学院。1940年6月两系分别独立成系。在西南联大期间,该系前后九届共毕业91人。联大的社会系亦在清华社会学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其时北大、南开均无社会学系)。因此,联大社会学的渊源乃发端于战前的清华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此系在北平时多称“社会学系 ”,而联大时期则多称“社会系 ”。统观说来,从清华以迄联大,社会学曾先后与人类学、历史系联合成系,而人类学后来曾取消,历史系亦被分离。但社会学一直有始有终。因此,可见社会学系从清华到联大这一发展脉系是相当清晰、连贯的。而及至联大时期,社会学系又有所进展。就基本师资来说,其情况为:教授:潘光旦、陈达、李景汉、吴泽霖、李树青、陈序经、陶云逵、周覃祓、费孝通;讲师、助教:瞿同祖、袁方、全慰天、藤茂桐。战前清华社会学系教授中,除吴景超在重庆任职外,几乎都来到联大社会系。在西南联大的八年期间,社会学者们组建社会学系,继续社会学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创建了社会学研究机构,开展一系列具有开拓性质的调查工作,取得了一批在国际社会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关的研究机构主要有: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和经济研究所;西南联大学人参与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即魁阁)等,这些研究机构和团体对西南边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得了一批在国际社会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成立于1939 年8 月,先设在昆明市青云街169号,后迁至呈贡县文庙。普查所由时任西南联大社会学系主任陈达任所长,李景汉、戴世光分别任调查部和统计部主任。国情普查研究所的目的是“为求对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获得研究技术及收集材料,以便对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建设有所贡献,并期为辅助学术的研究,做实验的调查工作”。从事人口普查实验和研究各种普查方法是该所的主攻方向。从19381946年间,该所在云南呈贡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达根据19391942年进行的人口普查而形成的专著现代中国人口。该书既是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旧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的实验总结。1946年7月,该书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全文发表,受到学术界的赞同和重视。此外,国情普查研究所的成果还包括根据1939年上半年对呈贡县进行人口普查而撰写的云南呈贡县人口普查初步报告;根据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对呈贡县进行农业普查而撰写的云南省呈贡县农业普查报告;根据19401941年对呈贡县27个乡镇以及昆阳县的一镇三乡进行的户籍及人事登记调查而撰写的云南呈贡县、昆阳县户籍及人事登记初步报告;根据1942年春进行的对四个环湖县市(昆明市、昆阳县、昆明县、晋宁县)进行的“户籍示范实验室”调查而撰写的云南省户籍示范工作报告等。除集体项目外,还进行了一些个人项目。国情普查研究所的成果为当时云南社会发展提供了实证性的资料,为中国现代人口普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成立于1942年6月,由从德国留学归来的陶云逵任主任,研究人员主要有黎国彬、邢公畹、罗常培等。边疆人文研究室出版了边疆人文杂志。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的成立起因于“昆佛”铁路的修建。20世纪40 年代初,云南地方当局计划修筑一条由石屏通往佛海的省内“石佛”铁路,后改为从昆明至佛海的“昆佛”铁路,需要委托一个单位对铁路沿线进行社会调查,为筑路提供沿线的社会经济、民情风俗、语言以及地理环境等相关资料。西南联大中的南开大学成立了边疆人文研究室,并为此展开了专门的社会调查。该研究室成立不久,陶云逵就带领调查人员对玉溪、峨山、新平、元江、金平等县的哈尼、彝族、苗族、傣族等民族聚居地开展调查,形成了一批调查研究成果,主要有著作:云南摆夷族在历史上及现代与政府之关系、西南部族之鸡骨卜、大寨黑夷之宗教与图腾制、昆佛沿线少数民族语言分布状况图表、昆佛沿线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等。文章有:陶云逵和黎宗献的杨武坝街子汉夷互市的调查、纳苏宗教与巫术的调查、黎国彬的红河上游摆夷地理环境的调查、邢公畹的远洋寨仲歌记音等。边疆人文研究室既圆满完成了为修筑铁路提供沿途社会经济、民情风俗、语言以及地理环境等相关资料的任务,同时也调查和积累了大量的云南少数民族风俗资料。有西南联大学人参与的魁阁在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19401945年,矗立在呈贡郊区三台山的魁阁年共存在了六年。1938年抗战爆发后,吴文藻到云南大学开设社会人类学讲座课程,随后建立起了南建立起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后搬迁到呈贡郊区的古建筑“魁星阁”中工作,后来即被称为“魁阁”。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的费孝通、陶云逵、瞿同祖是魁阁的主要成员。1941年,吴文藻离开昆明后,费孝通就开始领导魁阁这个学术精英团体的工作。魁阁的学风是从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传来的,采取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每个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专题,到选定的社区里去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在“席明纳”(seminar)里进行集体讨论,个人负责编写论文。这种做研究工作的办法确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得到集体讨论的启发,效果是显然的。魁阁在抗日战争中就近开展调查,选择了云南的易门、玉溪、呈贡、大理西镇、个旧等地的农村经济生活、基层社区管理、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费孝通的禄村农田、费孝通与张之毅合著的云南三村等。以“社区研究”为中心而展开工作的魁阁不仅是中国社会学史上浓重的一笔,它在费孝通的学术生涯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费孝通在云南从事实地调查的实践中,不但发展了社区研究方法,而且,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其主要论点之一,是把社会学的调查与一般的社会调查区分开来。魁阁在历史上的存在是短暂的,但这并不能泯灭它的精神所在。学者谢泳将魁阁的特征归纳为“自由研究的风气、尊重个人的表现、公开的辩论和伙伴精神”。1938 年,旧赈济委员会约请几所大学的学者组织一个滇西考察团,目的是调查滇西的民族、地理、物产,准备建设一个移民区。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的李景汉等参加了滇西考察团。写出了综合报告摆夷人民的生活程度与社会组织。另外,在社会学家吴泽霖的指导下,办起了“边跑服务站”。下设两个分站,一个由西南联大社会学系毕业生张正东负责,于1942年7月至1946年1月在丽江、维西、德钦、贡山等地宣传抗战形势,创办村民小学。另一个分站由大夏大学社会系毕业生丁兆兴负责,于19421944年在墨江一带开展了同样的工作。西南联大的社会学同西南联大的命运一样,经历了重建、复兴和辉煌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大学教育的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正如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中所写,“中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今日之胜利,于中国家有旋干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这种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正是西南联大精神的体现,也是自强不息的自由、民主、包容的中国大学精神力量之所在。今天,我们应该再新时代的起点上秉承西南联大社会学的精神,薪火相传西南联大社会学的传统。站在不同的历史起点上,仰望社会学前辈创造的学术成果,我们依然熟记前辈费孝通先生对社会学研究目的的总结,“志在富民”。参考文献:1 谷苞.在费孝通老师指导下云南社会学研究室的三年学徒生活影响了我一生j.西北民族研究,2006,(1).2 保跃平.云南社会学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9).3 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1994,(1):189.4 刘超.联大社会学及其谱系、源流与嬗变j.学术界,2008,(3):248.5 马玉华.西南联大与西南边疆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66.6 潘乃谷.抗战时期云南的省校合作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