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四川高考看2014年高考走向.ppt_第1页
从2013年四川高考看2014年高考走向.ppt_第2页
从2013年四川高考看2014年高考走向.ppt_第3页
从2013年四川高考看2014年高考走向.ppt_第4页
从2013年四川高考看2014年高考走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2013年四川高考看2014年高考走向,2013年历史试题特点 兼论2009年以来四川自主命题特点 2014年高考命题预测,第一部分 2013年历史试题特点 兼论2009年以来四川自主命题特点,第一部分 2013年历史试题特点 兼论2009年以来四川自主命题特点 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质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 三、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四川特色,突出对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体现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的主干知识考查,是2009年以来四川卷一大特征。 2013年四川卷选择题对于主干知识的考查有两大类: 1、以时间为主的考查(题干的材料中隐含时间,选项对应事件;题干的材料中隐含事件,选项对应时间);如2题、4题、6题,共3题12分. 2、以特点为主的考查(题干的材料中隐含特点,选项对应事件;题干的材料中隐含事件,选项对应特点。)如1题、3题、5题、7题、8题、9题、10题、11题,共32分. 启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落实不容忽视。特别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精确记忆、特征的灵活理解。,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质,启示: 覆盖面广,考点多集中于唐宋、明清,政治文明部分比重较高,文化部分最轻。主观题命题点有轮流坐庄之嫌,2014年多注意经济文明及宋明理学。,2009年-2013年古代中国考查知识点统计,2009年-2013年古代中国考查知识点统计,启示: 考点比较分散,但多集中于民国、改革开放,主观题命制多集中于经济部分。 2014年应多加强民国史、新中国外交、近代化等内容和主题的教学。,2009年-2013年世界史考查知识点统计,启示: 考点比较分散,但多集中于英国、美国、法国,主观题命制多集中于经济部分,英国民主政治属于新增命题点。2014年除上述外,稍注意思想文化史教学。,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质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 1.实现了“教材知识”到“课程知识”的转变 2.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2013年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对应关系,2013年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对应关系,引自张明星: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历史)卷评析,20092013参考答案与教材关系表,1.实现了“教材知识”到“课程知识”的转变 (1)考查方式:新材料、新情境,有利于新课程教学。 (2)考查内容:凸显两个不拘泥:不拘泥于教材及教材上的结论;不拘泥于教师依据教材所作的结论。有利于素质教育。 (3)考察目的: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目标立意” 和“素养立意”。,(1)考查方式:新材料、新情境,有利于新课程教学。 试题基本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材料多元化。 2013年新材料涉及书法作品、统计表格、漫画作品、广告宣传画、大事年表、教材图片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观题材料不再拘泥于论著某一段,而是对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既能体现命题的灵活性,也增加了材料信息量,更能考查考生能力。如,13.,14.,与此不谋而合的其他试卷,1(2013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表1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3(2013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4(2013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历史试题重点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生运用应当掌握的技能、观点和方法来解题,与课本中具体的史实知识关系不大。,(2)考查内容:凸显两个不拘泥:不拘泥于教材及教材上的结论;不拘泥于教师依据教材所作的结论。有利于素质教育。,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B. C. D.,江敉 (1912.61989.10)别名江心康,浙江镇海人,擅长版画。自学绘画,1933年以卖画为生。1937年在上海编辑出版非常时漫画,宣传抗日救亡。1939年后,任教于贵州毕节师范学校,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6年后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作品有江边小景、战鼓、浪的传说等。,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B. C. D.,第一,考查内容(“知识点”)的特征: 1、学科中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而非教材中的具体知识。 启示: 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所有版本教材、课标、考纲对命题都没有实际的约束意义。 我们的备考过多地受制于“课标”和“教材”的牵引,致使考题内容多“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第一,考查内容(“知识点”)的特征: 1、学科中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而非教材中的具体知识; 2、考查基本的史实(大众化的史实)。 启示 删繁就简而不要面面俱到;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超越教材(如罗马法的局限性、雅典民主的局限性、近代化动力模式等等。),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09年的“庖厨”题,10年“丝绸之路”题,11年的“灵渠”题,12年的“东汉说唱俑”题,“重视历史学科基本素养考查、通过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主干知识”是四川考题的一大特色,复习学科主干知识要与学科能力有机结合。图形图像史料教学要引起足够重视。,就考查内容而言,要关注以下三点: 1、经济结构的变动对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中要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如4题。 2、重视对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拓展或“反向观点”的理解。如9题 第二,考查的能力要求。 以学科的基本内容为“引子”,设置新的情境,考查对教材内容的佐证、深化理解或对材料信息本身的理解以及甄别选项的技能。这是选择题的突出特点。对于史实的要求并不高。,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 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 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 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 通民众的广泛认同,/blog/static/17934651320121020272158/,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人民版必修三128页学习思考和129页材料阅读与思考均有类似设问,这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绝佳素材。,(3)考查目标: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目标立意” 和“素养立意”。,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时空线索,因果联系;过程扫描,阶段分析;性质评判,意义定位等。 如14. (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历史素养:历史学科注重的研究方法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二重证据法,史实相互印证;甄别与辨伪等。 如2题、7题、9题、11题、12题。,历史素养:历史学科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 解读 复述 概括;归纳 比较 提炼;分析论证。如 13.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分) 14.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质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 1.实现了“教材知识”到“课程知识”的转变 2.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之一。如第11“谢和耐谈中国历史研究”题,第12“列克星顿的枪声”题均以叙事性的语言设置情境,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是第12题以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对“列克星顿的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一段“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为情景,同时也隐藏问题于其中要求学生发现这一描述中哪些地方因为照顾“文学化”而潜藏了违背历史“真实”的危险。,背景 条件 原因,结果 影响 意义,体现研究性学习,透过表现看本质、特征,通过表象考特征、影响、意义,时间早,制度规范、完备,手段多,通过表象考原因、背景、条件,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质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 1.实现了“教材知识”到“课程知识”的转变 2.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一是对个人而言: 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例如:(08宁夏)44(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方法,二是对国家、民族而言: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例如:(08广东)27 (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08山东)29(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民族精神,自豪感,爱国主义,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例如:(08江苏)23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开放的世界意识,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展现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的转变 (1)人文素养考查导向,2012年第12题“社会公平”题,以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立意,以历史上的重要制度为考察对象,考查考生对科举制促进社会公平作用的认识;第16题“泰坦尼克号”题,以1912年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书影为素材,以教材编撰者的视角设计选项,突出关注国际时事,倡导人性向善;第20题“法国大革命”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典范意义之一,即对 “平等”原则的落实。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展现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的转变 (1)人文素养考查导向,2013年第6题以漫画日本的泥脚为素材设题,反映了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寇这一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9题,以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因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来设计问题,反映了科学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过程。第13题以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题旨,隐含“民主法治建设”这一长效热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现代公民素养,增强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责任意识。,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展现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的转变 (2)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从历史专业内容中提取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知识,从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角度设计,体现出历史教育应在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旨趣,彰显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转变的追求。,2009年2223题则以“各国相互合作”组题,涉及当年世界性金融危机、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两大社会热点。第37题“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第39题“交通体系”题,则是对当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政策的回应。 2010年第37题“人的尊严”题,选择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12日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提炼出“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一主题,通过对19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的批判,启发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公平,进一步把它深化为对人的尊严的呼唤。,2011年第15题“国内生产总值”题,是对当时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这一社会热点的理性回应。 2012年第37题以 “公司来了,世界变了!为主题导语,灵感直接源于乔布斯辞世。第39题 “农业与科技创新”题,直接呼应了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应重视农业科技这一现实热点问题。 2013年第14题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设计,引导学生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引导学生关注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关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时政热点与史学研究热点兼而有之 显性切入到隐性切入,1.如何确定热点问题,一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问题; 二是带有战略性的事关国家或人类社会发展的新价值观,能突出社会主题; 三是既能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学科的相关知识; 四是学生能够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时政的新提法,新理论。,长效热点,1.民生问题 2.科技创新 3.党的建设与民主监督 4.中国梦 5.环保、可持续发展 6.机构改革 7.城镇化 8.海洋意识,蓝色梦想 ,2、热点问题复习时应注意的方法,要通过学科知识来展示热点和处理热点,即要充分联系学科知识。 热点问题的根在教材中,也就是注意把热点问题所反映到教材中的具体的学科知识点、知识体系弄懂,并能灵活运用。 要能够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学会领悟热点,不能胡乱联系。,热点示例:民主、法治、宪政,第一部分 2013年历史试题特点 兼论2009年以来四川自主命题特点 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质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 三、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四川特色,2009年:四川文综卷“木兰彩瓷笔筒”题 、 “五尺道与康藏公路”题 2010年:第18题 “宁江机床厂广告”题 2011年:“敢为天下先”题 2012年:东汉说唱俑题、吴虞生活题 2013年:第6题日本的泥脚题、14题“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题 启示: 地方元素与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机融合,这是四川历史卷考查乡土历史的一大特色。局部与全局的有机融合,2013年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题以1912年四川小学教科书的编制作为命题素材,这种不单考乡土史的设计,既体现了分省命题的四川区域特色,又无地方本位主义、悖于高考公平公正原则之嫌。,第二部分 2014年高考命题预测,一、试卷结构:会延续今年模式,暂不单独设置选做题,而是融选修于必修中考查;2013年省平均57.49,基本符合难度要求,但有些偏高;故2014年难度估计会有所加强,尤其是选择题部分。 二、考查方式:依然会延续一贯的风格,新材料、新情境;古文材料估计会弱化。 三、考查内容:知识板块上,必修三应有所加强。 四、主观题,估计会向经济史倾斜,材料信息量不会减,而论证类能力可能会加强。 关注新题型。,四川省2013年“联测促改”活动历史测试题 14(23分)战争与经济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37年开始,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内迁,到1942年,四川已有新式钢铁企业44家,为抗战前夕的22倍,其中战时新建的占80%以上。其他如兵器、冶金、机械等工业部门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在内迁过程中,四川的民族资本企业民生轮船公司联合招商局等公司,组织大量船只,将上海、苏州、无锡等东部地区的工厂设备、学校和机关,日夜不停地运往长江中上游。1938年秋,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和86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滞留人员抢运入川。在这次撤退中,民生公司共计损失船16艘,牺牲员工116名。工业企业内迁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据贾大泉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0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产业大转移的相似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提出你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9分),第14题 第1小题(12分)标准答案: 相似之处: 外敌入侵; 战时紧急迁移; 政府组织; 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 改变了国家的工业布局; 保存了国家工业的命脉;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体现了民族自救的精神。 (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12分。),第1小题(12分)评分细则: 关键词(句): 外敌(或外国)入侵(或侵略); 战时(或战争时期、战争环境、战争状况或情况、战争威胁)紧急迁移(或转移、搬迁); 政府组织(或政府主导进行;或有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