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_第1页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_第2页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_第3页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_第4页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吴 莹 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0802班指导教师:彭华涛 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设计(论文)题目: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纠错机理研究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试图提出并论证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纠错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假设,剖析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在起业、建业、守业、传业、再创业不同阶段“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纠错特性并对其效应进行度量,揭示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查错、试错、纠错、容错机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完成开题报告(2)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3)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0000字(4)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必读参考资料:1谢科范,彭华涛,谢冰.高科技企业创业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郁义鸿,李志能,Robert.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杨富斌.试错法与辩证法比较J.河北学刊,1995,(6):25-294彭华涛,谢科范创业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及拓展分析J.学术论坛,2005,(2):75-785 Jochen. B. W. WOLF, David Mawdsley, Fritz Trillmich, Richard James. Social structure in a colonial mammal: unravelling hidden structural layers and their foundations by network analysis J.Animal Behaviour, 2007, 74:1293-1302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研究背景1940年,英国人类学家Radcliffe首次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在生态、文化、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Jochen, David, et al, 2007;Mary& Celia,2003;Ingmar& Soren,1995;Florian, Paolo& Lukas,2011),创业背景下的社会网络研究亦十分活跃。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是关系(战略联盟、联合投资、关系营销)、规模(产业集群)、结构(信任机制、网络组织)多维效应合成的结果(Hakan& David,2002),其衍生进化依托关系、规模、结构效应相互作用而推动完成(彭华涛、谢科范,2005)。一方面,在创业初期,创业者部分资源获取依赖于朋友、家人、同事等社会关系网络(Birley, 1985),借助以上社会资本实现创业目标的同时,通过亲缘、业缘、地缘等关系延伸出的社会网络规模效应,亦作为一种创业资本(Pierre,1986)。其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可增强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效应。另一方面,当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处于衰退期时,网络规模缩小,结构变得稀疏,个体之间的联系亦会随之减弱(John & Sheryllynne,2011)。由此可见,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化不仅与“关系-规模-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而且在创业的起业、建业、守业、传业、再创业不同阶段,关系、规模、结构效应在推动社会网络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并不是关系、规模、结构效应强,社会网络就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因此,创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内“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研究,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我国现状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创业企业的生存与成长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刘晓明等,2009),社会网络的关系、规模、结构效应对于促成企业创业成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创业初期,企业内部资源供给不足,各种资源的获取更多的来源于外部关系网络(姚小涛,王洪涛、李武,2004),通过拓展嵌入于一定结构的关系网络的规模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杨未未、陈勇,2009)。据统计,我国处在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57年,80的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超过5年,其生存与发展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与失败危险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社会网络规模小、关系限制导致网络效应薄弱(姚小涛、万涛,2003)。事实证明,通过“关系-规模-结构”效应相互作用而演进形成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在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关系、规模、结构效应在相互作用中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为了发挥社会网络在创业中的积极作用,必须纠正社会网络演化中的问题和错误。解决的途径就是采用科学的容错方法,通过循环地查错、试错、纠错过程(杨富斌,1995),使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效应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1.2研究现状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网络演进的研究,基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学者对于社会网络演化的理解各不相同,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社会网络关系演化说:这一学说的代表性观点认为,新创企业通过关系网络的进化,保持获取网络资源的动态性(Johannisson,Alexanderson,et al,1994);二是社会网络结构演化说:创业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结构而存在(Tiziana Casciaro,1998),其演化过程存在于网络结构中(Stokman & Doreian,1997);三是社会网络规模演化说:社会网络进化的后期比前期拥有更大的网络规模(Greve& Salaff,2003),并且随着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规模的演化,创业企业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孙宁,2011)。更多的学者支持关系、规模与结构相互作用导致社会网络演进的观点:“关系-结构演化说”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定义为以个体为节点,以业务之间相互联系为依托的关系网络(Vincenza et al,2008),按照关系的强度,可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虽然弱关系能避免网络中资源及信息冗余,带来比强关系更为有效和重要的网络效应(Granovetter,1973),但是在困难环境中,强关系对于结构资源获取和社会网络的进化更具影响力(Krackhardt,1999),尤其在中国情境下(边燕杰和张文宏,2001)。随着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不断演化,新创时关系强度的增加,导致了网络结构由初期的稀疏向稠密演化(Elgazzar,2002),而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网络结构又由稠密变得稀疏(John & Sheryllynne,2011)。一方面,企业新创时为实现社会网络进化,通过增强关系促进网络结构的改变(姚小涛、王洪涛等,2004),从而发挥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结构的变化会对关系的强弱产生决定性影响(Matthew,2002),社会网络结构稠密,个体之间的联系随之加强,但是值得说明的是,稠密的结构未必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反而是其间的结构空洞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Burt,1992)。“关系-规模演化说”认为与创业者有直接关系或拓展关系的主体的数量来称为社会网络规模(Baron& Markman,2003)。社会网络关系效应的进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本(Pierre1986),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从社会网络中汲取的创业资源(Birley,1985)。创业企业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捕捉机会(Stevenson &Carlos Jarillo,1990),获得利润(Matthew,2002),并在个体关系拓展基础上,形成规模化网络效应(Elgazzar,2002)。同时,在新创企业创建阶段,创业者通过扩大网络规模,将创业者及新创企业的相关信息传递给等多潜在的投资者,促进了双方相互信任( Smith& Lohrke,2008)。随着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创业者以及创业企业联系的经济主体数目不断增多(孙宁,2011),建立了更强的关系网络。“结构-规模演化说”主要观点是,社会网络具有小世界(Milgram,1967)和自由规模(scale-free)属性(Feng Fu、Xiaojie Chen等,2007),网络结构中的个体通过关系效应与更多的个体产生规模效应(Newman 等,2003)。在对社会网络进行特征分析时,就可以用规模和集中性等指标进行测量,对于网络规模和结构的测量可以衡量出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可从网络中获得资源的程度(Hansen,1995)。创业初期创业者资源获取途径集中于家人、朋友及原有简单结构社会网络(Larson和Starr,1992),随着创业的发展,网络规模拓展,关系内容更加复杂,从相对简单的单维交易向密集网络型,稳定、多维的多层网络结构转变(赵晓东,2007),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网络规模缩减,结构也随之稀松,直至解散(John&Sheryllynne,2011)。例如Johannisson(1996)对创业者进行6年的跟踪研究,证实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网络结构的动态性过程。由以上学术界的探讨可知,现阶段关于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研究,多集中在三种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社会网络演化现象的探讨,但是关于关系、规模、结构之间相互调整、纠错,达到网络效应最优的研究却很少,或者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以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为例,致力于“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纠错机理的探讨。1.3研究目的与意义1.3.1研究目的创业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郁义鸿和李志能,2006),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关系效应(P. Doreian,2002)、规模效应(Greve& Salaff, 2003)和结构效应(Troy,Omar,David等,2011)随创业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推移演化。但是以往的研究证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伴随创业活动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关系、规模、结构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非呈正向关系。随着社会网络结构及规模效应的增大,其关系强度反而有可能随之下降(Dunbar & Spoors, 1995),导致社会网络阻碍创业进程。因此,需要对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解决途径,使得社会网络在企业创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哲学家波普尔科学方法论之一的试错法为基础,通过查错、试错、纠错等一系列过程,验证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进的正确方法,使得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规模保持和关系拓展均有助于更高的企业绩效(Ostgaard& Birley,1996)和创业活动成功率,发挥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在创业企业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积极作用(Aldrich, Rosen& Woodward,1987)。1.3.2研究意义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一)研究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多维度演进的交错影响机理,回应其他研究者提出的社会网络演进模式,对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构成、演化、纠错理论进行界定,有助于拓展社会网络理论在创业研究领域的应用。(二)深入考察创业社会网络在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化过程,从理论上解释关系、规模、结构效应演化纠错对于优化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重要意义。(三)从多种视角关注创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纠错研究对于创业社会网络演化的意义,丰富创业社会网络演化的相关议题。作为创业企业隐性的创业资源(Mika Westerlund & Senja Svahn,2008),社会网络与创业主体资源与信息获取、生存与成长、成功与失败紧密相关(张荣祥,2009)。因此对于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纠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通过揭示创业社会网络的构成、演化及纠错机制,为创业企业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创业者识别有效的社会网络活动,提升创业企业的业绩。(二)通过探讨创业社会网络演化的纠错过程,有助于辅助构建适应于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网络,对现有社会网络进行优化管理。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本文试图提出并论证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纠错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假设,剖析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在起业、建业、守业、传业、再创业不同阶段“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纠错特性并对其效应进行度量,揭示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演化的试错、查错、防错、容错机理,为创业企业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启示。第1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1.2 相关概念界定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章 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2.1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构成论(关系-规模-结构) 2.2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论2.3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纠错论第3章 研究假设及量表设计3.1 基本假设3.2 量表设计第4章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4.1 研究设计4.2 因子分析4.3 信度效度4.4 结构方程模型第5章 结论讨论与启示5.1 研究结论5.2 管理启示5.3 主要创新点5.4 研究不足与展望技术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