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课时达标训练(七)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课时达标训练(七)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课时达标训练(七)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9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课时达标训练(七)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B染色体上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C染色体缺失片段D染色体增加片段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BC D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C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不同D卵细胞或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4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5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6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偶然原因,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 由此产生的不正常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A3或3XY B3X或3YC3或3XX D3或3X7分析下列各图,A、B、C、D中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8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9把普通小麦的花粉和一部分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分别培育产生两种小麦植株,它们分别是()A单倍体、二倍体 B三倍体、六倍体C单倍体、六倍体 D二倍体、单倍体10在自然界谷物中,水稻、玉米等都具有糯性,而小麦没有糯性。江苏某农科所通过江苏白小麦与日本关东107、美国IKE等种间杂交后获得糯性基因,再用其后代与扬麦158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将糯性品质固定在扬麦158品种上,培育出糯性小麦。相关的育种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材料中,江苏某农科所培育糯性小麦的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糯性小麦的育种方法是a,此方法能提高突变率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地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理论上F2中获得yyRR的概率是1/16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2分)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原理及流程如图所示:普通西瓜2N22种子或幼苗 三倍体3N33无子西瓜(1)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叫_,其理论基础是_。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2)四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所结果实各个部分的染色体组数目是:果皮_,种皮_,胚_,胚乳_。(3)三倍体植株应授以二倍体植物成熟的花粉,其目的是_。(4)从变异的原因及变异的种类看,无子西瓜是_。(5)三倍体西瓜产量高,果实无子,含糖量提高10%左右,这些事实说明染色体组倍增变化的意义在于_。12(18分)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想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变异。(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倍体植物;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由此F1可进一步培育成小黑麦。答案1选BD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属于基因突变。2选C由甲图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序变化可知,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该变异既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乙图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而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3选D多倍体生物的卵细胞或精子中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故D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染色体组的定义。4选C在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可能进入有丝分裂后期,因为没有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5选D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应各不相同。精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6选C果蝇的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三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而常染色体已经分开,所以,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是3XX,也可能只有3条常染色体。7选B在对照图中,可以看出含两个染色体组,B项从每对染色体中各取一条,组成一个染色体组。8选D大部分的多倍体植物(如四倍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但种类并没有增加;动物中多倍体很少,而植物中由于低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多倍体较为常见。9选C对花粉进行组织培养,是把精子培育成新的生物体,属于单倍体;把普通小麦的体细胞组织培养成新的生物体,属于生物的营养生殖。普通小麦的体细胞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其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因此属于六倍体。10选D由题意可知,糯性小麦是通过种间杂交及多次回交后获得的,杂交与回交都是亲代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重组型配子,雌雄配子经过受精作用产生子代,此过程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其特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前者处理的是幼苗,后者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过程是杂交育种,可通过不断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提高纯合率。F1基因型为Yy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yyRR的概率是1/16。11解析:无子西瓜的培育是染色体变异的应用,是利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利用二倍体给四倍体进行授粉,在四倍体上结出西瓜,此西瓜的果皮和种皮均是由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成,均有4个染色体组,胚是受精作用的产物,应有3个染色体组,胚乳是由母本提供的两个极核,父本提供的一个精子,形成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所以共有5个染色体组。答案:(1)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出现,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4435(3)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4)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5)促使基因效应增强12解析:(1)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性状分离比为11,根据后代的分离比可知,该亲本有一对性状的基因组合是杂合的,另一对性状的基因组合是纯合的,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2)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是由一对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其遗传特点表现为母系遗传,而小偃麦早熟和晚熟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抗寒晚熟的个体作母本,杂交得到抗寒早熟个体(杂合子),需经过自交才能在F2中得到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3)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后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4)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42条;黑麦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