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建设单位海口永卓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熊斌联 系 人袁工通讯地址海口市海府路116号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米铺水厂联系电 真邮政编码570203建设地点位于白水塘路路段上,西起丘海大道、东至中央大道段。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管道安装业E4810占地面积()新建管道长度808m绿化面积()/总投资(万元)498.3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白水塘路东段道路路幅宽为6-8.5m,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双向两车道,白水塘路积水点改造工程积水段位于白水塘路道路东段,西起丘海大道、东至中央大道段。现状白水塘路东段为临时道路,其与规划道路线位以及规划道路宽度均不一致,建设时周边地势较低有低洼地可供排水,且原设计采用雨水边沟排水。随着城市的建设开发,白水塘路附近地势发生改变,原受纳水体的低洼地和排水边沟均已被填埋,现状道路无完善的排水系统,仅道路东端(南侧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交界处)设有有一根d1000(L=270m)的管道与海垦南路的雨水系统连接,且海南海垦医院北门通道口处的道路地势最低,该路段处无排水系统,周边的水汇聚于此无处排放,导致道路积水严重,且积水深度较深,积水时间较长,暴雨时造成交通中断,由于该路段与海南海垦医院相邻,且处于丘海大道、海垦南路等道路的交叉路段,该路段交通流量较大,积水问题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生活。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解决积水内涝城市病”和“综合施重、攻坚克难、强化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加快推进现有积水点改造,切实做好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及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口市城区市管道路、区管道路、代建未移交道路积水点改造工作的通知(海府办2017142号),白水塘路积水点作为市中心城区16个积水点改造之一,改造迫在眉睫。积水问题的解决对白水塘路雨天的通行能力将有较大改善,也能使白水塘路的道路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根据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海府201799号的通知,政府投资项目遵循流程优化,审批从简的原则:总投资在500万元(含)以下的项目,直接由市财政部门评审项目实施方案及预算,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招标事项,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实施方案应达到施工图深度并编制相应的预算。本项目预算为:工程总投资为498.3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购置费为410.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73.40万元,预备费为14.52万元。本项目预算总投资500万元,故本项目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的有关规定,拟建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城镇管网及管廊建设”的新建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海口永卓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委托海南国为亿科环境有限公司承担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公司接受委托后,进行了实地勘察和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在对该项目工程特点、排污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因为项目建设内容涉及秀英区和龙华区两个行政区,根据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政府令103号),现建设单位呈报海口市生态环保局进行评审。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2)项目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海口永卓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位于海口市白水塘路,积水点改造项目西起丘海大道、东至中央大道段,全长808m。(5)投资总额:工程总投资为498.38万元。2、工程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为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建设内容为在现状道路南侧新建一条雨水管道(d600mmd1000mm、L=808m),新建的雨水管道收集雨水后,将雨水由中间向东、西两端排放,分别接入道路西端的丘海大道雨水系统和道路东端的现状雨水系统。2.1雨水管道设计根据管线调查资料,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由于现状白水塘路东段无完善的排水系统,仅道路的东端有一根d1000(L=270m)的管道与海垦南路的雨水系统连接,且现状白水塘路东段为临时道路,其现状线位和道路宽度均与规划不一致,因此本项目在现状道路新建一条雨水管道(d600mmd1000mm、L=808m),新建的雨水管道收集雨水后,将雨水由中间向东、西两端排放,分别接入道路西端的丘海大道雨水系统和道路东端的现状雨水系统。由中间向东端排放的雨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600mmd1000mm,管长为L=386m,最终接入现状白水塘路现状雨水系统(d1000)内。由中间向西端排放的雨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600mmd1000mm,管长为L=423m,最终接入丘海大道现状雨水系统(WxH=1.2mx1.2m)内。2.1.1 管材选择雨水管材:推荐d1200mm雨水管道材料采用II级钢筋砼承插管,橡胶圈承插接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平口式钢筋砼管。排水管道在转弯、管径变化、跌水、支管接入、直线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检查井,雨水检查井选用混凝土雨水检查井。2.1.2 管道横断面设计根据管线调查资料,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本次设计雨水管道沿现状道路南侧距道路红线1.5m 的位置平行于道路敷设。当局部开挖遇到现状管线时,可适当调整避让。2.1.3 坡度设计结合地势特点,纵断面应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本项目雨水系统坡度设计为2.0%5.5%。2.1.4 管道埋深本项目设计雨水管道埋深约1.374m4.073m。具体详见附图8.18.3。2.1.5 雨水口及连接管(1)雨水口雨水口设置于道路两侧,取间距为2040m设置防盗式雨水口,位置详见平面图,雨水口均采用偏沟双篦式(国标06MS201-8-10)(2750mm450mm)。雨水口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至相对低点,施工中若有相对低的积水点亦应增加雨水口或截水沟。雨水口篦子均采用球墨铸铁件重型铸铁防盗篦盖及篦座;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安全标准。(2)雨水口连接管每隔2535m在道路机动车道、两侧设置偏沟式双蓖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mm承插式钢筋砼圆管,坡度不小于1.0%,并进行满包混凝土加固处理,且基础下增设20cm砂石垫层。因雨水口连接管埋深较浅,需做满包加固处理。雨水口可根椐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设置到最低处。2.2检查井雨水管管径为d600mmd800mm 的采用125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详见国标06MS201-3-15。雨水管管径为d1000mm的采用1500mm 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详见国标06MS201-3-17。检查井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防盗井盖、盖座。雨水检查井井盖上应有“雨”或“雨水”标示。雨水检查井脚窝位置图详见国标06MS201-3-130。检查井需安装防坠落网。其安装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载重能力(不小于150kg),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2.3 管道基础及接口(1)管道基础处理根据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设计雨水管道主要位于第层砾砂层和第层中砂层,其地基容许承载力fao=160KPa180KPa,可直接敷设管道,无需进行特殊基础处理。雨水管道直接采用180砂石基础。(2)管道接口处理雨水管接口采用弹性橡胶圈承插连接,管道与检查井接口采用膨胀弹性橡胶圈接口,弹性橡胶圈的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皮等缺陷。在开挖时一定要注意沟槽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降水,必要时加设止水帷幕,保证干槽施工。2.4沟槽开挖及回填根据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结合现状道路的交通量,在将交通影响降至最低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积水点提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因此为保证交通安全出行,本项目雨水沟槽开挖采用垂直开挖,支护采用6米长的槽钢支护(型号为28a;顶部设横撑一道,间距3米,横撑为219*6钢管;围檩型号为22a)直槽开挖。在开挖时保证干槽施工。沟槽回填:建议管道胸腔至管顶以上5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其余部分回填土。其中回填砂的相对密度要求大于等于0.7,回填土的相对密实度不得小于0.90。回填需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30cm。2.5 施工排水建议采用明沟与集水井排水,在沟槽两侧设置排水边沟,每隔30-40m 设一个集水井,用水泵将水抽出沟槽外。估算暂按全线分为13个施工段计,每个施工段面采用2台100mm水泵(约80-100m管沟槽内设置一台),一台泵一天按三个台班计,每个施工段面累计一天6个抽水台班。考虑沟槽开挖、管道敷设、检查井浇筑等所需工序需要,管道敷设段施工降水工期按照7天考虑。实际台班量以现场使用数量为准。2.6管线综合本项目道路下规划有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线。为使各种管线顺利布设并正常运营,需要对其布设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即管线综合。其综合理念为:满足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及各类管线的设计规范;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与道路平行布置,力求线性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同一管线不宜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应满足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管线埋设顺序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同时应符合相关规定。各种管线相互间水平与垂直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3、施工方案由于该项目处于初步设计阶段,还没确定好施工方案,本环评建议施工方案如下:(1)施工营地本项目工程量较小,施工人员约15人,施工期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不设食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项目周围现有的公共卫生间,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300m范围内有2个公共卫生间,详见附图4。(2)施工临时占地为了尽量减少临时占地,施工方式采用开挖一段、埋管一段、回填一段的施工方式,预计施工周期为2个月,采用直槽开挖的方法对施工路段由中间向东西两端进行分段施工。本报告建议建设单位开挖土石方于施工路段北侧远离居民点空地处进行临时堆放(详见附图4),并采取设置拦挡、土工布及帆布覆盖等相应环保措施,对挖出的泥土除作为回填土外,要及时运走,同时对道路进行及时清理从而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畅通。(3)施工方式本项目采用开挖一段、埋管一段、回填一段的施工方式,通过直槽开挖的方法对施工路段由中间向东西两端进行分段施工。本项目施工范围位于白水塘路东段现状道路南侧距道路红线约1.5m处,西起丘海大道、东至中央大道段,全长808m,根据设计方案,新建雨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i600-1000mm,开挖宽度为0.96-1.6m。新建雨水管道主要收集白水塘路东段范围内的雨水量,项目施工期间主要影响白水塘路东段两侧居民点以及海南海垦医院的就诊病人及相关人员,由于本项目施工路段与丘海大道、海垦南路等路段相邻,因此对丘海大道、海垦南路等路段的交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4)交通组织设计1)交通概况白水塘路东段道路路幅宽为6-8.5m,为双向两车道,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西起丘海大道、东至中央大道段,全长808m,施工工期预期约为60天,期间实施本次改造工程施工作业路口交通组织方案。施工影响范围主要为白水塘路、丘海大道、海垦南路等相近路段、路口。本设计在确保施工路段内满足沿线生命线(消防、救护、生活货运等)交通的基本要求和沿线单位及居民日常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对现状交通组织进行调整,维持道路运行秩序,确保道路车辆安全。2)施工作业措施由于该路段路幅较窄,在项目施工期间仅有一个车道供通行,在道路交叉路段,需安排专人指挥,及时疏导车辆通行,防止塞车。在提前转弯处、变道、站道、施工区等处设置指路牌、导向牌、车辆限速标志、黄色示警闪光灯等安全设施,提醒司机和行人注意,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同时在项目施工期间引导车辆从其他通道进出海垦医院,以减轻白水塘路的车辆通行量。建议建设单位设置临时堆场在项目北侧空地处,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土方临时堆放对现有道路的交通影响。4、排水管道主要工程数量表排水管道主要工程数量如表1所示。表1 管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名称规格(mm)单位数量备注1级钢筋混凝土管d1000米4502级钢筋混凝土管d800米1803级钢筋混凝土管d600米1804级钢筋混凝土管d300米420雨水口连接管,混凝土满包加固5混凝土雨水检查井1250座11d600 d8006混凝土雨水检查井1500座16d10007偏沟式双 雨水口7504502座62铸铁井圈8防坠网座27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主要有废气、废水和噪声。项目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废水、废气、噪声以及交通影响。现状存在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如表7。类型现状采取措施及存在问题项目现状图片整改措施废水随着城市建设进行,现状白水塘路东段周边地块被开发、填埋等原因,地势逐步改变,现状道路无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仅现状道路的东端(南侧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交界处)有一根d1000(L=270m)的管道与海垦南路的雨水系统连接,且海南海垦医院北门通道口处地势最低,且该路段处无排水系统,周边的水汇聚于此无处排放,导致海南海垦医院北门通道口处逢雨便积水,雨天道路积水深度可达40cm50cm,积水段全长约300m。1、本项目通过在现状道路南侧距道路红线约1.5m处新建一条雨水管道(d600mmd1000mm、L=808m),新建的雨水管道收集雨水后,将雨水由中间向两端排放,分别接入道路西端的丘海大道雨水管(沟)管径为d800mmWxH=1200mmx1200mm的雨水系统和道路东端的海垦南路雨水管(沟)管径为d1000mmWxH=2200mmx2000mm的雨水系统,从而解决现状积水问题。2、在项目施工期间,要避开雨季施工、缩短施工时间、遮盖裸露地面等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强度,建议在施工区域北侧远离居民点空地处进行土方的临时堆放,减小因暴雨等恶劣天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迹地恢复,加强绿化,增加地表植被。废气项目现状废气主要是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汽车尾气及产生的扬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硬质封闭围挡,对临时堆土采取设置拦挡、土工布及帆布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并对土方进行即时清运,尽量做到随挖随运,并对施工车辆及设备进行定期维修检查和保养,从而减少扬尘和施工车辆尾气对周围的影响。噪声项目现状噪声主要是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根据现场调查,海南海垦医院住院部距离项目施工区域约200m,海南海垦医院宿舍区距离施工路段较近,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用低噪声设备,对设备进行基础减震等措施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通项目与海南海垦医院相邻,且处于丘海大道、海垦南路等道路的交叉路段、该路段交通流量较大。1、确保项目在施工期间,能有一个车道供车辆通行,在道路交叉路段,安排专人指挥,及时疏导车辆通行,防止塞车。限制施工路段车辆的通行量,对施工道路分阶段进行施工,缩短工期。并在施工区设置围挡,使道路与施工区分开,同时在项目施工期间引导车辆从其他通道进出海垦医院,以减轻白水塘路的车辆通行量。2、建议项目施工土方于施工区域北侧远离居民点空地处进行临时堆放,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土方临时堆放对现有道路的交通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改造工程西起丘海大道、东至中央大道段,起点坐标N195904.63,E1101751.59,终点坐标N195859.52,E1101725.00。全长808m。其地理位置见附图1。二、地形地貌、地质(1)地形地貌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场地地形呈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为38.0642.27m(1985 国家高程基准),相对高差4.21m。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海成二级阶地,管道沿线现状为街道或道路。(2)地层岩性根据白水塘路东段积水点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资料,在20.00m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中更新统海相沉积土(Q2mc)。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和沉积新老关系从上而下划分为、共三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第素填土(Qml):全场地均有揭露。灰黑色,松散状,湿,成分为粘土、中砂组成,顶部0.200.30m为混凝土路面,下部为花岗岩块石、碎石垫层,厚0.300.50m。层顶标高38.0642.27m,平均值40.05m;层顶埋深0.00m;层厚2.904.20m,平均值3.46m。第层砾砂(Q2mc):全场地均有揭露。褐红色,中密为主,稍湿饱和,主要由粗砂粒、细砾组成,次为中粒,次圆状,级配一般,粘粒含量约613%。层顶标高34.5638.38m,平均值36.59m;层顶埋深2.904.20m,平均值3.46m;层厚1.803.00m,平均值2.29m。第层中砂(Q2mc):全场地均有揭露,为海相沉积土,灰黄色,稍湿,稍密状,主要由中砂粒组成,次为细粒,次圆状,级配一般,粘粒含量约810%。层顶标高32.3536.18m,平均值34.30m;层顶埋深5.306.70m,平均值5.75m;层厚4.405.40m,平均值4.90m。第层粘土(Q2mc):全场地均有揭露。灰黄色、深灰色,软可塑状,主要为粘粒、粉粒,含大量石英粉细粒。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层顶标高27.3631.10m,平均值28.69m;层顶埋深10.7010.90m,平均值10.80m;揭露层厚3.904.30m。第层砾砂(Q2mc):全场地均有揭露。灰黄色、深灰色,软可塑状,主要为粘粒、粉粒,含大量石英粉细粒。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层顶标高23.3227.00m,平均值24.59m;层顶埋深14.6015.10m,平均值14.90m;揭露层厚5.10m。(3)地质构造海口市地质构造上属于雷琼拗陷区。中新世及上新世海南岛王五文教大断裂以北发生断陷,形成琼北断陷盆地,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第三纪)地层 ,至全新世(第四纪),并有多次地震和海底火山活动,有多期火山岩穿插分布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物之中,出露于地表组成火山熔岩台地,分布面积广。上新世晚期,海岛北部地壳上升,其间也有几次火山喷发,中全新世以后,北部和东北部地壳缓慢下降,接受沉积。海口市位于琼北新生代断陷盆地中,由新生代琼北断陷盆地(为主)与琼东北隆起(东南部)构成,位于区域性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接复合部位。地层构造属新生代以后海相、海陆交替相地层。其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侵入岩零星外露,火山岩大面积分布。三、气候、气象海口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干湿分季明显,冬春多雾干旱,夏秋多雷暴雨,光照充足,日射强烈,气温高和雨量充沛,易受台风影响的特征。海口市日光照射的角度大,一年中有两次为直射,年日照时数2239.3h,因此,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3.8,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7.2,7月为28.4,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39,最低气温为2.8,但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日夜温差较小,平均为7.0。海口市域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10mm,每年5月-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11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小,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易造成春旱,年平均相对湿度85%。海口市位于东亚季风区南缘,季风环流发达,随天气系统季节图形转换,风向风速亦随之改变,低空风场11-2月为东北季风期,冬季风与信风风向一致,东北风强劲而且稳定;5-8月为西南季风期,6月西南最强。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属于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且不稳定。近地面风场,海口市全年以偏东风为主。9-翌年3月盛行东南偏南风,7月南南东风频率为21%,相邻方位的东南风和南风频率分别为15%和14%。从冬到夏,风向作有规律的顺时针方向转换,从夏到冬,风向作相反方向的转换。全年平均风速3.2m/s,月平均风速最大出现在内4月为3.7m/s,最小出现在8月为2.6m/s。最大风速的出现主要与台风活动有关,亦与强冷空气活动时的锋面过境及强对流天气有关,全年最大风速出现在6月,可达25.3m/s,最小也有12.0m/s,出现在1月与3月。至于瞬间极大风速,则超过40m/s。四、水文海口市最大的河流为南渡江,其主流在市区长75km,流域面积1300km2,年径流量6.1km3。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河、白石溪、罗雅河、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等小河流。有凤谭、铁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0.15km3。经现场勘查及查阅相关周边资料,项目周边无地表水系分布。本场地区在勘察深度20.00m 范围内第层砾砂、第层强中砂、第层砾砂为主要含水层,属于孔隙潜水,富水性较好,透水性好,属强透水层。第层粘土属弱透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迳流、排泄。二、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海口市概况1、社会概况海口市分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共辖23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居委会、249个村民委员会、2504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全市常住人口中,有汉族、黎族、苗族等30多个民族,汉族占97.66%,其他民族占2.34%。人口低速增长。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0.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1.05万人,城镇化率78.6%,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94万人,出生率12.8;死亡人口1.13万人,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7.9。014岁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8%,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为76%,与上年持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2%,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从区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区39.56万人、龙华区67.76万人、琼山区51.79万人、美兰区71.12万人。2、经济发展概况(1)生产总值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9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5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2:18.3:77.5,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14.4%和83%。201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2.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0.5:7.5:92,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3.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4.9%,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5.9%、-11.2%和-49.2%。分区看,秀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龙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1%;琼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美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6.8%。2018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6.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0.2%,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市投资发展环境的优化。(2)农业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2018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51.9亿元,林业6.18亿元,渔业12亿元,牧业27亿元,分别增长8.1%、6.9%、2.4%和1%;农林牧渔服务业7.3亿元,增长10.8%。全市粮食总产量12.1万吨,增长9.9%;蔬菜产量49.2万吨,增长0.1%;水果产量25.6万吨,增长9.5%;肉类产量9.3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6.5万吨,增长1.3%。有效灌溉面积增加0.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增加1.8万亩。(3)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户,2018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3%,重工业产值下降8.2%,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为66.1:3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9%。规模以上工业22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行业产值增长。其中,医药、烟草、机电三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3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57.4%,比上年增长13%。其中,医药行业实现产值229.1亿元,增长15.9%;烟草行业实现产值29.9亿元,增长4.4%;机电行业实现产值53亿元,增长7.2%。工业企业产值超十亿元的有15家,产值超亿元的有7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51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3%。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51.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实现利润总额34.1亿元,增长9.8%;工业产销率98.8%,提高0.7个百分点。建筑业平稳发展。2018年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6.42亿元,增长2.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01.62亿元,增长1.6%;安装工程产值30.92亿元,增长6%。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305.06亿元。建筑业期末从业人员5.12万人3、文化教育与卫生(1)文化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年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0所,美丽沙幼儿园、五源河公寓配套幼儿园、流水坡幼儿园、东山镇第二中心幼儿园、西秀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永兴镇实验幼儿园竣工,美丽沙学校、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已建成招生,新增公办学位4950个;民办学校北大附小、寰岛中学、枫叶集团美舍新校均已完工并招生,可提供学位5020个。201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81万人,在校生12.91万人,毕业生3.43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5万人,在校生0.68万人,毕业生0.15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9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133人,在校生640人。全市共有幼儿园746所,比上年增加19所;在园幼儿11.3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86%。教育优质均衡成果不断巩固。2018年,全市高考700分以上人数1212人,同比增加9.2%,A批上线率68.2%,创历年新高;中考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全市各校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奖项84个,其中一等奖18个。中职应届毕业生在上海、深圳、海口、三亚、琼海等地的300多个企业顺利就业,全市共有毕业生5839人,毕业率100%,就业人数5727人,就业率98.1%。教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2018年,春季学期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176人发放特惠性资助资金446.66万元,向农村低保特困供养贫困学生4458人发放特惠性资助资金689.26万元;秋季学期向建档立卡学生2802人发放特惠性资助资金337.48万元,向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学生3427人发放特惠性资助资金441.67万元。经核准认定的三类贫困学生资助金发放已完成100%。(2)医疗卫生截至2018年11月,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28个。其中,医院4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乡镇卫生院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90个,村卫生室254个。卫生技术人员1.8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2万人;注册护士0.91万人,每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53人,每万人口护士数40人。医院拥有床位1.03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0.05万张。全市现有卫生人员2.3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5万人,占79.9%。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海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7年海口市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一级优天数为261天,二级良天数为91天,超二级天数为13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100的天数)为96.4%。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g/m3、12g/m3、37g/m3和20g/m3。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是0.8mg/m3,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是127g/m3。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域。二、声环境质量现状(1)目的通过对项目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了解周围环境噪声的本底情况,为声环境影响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监测布点在项目区域附近敏感点处布设2个监测点位,以及在项目起点、中点和终点各布设一个监测点位,共布设5个监测点位,包括4个区域环境噪声和1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内容见表2和附图2所示。表2 噪声监测点位内容一览表项目区域序号监测点位经纬度性质备注白水塘路1#白水塘路改造工程终点N:195859.52 E:1101725.00交通噪声同步记录车流量(分大、中、小型车) 4a类2#白水塘路改造工程中点N:195900.39 E:1101740.84区域环境噪声2类3#海南海垦医院N:195900.29 E:1101745.84区域环境噪声2类4#白水塘路改造工程起点N:195904.63 E:1101751.59区域环境噪声2类5#丘海警苑小区N:195857.42 E:1101721.42区域环境噪声2类(3)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2019年4月23日至24日,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每天2次,昼、夜间各测1次,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4)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规定,监测期间天气良好,无雨、风速小于5m/s,传声器设置户外1m处,高度为1.2-1.5m。(5)执行标准敏感点环境质量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交通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6)监测结果及现状评价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见表3。表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点位监测坐标监测日期监测结果 dB(A)达标情况执行标准昼 间夜 间1#白水塘路改造工程终点N:195859.52 E:1101725.002019.4.2368.653.1达标4a类标准(昼间70 dB(A),夜间55dB(A)2019.4.2461.853.7达标2#白水塘路改造工程中点N:195900.39 E:1101740.842019.4.2349.145.8达标2类标准(昼间60 dB(A),夜间50dB(A)2019.4.2448.245.3达标3#海南海垦医院N:195900.29 E:1101745.842019.4.2351.546.2达标2019.4.2449.747.2达标4#白水塘路改造工程起点N:195904.63 E:1101751.592019.4.2348.144.7达标2019.4.2448.346.1达标5#丘海警苑小区N:195857.42 E:1101721.422019.4.2346.243.8达标2019.4.2445.743.8达标由表3可知,项目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昼间和夜间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值;交通噪声监测点位1#昼间和夜间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值,表明该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三、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积水点改造工程位置处于白水塘路段上,项目区域位于海口市主城区,地面已经完全硬化,无天然植被,主要为城市绿化系统,生态系统单一,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不大。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的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控制目标为空气环境和声环境环境。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示意图见表6和附图3。表6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序号环境敏感点方位最近距离(m)保护对象保护级别1海南海垦医院南侧20医院及职工宿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丘海警苑小区西南侧107居民点3军事管理区(未建成)南侧30/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本项目区域空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其标准值见表7.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制(g/m3)标准来源一级二级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441小时平均101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m)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m)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2、声环境根据海口市城市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82020年)图9.1-1 海口市城市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果图,确定项目区域涉及声环境2类区和4a类区域,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区域附近敏感点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丘海大道临街建筑高于三层楼房,道路两侧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线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丘海警苑小区位于丘海大道道路边界线355m以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具体值见表8。表8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60504a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及汽车尾气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详见表9。表9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摘录)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氮氧化物24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二氧化硫55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於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2、噪声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0。表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B(A)类 别昼间夜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0553、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弃土、建筑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标准要求。总量控制指标本工程建设内容为配套雨水管道工程,雨水管道在营运期正常工作状态时无废水、废气排放。故本评价不计算废水、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管道安装工艺流程及污染工序见图1所示。管网路由选线管线开挖放管回填雨水管网输水噪声、尾气、扬尘、临时堆土噪声、扬尘、弃土管网路由选线雨水管网输水放管回填管线开挖噪声、尾气、扬尘、临时堆土噪声、扬尘、弃土图1 管道安装工艺流程及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废气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主要有施工扬尘和机械尾气。1)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管槽土方挖掘及回填、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产生的扬尘。施工扬尘的产生在管网施工中体现更为明显。施工过程中管沟开挖将造成部分土地裸露,同时土方的堆放、回填、建筑材料的装卸以及运输车辆等都会产生扬尘,这些扬尘随风扩散和飘动造成施工扬尘。无组织粉尘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和施工人员健康会产生影响。施工现场的扬尘大小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强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根据有关施工场地的类比调查,现场作业点扬尘浓度最高可达到150mg/m3,由于施工扬尘沉降较快,只要加强管理,进行文明施工,则其影响范围较小,一般仅影响项目施工周边地区。2)机械尾气施工期机械尾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废气产生量与施工机械的选型及使用时间有关。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燃油排放的燃油废气,主要为无组织排放,排放量较小。2、废水2.1 生活污水施工现场无施工人员住宿,项目不设置施工生活营地,施工人员生活依托项目周围约90m的公共卫生间,生活污水不外排,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2 施工废水运输车辆、作业机械冲洗废水、泥浆水,这类废水排放量不大,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是SS、COD、石油类等。产生的量较小。管道施工期槽沟积水,这类废水量较大,但其量不固定,变化较大。3、噪声管沟主要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噪声较大的有打桩机、挖掘机、吊管机等。其次为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源强为:7590dB(A)。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见表11。表11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一览表序 号施工机械名称源强dB(A) 用 途1震捣机90路面破碎2打桩机90地基打桩3吊管机88管道吊装4推土机85清除土地5压路机85恢复路面6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