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安徽鲜味多食品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九年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离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建设单位安徽鲜味多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云联系人刘云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36600建设地点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东区标准化厂房16#2楼立项审批部门太和县发展改革委批准文号2018-341222-14-03-027614建设性质新建R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C1469其他调味品制造建筑面积(m2)147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58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了进一步完善太和县食品生产加工体系,以工促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满足市场需求,安徽鲜味多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在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实施“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总投资580万元。项目经太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编号:2018-341222-14-03-027614)。项目租赁太和县城关工业园东区标准化厂房16#2楼,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其中标准化生产车间面积1100平方米,仓库用房面积150平方米,综合办公面积225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给排水、变配电、消防系统、环境保护设施等公用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的生产能力。为预测评估本项目实施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环保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应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其修改单中“三、食品制造业13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其他(单纯分装除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安徽鲜味多食品有限公司委托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承担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通过现场踏勘、调研和收集资料,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编制完成了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编制依据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年2月28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1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10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修改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4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12月29日;(7)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288号文;(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实施);(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施行);(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9月1日实施);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保部第1号,2018年4月28日起实施);(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12)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安徽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13)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2006.6;(14)安徽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实施意见,皖政200671号,2006.9;(15)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1.1;(16)皖政20138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17)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14日;(18)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1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5年3月1日起实施;(19)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2006年6月29日修订);(20)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新增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环保厅,皖环发201719号,2017月4月1日起施行;(21)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22)关于印发阜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颍淮蓝天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阜环委20171号)。2、技术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8)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1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1)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3、其他相关依据(1)安徽鲜味多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备案表(太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中心,2018年10月22日)。(3)项目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函,太环行审函【2018】181号。(4)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报告。三、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新建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项目建设地点: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东区标准化厂房16#2楼建设单位:安徽鲜味多食品有限公司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8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5万元,占总投资的7.5%。2、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总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其中标准化生产车间面积1100平方米,仓库用房面积150平方米,综合办公面积225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给排水、变配电、消防系统、环境保护设施等公用辅助设施。项目组成见表1-1。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单项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工程规模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布置原料仓储、破碎、混合、造粒等工序,设置破碎、混料、造粒、干燥等设备一层,建筑面积1475m2,年产3000万袋调味品辅助工程办公区位于车间西南角,员工办公面积225m2贮运工程仓库原料区位于车间破碎区西侧,储存原料;成品库位于车间制粒区西侧,储存成品、包材等面积150m2公用工程供电依托园区供电电网年用电量约18万kwh供水依托园区供水管网供给年用水465t排水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及保洁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经污水管网排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经友谊河流入柳青沟最终进入颍河排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总废水量为334.5t/a环保工程废水治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化粪池处理规模3t/d噪声治理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措施有效处置废气治理破碎工段设置在密闭破碎间内,投料、筛分工序设置集气罩,干燥尾气经废气管接入废气总管,通过引风机引至废气布袋除尘器,1#排气筒(30m高)排放。总风量为6000m3/h,布袋除尘器处理效率99%固废治理废包装材料外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四、产品方案产品方案见表1-2。表1-2 产品方案序号产品名称年产量规格产品质量标准1固态调味品粉状(多品种)2000万袋5997.73t500g/袋装、250g/袋装、100g/袋装GB/T 15691-2008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2颗粒状(鸡精)1000万袋2999.373t500g/袋装、250g/袋装、100g/袋装五、主要生产设备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详见表1-3、1-4。表1-3 固态调味料主要设备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台)备注1投料斗/1颗粒状调味品生产工序2混料机/13制粒机/14真空干燥设备(电加热)HA315电动旋转炉(烘干,电加热)CT-C-116输送线/17螺杆输料器/18立式颗粒包装机/29封口机/210粉碎机9F2-352粉状调味品生产工序11电子秤/512投料斗/113混料机/114振动筛XD-800215螺杆输料器/216粉剂包装机HH-b2a217封口机/2六、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见表1-5。表1-5 调味品主要原辅材料用量表材料名称包装形式年用量(吨/年)备注颗粒状调味品原辅材料味精10kg/袋1770颗粒食用盐25kg/桶710白色晶体白砂糖50kg/袋220白色晶体食用玉米淀粉25kg/袋100粉末鸡肉粉25kg/袋60粉末麦芽糊精25kg/袋100粉末5-呈味核苷酸二钠25kg/袋30粉末食品添加剂(白胡椒粉、酵母精)25kg/袋10粉末粉状调味品原辅材料大料25kg/袋600块状胡椒25kg/袋500块状砂仁10kg/袋350粒状肉桂25kg/袋400块状陈皮25kg/袋500块状桂皮25kg/袋500块状豆蔻50kg/袋200块状甘草50kg/袋200片状山柰25kg/袋150块状小茴香50kg/袋200块状丁香25kg/袋300片状5-呈味核苷酸二钠40kg/桶200粉末食用玉米淀粉25kg/袋500粉末食用麦芽糊精25kg/袋500粉末食用香精25kg/袋100粉末姜25kg/袋100脱水蔬菜蒜25kg/袋100脱水蔬菜洋葱25kg/袋100脱水蔬菜辣椒10kg/袋500脱水蔬菜表1-7 主要能源用量表序号名称使用量来源1电18万kWh依托园区电网2水465t/a依托园区供水管网七、公用工程 1、给排水(1)给水建设项目用水总量为465t/a,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由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供水管网供给。(2) 排水雨水经厂区雨水管线收集后排入园区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纳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2、供电建设项目用电量18万kWh/a,用电由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电网引入。八、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劳动定员:项目劳动定员为20人;工作制度:项目实行单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300天。九、地理位置、周边概况项目位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东侧为兴业路,隔路为空厂房拟用于食品加工;南侧为2栋标准化厂房用途为食品厂房,目前空置暂未入驻企业;西侧为园区综合楼;北侧为园区宿舍楼。项目位于标准化厂房16#2楼,16#厂房1层至5层规划用于食品企业,目前其他楼层暂无企业入驻情况。本项目周边均为食品加工类企业,与周边企业环境相容性良好(详见附图2:建设项目周边关系图)。10、 环境可行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该项目不属于其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允许类。本项目不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限制或淘汰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项目已于2018年10月22日取得太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备案(太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中心)。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2、项目规划选址符合性本项目选址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根据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详见附图10),项目用地性质属工业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根据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年),工业园主导产业为筛网、人发、服饰、食品、彩印、机械制造、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本项目属于食品项目,符合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项目区目前已完成部分道路、给水、电力、电信、宽带、供气、生活垃圾和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本项目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能与周围环境功能相容,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当地环境功能;项目所在区域周围无文物保护、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目标。因此,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角度而言,项目选址合适、可行。综上,本企业的建设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的周边企业具有较好的相容性,项目对外环境影响不大,不会降低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其选址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而言是适宜的。3、 “三线一单”控制要求的相符性分析(1)生态红线本项目选址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内,根据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可知,本项目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根据阜阳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分布图,项目不在当地饮用水源、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太和县2017年年度环境质量年报以及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月报,项目所在区域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浓度范围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颍河由于受上游农业面源及沿岸生活污水影响,COD、BOD5、氨氮指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要求,因此地表水环境是本项目建设制约因素之一,由于项目主要废水为生活污水,废水水质满足达接管要求,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后外排,不影响地表水环境功能,因此地表水环境制约因素对项目的建设基本无影响。按照相应的环境噪声标准,建设项目四周的场界声环境质量较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要求。根据本次环境现状调查来看,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且有一定的环境容量。(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建成运行后主要使用电能,通过内部管理、设备选择、原辅材料的选用和管理、污染治理等多方面采取合理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有效地控制污染,较好地贯彻了清洁生产原则,不触及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工业园主导产业为筛网、人发、服饰、食品、彩印、机械制造、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本项目属于食品项目,为园区主导产业,不在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不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淘汰类及限制类之列。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源、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且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且各污染物均不超标;有效地控制污染,较好地贯彻了清洁生产原则;符合环境准入标准和要求。表1-8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内容符合性分析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太和县城关工业园,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运营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电、水等资源,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附近大气质量、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友谊河水质指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要求,由于项目主要废水为生活污水,废水水质满足达接管要求,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后外排,不影响地表水环境功能,因此地表水环境制约因素对项目的建设基本无影响。负面清单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工业园,土地利用性质为工业用地。拟建项目产品为调味品,产品需求量较大。太和县城关工业园的产业规划是以发艺、食品、机械加工等为主导产业,本项目属于食品加工项目,符合太和县城关工业园的产业定位以及用地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62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阜阳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152511555,北纬33043335。东临涡阳、利辛,南依阜阳,西接界首,北与亳州为邻,西北与河南郸城接壤。东南经凤台、淮南去合肥224公里,西北经淮阳、西华去郑州307公里。东去津浦路至蚌埠209公里,西去平汉路之漯河210公里。县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60公里。太和县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位于安徽前列。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总人口171.2万。本项目位于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东区标准化厂房16#2楼(胜业路以北,兴业路以西),具体详见附图1。2、地形地貌太和县城位于黄淮冲积平原的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平坦,河谷地貌发育。项目所在区域土质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及部分淤泥和人工填土,地基容许承载力为60260KPa。按工程地质分为颍河沿岸河漫滩坡平地、颍河沿岸带坡平地及颍河剥蚀平地三个分区。3、地质根据太和县志,太和县境内地层040米深度内为全新统,40米以下为更新统。更新统上部,顶部岩性为青黄杂色亚粘土,颜色杂乱,较硬,干后坚实,切面光滑,有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有裂隙,但发育不全。全新统分上、中、下3段。全新统下段顶板埋深1824米,厚20米左右。顶部为灰黑色、紫灰色亚粘土,致密,干后坚硬,颗粒细腻,稍有滑感,裂隙不发育,含有较多地腐植质,可能为风化壳,此层是全新统下段的标志层。单层厚度48米,部分地区10米以上,向东南较薄,只2米左右。中部变为灰黄色亚砂土或粉砂,厚4米左右,至南部增厚,为68米。一般层次多,沉积不稳定,多是薄层相间的粉、亚砂与亚粘土互层。分选较差,在亚砂土内多含有钙质结核,是全新统与更新统的分界标志层。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太和县肖口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4、气候气象太和县气候按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部季风暖温带半温润地区,又接近北亚热带气候,实质是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但因处在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天气往往变化无常,低温、连阴雨、旱、涝、冰雹、霜冻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气温:年平均14.9。1月份最冷,平均0.7,7月份最热,平均27.9,年温差27.2。1959年至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40.8(1967年6月6日和1978年6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1.3(1969年2月5日),最高和最低温差62.1。本县1959年至1985年的气象记录最低气温低于-20的年份有5年,最高气温超过40的年份也有5年。5、水文水系太和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颍河、茨河、界洪河等。(1)茨河茨河,古称细水。发源于河南省太康县与淮阳县交界处。茨河是茨淮新河左岸支流,上游分两支,北支为李贯河,南支为黑河。以李贯河为主源,源出河南太康县王公府附近,流经太康、淮阳、鹿邑、郸城、界首、太和及阜阳诸县(市)境。河道全长185公里,其中河南省境100公里,安徽省境85公里。流域面积2994平方公里,其中河南境1738平方公里,安徽境1256平方公里。黑茨河在安徽境内,自省界张胖店起,东南向流,经清浅集、李兴集、张册店、倪邱集,然后通过原墙镇大闸,基本南流,经关集右纳谷河,至茨河铺注入茨淮新河。受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黄河南泛影响,本干自清浅集至范渡口,河槽全部淤平;范渡口至关集,被断续淤塞;关集至茨河铺基本淤平。支流北八丈河、双里河,淤平后已无河形;谷河自吴孤堆至关集,也基本淤平,不成河形。(2)界洪河界洪河是1958年平地开挖的人工河道。该河是一条西南东北走向横贯阜阳市境内的河道,全长312.0km,其中阜阳市境内,长51km。目前,界洪河分河段规属不同水系,互不串连,入西淝河处有白玉港闸控制。(3)万福沟万福沟发源于界首市炳集乡,东南流入太和县境,至郝庄乡入颍河,全长41.5km,流域面积183km2。1958年开挖界洪新河,将界首境内的167km2的来水面积截入界洪新河,建成钢筋混凝土扶垛式沟口防洪闸(万福沟闸),设计排涝流量153m3/s。1959年1月,界首市在张大桥建成万福沟蓄水闸,控制面积72.8km2,设计排涝流量78m3/s。万福沟闸位于太和县旧县镇集西,颍河左岸万福沟口处,闸门共3孔,孔宽5m,闸高5m,闸底高程28.0m。设计除涝流量130m3/s;控制流域面积为183km2,主要任务是汛期防洪排涝,并可蓄水灌溉。6、生态环境概况太和县境内盛产小麦、大豆、红薯和玉米,名优土特产品香椿、樱桃、桔梗、薄荷。以桔梗为主的中药材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是中国桔梗生产、加工最大集散地。境内探明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储藏。(1)土壤本区地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分布带北缘。由于受到季节性高温多雨和干湿交替条件的影响,土体中原生矿物分解,硅、铁、铝发生分离,盐基和硅酸遭到淋洗,铁铝相对富集。河谷平原主要为黄色、灰黄色粉砂、粉土、粉质粘土。(2)植被项目所在区域植被属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丘陵和平原上的原始植被经人为垦殖,已荡然无存。现存人工植被(次生植被)大多为建国后营造,沿山脊山坡分布着以刺槐、意杨、黑松、麻栎等树种为主组成的混交林。项目区现状林草覆盖率为18.6%。平原地区主要为农村四旁植种的椿、杨、柳、楝、桑、梓、榆、枣、中槐、刺槐、泡桐等树木组成。(3)动植物太和县植被属华北植物区系,其自然植被已被破坏,也无大片人造林,主要植被为农作物和绿化用栽培植物。境内约有银杏、泡桐、侧柏、香椿、桑、榆、柳、杨、槐等51科160多种树木。农作物种类主要有小麦、玉米、山芋、大豆、谷子、高梁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果树有葡萄、梨、苹果、石榴等。熟制以小麦、杂粮两年三熟为主,棉花一年一熟和麦豆一年二熟占一定比例。畜牧业主要品种有:牛、马、猪、山羊、禽、兔等。动物资源主要有陆栖脊椎动物53科146种,如天鹅、鸳鸯、杜鹃、喜鹊、蟾蜍、黄鼬、刺猬、蛇、鳖、燕、雀、珠颈斑鸠、黄眉柳莺等。项目区无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动植物。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阜阳市2017年度环境质量状况简报,2017年全市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变化范围在6-41微克/立方米之间,均值为1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变化范围在15-93微克/立方米之间,均值为3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浓度变化范围在0.4-3.0毫克/立方米之间,均值为0.9毫克/立方米;臭氧日均值浓度变化范围在19-198微克/立方米之间,均值为9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浓度变化范围在23-663微克/立方米之间,均值为10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日均值浓度变化范围在10-343微克/立方米之间,均值为68微克/立方米,除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值超过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余污染物浓度值均符合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3-1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单位:g/m3污染物SO2NO2COO3PM10PM2.5日均浓度值641g/m31593g/m30.43.0mg/m319198g/m323663g/m310343g/m3本环评委托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区域环境状况进行了现状监测,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在收到委托后在2018年12月06日至2018年12月13日进行了现状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图见附图6。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监测因子SO2、NO2、PM10、PM2.5四项。(2)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详见表3-2。表3-2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一览表监测点位项目时间检测结果(g/m3)12.0612.0712.0812.0912.1112.1212.13G1(范腰庄)NO21小时均值2:003:000.0150.0270.0170.0220.0280.0260.0408:009:000.0130.0190.0260.0250.0260.0250.03614:0015:000.0140.0110.0210.0190.0230.0070.02920:0021:000.0210.0160.0230.0250.0390.0460.04324小时均值0.0160.0200.0210.0230.0320.0310.037SO21小时均值2:003:000.0090.0100.0130.0130.0120.0160.0148:009:000.0100.0150.0200.0220.0110.0200.01914:0015:000.0110.0120.0240.0200.0150.0170.02320:0021:000.0120.0120.0150.0170.0160.0150.01924小时均值0.0110.0140.0200.0180.0130.0190.019PM1024小时均值0.0760.0760.0640.1030.1320.1450.142PM2.524小时均值0.0320.0340.0350.0460.0660.0680.072(3)评价标准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4)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Ii第i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指数;Ci第i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mg/m3;Co第i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mg/m3。(5)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见表3-3。表3-3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结果监测地点监测项目浓度范围(ug/m3)标准值(ug/m3)Pi范围最大超标倍数超标频次()G1(范腰庄)NO2小时值7402000.1050.2200024小时均值1637800.3620.52500SO2小时值9245000.0300.0760024小时均值11191500.1470.24000PM1024小时均值641451500.4070.56700PM2.524小时均值3272750.5070.70700大气环境现状评价结果分析:从表3-3的评价结果来看,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因子SO2、NO2、PM2.5和PM10小时均值浓度值均、24小时均值浓度值未出现超标现象。综上分析,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能够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因子pH、COD、BOD5、NH3-N、TP、石油类共计6项。(2)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详见表3-4。表3-4 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不包括pH)监测断面采样日期pH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W1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2018.12.067.92223.20.590.120.022018.12.077.88213.20.620.110.02W2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500m2018.12.067.89213.30.630.110.032018.12.077.93223.40.580.130.01W3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1500m2018.12.067.96233.00.600.110.032018.12.077.95203.30.590.120.03(3)评价标准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该地区的地表水水质污染情况。pH标准指数公式: pHj7.0 pHj7.0式中:SpH,jpH值的单项标准指数; pHjj点pH值监测值; pHsu水质标准中pH值上限; pHsd水质标准中pH值下限。单项指数公式:Ni=Ci/Si式中:Ni某污染物单项指数;Ci某污染物实测浓度;Si某污染物评价标准。(5)评价结果表3-5 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项目W1W2W3pH0.460.4650.48COD0.7330.7330.767BOD0.5330.5670.55氨氮0.4130.420.40总磷0.40.4330.40石油类0.040.080.06从上表可以看出友谊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功能要求,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提供的2018年12月67日区域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6。表3-5 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测点编号测点位置2018.07.232018.07.24昼间夜间昼间夜间N1东厂界56.242.355.542.5N2南厂界53.141.153.040.9N3西厂界52.941.353.341.6N4北厂界54.142.054.541.4根据表3-6表明,项目区厂界昼间噪声53.056.2dB(A),夜间噪声40.942.5dB(A),昼夜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3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水体为颍河、友谊河、柳青沟,颍河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友谊河、柳青沟地表水环境执行类标准。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围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3、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厂界周围敏感点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域标准。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3-6:表3-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名称坐标(m)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环境功能区XY大气环境范大庄-41-656人群40户(200人)S670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新陈寨庄644-989人群100户(300人)SE1172m孙柳头-139-1183人群100户(300人)S1223m牛王庙-1315-296人群30户(90人)SW1332m范腰庄-723-852人群110户(330人)SW1079m前耿庄1296-344人群50户(150人)SE1273m后耿庄848116人群20户(60人)E791m齐老营庄1666200人群28户(120人)E1620m大张庄1408524人群30户(140人)NE1449m曹庄村1414732人群20户(100人)NE1546m柳树庄174786人群40户(200人)N765m刘庄-61786人群20户(60人)N775m地表水环境颍河/中型河流W500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友谊河/小型河流W1654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柳青沟/小型河流S2820m声环境厂界四周1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注:以厂区中心为坐标原点(0,0),正东方向为 x轴,正北方向为 y轴。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表4-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g/m3)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g/m3 )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SO2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50015060NO2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2008040PM2.5日平均年平均7535PM10日平均年平均150702、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区域友谊河、柳青河环境功能区划为类水体,其水质控制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地表水颍河的水环境功能区划为类水体,其水质控制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除pH值外)项目pH值COD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GB3838-2002中类标准693061.50.30.5GB3838-2002中类标准692041.00.20.05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4-3:表4-3 环境噪声标准限值 单位:dB(A)标准级(类)别标准限值标准来源昼间夜间3类65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项目运行期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其他规定7.1,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表4-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来源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mg/m3)排放速率限值(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颗粒物12011.5(30m排气筒)1.02、废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满足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经友谊河流入柳青沟最终进入颍河。具体见表4-5。 表4-5 废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BOD5SS氨氮动植物油GB8978-1996三级标准69500300400-100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50030040045100GB18918-2002表1一级A501010513、噪声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312523-2011);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6和表4-7。表4-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Leq dB(A)昼间夜间7055表4-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3类655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4、固体废物项目一般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单中相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家“十三五”期间总量控制和安徽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新增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1719号)的有关规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上述六项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有助于促进节约资源、产业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进步和污染的防治。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故不需申请总量。项目主要废气为粉尘,总量控制指标为粉尘0.0272t/a。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期建设项目为租赁城关镇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无土建施工,施工期仅为设备安装,不涉及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均是在室内进行。施工期产生的噪声、粉尘不会对区域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心理危机干预考核试卷
- 耐火材料在太阳能热发电的利用考核试卷
- 外贸英语函电U7课件
- 探秘教育研究
- 四年级期末复习全攻略
- 南京艺术学院《粉末冶金模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五十二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财经大学《数字内容的基本概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研学旅行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第二语言习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数字信号处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 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课
- 月季整枝的修剪对策
- 急诊科病例接诊流程
- 《血压测量》课件
- 沉降观测汇总表及曲线图
- 2023阿里淘宝村报告
- 小红帽的故事原文完整版文字
- 建筑施工五牌一图内容
-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设计
- 校园小卖部承租经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