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_第1页
《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_第2页
《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_第3页
《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_第4页
《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乡宁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3-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3-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4-三、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7-四、经济社会发展形式与规划调整的必要性-11-第二章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13-一、指导思想-13-二、规划调整的原则-13-三、规划调整的依据-14-第三章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18-一、规划目标的调整-18-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9-三、土地利用优化布局-23-四、中心城区土地规划调整及园区规划的调整-31-五、建设用地管制与土地用途分区调整及管制规则-35-第四章“三线”划定-42-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42-二、生态保护红线-42-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43-第五章乡(镇、区)规划土地利用调控-44-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1-一、加强整体控制-51-二、完善机制制度-51-附表1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指标调整情况-53-附表2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利用面积及结构调整表-53-附表3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55-附表4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基本农田面积调整情况表-56-附表5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林地、园地面积调整情况表-57-附表6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分解表-58-附表7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情况表(分乡镇)-58-附表8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土地整治(含挂钩类复垦)计划安排分解表-60-附表9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空间管制分区和土地用途面积表-61-附表10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中心城区和各类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情况表-62-附表11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64-生态保护区(红线划定范围)分布情况一览表-64-附表12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65-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安排情况表-65-1 前言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尧都区等十七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晋政函201280号)文件批准实施。规划实施以来,对加强全县土地利用宏观与微观管理,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成效。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随着乡宁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导向,全力打造“实力乡宁、活力乡宁、生态乡宁、秀美乡宁”新形象。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使得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指导意见(晋国土资发2014117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国土资办发20167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在完成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的基础上,以临汾市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分解下达的各类用地指标为控制指导,并结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是在科学评价2006-2015年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阐明乡宁县规划期内的土地利用战略、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方案的规划基期年和规划目标年仍分别为2005年和2020年(与原规划相同,保持不变),并以2015年为规划调整基期年,着重反应2016年2020年的调整及其结果情况。2 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资源概况1、区位条件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南端,临汾市西隅,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30181111657,北纬354130360907之间。东依姑射山与临汾、襄汾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宜川相望,南跨马首山、云丘山与新绛、稷山、河津为邻,北以高天山、云泰山为界与吉县接壤。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02485.17公顷,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矿产资源丰富,以煤著称。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鄂河中游。2、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乡宁县境内山峦起伏,由东向西地貌形态可分为中低山区、黄土丘陵区、黄土残塬区,县域总体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1820.5m,最低海拔385.1m;年平均气温9.9,年降水量平均为570mm。水文资源:乡宁县地表水系属黄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为鄂河,鄂河由东向西贯穿县境在万宝山西北注入黄河,其余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以煤著称,煤田面积约1040余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51.4,此外还有石灰石、石英、石膏、紫砂陶土、铝土矿等;旅游资源: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有云丘山自然风景区、黄河万宝山生态农业旅游区、峰岭天然林景观旅游区等。(2)土壤资源:全县主要有褐土、草甸土类。其中以褐土为主,占全县面积的99.63%,包括淋溶褐土(主要分布在北部乡宁与吉县交界处、中部尉庄乡与双鹤乡)、山地褐土(分布在北、中、东南部的广大中低山区)、粗骨性褐土(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及西部沿河一带荒山区)、褐土性土(广泛分布在县境西部、中北部和东南部的沟壑丘陵沟壑区)、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塬面及鄂河两侧的二级阶地上);草甸土类(主要分布在鄂河、豁都峪两大河沿岸一级阶地的隐域性土壤。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轻壤、中壤)、砂质土次之、粘质土面积最小。本县土壤养分是有机质不足,氮少、磷极缺,钾较多、供肥迟缓。(二)经济社会概况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15年,全县总人口24.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1万人,农业人口为15.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5.86。经济状况: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0.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7.38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20.18亿元,增长12.0。全县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8元,比上年增长7.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602元,比上年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8218元。比上年增长8.0。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土地利用现状根据乡宁县2015年土地现状数据并经规划地类转换结果,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情况为:1、农用地全县农用地面积163945.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97%。包括:(1)耕地面积37483.5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2.86%。其中,水浇地56.37公顷、旱地37427.21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0.15%、99.85%。双鹤乡分布面积最大。(2)园地面积4176.5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55%。其中,果园1621.82公顷,茶园169.8公顷、其他园地2384.95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的38.83%、4.07%、57.10%,主要分布于昌宁镇和枣岭乡。(3)林地面积113832.7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9.43%。其中,有林地59982.14公顷,灌木林地29397.02公顷、其他林地24453.57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52.69%、25.83%、21.48%,关王庙乡分布面积最大。(4)其他农用地面积8452.7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16%。包括设施农用地86.11公顷、农村道路2094.60公顷、坑塘水面29.31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54公顷、田坎6242.17公顷,分别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1.02%、24.78%、0.35%、0.01%、73.84%。2、建设用地全县建设用地面积9833.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6%。包括:(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8771.1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9.20%。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756.4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0.02%。农村居民点7014.7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9.98%。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204.00平方米(城镇人口为8.61万人)。(2)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1042.6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0.6%,其中,交通运输用地为1028.40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98.64%;水利设施用地14.20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1.36%。(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9.9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2%。3、其他土地全县其他土地面积为28705.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7%。包括:(1)其他草地:面积22156.76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77.19%。(2)水域:面积为1089.83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3.80%。包括河流水面407.93公顷、滩涂681.90公顷。(3)其他自然保留地:面积为5459.24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19.01%。(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耕地质量总体差,产量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县耕地的复种指数较低。2015年,乡宁县耕地面积为37483.58公顷,优质耕地较少。且受乡宁县地形地貌影响,水资源缺少,全县中低产田改造较少,土地整理实施情况较差。耕地质量差,产量低。2、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空闲较多2015年,乡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7014.73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92.28平方米。农村宅基地大且分散,随着乡宁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宅基地空心村、闲置大量存在,浪费严重。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乡宁县所处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上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时有旱涝灾害的发生。工厂的污水排放,土壤受到一定的污染,导致土地生态承载力低。三、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现行规划基本情况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尧都区等十七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晋政函201280号)文件批准实施。(二)现行规划的曾修改情况规划实施以来,进行过一次乡级修改,修改情况如下:乡宁县2014年8月对昌宁镇、光华镇、管头镇、西坡镇、关王庙乡、尉庄乡、西交口乡、枣岭乡等8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批准文件为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乡宁县昌宁镇等8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临政函2014121号)。通过调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保持不变,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减少8.3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减少6.35公顷,全县耕地保有量增加6.35公顷。(三)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截止到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37483.58公顷,比原规划多489.88公顷;全县基本农田面积26051.05公顷,高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5903.8公顷。2、建设用地规模情况到2015年底,全县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9833.73公顷、8771.99公顷、1756.46公顷、1062.54公顷。比其相应的2020年规划规模分别为多587.39公顷、多588.6公顷、少411.49公顷、少1.21公顷。其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超出的原因为上级下达给省级重点项目吉县-河津高速公路新增指标123公顷,实际批准面积230.45公顷,超过规划107.45公顷;规划安排建设用地复垦规模为897.29公顷,2006-2015年仅完成复垦规模48.7公顷,导致全县建设用地规模超过规划预期。3、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使用及剩余情况20062015年,全县上级下达规划指标已使用925.06公顷(占耕地572.45公顷);城乡增减挂钩指标32.12公顷(占耕地31.39公顷)。截止到2015年底,全县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剩余82.55公顷,(占耕地55.97公顷);增减挂钩指标剩余434.48公顷(含矿业存量),占耕地174.09公顷。4、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情况20062015年,全县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新增补充耕地面积773.4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694.62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38.4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40.38公顷(全部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补充耕地)。5、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到2015年底,中心城区已批准建设用地指标105.04顷(其中,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3.6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1.39公顷),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9.16公顷(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1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4.97公顷)。6、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落实指标规划期间乡宁县共涉及重点建设项目25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87.68公顷。其中,省重点项目8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19.99公顷,目前已实施5个,新增占地面积475.3公顷,剩余指标44.69公顷,分别为变电站、谭坪煤矿、西山沿黄提水灌溉工程、省道台襄线台头至襄汾段改建工程;市重点项目3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67公顷,目前均未实施,分别为省道襄-乡线陈公村至樊家坪段改扩建工程、清峪水库、煤层气临-临线天然气分输站项目;县重点项目14个,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4.02公顷,目前已开工12个,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2公顷,剩余22.02公顷。(四)规划实施的成效现行规划落实了上级规划下达主要用地指标,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配置了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规划实施以来,全县土地规划的调控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保障,对于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耕地保护措施和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签订保护责任书,把保护基本农田的成效作为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目标之一;积极调整农用地利用结构及粮食作物内部比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及落实耕地“占一补一”的政策等,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得以加强,达到了规划保护目标。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随着规划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存量的盘活。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违法用地现象,但通过执法查处,总体上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土地利用由传统的粗放利用逐步向集约利用转变。3、保障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实施期间的编制和实施均优先、合理安排了基础设施等用地,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为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礼-台头地方铁路、临汾-吉县高速公路、吉县-河津高速公路、变电站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对改善乡宁交通、工业和环境设施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乡宁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五)规划执行存在的问题本轮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1、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大项目与城市建设布局发生变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布局出现不一致,用地布局与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提供全面的土地保障有一定的距离,导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挥。2、新增建设占耕地速度快,补充耕地规模不足受环境、资源等自然因素制约,我县耕地开发利用存在困难,其宜耕、宜建土地集中分布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县城周围。数量有限,导致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占卜平衡难度较大。四、经济社会发展形式与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一)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十三五”期间,我县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总目标,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新兴增长点培育、更加注重长远竞争力培育,全力推进工业化大升级、城乡品质大提升、文化旅游大繁荣、社会民生大改善,为基本建成“三区”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树立实力乡宁、活力乡宁、美丽乡宁、宜居乡宁新形象。“十三五”期末,我县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7年底,要全面攻坚脱贫。到2020年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推进乡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耕地,优化产业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必须引导性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得突破土地利用结构的底线。(二)规划调整的必要性(1)乡宁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全力抓好“三农”工作;着眼推动煤炭革命,全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新型城镇建设,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力加快绿色发展;将产业转型、民生工程做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受其影响,需要对原规划进行调整。(2)省委省政府“启动以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为主要内容的“一启动三加快”农民安居工程。由于采煤沉陷区的不可预见性,原规划安排的部分安居工程用地经相关部门勘察后不适宜做为安置用地,受需要对原规划进行调整要求对规划布局进行调整。(3)随着乡宁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宁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胡村至安汾云丘山旅游公路、临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乡宁县光华尧都区界段)公路、风电项目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的实施,使原规划在空间布局不能满足乡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由于规划已实施至中后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对较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前瞻性不足。各行业“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急需与各部门衔接,现行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编制调整方案。3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一、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转型升级、改革深化、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全力推进食品加工、旅游、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全县融入“山西综改区”体系,努力把乡宁建设成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县、城乡统筹引领县、全省生态建设和能源建设先导县,全力打造实力乡宁、活力乡宁、生态乡宁、秀美乡宁新形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统筹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相协调。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积极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规划调整的原则(一)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现行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土地利用布局进行调整。严格按照临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等各项指标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计划和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耕地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永久保护。(三)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转变用地方式,提高用地效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利用向集约高效利用的转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杜绝土地浪费,为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四)坚持统筹各类用地,保障经济发展用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和各业各类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科学合理地协调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的用地矛盾。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部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用地配置,保障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五)加强土地生态保护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充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利用观念,加强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用地和重要的自然、人文遗产用地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改善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三、规划调整的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6号)。3、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8年5月16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7号发布)。5、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二)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4、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3171号)。5、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指导意见(晋国土资发2014117号)。6、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67号)。9、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国土资办发201674号)。10、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1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7414号)。(三)规程规范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2、关于印发山西省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编制技术要点(试行)和山西省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晋土院字2014006号)。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6、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7、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10)。8、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四)其他有关资料1、乡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5-2020年)纲要。2、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4、乡宁县历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方案及批复文件。5、乡宁县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库。6、乡宁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7、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成果。8、乡宁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9、乡宁县城建、林业、城镇等相关部门规划。10、乡宁县生态保护红线。11、“十三五”期间乡宁县退耕还林还草。4 第三章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一、规划目标的调整根据本次规划调整中临汾市下达乡宁县至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等指标对现行规划的主要调控指标进行调整,情况如下:(一)继续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质量并举到2020年,全县规划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保持在35222.45公顷,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512.22公顷,在保障面积规模的同时,注重其质量的建设,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682.38公顷。拟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并实施土地整治和农田基本建设,促进耕地和基本农田的质量提高与改善。(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确保重点建设必要用地到2020年,全县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933.71公顷以内,“十三五”期内,合计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666.64公顷(其中占耕地269.96公顷),保障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及城镇和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必要用地。并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566.66公顷),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和生产效率。(三)加强土地生态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条件改善“十三五”期内,我县要大力发展林牧业生产,通过实施生态退耕和开发宜林牧地。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并通过农用地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到2020年,园地面积调整为5511.10公顷,林地面积调整为117756.79公顷。(四)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实现全县耕地保护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县安排土地整治规模13561.66公顷,补充耕地682.38公顷。其中,土地整理规模调整为10188.45公顷,补充耕地38.00公顷;土地开发规模调整为2806.55公顷,补充耕地174.55公顷;土地复垦规模调整为566.66公顷,补充耕地469.83公顷。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县规划的各类土地调整结果及有关情况为:(一)农用地农用地面积调整为166790.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37%。比原规划的面积减少8322.87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整理、生态退耕、农用地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分别增加38.00公顷、1599.98公顷、1340.22公顷、2806.55公顷和566.66公顷,合计增加6351.41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因建设占用、土地整理、农用地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分别减少528.04公顷、38.00公顷、1340.22公顷、1599.98公顷。合计减少3506.24公顷。主要集中在东部工业发展区的光华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增减相低,期内净增加2845.17公顷。其中:1、耕地:面积调整为35222.4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1.12%。比原规划减少1771.25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分别增加耕地38.00公顷、469.83公顷和174.55公顷。合计增加耕地682.38公顷。增加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西坡镇和枣岭乡、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同期,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其他结构调整分别减少耕地269.96公顷、1333.33公顷和1340.22公顷。合计减少耕地2943.51公顷。减少耕地主要集中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西坡镇和枣岭乡、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增减相抵,期内净减少2261.13公顷。2、园地:面积调整为5511.1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30%。比原规划增加502.21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开发、农用地结构调整分别增加园地889.51公顷、468.83公顷,合计增加1358.34公顷。增加的园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工业发展区的光华镇、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双鹤乡。同期,因建设占用减少园地23.81公顷,合计减少23.81公顷。减少的园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增减相抵,期内净增加1334.53公顷。3、林地:面积调整为117756.7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0.60%。比原规划减少6593.40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开发、退耕还林、结构调整分别增加林地1716.30公顷、1599.98公顷和803.72公顷。合计增加林地4120.00公顷。土地开发新增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生态退耕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西坡镇和枣岭乡。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西坡镇和枣岭乡。同期,因建设占用减少林地195.94公顷。主要集中在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增减相抵,期内净增加3924.06公顷。4、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8300.4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98%。比原规划减少460.43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结构调整分别增加其他农用地96.83公顷、26.19公顷和67.67公顷。合计增加其他农用地190.69公顷。增加的其他农用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同期,因建设占用、土地整理、生态退耕分别减少耕地38.33公顷、38.00公顷、266.65公顷。合计减少其他农用地342.98公顷。减少的其他农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工业发展区的光华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增减相抵,期内净减少152.29公顷。(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来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993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1%。比原规划的面积增加687.37公顷。“十三五”期内,新增建设用地666.64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建设用地复垦566.66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增减相低,期内净增加99.98公顷。其中: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8724.1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7.82%。比原规划增加541.57公顷。“十三五”期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519.63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因建设用地复垦566.66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增减相抵,期内净减少47.03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调整为1938.7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2.22%。比原规划减少229.21公顷。“十三五”期内,新增城镇工矿用地336.65公顷,因建设用地复垦154.37公顷,增减相抵,期内净增加182.28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为6785.42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7.78%。比原规划增加770.78公顷。“十三五”期内,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182.98公顷。主要用于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等项目。因建设用地复垦412.29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增减相抵,期内净减少229.31公顷。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1209.5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18%。比原规划增加145.80公顷。“十三五”期内,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47.01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主要用于胡村至安汾云丘山旅游公路、临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乡宁县光华尧都区界段)公路、云丘山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25760.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72%。比原规划增加7635.50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建设占用、土地开发分别减少138.60公顷和2806.55公顷,合计减少2945.15公顷。减少的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增减相抵,期内净减少2945.15公顷。其中:1、水域:面积调整为1085.17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4.21%。比原规划减少27.91公顷。“十三五”期内,建设占用4.66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东部工业发展区的光华镇。期内净减少4.66公顷。2、其他草地:调整为19557.18公顷,占其他土地的75.92%。比原规划增加5601.18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分别减少2500.44公顷和99.14公顷。合计减少2599.58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增减相低,期内净减少2599.58公顷。3、其他自然保留地:调整为5118.33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19.87%。比原规划增加2062.23公顷。“十三五”期内,因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分别减少306.11公顷和34.8公顷。合计减少340.91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增减相低,期内净减少340.91公顷。三、土地利用优化布局(一)耕地布局优化“十三五”期内增加的耕地主要分布于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西坡镇和枣岭乡、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尉庄乡,补充耕地面积为682.38公顷,增加的耕地来源主要为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结合乡宁县实际情况并与林业部门沟通对接,对昌宁镇、西坡镇、尉庄乡、枣岭乡的25度以上且质量较差的耕地进行生态退耕,面积为1333.33公顷,对光华镇、枣岭乡、西坡镇污染严重的耕地和部分河道淹没区域进行结构调整,面积1340.22公顷,因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269.96公顷,主要集中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在此期间,重点建设以光华镇、尉庄乡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别是加大力度对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的整理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宣传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整治补充力度,实现区域内占卜平衡,确保我县耕地保护任务。(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1、全域基本农田划定情况到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调整为25512.22公顷。全县划入基本农田140.6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双鹤乡和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划出永久基本农田671.34公顷,划出的为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用于云丘山旅游路、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双鹤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全县划定前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12.93等。划定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12.93等。划定前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降低。2、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情况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根据省、市下发乡宁县任务,将乡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未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图斑划入工作范围。主要涉及昌宁镇和管头镇。本次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71.93公顷,划定后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共124.73公顷。划定后,中心城区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新划入的基本农田耕地质量平均等别是12.93等。水浇地面积由38.34公顷增加到42.87公顷。15度以下的耕地由38.34公顷增加到95.87公顷。本次划入的永久基本农田大部分与原有基本农田范围相邻,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边,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度有所提高,与河流、湖泊、山体、绿化带等共同形成城市开发实体边界,城市形态得到优化。(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十三五”期内,全县安排建设用地复垦566.66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66.64公顷。主要集中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和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按照企业用地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原则进行布局,优化资源、集聚要素、形成规模。规划期间,重点建设云丘山文化旅游产业区、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能源项目等重点工程,利用乡宁县云丘山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带动各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以调整和优化全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为重点,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效率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1、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优化“十三五”期内,全县安排工矿用地复垦154.37公顷,安排城镇工矿类新增建设用地336.65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开发园区。促进其布局优化和发展建设。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938.74公顷以内。按照空间做大、产业做强、环境做优的要求,发展壮大中心县城,提升老城区,加快新城区的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城区紧凑发展、乡镇集聚发展的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产业用地结构,优先使用存量用地,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形成企业集中连片布局,工矿规模化发展的布局,从而获得更多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2、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十三五”期内,全县安排村庄用地复垦412.29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安排村庄用地182.98公顷,主要用于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及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及采煤沉陷区搬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6785.42公顷,在规划期间,要合理引导农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鼓励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3、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优化规划期间,推进胡村至安汾云丘山旅游公路、临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乡宁县光华尧都区界段)公路的建设,有效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加强对开发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位于关王庙乡的云丘山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乡宁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整与重大工程建设用地安排1、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安排“十三五”期间,全县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66.64公顷,其中占耕地269.96公顷。按建设用地类型分: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336.65公顷(其中占耕地126.44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部残垣区的昌宁镇、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主要用于中心城区及开发园区项目。安排村庄建设用地指标182.98公顷(占耕地81.43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和西坡镇、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西交口乡。主要用于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排交通建设用地指标64.66公顷(占耕地16.49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工业发展区的光华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主要用于胡村至安汾云丘山旅游公路、临吉高速公路连接线(乡宁县光华尧都区界段)公路等项目的建设。安排水利建设用地指标1.25公顷(占耕地0.45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管头镇。安排其他建设用地指标81.10公顷(占耕地45.15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按新增指标来源分:安排增量指标99.98公顷(占耕地73.35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安排流量指标566.66公顷(占耕地196.61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昌宁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和尉庄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流量指标包括:安排复垦类流量指标233.33公顷(占耕地90.71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残垣区的管头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和尉庄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安排增减挂钩类流量指标333.33公顷(占耕地105.90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工业发展区的光华镇、东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关王庙乡、西南部破碎残垣沟壑区的枣岭乡。2、重大建设工程及用地安排(1)现行规划安排已实施项目现行规划安排已实施项目有6个项目,新增建设用地486.66公顷,占耕地340.16公顷。全部为省级重点项目。交通类项目有3个,为张礼-台头地方铁路、临汾-吉县高速公路、吉县-河津高速公路;能源类项目为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电力类项目为变电站;其他项目为西山沿黄提水灌溉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