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7课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1页
第四单元第17课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2页
第四单元第17课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3页
第四单元第17课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见右图)。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B决定实行土地改革C建立何种国体政体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干中“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即毛泽东在重庆的行踪,时间为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故题干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的时代主题:建立何种国体政体。A项为抗战时期的主题,B、D分别为解放战争中后期的主题。答案:C2(2011天津高考)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答案:B3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情况的是()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解析:材料中的图示反映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本题A项说法错误;C项是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意义;D项是1949年解放南京的意义。答案:B4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解析:从材料中“1947年的最后一天”“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等信息可知,内战中国民党的失败使其“忧患最深”。A项虽出现于1947年,但国民党的失败只是局部性的,排除。C项出现于1948年,排除。D项出现于1946年。B项出现于1947年,中共的战略进攻使国民党“告急”“失败”,故选B项。答案:B5建国60周年献礼片沂蒙六姐妹中有一个镜头: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火线桥”,令观者无不落泪。该战役()A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C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是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1947年,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答案:C6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掌握,淮海战役的中心战场在徐州,徐州是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中心。答案:B7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奇迹”的是()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B淮海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解析: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是1949年4月;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是在1949年4月23日;淮海战役是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答案:B8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内意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国际意义是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为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树立了榜样,所以A、B、C三项均是正确的说法。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因而D项说法是错误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光明日报材料二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1949年4月)请回答:(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与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6分)(3)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4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6分)解析:解第(1)问时要注意“回”和“1997年7月1日悬挂”这两点信息,可推知与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有关;解第(2)问时要注意结合地理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第(3)问时可从图片和诗词中的一些信息认识到是南京的解放;解第(4)问时要注意对阶级属性的准确概括,如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的腐败与无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等。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