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资料

壳体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资料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壳体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资料,塑料模具设计,壳体注塑模具设计,壳体塑料模具设计,壳体注塑模具,壳体注塑模具机械,壳体塑料注塑模具设计,壳体塑料注塑模具
编号:205632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63.04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7-05 上传人:QQ24****1780 IP属地:浙江
50
积分
关 键 词:
塑料模具设计 壳体注塑模具设计 壳体塑料模具设计 壳体注塑模具 壳体注塑模具机械 壳体塑料注塑模具设计 壳体塑料注塑模具
资源描述:
壳体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资料,塑料模具设计,壳体注塑模具设计,壳体塑料模具设计,壳体注塑模具,壳体注塑模具机械,壳体塑料注塑模具设计,壳体塑料注塑模具
内容简介:
目录一、塑料的工艺性设计.5 二、注射成型机的选择.7三、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8四、 浇注系统设计.10五、成型零件的设计.16六、 合模导向机构设计.23七、脱模机构的设计.27八、膜具的装配.31工艺卡.35致辞.36参考文献.37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塑料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子业中则为突出。电子产品的外客大部分是塑料制品,产品性能的提高要求高素质的塑料模具和塑料性能。成型工艺和制品的设计。 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很多。其主要用于是注射,挤出,压制,压铸和气压成型等和气压成型等。而注射模,挤出约占成型总数的 60%以上。注射成型分为加料,熔融塑料,注射制件冷却和制件脱模等五个步骤。当然如利用电气控制。可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作业。 塑料注射模主要用于热塑料制品的成型,已成功的用于成型热固塑性塑料制品,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艺装置。注射模的基本组成是:定模机构,动模机构,浇注系统,导向装置,顶出机构,芯机构,冷却和加热装置,排气系统。 因注射模成型的广泛适用,正是我这个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Summary The plastics products to have already with daily life wait the aspect to acquire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at the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Especially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then and particularly for outstanding. Electronics product that the outer shell spare parts that exaltation is mostly plastics function that request the high quantity. Type craft with product the design.The plastics products of the type method is a lot of. Among them most of inject, die-casting to compatibly press type etc. But inject the mold, extrude, extrude roughly share type total amount of 60% above inject the type is divided in to add the material, meltdown plastics, and inject to make piece to cool off with make the piece to take off the mold to wait five steps. Certainly if make use off the electricity control. Can realize half auto or automatic homework. Because inject the mold the types extensive suitable for use, exactly the basic point of departure of my this design.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塑料模图册任务课题:任务课题:名称:塑料壳 材料硬 PVC一、塑料的工艺性设计一、塑料的工艺性设计(1)、注塑模工艺、注塑模工艺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20275,注意不要超过 275。模具温度:6080,建议使用 70。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注射压力:可大到 1800bar。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 47mm。建议使用通体为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是 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 0.7mm 的浇口。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硬 PVC 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成型时间:注射时间 15s60s 高压时间 0s5s 冷却时间 15s60s 总周期 40s130s(2)、化学和物理特性、化学和物理特性硬 PVC 为硬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较大.应用较广的工程塑件.PVC 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PVC 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加工助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他添加剂。PVC 材料具有阻燃性、高强度、耐气候变化性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PVC 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但能够被强氧化物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氧化烃接触的场合。PVC 在加工时熔化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果次参数不当将导致材料分解。PVC 的流动特性相当差,其工艺范围很窄。特别是大分子量的 PVC 材料更难于加工(这种材料通才要加入润滑剂改善流动特性) ,因此通常使用的都是小分子量的PVC 材料。PVC 的成型收缩率相当低,一般为 0.2%0.6%。五毒,无味,密度为 1.351.45g/c。3m(3)、塑件的尺寸与公差、塑件的尺寸与公差1、塑件的尺寸塑件尺寸的大小受制于以下因素:a)取决于用户的使用要求。b)受制于塑件的流动性。c)受制于塑料熔体在流动充填过程中所受到的结构阻力。2、塑件尺寸公差标准a)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塑料材料的收缩率及其波动。b)塑件结构的复杂程度。c)模具因素(含模具制造、模具磨损及寿命、模具的装配、模具的合模及模具设计的不合理所可能带来的形位误差等)。d)成型工艺因素(模塑成型的温度 T、压力 p、时间 t及取向、结晶、成型后处理等) 。e)成型设备的控制精度等。其中,塑件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塑料收缩率的波动及模具制造误差。题中没有公差值,则我们按未注公差的尺寸许偏差计算,查表取 MT5。3、塑件的表面质量塑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塑件缺陷、表面光泽性与表面粗糙度,其与模塑成型工艺、塑料的品种、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模具的磨损程度等相关。模具型腔的表面粗糙度通常应比塑件对应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在数值上要低 1-2 级。二、注射成型机的选择二、注射成型机的选择估算 m塑=36.817g制品的正面投影面积 S=721.7cm2注射机为 XS-ZY-125 卧试注塑机。序号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参数数值1一次性注射量/c2m1252注射压力/MPa1193锁模力/kN9004定、动模模板最大安装尺寸/(mmmm)4204505最大模具厚度/mm3006最小模具厚度/mm2007螺杆直径/mm1258最大开模行程/mm300三、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三、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1)、型腔数目的确定、型腔数目的确定型腔数目的确定,应根据塑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质量、批量大小、交货长短、注射能力、模具成本等要求来综合考虑。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 F 的要求来确定型腔数目 n ,即 n12pApAF 式中 F注射机额定锁模力(N)P型腔内塑料熔体的平均压力(MPa)A1、A2分别为浇注系统和单个塑件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2)大多数小型件常用多型腔注射模,面高精度塑件的型腔数原则上不超过 4 个,生产中如果交货允许,我们根据上述公式估算,采用一模二腔。(2)、型腔的布局、型腔的布局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以及出模方式的设计,模具的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图(1)(3)、分型面的设计、分型面的设计 分型面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是能保证塑件的质量、便于塑件脱模及简化模具的结构,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a)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b)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c)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d)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e)便于模具加工制造。f)对成型面积的影响。g)对排气效果的影响。图(2)四、浇注系统设计四、浇注系统设计(1)、主流道设计、主流道设计主流道是一端与注射机喷嘴相接触,可看作是喷嘴的通道在模具中的延续,另一端与分流道相连的一段带有锥度的流动通道。形状结构如图(3)所示,其设计要点: 图(3)a)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锥角可取 26,流道壁表面粗糙度取 Ra=0.63m,且加工时应沿道轴向抛光。b)主流道如端凹坑球面半径 R2 比注射机的、喷嘴球半径 R1 大 12 mm;球面凹坑深度 35mm;主流道始端入口直径 d 比注射机的喷嘴孔直径大 0.51mm;一般d=2.55mm。c)主流道末端呈圆无须过渡,圆角半径 r=13mm。d)主流道长度 L 以小于 60mm 为佳,最长不宜超过95mm。(2)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设计a)分流道是脱浇板下水平的流道。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分流道大多设置在分型面上,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梯形 U 形半圆形及矩形等,在此次设计中采用 U 行断面分流道,切削加工在一块膜板上,加工容易实现,且比表面积不大,热量损失和阻力损失不太大。查有关经验表格得硬 PVC 的分流到推荐直径为 6.516mm,所以,该膜具的分流道设计如下图(4)所示。 图(4)b)分流道长度分流道要尽可能短,且少弯折,便于注射成型过程中最经济地使用原料和注射机的能耗,减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将分流道设计成直的,总长 190mm。c)分流道表面粗糙度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面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 Ra 并不要求很低,一般取 1.6m 左右既可,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助于塑料熔体的外层冷却皮层固定,从而与中心部位的熔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速度差,以保证熔体流动时具有适宜的剪切速率和剪切热。d)分流道表面粗糙度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的布置形式,但应遵循两方面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本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采用平衡式, 如图(1)所示。(4)、浇口的设计、浇口的设计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除直接浇口外,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部分,但却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对塑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很大。a) 浇口的选用它是流道系统和型腔之间的通道,这里我们采用点浇口:浇口在成形自动切数断,故有利于自动成形。浇口的痕迹不明显,通常不必后加工。浇口之压力损失大,必须高之射出压力。浇口部份易被固化之残锱树脂堵隹。它常用于成型中、小型塑料件的一模多腔的模具中,也可用于单型腔模具或表面不允许有较大痕迹的塑件。b) 浇口位置的选用模具设计时,浇口的位置及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初步试模后还需进一步修改浇口尺寸,无论采用何种浇口,其开设位置对塑件成型性能及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合理选择浇口的开设位置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浇口位置的不同还影响模具结构。总之要使塑件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外表,一定要认真考虑浇口位置的选择,如图(6)所示。通常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尽量缩短流动距离。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考虑分子定向影响。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图(5)c) 浇注系统的平衡对于中小型塑件的注射模具己广泛使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设计应尽量保证所有的型腔同时得到均一的充填和成型。一般在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型腔布局为平衡式)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这就是浇注系统的平衡。显然,我们设计的模具是平衡式的,即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都相同。d) 排气的设计排气槽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注射熔融物料时,排除模腔内的空气;二是排除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越是薄壁制品,越是远离浇口的部位,排气槽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小型件或精密零件也要重视排气槽的开设,因为它除了能避免制品表面灼伤和注射量不足外,还可以消除制品的各种缺陷,减少模具污染等。那么,模腔的排气怎样才算充分呢?一般来说,若以最高的注射速率注射熔料,在制品上却未留下焦斑,就可以认为模腔内的排气是充分的。适当地开设排气槽,可以大大降低注射压力、注射时间。保压时间以及锁模压力,使塑件成型由困难变为容易,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机器的能量消耗。其设计往往主要靠实践经验,通过试模与修模再加以完善,此模我们利用模具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及分型面自然排气。五、成型零件的设计五、成型零件的设计模具中决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包括凹模、型芯、镶块、成型杆和成型环等。成型零件工作时,直接与塑料接触,塑料熔体的高压、料流的冲刷,脱模时与塑件间还发生摩擦。因此,成型零件要求有正确的几何形状,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此外,成型零件还要求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及较好的耐磨性能。设计成型零件时,应根据塑料的特性和塑件的结构及使用要求,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选择分型面和浇口位置,确定脱模方式、排气部位等,然后根据成型零件的加工、热处理、装配等要求进行成型零件结构设计,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对关键的成型零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1、凹模结构设计凹模是成型产品外形的主要部件。 其结构特点:随产品的结构和模具的加工方法而变化。 镶拼的组合方式的优点: 对于形状复杂的型腔,若采用整体式结构,比较难加工。所以采用组合式的凹模结构。同时可以使凹模边缘的材料的性能低于凹模的材料,避免了整体式凹模采用一样的材料不经济,由于凹模的镶拼结构可以通过间隙利于排气,减少母模热变形。对于母模中易磨损的部位采用镶拼式,可以方便模具的维修,避免整体的凹模报废。组合式凹模简化了复杂凹模的机加工工艺,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的热处理和模具的修复,有利于采用镶拼间隙来排气,可节省贵重模具材料。图(6)2、型芯结构设计整体嵌入式型芯,适用于小型塑件的多腔模具及大中型模具中。最常用的嵌入装配方法是台肩垫板式,其他装配方法还有通孔螺钉联接式,沉孔螺钉联接式。 图(7)(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所谓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是指成型零件上直接构成型腔腔体的部位的尺寸,其直接对应塑件的形状与尺寸。鉴于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多且复杂,塑件本身精度也难以达到高精度,为了计算简便,规定:塑件的公差塑件的公差规定按单向极限制,制品外轮廓尺寸公差取负值“” ,制品叫做腔尺寸公差取正值“” ,若制品上原有公差的标注方法与上不符,则应按以上规定进行转换。而制品孔中心距尺寸公差按对称分布原则计算,即取。2模具制造公差实践证明,模具制造公差可取塑件公差的,即 z=3161,而且按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增减趋向取“+” 、 “-”)6131(符号,型腔尺寸不断增大,则取“+z”,型芯尺寸不断减小则取“-z” ,中心距尺寸取“” 。现取。2z3模具的磨损量实践证明,对于一般的中小型塑件,最大磨损量可取塑件公差的,对于大型塑件则取以下。另外对于型腔底面616(或型芯端面) ,因为脱模方向垂直,故磨损量 c=0。塑件的收缩率塑件成型后的收缩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按平均收缩率计算。=%=0.4% 2minmaxSSS22 . 06 . 0模具在分型面上的合模间隙由于注射压力及模具分型面平面度的影响,会导致动模、定模注射时存在着一定的间隙。一般当模具分型的平面度较高、表面粗糙度较低时,塑件产生的飞边也小。飞边厚度一般应小于是 0.020.1mm。1、外型尺寸(mm)图(8)根据公式 : LM=zSLS043)1 (D1M=zS01S43)1 (D=314. 1014. 143%)4 . 01 (34=33.24838. 00D2M=zS02S43)1 (D=374. 0074. 043%)4 . 01 (10=9.48525. 00根据公式 : HM=zS0S32)1 (HH1M=zS01S32)1 (H=374. 0074. 032%)4 . 01 (55=54.72925. 00H2M=zS02S32)1 (H=320. 0020. 032%)4 . 01 (2=1.89407. 002、内腔尺寸(mm)根据公式 : M=l043)1 (zSlS1m=d0143)1 (zSdS =030 . 10 . 143%)4 . 01 (46 =033. 0934.462m=d0243)1 (zSdS =0364. 064. 043%)4 . 01 (4 =021. 0596. 4根据公式 : M=h032)1 (zShS1M=h0132)1 (zShS=0364. 064. 032%)4 . 01 (47=47.614021. 0六、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六、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导柱导向机构设计要点:小型模具一般只设置两根导柱,当其元合模方位要求,采用等径且对称布置的方法,若有合模方位要求时,则应采取等径不对称布置,或不等径对称布置的形式。大中型模具常设置三个或四个导柱,采取等径不对称布置,或不等径对称布置的形式。直导套常应用于简单模具或模板较薄的模具;型带头导套主要应用于复杂模具或大、中型模具的动定模导向中;型带头导套主要应用于推出机构的导向中。导向零件应合理分布在模具的周围或靠近边缘部位;导柱中心到模板边缘的距离 一般取导柱固定端的直径的 11.5 倍;其设置位置可参见标准模架系列。导柱常固定在方便脱模取件的模具部分;但针对某些特殊的要求,如塑件在动模侧依靠推件板脱模,为了对推件板起到导向与支承作用,而在动模侧设置导柱。为了确保合模的分型面良好贴合,导柱与导套在分型面处应设置承屑槽;一般都是削去一个面,或在导套的孔口倒角,导柱工作部分的长度应比型芯端面的高度高出68mm,以确保其导向作用。应确保各导柱、导套及导向孔的轴线平行,以及同轴度要求,否则将影响合模的准确性,甚至损坏导向零件。导柱工作部分的配合精度采用 H7/f7(低精度时可采用H8/f8 或 H9/f9) ;导柱固定部分的配合精度采用H7/k6(或 H7/m6) 。导套与安装之间一般用 H7/m6 的过渡配合,再用侧向螺钉防止其被拔出。对于生产批量小、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具,导柱可直接与模板上加工的导向孔配合。通常导向孔应做志通孔;如果型腔板特厚,导向孔做成盲孔时,则应在盲孔侧壁增设通气孔,或在导柱柱身、导向孔开口端磨出排气槽;导向孔导滑面的长度与表面粗糙度可根据同等规格的导套尺寸来取,长度超出部分应扩径以缩短滑配面。(1) 、导柱的结构、导柱的结构带头导柱如图(9)所示:图(9)(2) 、导套的结构、导套的结构带头导套如图(10)所示:图(10)图(10)七、脱模机构的设计七、脱模机构的设计(1) 、脱模机构设计的总体原则、脱模机构设计的总体原则a)要求在开模过程中塑件留在动模一侧,以便推出机构尽量设在动模一侧,从而简化模具结构。b)正确分析塑件对模具包紧力与粘附力的大小及分布,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推出装置和推出位置,使脱模力的大小及分布与脱模阻力一致;推出力作用点应靠近塑件对凸模包紧力最大的位置,同时也应是塑件刚度与强度最大的位置;力的作用面尽可能大一些,以防止塑件在被推出过程中变形或损坏。c)推出位置应尽可能设在塑件内部或对塑件外观影响不大的部位,以力求良好的塑件外观。d)推出机构应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即:推出到位、能正确复位且不与其他零件相干涉,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远动灵活,制造及维修方便。(2)、推杆设计、推杆设计1、推杆的形状如图(11)所示 图(11)2、推杆的位置与布局a)应设在脱模阻力大的部位,均匀布置。b)应保证塑件被推出时受力均匀,推出平衡,不变形;当塑件各处脱模阻力相同时,则均匀布置;若某个部位脱模阻力特大,则该处应增加推数目。c)推杆应尽可能设在塑件厚壁、凸缘、加强等塑件强度、刚度较大处;当结构特殊,需要推在薄壁处时,可采用盘状推杆以增大接触面积。d)推杆的设置不应影响凸模强度与寿命。当推在端面则距型芯侧壁 10.13mm;当推杆设置在型芯内部推在塑件内部时,推杆孔距型芯侧壁 23mm。e)在模内排气困难的部位应设置推杆,以利于用配合间隙排气。f)若塑件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时,可在塑件外侧设置溢料槽,从而靠推杆推在溢料槽内的凝料上而带塑件。(3)、推件板设计的要点、推件板设计的要点a)推件板与型芯应呈 310的推面配合,以减少远动摩擦,并起辅助定位以防止推件板偏心而溢料;推件板与型芯侧壁之间应有 0.200.25mm 的间隙,以防止两者间的擦伤而或卡死,推件板与型芯间的配合间隙以不产生塑料溢料为准,塑料的最大溢料间隙可查表,推件板与型芯相配合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取 Ra0.80.4m。b)推件板可用经调质处理的 45 钢制造,对要求比较高的模具,也可以采用 T8 或 T10 等材料,并淬硬到5355HRC,有时也可以在推件板上镶淬火衬套以延长寿命。c)当用推件板脱出元通孔的大型深腔壳体类塑件时,应在型芯上增设一个进气装置,以避免塑件脱模时在型芯与塑件间形成真空。d)推件板复位后,在推板与动模座板间应留有为保护模具的 23mm 空隙。 (4)、锁模力的校核、锁模力的校核 锁模力是指在注射机的合模记过对模具所以能施加的最大夹紧里。注射机锁模力的校核关系式为 FkpA 式中 ,F注射机锁模力,查相关表得 XS-ZY-125 卧试注塑机的锁模力为 900kN;k压力损耗系数,一般取 1.11.2;p型腔内熔体的压力;A塑件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5)、安装尺寸的校核、安装尺寸的校核 本模具采用的是型号为 160L 的标准模架,模具的外形尺寸为 200mm160mm,模具闭合高度为H=88+A+B+C=88+63+20+80=251mm,查资料得 XS-ZY-125 卧试注塑机动、定模模板最大安装尺寸为420mm450mm,允许模具的最小厚度 H=200mm,最大厚度 H=300 mm,即模具的外形不超过注射机动、定模模板最大安装尺寸,模具闭合高度满足 H(最小)HH(最大)的安装条件,故该模具满足 XS-ZY-125卧试注塑机的安装要求。(6)、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对单分型面注射模,开模行程为:S机H=H1+H2+ (510)mm式中,H1为塑件推出距离 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 S机注射机移动板最大的行程 H所需开模行程 其开模行程 H 应小于动模移动板与定模固定板之间的最大距离 S0 减去模具厚度 H1,即,HS0-H1对于双分型面注射模HS0-125 10HH(7)、浇注系统凝料脱模机构、浇注系统凝料脱模机构流道凝料的脱模方式,这里采用三板式脱模,点浇口时料的浇注系统能够利用开模动作实现塑件与流道凝料的自动分离,同时利用塑件对凸模的包紧力将塑件与流道凝料拉断。八、模八、模 具具 的的 装装 配配装配模具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装配精度直接影响到模具的质量、寿命和各部分的功能。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要求和相互间的关系,将合格的零件连接固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为合格的模具。在模具装配过程中,对模具的装配精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模具的装配精度包括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相关的运动精度,配合精度及接触只有当各精度要求得到保证,才能使模具的整体要求得到保证。塑料模的装配基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塑料模中和主要零件台定模,动模的型腔,型芯为装配基准。这种情况,定模各动模的导柱和导套孔先不加工,先将型腔和型芯镶块加工好,然后装入定模和动模内,将型腔和型芯之间垫片法或工艺定位器法保证壁厚,动模和定模合模后用平行夹板夹紧,镗投影导柱和导套孔,最后安装动模和定模上的其它零件,另一种是已有导柱导套塑料模架的。浇口套与定模部分装配后,必须与分模面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为 0.050.15 毫米,因为该处受喷嘴压力的影响,在注射时会发生变形,有时在试模中经常发现在分模面上浇口套周围出现塑料飞边,就是由于没有间隙的原因。为了有效的防止飞边,可以接近塑件的有相对位移的面上锉一个三角形的槽,由于空气的压力的缘故可以更好的防止飞边。模具的装配顺序(1)确定装配基准;(2)装配前要对零件进行测量,合格零件必须去磁并将零件擦拭干净;(3)调整各零件组合后的累积尺寸误差,如各模板的平行度要校验修磨,以保证模板组装密合,分型面吻合面积不得小于80%,间隙不得小于溢料最小值,防止产生飞边。(4)在装配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加工尺寸的基准面,以便总装合模调整时检查;(5)组装导向系统并保证开模合模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滞现象;(6)组装冷却和加热系统,保证管路畅通,不漏水,不漏电,门动作灵活紧固所连接螺钉,装配定位销。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7)试模:试模合格后打上模具标记,包括模具编号、合模标记及组装基面。 模具预热 模具预热的方法,采用外部加热法,将铸铝加热板安装在模具外部,从外部向内进行加热,这种方法加热快,但损耗量大。 筒和喷嘴的加热根据工艺手册中推荐的工艺参数将料筒和喷嘴加热,与模具同时进行。 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根据工艺手册中推荐的工艺参数初选温度,压力,时间参数,调整工艺参数时按压力,时间,温度这样的先后顺序变动。 注塑 在料筒中的塑料和模具达到预热温度时,就可以进行试注塑,观察注塑塑件的质量缺陷,分析导致缺陷的原因,调整工艺参数和其他技术参数,直至达到最佳状态。(8)模具的维护模具在使。那么优化设计的镶件和嵌件在这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须更换个别已损坏的零件,不会导致用过程中,会出现正常的磨损或不正常的磨损。不正常的损坏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致模具的彻底报废。最后检查各种配件、附件待零件,保证模具装备齐全,另外在装配过程中应严防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磕、碰、划伤和锈蚀。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 1000C。开模过程分析开模过程分析注塑机推动推杆垫板兼顶管垫板使动定模分开,在导柱导向的情况下,动定模顺利分型,同时拉料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壳体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056327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