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9年4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扬州举行。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位于()A涿郡B长安C洛阳D余杭2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4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因此他()A重视教育B虚心纳谏C轻徭薄赋D倡导节俭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7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是()A李白B白居易C王羲之D杜甫8“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B天竺C波斯D日本9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开凿大运河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10毛泽东曾 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 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1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A杯酒释兵权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陈桥兵变12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13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 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BCD14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生动讲述了岳飞的传奇故事。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北宋著名将领B是抗辽名将C曾取得郾城大捷D牺牲于战场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北宋与辽对峙B北宋与金对峙C北宋与西夏议和D南宋与金对峙16如图所示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BCD17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A开封B广州C景德镇D洛阳18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执行削藩政策19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政权 灭亡南宋 定国号为元。ABCD2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21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A窦娥冤B资治通鉴C救风尘D念怒娇赤壁怀古22在参观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副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送子天王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A中秋节B春节C重阳节D端午节24张三是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下面哪些事情是张三可以做到的()考中进士,并得到迅速升迁到大相国寺逛庙会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到家乡的草市里购买商品受朝廷派遣到大港口限制海外商人ABCD25如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建设,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1)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是指哪种制度?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唐朝时,唐太宗、武则天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发展了这一制度?材料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太祖向宰相赵普咨询唐末五代战乱原因以及治国之方。赵普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受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战乱频繁的原因是什么?为“制其钱谷”,宋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3)依据材料三归纳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推行了什么新制度?元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某种落皆依朕如父母。”(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藏族祖先在唐朝时称作什么?写出唐太宗时期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例。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3)材料三中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分别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8(18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均有很大建树,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工具创新】材料一:(1)材料一中所示的生产工具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出现有什么意义?【现代生活】材料二:(宋代中国)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们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2)宋代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钞”是什么?从国外引进并迅速推广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城市中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经济繁荣】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开始出现并流行。(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科技高峰】材料四: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4)请列举宋代的两大科技发明及其影响。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博兴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9年4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扬州举行。隋朝大运河的中心位于()A涿郡B长安C洛阳D余杭【分析】本题以“2019年4月,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扬州举行。”为切入点,考查了隋朝的大运河相关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正确答案为CA是大运河的起点;B是隋朝都城;D是大运河的终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应识记与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解答】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题干材料中有“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表明科举制度具有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隋朝的兴亡4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因此他()A重视教育B虚心纳谏C轻徭薄赋D倡导节俭【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知道唐太宗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解答】据题干“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分析】本题考查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把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的名称。【解答】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6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特征。【解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历史史实都显现出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7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是()A李白B白居易C王羲之D杜甫【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杜甫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故正确答案为D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人们称他为“诗仙”;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诗歌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人们称他为“书圣”。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诗的相关史实。8“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B天竺C波斯D日本【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日本的交往。【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奈良城是日本的城市,当时唐朝政治经济等发达,日本一直学习唐朝,出现了“唐风洋溢奈良城”的状况。故选:D。【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9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开凿大运河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分析】本题以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流。【解答】开凿大运河发生在隋朝,与题意无关。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与题意无关。遣唐使来华反映的是外国人向中国人的学习,不符合题意。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故选:A。【点评】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流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0毛泽东曾 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 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解答】毛泽东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做。”这样评述是基于他统治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安史之乱涉及的人物与影响。1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A杯酒释兵权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陈桥兵变【分析】本题以“赵匡胤穿龙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解答】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宋。故“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陈桥兵变。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北宋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2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解答】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13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 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BCD【分析】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生动讲述了岳飞的传奇故事。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北宋著名将领B是抗辽名将C曾取得郾城大捷D牺牲于战场【分析】本题以“岳飞”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知识。【解答】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选:C。【点评】本题以岳飞抗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岳飞评价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北宋与辽对峙B北宋与金对峙C北宋与西夏议和D南宋与金对峙【分析】本题以诗歌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和金的对峙。【解答】根据题中诗句的“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都城在汴州,北宋灭亡后建立南宋,南宋的都城在杭州,当时北有金的威胁,南宋皇帝却在杭州苟且偷安,这首诗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安于现状。故选:D。【点评】本题以南宋与金的对峙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6如图所示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演变过程。【解答】907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和南方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此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权,之后北宋取代后周政权,并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与辽和西夏并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演变过程。17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A开封B广州C景德镇D洛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故选:C。【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宋代城市功能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8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执行削藩政策【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解答】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市舶司。故选:C。【点评】明确识记市舶司的职责。19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政权 灭亡南宋 定国号为元。ABCD【分析】本题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解答】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与成吉思汗有关,与成吉思汗无关,与忽必烈有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成吉思汗的功绩和元朝统一的相关知识2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词的知识点,应把握宋词的有关知识。【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结合所学知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宋词著名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句。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宋词的有关内容。21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A窦娥冤B资治通鉴C救风尘D念怒娇赤壁怀古【分析】本题考查元曲成就。重点掌握窦娥冤。【解答】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22在参观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副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送子天王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分析】本题考查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解答】据所学得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A中秋节B春节C重阳节D端午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故选:B。【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概况的相关知识点。24张三是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下面哪些事情是张三可以做到的()考中进士,并得到迅速升迁到大相国寺逛庙会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到家乡的草市里购买商品受朝廷派遣到大港口限制海外商人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都市的贸易活动辐射到了乡镇,形成了草市;宋代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的开封,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开封的娱乐场所“瓦子”中说书、唱曲、表演玩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宋代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海外商人优惠待遇。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受朝廷派遣到大港口限制海外商人说法错误,排除含的AC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25如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分析】本题考查汉朝和宋朝的对外贸易。【解答】张骞通西域后,中国或西方的商人,用骆驼或马驮载大量的中国丝绸,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对外贸易的路线的不同。故选:B。【点评】知道汉朝和宋朝的对外贸易的异同。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建设,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1)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是指哪种制度?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唐朝时,唐太宗、武则天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发展了这一制度?材料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太祖向宰相赵普咨询唐末五代战乱原因以及治国之方。赵普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受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战乱频繁的原因是什么?为“制其钱谷”,宋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3)依据材料三归纳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推行了什么新制度?元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疆域的特点及行省制度的史实。【解答】(1)依据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是指科举制度。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的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根据材料二“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他提出的解决的办法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3)依据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可知,元朝疆域的特点是疆域辽阔,超越汉唐。由于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统治者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故答案为:(1)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2)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转运使。(3)特点:疆域辽阔,超越汉唐;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某种落皆依朕如父母。”(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藏族祖先在唐朝时称作什么?写出唐太宗时期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例。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3)材料三中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分别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与宋辽民族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解答】(1)依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他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北方和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吐蕃;吐蕃人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是现在藏族人的祖先,他们的最高首领称赞普。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元朝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不断,但议和后,都出现了长久的和平相处时期,因而宋朝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有战有和,和为主流。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4)通过上述史实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等。故答案为:(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3)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