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206945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1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07-09
上传人:闰***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冯**(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80
积分
- 关 键 词:
-
CA1040货车离合器设计
CA1040货车
CA1040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序号零件名称UG文件名(.part) 1 摩擦片mocapian 2 摩擦片铆钉xiao-2 3 摩擦片铆钉xiao-3 4 波形弹簧片boxingpian 5 从动片congdongpanpian 6 减振摩擦片zunipian 7 从动盘铆钉maoding-4 8 从动盘铆钉隔套maodingtaotong 9 从动盘毂congdongpangu 10 调整垫片dianpian 11 减振弹簧tanhuang 12 减振盘jianzhenqipan 13 从动片波形弹簧片联接铆钉xiao-1 14 传动轴zhou 15 飞轮feilun 16 启动齿圈qidongchiquan 17 压盘yapan 18 膜片弹簧mopiantanhuang 19 支撑环zhichenghuan 20 离合器盖liheqigai 21 离合器盖连接螺栓luoshuan 22 膜片弹簧支撑铆钉maoding-5 23 离合器盖传力片联接铆钉maoding-6 24 传力片chuanlipian 25 压盘传力片联接铆钉maoding-7 26 分离轴承fenlizhoucheng 27 分离套筒fenlitaotong 28 装配图从动盘zhuangpei-congdongpan 29 装配图飞轮zhuangpei-feilun 30 装配图分离轴承zhuangpei-fenlizhoucheng 31 总装配图zhuangpei-zong 32 爆炸图从动盘baozhatu-congdongpan 33 爆炸图总baozhatu-zong 总计:27个零件图,4个装配图,2个爆炸图 G B / T 5 7 6 4 -1 9 9 8 前 女 二 本标准根据日 本工业标准J I S D 4 3 1 1 -1 9 9 5 汽车用离合器面片 对G B 5 7 6 4 -8 6 进行修订。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J I S D 4 3 1 1 -1 9 9 5 , 但标准的主要核心内容摩擦性能及其试验方法与日本 标准是相同的。 本标准与G B 5 7 6 4 -8 6 对照, 有些重要技术内容作了修改: 指标值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明确最高试验温度时 I-t , 尺寸及其偏差简化; 摩擦性能试验方法部分修改 ; 弯曲性能夹具支点两端及加压头曲率半径作修改; 检验规则内容重新编写; 标志和包装修改; 产品标注取消。 本标准附录 A、 附录 B和附录 C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生 效之日 起, 代替G B 5 7 6 4 -8 6 0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杭州制动材料厂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江世履、 蔡仁华、 蒋立峰、 尚兴春、 石志刚。 本标准于 1 9 8 6 年 1 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杭州制动材料厂负责解释。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汽 车 用 离 合 器 面 片 G B / T 5 7 6 4 一 1 9 9 8 C l u t c h f a c i n g s f o r a u t o mo b i l e s 代替 G B 5 7 6 4 -8 6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离合器面片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干式离合器面片( 以下简称面片)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 G B / T 2 8 2 8 -8 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 B / T 9 4 3 9 -8 8 灰铸铁件 J B / T 7 4 9 8 -9 4 砂纸 3 技术要求 3 . 1 外观质量 3 . 1 . 1 面片表面加工应平整, 不允许有龟裂、 起泡、 凹凸、 翘曲和扭曲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3 . 1 . 2 面片深加工与否, 由供需双方商定。 3 - 2 尺寸偏差 面片的基本尺寸由需方确定, 其偏差和每片的厚薄差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 1 尺寸偏差m m 外径基本尺寸 极 限 偏 差 每片的厚薄差 外径内径厚度 3 0 0一 1 . 00 - 8士0 . 1 2 0 . 1 2 以一 下 3 00一 1- 2 1. 0生0 . 1 5 0 . 1 5 以下 注: 需方有特殊要求时, 可不采用此偏差, 由供需双方商定。 3 . 3 摩擦性能 3 . 3 . 1 面片摩擦系数及其允许偏差和磨损率, 应符合表2 规定。 3 . 3 . 2 试验后试片不得出现裂纹、 凸起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 试片对圆摩擦面不得有明显划伤。 国家质A技术监督局 1 9 9 8 一 0 8 一 1 9 批准1 9 9 9 一 0 2 一 0 1 实施 G B / T 5 7 6 4 一 1 9 9 8 表 2 摩擦性能 项目 试验温度1 ) l o o 0C1 5 0 0C2 0 0 C 摩擦系数幻 ( k ) 0 . 2 5 - 0 . 6 0 0 . 2 0 - 0 . 6 0 0. 15 - 0 - 60 指定 摩擦系数 3 ) 的允许 偏差( o p ) 士0 . 0 8士0 . 1 0士0 . 1 2 磨 损 率 ( V ) I1 。 一 ( N 一 ) 司 0 . 500 .7 51 . 00 1 ) 试验温度指试验机圆盘摩擦面温度。 2 ) 摩 擦系 数范围 包括允 许偏差在内。 3 ) 指定摩擦系数由供需双方商定。 弯曲性能 面片的弯曲强度及最大应变应符合表3 规定。 表 3 弯曲性能 试验方法 4 . 1 外观质量 用 目测方法。 4 . 2 尺寸 内外径用精度。 0 2 m n n 游标卡尺、 厚度用0 . 0 1 m m千分尺测量。 4 . 3 摩擦性能试验 4 . 3 . 1 试片 4 . 3 . 1 . 1 试片从同一面片取2 个。 4 . 3 . 1 . 2 试片摩擦面尺寸为2 5 mm X 2 5 m m, 允许偏差为一。 . 2 -0 m m, 4 . 3 . 1 . 3 试片厚度为面片制品厚度, 2 个试片的厚度差在0 . 2 m m以下。 4 . 3 . 2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采用定速式摩擦试验机, 见附录Aa 4 . 3 - 2 . 1 试片中心与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为0 . 1 5 ma 4 . 3 . 2 . 2 圆盘材质为G B / T 9 4 3 9中灰铸铁牌号H T 2 5 0 , 硬度牌号H1 9 5 ( 1 8 0 -2 2 0 H B ) ; 圆盘金相组 织为珠光体。其表面应用J B / T 7 4 9 8 中粒度为P 2 4 0 砂纸处理。 4 . 32 . 3 摩擦力用自动记录仪测定。 4 . 3 . 2 . 4 圆盘摩擦面温度( 以下简称盘温) 测定, 是把焊有热电偶的银片(( 8 mm X8 m m X0 . 6 m m) , 以 0 . 1 -0 . 2 N的力压在圆盘的摩擦面上进行; 测定位置应在圆盘摩擦部位宽度的中心线上, 且从试片中 心沿旋转方向 5 0 ! 1 0 0 m m 处, 见附录 B o 4 . 3 - 2 - 5 加热和冷却装置在圆盘里面, 盘温可在 1 0 0 2 0 0 内进行调整。 4 . 3 . 3 试验条件 4 . 3 . 3 . 1 试验温度的允许偏差为士1 o 0C o 4 . 3 . 3 . 2 圆盘转速恒定在4 0 0 - 5 0 0 r / m i n . 4 . 3 . 3 . 3 试片的压力为。 . 4 9 MP a o 4 . 3 . 3 . 4 摩擦方向与面片的摩擦方向相同。 c s / T 5 7 6 4 一 1 9 9 8 4 . 3 . 4 试验步骤 取2 个试片装入试片支承臂内, 按下列顺序进行试验: 4 . 3 . 4 . 1 试片在1 0 0 以下进行磨合, 至接触面达9 5 以上。用精度0 . 0 1 m m的干分尺测量试片厚 度。厚度测定应待试片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每个试片测5 个点, 取其算术平均值。 4 . 3 . 4 . 2 在试验温度 1 0 0 时, 按4 . 3 . 3 条件测定圆盘旋转 5 0 0 0 转期间的摩擦力, 或将5 0 0 0 转分成 1 0 .2 0 等分, 测定每2 5 0 5 0 0 转期间的摩擦力。 摩擦后按4 . 3 - 4 . 1 测量试片的厚度。 4 . 3 - 4 . 3 在试验温度1 5 0 C, 2 0 0 时按4 . 3 . 4 . 2 进行同样试验。 4 - 3 - 4 . 4 当最高试验温度2 0 0 0C 测定结束后, 再在 1 0 0 时按 4 . 3 . 3 条件测定圆盘旋转3 0 0 0 转期间 的摩擦力。 注 1 圆盘温度应在 1 5 0 0 转以内升至各个规定的试验温度。 2 圆盘温度的上升靠试片的摩擦热, 当在 1 5 0 0 转以内达不到各个规定的试验温度时, 可用辅助加热装置。 4 . 3 - 4 . 5 试验后试片和圆盘摩擦面的外观用目测。 4 . 3 . 5 计算 4 . 3 . 5 . 1 各个试验温度时的摩擦系数按式( 1 ) 计算。 f 产了 式中; 产 摩擦系数; f 摩擦力( 总摩擦距离的后半部稳定的摩擦力的平均值) , N; F 加在试片上的法向力( 试片的压力X试片面积) , No 4 . 3 - 5 . 2 各个试验温度时的磨损率按式( 2 ) 计算 。 (1) X An X V= 1 2 n R d , 一 d 2 f m d l 一 d , f m (2) X An 二1 . 06 X 式中: V 磨损率, c m 丫 1 0 00 0 8 1 3 20 32 50 2 性能检验按表 5 规定随机抽样。 G B / T 5 7 6 4 一 1 9 9 8 表 5 一 霜 巡止 上兰 鉴 摩擦性能弯 曲性能 镇 1 0 0 0 0 11 10 0 00 zz 其中每个样本经检验后都合格, 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 若有任何一项不合格, 再加倍取样复验, 复 验结果如仍有一项不合格 , 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 6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6 . 1 标志 6 - 1 . 1 面片的非工作面上印有制造厂名或商标、 生产年月。 6 . 1 . 2 面片包装箱( 盒) 的四周侧面分别有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制造厂名和 或商标、 地址、 产品数量、 指定摩擦系数、 检验包装日期及本标准号。 6 . 2 包装 6 . 2 . 1 面片应紧密整齐地装入清洁干燥、 坚固耐用的箱( 盒) 内。 6 . 2 . 2 每个包装箱( 盒) 内应装入型号规格相同的面片。 6 . 2 . 3 每个包装箱( 盒) 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6 3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到不使面片受到损坏和被油、 水沾污。 6 4 贮存 面片应贮存在通风干燥、 地面平坦的室内。 c s / T 5 7 6 4 一 1 9 9 8 附录a ( 提示的附录) 定速式摩擦试验机 1 一皮带轮; z -旋转轴; 3 一轴冷却水喷嘴; 4 一冷却水喷嘴( 微调) ; 5 冷却水喷嘴( 粗调) ; 6 一辅助加热装置; 7 一试片; 8 一摩擦盘; 9 一试片支承臂; 1 0 一加压轴; 1 1 -测定摩擦力用弹簧; 1 2 一链轮; 1 3 一杠杆水平调整装置; 1 4 一载荷用杠杆; 1 5 一杠杆水平指示器; 1 6 -祛码; 1 7 油缓冲器; 1 8 -摩擦力记录滚筒 图Al 定速式摩擦试验机 G B / T 5 7 6 4 一 1 9 9 8 咧划侧夏剑蜡一。叹腼圳洲夏恻袭 驯坦调夏坤瓶娜侧葺侧蝗州画 众幼拭农招彭野一卜仆欠联的“大助阅 目唱友 曰国应 记军叙岌军奋蒸一佗条澎田一一酬“如吹草越鑫1 纲烈侧蒸沂啊娜侧蒸侧蛆创囤 咯普9岭骥 G B / T 5 7 6 4 一 1 9 9 8 附录c ( 提示的附录) 弯 曲试验夹具 加压 图c l 弯曲试验夹具 G B / T 1 1 4 4 -2 0 0 1 前 _ - z - 1 本标准是对国家标准G B / T 1 1 4 4 -1 9 8 7 矩形花键尺寸、 公差和检验 的修订。 修订时, 将原标准中 的部分技术内容做了修改, 将“ 附录 B 矩形花键对称度和等分度公差( 参考件) ” 改为“ 附录 A( 标准的 附录) 矩形花键对称度和等分度公差” , 同时, 对原标准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 S O 1 4 : 1 9 8 2 圆柱轴用小径定心矩形花键尺寸、 公差和检验 。 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 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 起, 代替G B / T 1 1 4 4 -1 9 8 7 ,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机器轴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机械科学研究院、 沈阳第一机床厂、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明翠新、 张连娣、 齐秀坤。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国 家标 准 矩形花键尺寸、 公差和检验 G B / T 1 1 4 4 -2 0 0 n e q I S O 1 4 : 1 9 8 2 S t r a i g h t - s i d e d s p l i n e -D i m e n s io n s , t o l e r a n c e s a n d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代替 G B / T 1 1 4 4 -1 9 8 7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柱直齿小径定心矩形花键的基本尺寸、 公差与配合、 检验规则和标记方法及其量规 的尺寸公差和数值表。 本标准适用于矩形花键及其量规的设计、 制造与检验。 引用标 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1 8 0 1 - - 1 9 9 9 极限与配合公差带与配合的选择( e q v I S O 1 8 2 9 : 1 9 7 5 ) G B / T 4 2 4 9 -1 9 9 6 公差原则( e q v I S O 8 0 1 5 : 1 9 8 5 ) 基本尺寸 矩形花键尺寸规定了轻、 中两个系列, 内花键和外花键的基本尺寸见图 1 和表 t o 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1 一 1 2 - 1 7 批准2 0 0 2 一 0 6 一 0 1 实施 G B / T 1 1 4 4 -2 0 0 1 表 1 基本尺寸系列 r 】I n l 小径 d 轻系列中系列 规格 NXdXDXB 键数 N 大径 D 键宽 B 规格 N XdXDXB 键数 N 大径 D 键宽 B 1 16 X1 1 X 1 4 X3 6 1 选 3 1 63. 51 36 Xl 3 X l 6 X3 . 5 1 66 Xl 6 X 2 0 X4204 22 5 6 Xl 8X2 2 X51 8 256X 21X 2 5X 521 28 6 2 36 X2 3X2 6 X6 6 26 6 6 X2 3X2 8 X6 6 X2 6 X3 2 X63 2302 66 X2 6 X3 0 X6 3 473276 X2 8 X3 4 X72 86 X2 8X3 2 X7 326X 32X 3 6X 63668 X3 2 X3 8X6 8 3 86 36 8 X3 6 X4 0X7 8 4078 X3 6 X4 2X74 27 468 8 X4 2 X4 8X8 4 2 8 X4 2 只4 6 X8 4 88 4 6 8 X4 6 X5 0 X9 5 09 8X4 6 X5 4X9 5 49 5 8 1 0 8X5 2 X6 0X1 052 8 X5 2 X5 8X1 0 6 0 1 0 56 8X5 6 X6 2X1 0 6 26 58X56X 6 5X 1 0 6 8 12 8X6 2 X7 2又1 2628X 6 2X 6 8X l 27 2 1 2721 OX7 2 X7 8X1 2 1 0 7 81 OX7 2 X8 2X1 2 1 0 8 2 8 81 OX8 2 X9 2X1 2821 OX8 2 X8 8Xl 29 2 9 81 41 OX9 2 X1 0 2 X1 4921 O X9 2 X9 8X1 41 0 21 4 1 0 2 1 O X1 0 2 X1 0 8 X1 6 1 0 8161 O X 1 0 2 X1 1 2 X1 61 1 21 6 1 2 018 1 O X 1 1 2 X1 2 5 X1 8 1 1 2 1 O X1 1 2 X1 2 0 X1 8 1 2 51 8 d 键栩截面形状和尺寸 矩形花键的键槽截面形状和尺寸见图 2 和表 2 0 C X4 5 * a )内花键b ? 外花键 图 2 G B / T 1 1 4 4 -2 0 0 1 5 公差与配合 5 . 1 内花键和外花键的尺寸公差带应符合G B / T 1 8 0 1 的规定, 并按表3 取值。 G B / T 1 1 4 4 - - 2 0 0 1 表 3 内、 外花键的尺寸公差带 内花键外花键 装配型式 dD B dDB 拉削后不 热处理 拉削后热 处理 一般用 H7H1 0H9Hl l f 7 al l d1 0 滑动 f 9 紧滑动g 7 h l b 固定 h 7 精密传动用 H5 H1 0 H7 , H9 f 5 al l d 8 滑动 f 7 紧滑动g 5 h8 固定 h 5 f 6 H6 d8 滑动 f 7 紧滑动g 6 h 6h 8 固定 注 1 精密传动用的内花键, 当需要控制键侧配合间隙时, 槽宽可选 H 7 , 一般情况下可选H 9 e 2 d 为H 6 和H 7 的内 花键, 允 许与 提高 一级的外花 键配合。 5 . 2 小径的极限尺寸遵守 G B / T 4 2 4 9 规定的包容原则。 5 3 花键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5 . 3 . 1 采用综合检验法时, 花键的位置度公差按图3 和表4 的规定。 5 . 3 . 2 采用单项检验法时 , 花键的位置度公差按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的规定。 5 . 3 . 3 对较长的花键 , 可根据产品性能自行规定键侧对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 N键均布 N健均布 a )内花键 b ) 外花键 图 3 G B / T 1 1 4 4 -2 0 0 1 表 4 位置度公差 键槽宽或键宽B 33 . 5- 67 1 01 2 - 1 8 t i 键槽宽 0. 01 00 .0 1 50. 02 00 .0 25 键宽 滑动 、 固定 0. 0 100 .0 1 50. 02 00 .0 25 紧滑动 0. 0 060 .0 1 00. 01 30 .0 16 6 检验规则 6 . 1 内花键的检验 6 . 1 . 1 用花键综合通规同时检验下列各项 目, 以保证配合要求和安装要求 : 小径m i n ; 大径m a x ; 键槽宽min ; 大径对小径的同轴度 ; 键槽的位置度, 用单项检验法检验等分度、 对称度公差以代替位置度公差。 6 . 1 . 2 用单项止规( 或其他量具) 分别检验下列项 目的最大极限尺寸 : 小径 ; 大径 ; 键槽宽。 6 . 2 外花键的检验 6 . 2 . 1 用花键综合通规, 同时检验下列各项目, 以保证配合要求和安装要求: 小径m a x ; 大径m i n ; 键宽m a x ; 大径对小径的同轴度 ; 键的位置度, 用单项检验法检验等分度、 对称度公差以代替位置度公差。 6 . 2 . 2 用单项止规( 或其他量具) 分别检验下列项 目的最大极限尺寸 : 小径 ; 大径 ; 键宽。 6 . 3 检验时, 综合通规通过, 单项止规不通过, 则花键合格。当综合通规不通过时, 花键不合格。 6 . 4 花键综合通规、 单项止规的公差带和数值表见附录 B ( 标准的附录) 。 6 . 5 当无综合通规时, 可采用单项检验法检验花键的尺寸偏差和位置度误差。 了 标记 矩形花键的标记代号应按次序包括下列内容 : 键数 N, 小径 d , 大径 D, 键宽 B, 基本尺寸及配合公 差带代号和标准号。 标记示例: 花 键 N = 6 ;、 一 2 3 W ;。 一 2 6 架;。 一 6 架的 标 记 为 花键规格 : NX d X DXB 6 X2 3 X 2 6 X6 V A 0 1 11 : 6 X 2 3 郸X 2 6 卿 X 6 塑G B / T 1 1 4 4 一 2 0 0 1 K U K r 94 1 。 2 、 “ 。f 7 “ a l l 、 d l 0 ” “ “ “ 1 内花键 : 6 X 2 3 H 7 X 2 6 H1 0 X 6 Hl l G B / T 1 1 4 4 -2 0 0 1 外花键 : 6 X 2 3 f 7 X 2 6 a 1 1 X 6 d 1 0 G B / T 1 1 4 4 -2 0 0 1 G B / T 1 1 4 4 -2 0 0 1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矩形花键对称度和等分度公差 花键的对称度和等分度公差一般适用于单项检验法。 A 1 键槽宽或键宽的对称度公差和标注见图Al 和表A L N键均布 N健均布 a )内花键 b ) 外花键 图 A1 表A 1 对称度公差 键槽宽或键宽 B 33 . 5- 6 7 1 012 - 1 8 c 2 一般用 0. 01 00 . 01 2 0 .0 1 50. 01 8 精密传动用 0. 00 60 . 00 8 0 .0 090. 0 11 A 2 键槽宽或键宽的等分度公差值等于其对称度公差值( 见表Ai ) o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矩形花键综合通规和单项止规的尺寸公差带和数值表 B 1 检验矩形花键小径用的量规公差带见图B 1 , 量规公差值和位置要素值见表B i . B 2 检验矩形花键大径用的量规公差带见图B 2 , 量规公差值和位置要素值见表B 2 o B 3 检验矩形花键键槽宽和键宽用的量规公差带见图 B 3 , 量规公差值和位置要素值见表 B 3 o G B / T 1 1 4 4 -2 0 0 1 理权陇咧划昆划绷令骥喇叹P必令翻理 1旧画 1国粥 G s / T 1 1 4 4 -2 0 0 1 2国困 已 日 、 、 、 爷 叱 哪 尸 丈 , O O J 之 C ) 的 八 已 魏 、 、 划 孺 瞰 纲 划 足 玛 绷 令 粥 啊 叹 拟 钾 名 女 成 叱到 O侧叫 M 刘 刁的 N OO勺 门M以 1e门 旧 t O刘 明 口州司弓 O寸 乙 hI0 DIItiI MI nNI MI NINI y MI NI C) 闰 mC QmNr门N C ( ( 2 0 的 八 N 叫 叫LO N 侧 司 N 门 寸 份 卜 J 万 电 乃m 】 工 勺C 门 O0勺 乙 早爷CO mN N予 千 m m 吊OH 0 沂 O勺小 JO 勺NmO 刁 C 旧) 2 月 二加 m 八 N toc%; t,7N 佗 口 7LON V)M 哟 N 万 ,妇 NN 弋卜吮 、 J 刘司 LON 公 早甲toM,14M N甲N节 千 NG 1 IISN 甲 O 沂 m r + c门 . y m 立 C 亡 r 2 C 八 N 亡 门N(门C 、 口MO J 万 ,尹 N v份 N 寸 N . IL I 甲mMmN00N ON N 甲m甲 v早N O 沂 心 V 生 O J 骂 c J n 沉 2 O 八 N I ts 卜 J 心 VIf J Oq O J N N Z c门NmO JmN 乙 mIh NI子N I 带子WI甲 甲 to NI I O 籍 、 、 J I I 口目 卜 i re斗7 令 卜 七巴母 h b D乱 跳 h 生 NL 八识1闺粥 G B / T 1 1 4 4 -2 0 0 1 的闺困 恻艇豁蛔划足划绷匆骥咧映q拟杖倒匆 N闰粥 国娜骆翔 似卑名残周如浙9 拭臼漂秘夔似麟 幸日足暖娜辐傲侧 尽写琪用巾浙9侧 坪胭拿日翻理十旺 已 芝 、, 划 锻 瞰 喇 1 4 显 划 绷 令 暇 啊 窗 国 臼 写m NN N ON 或 舀 N 写 勺 In ( 骂LO 戒 全 当 O 公 (二 巴 O 写 帅 、 O m N 万 艾J C r 国 臼 N 臼 乙 O 0 侧 闷 O O勺 侧 闷 0 【 、 , 寸 O 亡 发 , 寸 I 0 M 【O 0 日7 O 0 0 吧 乙 0 亡门 吃 C c 尸叫 t 、 v O 口 I C O O O勺 O 尸叫 O勺 O N M . O 气 卜 C 门 ( 咤 二, M O C 心 C 丫 勺 0 , 州 州 O 吧 D 宁 一 松 II R 翎 探 4 ,2 K , jt cd 民 岌臼写公NVC N n ONNrr 写 份 公N 份 U 鸳 C 口to O 写 C 公 O 乏 O 写OC 、】 O N 之 f 门, 舒吹弓 孟 O口 W O w On00W C 二 O C 二 亡刁 O ,卜 尸 州 O t C 尸州 一 杂 V * W 4 ? I E :哪 O 工 节 叱日 卒日 K a 1 二 八 C ; M 之 刀 八 0 寸 之 (二 c门 八 0 匕 门 2 ( 二 州 叫 八 门 月 吃 C 2 O 口 八 ( 二 OO L 几 0C 八 0 O l O oc 八 0 N 1 ( O 八 U ) N 之 C N 八 G B / T 1 1 4 4 -2 0 0 1 已 日 、 节 叱 拟 攀 显 拟 靶 攀 的 之 二加 八 里 、 、 i e g 饭 除 咧 划 显 玛 翎 匆 骥 训 叹 拟 把 攀 x 口 日 栽 呜 、 、 恻 供 略 纲 翅 显 铡 翎 令 暇 训 叹 一 N 蛾 x 国 叮 0 N l730 叮 N 坦贯U 踢 x 亡 门 七 仪 r 门 乙 二 N 尸 叫 lnm LoM军t -C11W 月 二 W 早千 O w ( ) 尸叫 尸 叫 十 M翠 砧 O 瓦 O 之 口 八 N 呢 口 Nu 00 叮0N m 0N U ON 蔑 m N 次 叹 口 N 日 00N予00N00LoINNI W O mv Om 0 w 晕M牵 贡 心 力 蔑 弓 X 口 2 M 八 N 亡 幻 N 以 叮 t !7日LnQ 口 日 N N 翔 乃 呢 N 乙 00nWONNW千w O N8 1 予早 二 W +晕N N 瓦 弓 口 贡 习 MV l N 叹 口 N c O U 三 气 口 三U 0 W 翔 刘 叫CJ 乙 OMM书0千W O Nv cc 弓 甲 O W 晕 况 0 十 绷 I ;f 、 、 匆 翔 甲呈x x O , 勺 0 0 C毋 七 日 占 0 0x 恻般翻铡划显墩翎令名衰喇映拟攀足拟靶攀御但的国粥 ICS 21. 100. 20 J11 JB/T 53122001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Clutc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iles 2001-05-23 发布 2001-10-01 实施 中 国 机 械 工 业 联 合 会 发 布 I 前言 1 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定义1 4 符号2 5 分类3 6 代号方法3 7 结构型式及外形尺寸5 8 技术要求13 9 测量和检验方法14 10 检验规则14 11 标志15 12 包装、运输及贮存15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台架模拟寿命试验16 附录 B(标准的附录) 调心量的测定18 附录 C(标准的附录) 调心力的测定19 附录 D(提示的附录) 新旧标准轴承型号对照20 JB/T 53122001 目 次 III 前 言 本标准是对 JB/T 53121991汽车离合器用角接触球轴承的修订。 本标准与 JB/T 53121991 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多种新结构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代号方法; 修改并增加了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相应修订了测量和检验方法; 新增了检验规则; 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台架模拟寿命、 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调心力和调心量的 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D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JB/T 53121991。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洛阳轴承研究所、南京轴承厂、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伯瑞克金属 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倪伯华、王秀荣、肖壮勇、李俭、马明君、孙文玲、徐浩。 本标准于 1991 年 6 月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JB/T 53122001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离合器分离轴承(以下简称轴承)及其单元的定义、分类、结构型式、外形尺 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轴承制造厂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742000 滚动轴承 倒角尺寸最大值 GB/T 307.11994 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 公差 GB/T 307.21995 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B/T 307.31996 滚动轴承 通用技术规则 GB/T 56711995 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 GB/T 85971988 滚动轴承 包装 JB/T 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 35741997 滚动轴承 产品标志 JB/T 66411993 滚动轴承 残磁及其评定方法 JB/T 70511993 滚动轴承 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JB/T 73611994 滚动轴承 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JB/T 89211999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 检验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离合器分离轴承 clutch release bearing 作用在分离指(杆)上,使离合器分离的轴承。 3. 2 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由分离轴承与分离套筒等零件组成的装置。 3. 3 非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nonalign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不具有调整离合器分离轴承与离合器盖总成同轴旋转性能的轴承单元。 3. 4 自动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selfalign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01-05-23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Clutc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iles JB/T 5312 2001 代替 JB/T 53121991 2001-10-01 实施 JB/T 53122001 2 具有自动调整离合器分离轴承与离合器盖总成同轴旋转性能的轴承单元。 3. 5 推式离合器用分离轴承 pushstyle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受推力压向离合器分离指(杆)实现离合器分离(切断动力)的轴承。 3. 6 拉式离合器用分离轴承 drawstyle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受拉力拉动离合器分离指实现离合器分离的轴承。 3. 7 外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out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外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 3. 8 内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inner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内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 3. 9 分离套筒 release sleeve 套在变速器轴承盖管状延伸部分的零件,对分离轴承的轴向移动起导向作用。 3. 10 调心力 aligning force 使轴承旋转轴心对单元轴心产生相对径向位移的起始力。 3. 11 调心量 aligning displace ment 轴承在单元内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径向移动量。 3. 12 台架模拟寿命 test rig simulate life 模拟离合器分离轴承工况下台架试验,轴承所能达到规定的离合次数。单位为万次。 3. 13 接触圆直径 contact circular diameter 套圈端面与分离指(杆)接触表面的中心圆直径。 3. 14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fork to face width 轴承单元与拨叉配合的工作面到单元接触圆的轴向距离。 4 符号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 d:轴承公称内径 d0:轴承单元内径,即分离套筒的内径 d1:内圈旋转型轴承内圈内径 d2:内圈旋转型轴承内圈端面外径 D:轴承公称外径 D0:轴承单元径向最大尺寸 D1:带密封罩的轴承外径 D2:外圈端面外径 D3:外圈内径 D4:接触圆直径 D5: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连接槽直径 B:内圈公称宽度 rsmin:轴承最小单向倒角尺寸 JB/T 53122001 3 T:轴承公称宽度 Ts:轴承宽度偏差 T1:轴承单元宽度 T0: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T0s:轴承单元配合宽度偏差 H:与拨叉嵌配宽度 5 分类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根据作用原理、结构型式和工作性能进行如下分类: 6 代号方法 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代号由接触圆直径代号、 类型结构代号、套圈材料代号、内径代号、 轴承 公称宽度或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号和分离套筒材料代号构成,排列顺序见表 1。 表 1 离 合 器 分 离 轴 承 及 其 单 元 代 号 方 法 接触圆直径 代 号 类型结构 代 号 套圈材料 代 号 内径 代号 轴承公称宽度或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代 号 分离套筒材料 代 号 6. 1 接触圆直径代号 接触圆直径代号由接触圆直径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 6. 2 类型结构代号 类型结构代号由大写字母组成,表示轴承的接触圆表面形状、 轴承类型、 轴承密封型式和内外圈结 构,排列顺序见表 2。 表 2 类 型 结 构 代 号 接触圆表面形状代号 类型代号 密封型式代号 内外圈结构代号 6. 2. 1 接触圆表面形状代号 接触圆表面形状为弧面用大写字母 R 表示,平面不注代号。 6. 2. 2 类型代号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推式轴承及其单元 拉式轴承单元 轴 承 轴承单元 非调心轴承单元 自动调心轴承单元 非调心外圈旋转轴承单元 非调心内圈旋转轴承单元 自动调心轴承单元 JB/T 53122001 4 类型代号用一或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见表 3。 表 3 代 号 含 义 T 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WT 非调心、推式、外圈旋转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NT 非调心、推式、内圈旋转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NL 非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CT 自动调心、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CL 自动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6. 2. 3 密封型式代号 密封型式代号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见表 4。 表 4 代 号 含 义 Z 冲压外罩密封 M 橡胶密封圈密封 注:离合器轴承单元不注密封型式代号。 6. 2. 4 内、外圈结构代号 内、外圈均为实体车制件时不注代号,若有冲压件时用大写字母 Y表示。 6. 3 套圈材料代号 套圈采用 GCr15 时不注代号,其他材料用大写字母 Q 表示。 6. 4 内径代号 轴承内径代号用轴承公称内径的毫米数 (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示, 轴承单元内径代号用分离套筒内 径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 6. 5 轴承公称宽度、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号 轴承公称宽度代号用轴承公称宽度的毫米数 (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示,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代号用单 元配合宽度的毫米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表示。 6. 6 分离套筒材料代号 分离套筒材料代号分别用 F0、F1、F2字母及数字表示,见表 5。 表 5 代 号 含 义 F0 工程塑料 F1 低 碳 钢 F2 铸 铁 F3 铸 钢 F4 粉末冶金 F5 轴 承 钢 6. 7 示例 JB/T 53122001 5 轴承代号 48 R T Z 38 16 轴承公称宽度为 16mm 轴承内径为 38mm 冲压外罩密封 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接触圆表面为弧面 接触圆直径为 48mm 轴承单元代号 50 R CT 33 40 F1 低碳钢分离套筒 单元配合宽度为 40mm 单元内径为 33mm 自动调心推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接触圆表面为弧面 接触圆直径为 50mm 7 结构型式及外形尺寸 轴承及其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1图 10,外形尺寸见表 6表 15。新旧标准轴承型号对照见附录 D (提示的附录) 。 7. 1 接触面为平面的离合器分离轴承 7. 1. 1 TZ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 1,外形尺寸见表 6。 图 1 TZ型 JB/T 53122001 6 表 6 mm 轴承型号 d T D1max D2min D3 B rsmin TZ 3011 30 11 49 41 30.5 8.5 0.3 TZ 3513 35 13 57 49 35.5 10.5 0.5 TZ 4014 40 14 64 56 40.5 11 0.5 TZ 4514 45 14 70 62 45.5 11 0.5 TZ 5014 50 14 74 66 50.5 11 0.5 TZ 5516 55 16 82 74 55.5 13 0.8 TZ 6016 60 16 87 79 60.5 13 0.8 TZ 6516 65 16 92 84 65.5 13 0.8 TZ 7019 70 19 102 94 70.5 15.5 0.8 TZ 7519 75 19 107 99 75.5 15.5 0.8 TZ 8019 80 19 112 104 80.5 15.5 0.8 TZ 8522 85 22 122 114 85.5 18.5 1 TZ 3016 30 16 57 49 36 15.5 0.3 TZ 3517 35 17 64 56 41 16.5 0.5 TZ 4018 40 18 70 62 46 17 0.5 TZ 4519 45 19 77 69 51 18 0.5 TZ 5019 50 19 82 74 56 18 0.5 TZ 5522 55 22 92 84 63 21 0.8 TZ 6022 60 22 97 89 68 21 0.8 TZ 6522 65 22 102 94 73 21 0.8 TZ 7024 70 24 112 104 78 22.5 0.8 TZ 7524 75 24 118 109 83 22.5 0.8 TZ 8027 80 27 128 119 88 25.5 0.8 TZ 8527 85 27 133 124 93 25.5 1 7. 1. 2 TM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 2,外形尺寸见表 7。 JB/T 53122001 7 图 2 TM 型 表 7 mm 轴承型号 d T D D3 B rsmin TM 3013 30 13 55 36 12.5 0.3 TM 3514 35 14 62 41 13.5 0.5 TM 4015 40 15 68 46 14 0.5 TM 4516 45 16 75 51 15 0.5 TM 5016 50 16 80 56 15 0.5 TM 5518 55 18 90 63 17 0.8 TM 6018 60 18 95 68 17 0.8 TM 6518 65 18 100 73 17 0.8 TM 7020 70 20 110 78 18.5 0.8 TM 7520 75 20 115 83 18.5 0.8 TM 8022 80 22 125 88 20.5 0.8 TM 8522 85 22 130 93 20.5 1 7. 2 接触面为弧面的离合器分离轴承 7. 2. 1 RTZ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 3,外形尺寸见表 8。 JB/T 53122001 8 图 3 RTZ 型 表 8 mm 轴承型号 D4 d T D1max B rsmin 38 RTZ3013 38 30 13 49 8.5 0.3 46 RTZ3315 46 33 15 60 13.5 0.5 44 RTZ3515 44 35 15 57 10.5 0.5 48 RTZ3816 48 38 15.5 67 14.5 0.5 50 RTZ4016 50 40 16 64 11 0.5 55 RTZ4516 55 45 16 70.5 11 0.5 59 RTZ5016 59 50 16 74.5 11 0.5 62 RTZ5321 62 53 21 84 19 0.8 65RTZ5519 65 55 19 82.5 13 0.8 7. 2. 2 RTM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型式见图 4,外形尺寸见表 9。 图 4 RTM 型 JB/T 53122001 9 表 9 mm 轴承型号 D4 d T D B rsmin 61RTM3518 61 35 18 70 14 0.6 50RTM4020 50 40 20 69.7 16 0.6 55RTM4518 55 45 17.5 74 15 0.6 62RTM5521 62 55 21 82 19 0.6 7. 3 非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7. 3. 1 WT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5,外形尺寸见表 10。 图 5 WT 型 表 10 mm 轴承单元型号 D4 D31) D2min1) d0 T0 H T1 D0 45RWT2823F 2 45.2 28 22.8 36.8 30 57 54RWT3338F 2 54 33 37.5 44 47.5 74 50RWT3534F 2 50 35 34 44 45 70 62RWT4437F 2 62 44 36.5 53 51.5 84 WT3346F2 48 67 33 45.5 44 55.5 74 WT3540F2 56 78 35 39.5 53 51.5 84 WT4456F2 56 78 44 55.5 55.8 66 84 WT4855F2 67 90 47.5 55 86 71 90 1)外圈接触圆表面形状为平面的内、外径尺寸。 7. 3. 2 NT 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6,外形尺寸见表 11。 JB/T 53122001 10 图 6 NT 型 表 11 mm 轴承单元型号 d0 T0 d1 d2 H T1 D0 NT3414F1 34 14.2 36.5 52.5 72.2 24 94.5 NT4859F2 47.5 59 67.5 92 86 75 114 NT5554F2 55 53.5 71 100 83 83.5 120 NT5737F2 57 37 57 95 74.9 56 102 7. 3. 3 NL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7,外形尺寸见表 12。 图 7 NL型 表 12 mm 轴承单元型号 D5 d0 T0 H T1 D0 65NL57100F0 64.7 57 100 74.9 121.5 108 JB/T 53122001 11 7. 4 自动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7. 4. 1 CTY 型冲压套圈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8,外形尺寸见表 13。 图 8 CTY 型 表 13 mm 轴承单元型号 d0 T0 d1 d2 H T1 D0 CTY3026F 0 30 25.5 37 47.2 78.7 45 67.5 CTY3414F 0 34 13.5 40.5 60 72.5 31.5 92.5 CTY3524F 0 34.5 23.7 37 60 46.2 32 63.5 7. 4. 2 CT 型实体套圈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9,外形尺寸见表 14。 图 9 CT 型 JB/T 53122001 12 表 14 mm 轴承单元型号 D4 d11 ) d21 ) d0 T0 H T1 D0 44RCT2823F0 44 28 22.5 44.5 28.5 61.5 47RCT2921F0 47 29.1 20.7 37.5 34 61.8 47RCT3020F0 47 30 19.5 45 24.5 63 47RCT3123F0 47 31 23 53 37 70 54RCT3232F0 54 32 32 46 40 75 47RCT3322F1 47 33 22.3 70.4 33.5 74 54RCT3430F0 54 34 29.5 46 37.5 75.4 50RCT3530F0 50 35 30 44.2 41 76 54RCT3627F1 54 36 27 77.2 42 81.5 58RCT3731F1 58 37 31 56 43 90 62RCT4437F2 62 44 36.5 53 51.5 97.6 CT3346F2 48 62 33 45.5 43.8 55.5 75 CT4860F2 67.5 92 47.5 59.5 86 76 117.6 CT5554F2 67.5 92 55 53.5 83 83.5 117.6 1)内圈接触圆表面形状为平面的内、外径尺寸。 7. 4. 3 CL型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结构型式见图 10,外形尺寸见表 15。 图 10 CL 型 JB/T 53122001 13 表 15 mm 轴承单元型号 D5 d0 T0 H T1 44CL3639F0 44 36 38.5 68 53.5 8 技术要求 8. 1 离合器分离轴承 8. 1. 1 轴承套圈和钢球的材料用 GCr15 时,硬度应符合 JB/T 1255 的规定,其他材料及硬度应符合产 品图样的规定。 8. 1. 2 轴承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 GB/T 307.3中的 0级公差规定与分离指(杆)接触 的套圈端面粗糙度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8. 1. 3 轴承外圈宽度公差、内圈公差(径向跳动 Kia除外)应符合 GB/T 307.1中的 0级公差规定。 8. 1. 4 轴承宽度偏差Ts按表 16 的规定。 表 16 mm d Ts 超 过 到 上 偏 差 下 偏 差 25 60 0 0.4 60 90 0 0.5 90 120 0 0.7 8. 1. 5 内圈旋转型轴承内圈端面跳动 Sia及外圈旋转型轴承外圈端面跳动 Sea应符合表 17的规定。 表 17 m d mm Sia D mm Sea 超 过 到 max 超 过 到 max 18 30 72 30 50 120 30 50 72 50 80 120 50 80 90 80 120 135 80 120 90 120 150 150 8. 1. 6 轴承装配倒角应符合 GB/T 274 的规定。 8. 1. 7 轴承接触角或轴向游隙按产品图样或用户要求。 8. 1. 8 轴承除套圈和钢球以外的其他零件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8. 1. 9 轴承用润滑脂应具有防锈、耐高温和润滑性能,其化学和物理性能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 GB/T 5671 的规定。 8. 1. 10 轴承填脂量占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 20%50%。 8. 1. 11 轴承残磁不应超过 JB/T 6641 的规定。 JB/T 53122001 14 8. 1. 12 填脂、密封前轴承应旋转灵活、平稳。 8. 1. 13 轴承零件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锐角毛刺、裂纹、磕碰伤和锈蚀等缺陷。 8. 1. 14 轴承台架模拟寿命,轿车不低于 100万次,其余车型不低于 50 万次, 按附录 A(标准的附录) 的试验方法试验后,轴承仍转动灵活,可继续使用。 8. 1. 15 若用户对轴承噪声、转动力矩、寿命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协商确定。 8. 2 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8. 2. 1 轴承单元内径公差及拨叉嵌配宽度公差应符合产品图样规定。 8. 2. 2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公差T0s在无轴向载荷下为0.5mm。 8. 2. 3 自动调心型轴承单元的调心量不小于 0.8mm,按附录 B(标准的附录)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8. 2. 4 自动调心型轴承单元的调心力应符合表 18的规定,按附录 C(标准的附录)的试验方法进行试 验。 表 18 N 车 型 调 心 力 轿车,微型车 25120 轻型车,中型车 50150 重型车 80250 8. 2. 5 其他技术要求同 8.1.1、8.1.2、8.1.5 和 .15。 9 测量和检验方法 9. 1 轴承及其单元的外观质量、旋转灵活性的检查方法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9. 2 轴承公差的测量方法按 GB/T 307.2的规定。 9. 3 轴承套圈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按 JB/T 7051的规定。 9. 4 接触角用接触角测量仪器测量。轴向游隙的测量在填脂前进行,将轴承放置在专用检查平台上, 外圈固定,沿轴向从一个极限位置到相反极限位置移动内圈即可从指示仪上读出轴承的轴向游隙值。 9. 5 轴承套圈硬度试验方法按 JB/T 7361 的规定。 9. 6 轴承残磁的测量方法按 JB/T 6641 的规定。 9. 7 轴承的填脂量用称量轴承填脂前后质量差的方法确定。 9. 8 分离套筒的内径尺寸公差用千分表或塞规测量。对工程塑料和低碳钢薄壁分离套筒的测量有争议 时,以塞规测量为准。 9. 9 与拨叉嵌配宽度公差用游标卡尺或塞规测量。 9. 10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公差用轴承高度仪测量。 10 检验规则 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10. 1 出厂检验 10. 1. 1 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须经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10. 1. 2 出厂检验项目分主项和次项,离合器分离轴承见表 19,轴承单元见表 20。 JB/T 53122001 15 表 19 序号 主要检查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序号 次要检查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轴承内径 1 接触圆直径 2 轴承公称宽度 2 外观质量 3 端面跳动 3 旋转灵活性 4 接触角或轴向游隙 4 残 磁 5 套圈硬度 5 填脂量 6 台架模拟寿命 表 20 序号 主要检查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序号 次要检查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轴承单元内径 1 接触圆直径 2 与拨叉嵌配宽度 2 外观质量 3 轴承单元配合宽度 3 旋转灵活性 4 接触角或轴向游隙 4 残 磁 5 套圈硬度 5 填脂量 6 调心量 7 调心力 8 台架模拟寿命 10. 1. 3 检验规则按 JB/T 8921 的规定。 样本大小按一般检查水平级抽取。 主要检查项目 AQL 为 1.5, 次要检查项目 AQL为 4.0。套圈硬度检验规则按 JB/T 89211999 中表 9 的规定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