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室内综合整理.ppt_第1页
地质实习室内综合整理.ppt_第2页
地质实习室内综合整理.ppt_第3页
地质实习室内综合整理.ppt_第4页
地质实习室内综合整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室内综合整理,河海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年9月,主要内容,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编写,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裂隙带内物质成分统计表,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3、对各种样品的分析鉴定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统计、分析研究,绘制综合性图件或成果图;,坝址区断层、深裂缝测年成果表,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4、根据分析鉴定报告,补充、修正(但不得涂改和删去)野外记录和其他原始编录资料,对相应图件亦应予以订正或修正。 5、根据古生物或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果,结合野外资料确定地层及岩浆岩的时代及先后顺序,进行统一对比和详细划分,编制图件。 6、分析研究地质构造。 例如:需对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劈理的有关形态、产状、规模、性质进行描述 ,统计成图 优势结构面的产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普斯罗坝址PD04平硐构造带描述表,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坝址区断层汇总表,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一、室内综合整理的内容和要求,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二、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图: 反映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条件的图件,由勘测资料编制而成,是地质勘测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主要类型: 普通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建筑材料分布图 区域构造地质图,二、地质图件的编制,水文地质图,二、地质图件的编制,工程地质图,二、地质图件的编制,古水水电站近场区域构造图,二、地质图件的编制,编制各类图件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资料真实、内容完备、精度良好、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图例统一、清晰美观。 必须保证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等各种图件之间及图件、表格与文字报告之间的致性。,二、地质图件的编制,(一)实际资料图 (1)概念及特点,实际资料图是根据野外工作中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编制而成的图件。 它反映了地质测绘工作的详细程度、工作量的分布情况和各种地质体被控制的程度; 它可以作为衡量填图工作质量、检查被划分出的各种地质界线可靠程度的一种依据,也可作为查阅原始资料的索引; 是编制地质图及其他有关图件的基础。,二、地质图件的编制,(2)内容,地质观察点及编号 观察路线、地质界线、断层线 各种产状要素、地层代号、实测剖面的位置及其编号 构造点、水文点 探槽、浅井、钻孔位置及其编号等。 将以上内容统统绘制在无地形等高线、与野外工作地形底图比例尺相同的图纸上。因此,实际资料图就是野外地质填图清图的轮绘和补充。,二、地质图件的编制,(二)地质图 (1)概念 综合反映测区地质特征的图件 (2)基本原则 在着手编制地质图之前,首先要拟定出地质体取舍、归并和扩大表示的方案,其原则是:,最终地质图上仅表示图上直径大于2mm的地质体和宽度大于lmm的条带状地质体。 时代相同、岩性相同、出露面积小于4mm2,但相距很近的数个地质体,在保持原有构造特征的前提下,可以合并或相连。 第四纪沉积,在图上宽大于2mm或面积在4cm2以上时才予以表示 厚度很小的特殊层、标志层,有特殊意义的小岩体可放大表示 长度小于lcm且无重要意义的断层,可以酌情取舍,二、地质图件的编制,(3)内容,各种地质界线 时代符号 代表性的地层产状 各种岩浆侵入体范围大小 重要的钻孔、图切剖面线 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分布范围 从实际资料图上将上述内容转绘到符合要求比例尺的简化地形图上,然后清绘到透明纸上; 手图(草图) 实际资料图 地质图 按照规范要求:地质界线用黑笔,断层用红笔,二、地质图件的编制,(三)图切剖面图 (1)目的 直观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应在地质图上切1-3条贯穿全区的地质剖面图。 (2)技术要求 图切剖面图应附在平面地质图的下方,位置选择和编图的技术要求是:,剖面线应垂直主要构造线方向,并位于地质内容较齐全、地质构造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剖面比例尺般与平面地质图相同,且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 剖面总长度及各地质界线间的投影宽度必须与平面地质图吻合 各地层单位的真厚度不能超过综合地层柱状图所表示的最大厚度,且应与图切剖面线附近的实测地层剖面中相应地层的厚度相近。 剖面图的地质构造形态必须合理,而且应与平面图相符合。,二、地质图件的编制,(3)本次图切面图的要求,穿越孔山背斜 穿越西貌头向斜 注意:在画图切剖面图时,应将剖面线的西、北以及西北、西南端置于图纸的左端;将东、南或东北、东南端置于图纸的右端,如为南-北向剖面,北端放左侧,南端放右侧。 褶皱断层角度参考值: 孔山背斜倾角:北:65度;南30度 西貌头西侧大沟背斜倾角:北50度;南7度 西貌头向斜倾角:南65度;北25-35度 龙骨梁背斜倾角:北50度;南5度 西貌头南D3w地层:倒转40度 西貌头南走向断层倾角:60度,二、地质图件的编制,二、地质图件的编制,示意图,二、地质图件的编制,三、地质报告编写,真实、客观、详细地反映地质情况 报告内容与图件统一 语言通顺,尽量用地质术语 有科学推论,结论明确 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份地质报告;地质图3-4人/份;透明纸上的剖面图、图切剖面图1人/份,三、地质报告编写,封面,目录,三、地质报告编写,第一章 绪言 测区位置:位于南京城东约28km 交通状况 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概况 工作条件,以往研究程度 工作量 实习任务、要求、附”实习区交通位置图“,三、地质报告编写,第二章 地层 由老到新按所划分填图单位分别描述每个地层发育情况、分布范围、岩性总体特征 分析岩性、岩相(沉积环境)及厚度变化情况 接触关系、沉积层序 描述第四纪地层,三、地质报告编写,第三章 地质构造 要求 (1)描述各种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性质和分布 (2)论述各种构造之间先后顺序、从属关系和生成机理关系 2. 褶皱构造:孔山背斜和西貌头向斜 (1)西貌头向斜:南翼岩层较陡、地层倾角达70-80度,局部直立或倒转;北翼岩层教缓地层倾角25-35度。褶皱横剖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 (2)孔山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与之平行展布,组成中列山之北坡,孔山主峰通过背斜轴部。褶皱轴在西段向西倾伏,轴部由五通组顶部及石炭、二叠系组成;在东端褶皱向东倾伏,轴部由五通组上部地层组成;中部孔山处褶皱轴明显昂起,轴部由五通组底部含砾石英砂岩组成。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较陡,达80-90度,横剖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三、地质报告编写,3. 断裂构造:孔山背斜和西貌头向斜 要求:从大到小统一编号;断层位置、规模、产状、形态特征和证据等 (1)F1断层:西貌头南坡逆断层,水平延伸约5km,从大石碑到陈家边,断层面向南东倾斜,倾角6570度,南盘(上盘)仰冲,为逆冲断层 证据:地层缺失,西貌头南侧五通砂岩、页岩与黄龙船山灰岩碰头,为断层接触关系; 断层两侧岩石破碎,为压碎岩、断层角砾岩,灰岩中发育密集剪切节理,产状变陡; 断层带内石炭系地层为构造透镜体,产状紊乱; 局部岩层赤铁矿化现象严重。 (2)F2断层:陡西大沟横断层,延伸2-3km,断层通过西貌头西侧垭口,走向北西,断层西侧地层不连续,且具有平移性质,方向左旋。在同一标高处断层东侧出露的是石炭二叠系灰岩;西侧为五通组地层,证明断层具有东侧下掉,西侧上升性质,通过三点定面原理,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较陡,故本断层为平移正断层。断层角砾、插痕等 (3)F3:孔山北坡走向逆断层;F4:孔山北坡平移断层,三、地质报告编写,第四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不同地质时代 地壳运动情况 当时沉积环境 形成那些岩石 气候生物特征 陆相和海相 不同时代 发生变化 构造运动 接触关系,志留世末期,海水退却、陆地剥蚀、沉积物不发育,晚泥盆世,平原型河流沉积、湖泊沉积, 形成石英砂岩、页岩地层,早石炭世,形成下石炭统的灰岩、 页岩和砂岩,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含锰磷沉积物,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寒武早志留世,浅海沉积,厚度约3000m 石灰岩、页岩等,化石丰富,地壳比较稳定,加里东运动,准平原化条件,海陆交互,地壳稳定而缓慢的下沉,早二叠世之交,地壳有一定的上升、隆起过程-东吴运动,海水退却、滨海沼泽环境 -龙潭系煤层,晚二叠世后期中三叠世后期,堆积了浅海特征的二叠统大隆组、下中三叠统青龙群,地壳下沉,海水再次侵入,晚泥盆世,晚泥盆世,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