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ppt_第1页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ppt_第2页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ppt_第3页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ppt_第4页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 Research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秦佑国, 林波荣 QIN Youguo & LIN Boron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背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 “全世界的塔吊都集中在中国” 各地热热闹闹的“造城运动” 北京: 中国第2大工地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市平均每年竣工各类房屋超过1000万平方米,年增长8.3% 截止到2003年,根据全市现有房屋及占用土地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房屋的实际存量达4.75亿平方米,发展绿色建筑,十六大三中全会已明确地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写入决议;建筑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温家宝总理也强调“要坚决贯彻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节能、节水、节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大政策”,并多次批示、关注建筑领域的问题。 这充分表明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能够较好地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响应的建筑或是致力于这种响应的建筑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讨论这三种名称上的差异,并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其实并不重要,而归纳确定它们的内涵,建立一个能较为普遍接受的,并对这项事业有所推动的评估体系既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国外发展状况给以我们启发,围绕规范和推广绿色建筑,近年来许多国家制定和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体系,例如 美国: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英国:BREEAM 日本:CASBEE 十五个国家在加拿大制定的GBC体系 德国:LNB 澳大利亚:NABERS 挪威:Eco Profile 法国的ESCALE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相继推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近年来中国已开展相关行动,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时机逐渐成熟,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清华大学、建设部可持续科技发展中心等)2000.92003.9 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2001.10 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 2002.102004.3 参加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城建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院、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工业大学,三大主题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五个方面 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能源与环境 室内环境质量 小区水环境 材料与资源,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奥运建筑实施指南,中国国家科技十五攻关课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启动: 2004.7,8大课题: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与评估体系(清华大学,秦佑国主持)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与评价 绿色建筑的建材与部品开发评价研究 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清华大学,江亿主持) 绿色建筑节水途径 保障建筑室内环境的途径 绿色建筑的建筑绿化技术 示范性绿色建筑试验平台(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上海生态示范楼) 科技部、建设部主管,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与评估体系,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为试点,研究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开发与评估体系配套的评估软件和基础数据库; 完成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实施机制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报告; 完成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1015个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估,完成46个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目的,以标准引导设计、规范市场 以标准和评估代替简单(Yes/No判断)的设计标准,有助于区分差异,判断先进、落后,推动工作 可以为政府审查项目、奖励鼓励项目提供依据 可发挥政府调控的功能,根据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基线(例:60分标准),适应市场需要并引导发展方向,评估是配合国家法规、设计标准的提高,二者并不矛盾,绿色建筑的定义,什么是绿色建筑?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 在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下,追求最好的环境营造 定义: 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地节约能源与资源和较少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建筑环境质量为Q 占用和消耗的自然资源为S 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为H 绿色建筑所追求的就是建筑收益B最大化,框架与特点,分阶段评估: 针对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施工、竣工与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分方法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建设项目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从建筑环境性能质量(Q,Quality)和建筑物对资源、环境的负荷(L,Load)两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Q:获得 L:付出,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并不把建筑物所有的性能和品质都纳入到评价范畴,而是只评价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内容,包括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不评价建筑美观和经济性问题 此外,我国建筑法规所规定的一般性建筑性能,包括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建筑基本性能要求以及与绿色建筑关注点较远的强制性要求也不列入本标准。 但绿色建筑评估必须以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前提条件,强调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控制建设规模,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 强调建筑方案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不应造成建材等资源的大量浪费 实现对建设的全过程控制、分阶段评价与管理 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验收、调试与运行管理 采用QL的评分体系 对各项指标采用定量化评价方法,能源评价采用能质系数的概念以反映不同能源种类的品位 材料分析采用全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方法,分别考虑材料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可再生性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两方面分析,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考虑,兼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 生态住宅既要考虑对宏观(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环境的影响,如节约耕地,节约水资源,CO2排放量等等;也要使开发商和住户受益。 前者对开发商和住户无直接利益关系,须要通过制定法规来加以控制,同时要有政策上的调节和支持,不能只靠公众的“觉悟”来保证,当然,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始终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兼顾开发商和住户的利益,既是推进生态住宅的直接动力,也是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当然在开发商与住户之间也有利益兼顾的问题。,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考虑,鼓励因地制宜和适宜技术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地区差异又十分巨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是全世界各大国中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造成了对住区和住宅的不同需求和因此而不同的水准; 这就一方面在生态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在传统技术策略、中低技术策略、高新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另一方面在评估时也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作纵向比较,看发展;横向比较要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制定过程中的一些考虑,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特殊情况 中国城市居民主要居住在公寓式集合住宅楼内; 保护耕地的迫切性以及因此而限制黏土砖的使用; 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主要还是燃煤; 集中供暖的总体效益要比住户自家分散性采暖为好,但必须与分户计量技术和收费制度结合起来。 新建住宅住户二次装修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材料、人工和经济浪费,甚至对房屋安全造成隐患; 木材本来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材,但中国森林资源几十年来遭到恶性破坏,不得不限制木材的使用,I:方案阶段评估要点,内容: 场地规划设计:选址、交通、室外物理环境 、绿化、 节能:建筑设计(体形系数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控制)、能源方案、可再生能源利用 材料与资源利用: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和选材是否有利于节约材料(从全生命周期考虑) 水环境 :水平衡、中水利用方案 原则: 把握方案招标阶段的特点,去繁就简,帮助业主、评标估专家控制方案设计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前进,II:设计阶段,内容: 室外工程 建筑设计 材料与资源 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水环境系统 室内空气质量 强调设计优化,III:施工阶段,要点: 场地保护 环境影响控制 材料与资源 节能与节水 人员安全与健康,IV:竣工和运行阶段,要点: 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 能源消耗 水环境 绿色管理 强调效果检查,应用:某住宅小区,方案阶段,某办公建筑,设计阶段,阶段性评价结果,某办公建筑,施工阶段,某住宅,能源消耗少,得分高; 室内物理环境和空气品质质量高;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用户无法自调节) 室外物理环境一般,竣工与运行阶段,进展,2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