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程嘉燧陆游诗法略论——兼探其宗宋诗风成因_第1页
(论文)程嘉燧陆游诗法略论——兼探其宗宋诗风成因_第2页
(论文)程嘉燧陆游诗法略论——兼探其宗宋诗风成因_第3页
(论文)程嘉燧陆游诗法略论——兼探其宗宋诗风成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4 卷第9 期 2 0 0 9 年9 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L e s h a nT e a c h e 璐C o l l e g e V 0 1 2 4 N o 9 S e p 2 0 0 9 程嘉燧“陆游诗法”略论 兼探其宗宋诗风成因 邬艳 (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 0 0 7 1 5 ) 摘要:在启、祯年问的宗宋诗潮中,程嘉燧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其开启了以陆游为楷模的诗学风尚,促进了律诗在 晚明的进一步繁荣,改变了诗歌在创作体裁上的走向;“陆游诗法”的兴起使诗学观念与时代本质相表里,增强了宗宋诗风 的时代内涵;究其诗学思想成因,又与嘉定特殊地域文化传统有很大关联。 关键词:程嘉燧;陆游诗法;宗宋;嘉定学风 中图分类号:1 2 0 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 8 6 6 6 ( 2 0 0 9 ) 0 9 0 0 2 2 - 0 3 “嘉定四先生”中的程嘉燧在天启、崇祯年间的 宗宋诗潮中有举足轻重之地位,他最先将陆游引入 诗坛,并在“陆游诗法”兴起历程中有筚路蓝缕之功, 扭转了一代诗风的转向。程嘉燧无愧“松圆诗老”i 1 1 5 7 s 之赞誉。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陆游诗法”是在 强调“诗家三昧”及“诗外工夫”的基础上,更侧重于 陆诗的诗艺及诗法,尤其是在律诗的对仗工整,律句 的精工、谨严等方面。程嘉燧对启、祯两朝诗歌的发 展影响深远,但学术界对其“陆游诗法”观的研究却 很少涉及。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程嘉燧 的“陆游诗法”观进行系统探讨,并从时空两个向度 上探析其宗宋诗风成因。 一、程嘉燧的“陆游诗法“ 天启、崇祯年间,宗宋的诗学观再次盛行于诗 坛。程嘉燧在此次诗潮中影响颇大,其最先推出了陆 游这一新的楷模,被认为是学宋诗风转向的关键人 物。四璐王士稹在渔阳诗话中有云:“明末七言律诗 有两派,一为陈大樽,一为程松圆。大樽远宗李东川、 王右丞,近学大复;松圆学刘文房、韩君平,又时时染 指陆务观,此大略也。”圈忉从诗风上看,程嘉燧浸染 陆游诗歌之迹尤为明显。本文将程嘉燧放在整个宗 宋诗风下探讨其诗法陆游的路径,并将其所推崇陆 游诗歌创作上的遣词、炼句、协律等方面概括为“陆 游诗法”,以此凸显程嘉燧对陆游诗歌的具体取向以 及晚明这股宗宋诗潮的关注点。 程嘉燧所处的诗坛状况与南宋时极为相似,都 是“迩来士气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 谢张时可 通判赠诗编) 。而陆游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南宋后期 的诗歌走向,其“诗家流弊尽扫除”的气魄博得明人 的敬仰,创作笔法也被奉为师法对象,程嘉燧的诗学 观即是“放而之剑川”闸。“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 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 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实古 来诗家所见未见也”酗。程嘉燧正是学习其诗歌创作 上的法度谨严、律句精工。关于此点,钱谦益在萧伯 玉春浮园集序有云:“天启初,余在长安,得伯玉愚 山诗,喜其炼句似放翁,写置扇头,程孟阳见之,相向 吟赏不去口。”孵而以程孟阳的创作来说,“其为七 言近体,以清切深稳为主” q 2 s 4 ,且其诗的法度谨严、律 收稿日期:2 0 0 9 - 0 1 0 4 作者简介:邬艳( 1 9 8 5 一) 。女,安徽蚌埠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2 2 万方数据 句精工得到了钱谦益称赏,赞道:“孟阳诗律是吾 师。” 1 6 0 l 而这些特点恰与“陆游诗法”相契合。如孟阳 的姑苏道中见梅花:“燕南蓟北限春光,瞥见江梅 剧断肠。花被雪禁犹黯淡,影遭风横正郎当。斜临官 道窥邮骑,开傍梅亭扑酒香。才是玉门关外客,莫凭 羌笛诉昏黄。”再如寄庄将军:“僧榻书廊卧夕曛, 兴来吟啸每过君。梅残烛尽疏窗雨,雪冱香浓小阁 云。茶作松风先破睡,墨添山气特微醺。自从一别莲 花府,月下笳箫忆共闻。”可以看出孟阳律诗的厢韵。 以及律句的工整、对仗,甚至对“梅”的喜好等方面都 深得陆游诗歌创作“三昧”。此外孟阳的七绝诗也如 陆游的清新自然,对仗工整、新奇而不落雕琢。如雨 中游宝石山题画:“峰摇白雨水拖蓝,万木含风绿正 酣。记得松毛初泊日,破船撑笠过湖南。”从诗艺方面 说,此诗堪与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相提并论。 程嘉燧对“陆游诗法”体会颇深,不仅对仗工丽 的联句极似务观的律诗特点,其忧国之心在作品中 也随处可见,如忆金陵杂题画扇( 二) :“最忆西风 长板桥,笛床禅阁雨萧萧。只今画里尤知处,一抹寒 烟似六朝。”其( 三) :“青门杨柳白门鸟,秋雨秋阴旧 酒庐。何处蘼芜最相忆,缫丝风雨暗西湖。”在诗人眼 中今日之南京恰似六朝时的建康,颓废、奢靡,毫无 盛世之象,不免让人联想起南朝的混乱,对时局也深 表忧虑。程孟阳在与钱受之说:“近者朝廷一新,杞 忧未已,患在庙算不预,师老不休,士论纷而民力困 耳。且如有言酶虏不足烦天下,全力但宿重兵境 上,聚积谷,京师可坐致虏首,有能不河汉其言者乎? 非独罕工策敌者,殆亦鲜忠于谋国者,知高贤同此叹 也。”聃值得一提的是,程嘉燧卒于癸未十二月,未 经历甲申三月之变,故不能归人遗民群体,此点黄容 的遗民录中记载有误。 程嘉燧能镕陆游的精神于诗歌创作中,故深得 “陆游诗法”精髓。娄坚在书程孟阳所刻诗后赞道: “善学者正不当求肖于皮毛,至其神情所注,反或去 之远也。”翰斟王士稹在渔阳诗话中所列举的警句 足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 不宜秋”;“梦里楚江昏似墨,画中湖雨白於丝”;“回 峰冻雨皆成雪,出雾危峦半是云”;“城上雪声游子 屐,县南风色酒人家。”网s s 程嘉燧的诗风深得当时诗 坛的推重,钱谦益自述其“中年奉教孟阳诸老,始知 改辕易向”问脚,在诗学观上也是主张师法陆放翁。于 是,海内学陆游的风气由是而盛,“江西泰和有萧士 玮,浙江嘉兴有沈德符、徐弘泽,山东德州有卢世灌” 盼,一时诗坛惟陆游是宗,如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 所云:“天启、崇祯中,忽崇尚宋诗,迄今未已。究未知 宋人三百年问本末也,仅见陆务观一人耳。” I q 4 s 3 而宗 陆之盛在刻书坊中亦可窥出一斑,“甲子( 天启四年) 秋,得翁子虚编辑剑南诗稿,又钱、吴两先生严订, 天天者真名秘本也,亟梓行之,以公同好”【t q 腿。 二、宗宋诗风的时代本质 “文变染乎世情”,晚明诗坛对宋诗的再次关注 与国势的衰弱有很大关系,而从诗人对取法对象的 选择上又可看出国势对诗人心态影响之深。程嘉燧 的宗宋思想即与晚明的时代衰势有密切关系,从其 所宗人物的转变上可看出“陆游诗法”不仅是纯诗学 话题的转移,还是时代本质在诗学上的折射。天启、 崇祯年间,明王朝内外交困,其时阉人之势极盛,“明 之士大夫不能尽脱宦官之手而独有作为,贤者且然, 其不肖者摩然惟阉是附,盖势所必至矣”【心】s 。朝廷党 争不断,“各立门户之言官,以封疆为逞志之具,将帅 之功罪贤不肖悉淆混於党论,而任事者无所措手足 矣。建州坐大,清太祖遂成王业”旧粥,关外的清军多 次越过长城,侵扰内地,朝廷连年用兵,民生日蹙; “流贼”之祸在明末尤甚,天启间有徐鸿儒起义,崇祯 年初同样有刘香起事。诗人面对板荡时局,对诗的关 注自然会从唐音转向宋调,钱钟书先生说:“一生之 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 调。”【印程嘉燧也不例外,其在中年后即转向宋诗的 学习。程嘉燧初期是以苏轼为宗,娄坚书程孟阳诗 后中赞孟阳,“上自汉、魏,下逮北宋诸作者,靡不穷 其所诣。至苏长公往往或学其体,或次其韵。”旧斟如 和东坡岐亭劝戒杀诗( 其一) : 宰割性命驱,烹噍膏瞢汁。虽云五净肉,不 凝净业白。嗜欲逐膳腥,如以水就泾。酬偿恐不 免,毛角出冠帻。众生造杀业,果报自招得。食肉 乃食人,此理宜悲泣。人死复为羊,佛戒此甚急。 况兹水陆产,甘芳岂云缺。豪门榜杀戒,饶市收 鹅鸭。果茹充伊蒲,亦可羞上客。万钱众指挥,两 耳自遮幕。坚持清净戒,普愿洗结集。不见屠沽 林,哀号日流赤。 程嘉燧的创作学于宋人,在诗中不忘言济世之 理,正可谓“吾儒吐言辞,于世期于济,岂徒累篇牍”【堋 4 和东坡岐亭劝戒杀诗三首被清人张应昌收录在 清诗铎,并被列为“戒杀”一类,张应昌在国朝诗 铎自题中说:“上德宣忠孝,下情通讽刺,闻者足警 戒,言者无罪戾以充铭座词,以为采风备。” 1 4 1 4 随着明王朝的日益困顿,“在廷则门户纷纠,疆 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1 马3 3 5 ,且大量志 以救世的有识之士惨遭迫害,士人对朝廷的信任日 益丧失,种种现实促使他们不再满足于学习洒脱的 苏东坡,而是转向了忠愤的陆游,自觉地学习其沉郁 万方数据 诗风。程嘉燧是诗人中代表人物之一,其与边疆将领 多有交往,拜访顾益卿,赋咏古五章,抒戍边报国 之志。而且其仲姨丈方翁索川兄八十寿序、征仕 郎吏科左给事中方君行状等文也如实地记载了一 些重大政治事件,详实肯切,不失良史,忧国忧民之 心尽现其中,如唐叔达在程孟阳诗序中所说:“孟 阳之诗皆言其所欲言,夫意之不能已者,洋溢而 为文;文之不能宣者,咏叹而为诗;诗之工拙,才则为 之;而抑扬开合,纡徐烦数,有自然之节,如金石相 和,丝竹迭奏,必适于节而后可以成乐。不如是,虽铿 钩奋扬,欢然满耳,适为太师矣。孟阳之才力其雄亭 宕沉郁,顷挫,足以追配作者。”1 1 髑 三、嘉定学风的宗宋传统 程嘉燧宗宋的诗学思想与嘉定这一地域的宗宋 传统密切相关。嘉定自古多读书汲古之士,十分推崇 志行操行,讲究立言先立德。这一地域的乡里风气影 响着文人的创作,形成了一种骨硬矫健的文风,被推 为诗家正派。嘉定诗人的宗宋诗风有深厚的文化渊 源,唐宋派的领帅归有光,虽是昆山人,但在而立之 年即迁居嘉定,“居嘉定之安亭江上”n 】姗,设帐教徒, 读书讲学,“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u 阳,提出“文章 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年之上,而与之 颉颃。”【- 刀1 1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震川文集、别集 提要称:“自明季以来,学者知由韩、柳、欧、苏沿洄以 溯秦、汉者,有光实有力焉。”啕删 自震川先生于安亭授徒讲学后,嘉定文气大盛。 “嘉定之老生宿儒,多出熙甫之门,故熙甫之流风遗 论,叔达与程孟阳、娄子柔皆能传道之,以有闻于世” 【卿,四库全书总目有日:“坚以乡曲儒生,独能支柱 颓澜,延古文之一脉,其文沿溯八家而不蹈袭其面 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朴胜人。”【邺屿而钱谦益在归文 休七十序中提到程盂阳强学好古,能诗文善画,跌 宕世俗,摆落荣利。阴姗此种性情、此番博雅正与嘉定 学风不谋而合。程嘉燧虽未从归有光受学,但深受嘉 定学风的影响,其创作浸染着“宋调”。可以说深得归 学、归文的精髓和真传。震川先生之孙归文休亦秉承 家学,发扬嘉定学风,为程嘉燧所称。邱集,通经博物 精三礼,善论古今沿革损益,尤穷心宋儒书 1 4 ,程嘉燧 与之交往甚密。嘉定名士张应文、张应武、张应忠三 兄弟皆师事归有光,而张应武又与程嘉燧、唐时升、 娄坚辈论古讲学,娄坚在书赠张二丈诗后中称赞: “少尝受业于归太仆,故持论特为真正,不规规求肖 其口吻形模,而自然超妙者为合作,其所一切抹杀, 皆世之高名人也。”孵孺可以说嘉定学风中浓厚的唐 2 4 宋风韵,为晚明诗坛的学宋潮流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程嘉燧深受嘉定学风的濡染,其宗宋诗风可谓是渊 源有自,带着浓厚的地域色彩。 程嘉燧的诗学成就历来是众口纷纭,褒贬不一。 钱谦益尊程嘉燧为“松圆诗老”旧踊。陈田亦赞为:“孟 阳诗,清丽温婉,诵之令人意消。在万、天年间,可自 成一家。”猫但朱彝尊却贬斥道:“孟阳格调卑卑, 才庸气弱。蒙叟深惩征何、李、王、李流派,乃於 明三百年中,特尊之为诗老。六朝人语云:欲持荷作 柱,荷若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得毋类是 与! ”嗍粥观其诗,其中虽有俚俗之句,但也不至于到 “身无完肤”的地步。沈德潜的明诗别裁的评价较 为公允:“孟阳诗亦娟秀少尘,见孟阳自有真诗, 勿因牧斋之过许,而毛举其疵以掩之也。”圈蛳以上各 家之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就笔者看来, 从诗歌创作的特点及成就来看,程嘉燧深得陆游的 创作精神,其“陆游诗法”观对晚明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在宗宋的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位。 参考文献: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2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6 【3 】王士稹渔阳诗话【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钱谦益钱牧斋全集有学集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5 】赵翼瓯北诗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6 】娄坚学古绪言 M I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c 7 】钱谦益钱牧斋全集初学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f 8 】程嘉燧松圆偈庵集【M 】续修四库全书本 【9 】丁功谊论晚明宗宋风的兴起硼江西社会科学,2 0 0 5 ( 2 ) :7 3 - 7 7 【1o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嗍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3 【1 1 】陆游陆放翁全集【M 】上海:世界书局,1 9 3 7 【1 2 】盂森明清史讲义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1 3 】钱钟书谈艺录【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1 4 】张应昌清诗铎【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1 5 】张廷玉明史【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1 6 】唐叔达三易集f M 】续修四库全书本 【1 7 】归有光归震川全集【M J 上海:世界书局,1 9 3 6 【1 8 】永珞等撰四库全书总目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9 】程其珏纂嘉定县志( 卷十九) 【M 】清光绪七年 【2 叫陈田明诗纪事【M J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1 2 1 朱彝尊静志居诗词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6 f 2 2 】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9 万方数据 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