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 426.4-2008 指纹数据交换格式 第4部分:现场指纹信息记录格式》这一标准是对《GA 426-2003》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旨在进一步规范现场采集的指纹信息记录与交换方式,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兼容性。主要变更点包括:
-
扩展了数据结构:GA 426.4-2008在原有基础上扩展了数据记录的结构,详细定义了现场指纹信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指纹图像数据、案件相关信息、采集设备信息等,使得数据包更加全面且易于解析。
-
提高了数据压缩效率:新标准引入了更先进的图像压缩算法和技术,能够在保证指纹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数据体积,便于快速传输和存储,适应了大数据环境下对信息处理速度的需求。
-
增强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为促进不同系统和设备间的数据交换,GA 426.4-2008明确了统一的数据编码规则和通信协议,确保不同厂商的指纹识别设备和软件平台之间能够无缝对接,提升了信息共享的能力。
-
增加了安全性要求:考虑到指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新标准加强了数据安全保护措施,规定了数据加密和解密的方法,以及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机制,确保指纹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
细化了现场指纹采集指导原则:为提高现场采集指纹的质量和效率,该标准还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现场操作指南,包括采集环境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指标等,有助于提升现场工作的标准化水平。
-
更新了参考标准和术语定义: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准中引用的其他相关标准得到了更新,同时对一些专业术语给出了新的或更准确的定义,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8-07-24 颁布
- 2008-07-24 实施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