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doc_第1页
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doc_第2页
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doc_第3页
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doc_第4页
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lo期摘要:古德拉德在对师范教育考察的基础上,面对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从师范教育的责任,招生,师资,培训和教学计划等方面阐述师范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卓有见解的改革设想和建议,这为我国新兴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提供了借鉴.关键词:古德拉德;免费师范生;师范教育作者简介:李朝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o7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2007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08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录取免费师范生11.383名,2007年增jn614人,这说明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规模日益庞大.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古德拉德提出的办好师范教育的2o个基本条件,能对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一,古德拉德的科研和着作古德拉德oohni.goodlad,l92o一)是美国当代知名学者,其着作颇多,如:不分级小学仃henongmdedelementaryschool,1963)课程探究:课程实践的研究(curriculuminquiry:thestudyofcurdculumpractice.1979)动态中的中小学一一大学伙伴关系:概念,案例和问题(schoo1.universitypartnershipsinaction:concepts,cases.andconcerns,1988)教学的道德层面(themoraldimensionsofteachimz.1990)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师(teachersforournationsschools,1990)教育革新:更好的教师,更好的学校(educationrenewal:betterteachers.betterschools,l9941每个人的教育:民主国家的教育议程(educationforeveryone:agendaforeducationinademocracy.2004)与学校的浪漫:教育人生(romanceswithschools:alifeofeducation,2004)等等.在诸多着作中,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革新:更好的教师,更好的学校重点论述了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一个称作学校.6.的地方placecalledschool:prospectsforthefuture.1984)也涉及师范教育的改革.其中,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1999年获选为20世纪经典书籍,2004年出版2o周年纪念本.该书国内也已有两个中译本:一是苏智欣教授等人2006年翻译出版,另一本是梁云霞2008年翻译出版.古德拉德认为,变革学校不仅意味着要改变管理学校的教师,校长和督学,而且还要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所有这些男女教师学校行为的体制安(institutionalarrangemems).古德拉德还分析指出,影响师范教育的体制因素(institutionalfactors):任务明确(clarityofmission),行政稳定(administrativestability),行政协调(administrativecoordination),转变领导(transformingleadership).古德拉德.克莱因(m.francesklein)和肯尼思.a.泰伊(kennetha.tve)一起,还对课程的概念进行研究,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ideolotzicalcurricula),正式的课程(formalcurricula),领悟的课程(perceivedcurricula),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curricula)和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curricula).21二,改善师范教育的二十个基本条件鉴于师范教育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性,古德拉德强调,必须慎重地考虑有效发展师范教育的前提条件.正是在对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理论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古德拉德1990年提出了办好李朝阳:二十个基本条件: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参照师范教育的l9个基本条件:【3】第一,师范教育院校必须把培养师资当作其对社会的主要责任,院校领导要积极支持和促进师范教育的发展.第二,师范教育必须与其他专业教育享有同等的地位,考核从事师范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标准,是他们对师范教育的贡献.第三,师范教育在自己的领域里,必须自主和稳固,有其明确的组织认同,稳定的预算和人员,以及类似于其他主要专业学院所享有的决策权.第四,必须有一批有明确的学术观点和教学经验的师资积极投身于师范教育;他们要负责招收学生,监督他们进步,设计和维持课程的全部范围和次序,不断评价和改善计划,并帮助毕业生进入教学职业.第五,具有明确的学术观点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必须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学校在我们社会中的角色,并致力于选拔和培养教师,使其承担所需的全面的教育责任.第六,具有明确的学术观点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必须负责新师范生的质量,只招收预定数量的师范生;新师范生必须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第七,无论是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还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教育,都必须保证师范毕业生是有教养的人,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八,师范教育必须提供广泛的机会,使未来教师超越现有的知识水准,成为学识渊博,研究教学的教师.第九,师范教育必须以社会化过程为特征,通过这个过程,使未来教师超越他们原有的各种教学观念,学习和接受其他教学文化.第十,师范教育必须起示范作用,体现出未来教师希望在他们学校和班级里创建良好的学习条件.第十一,师范教育必须引导未来教师探究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本质.并把这种探究当作他们职业教育生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十二,家长和特殊利益集团有他们的权利和利益,而学校的角色超越了这种狭隘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矛盾,师范教育必须引导未来教师面对源于该矛盾的各种问题和困境.第十三,师范教育必须使未来教师理解和致力于教师的道德义务,以保证所有儿童和青少年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并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第十四,师范教育不仅必须使未来教师了解学校的现状,而且要让他们计划未来的学校以及懂得所隐含的假设?知道如何在学校管理,学生分组和课程等方面做必要的变革.第十五,师范教育必须保证每个未来教师有机会在各种类型的实验学校里观摩,见习,获得亲身经验,为确保每个师范生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能滥收师范生.第十六,师范教育必须引导未来教师面对源于理论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和不协调的问题与困境.第十七,师范教育必须与毕业生建立联系,以便评估和修改教学计划,并帮助毕业生度过从教初期的关键阶段.第十八,教师证书颁发机构不能规定师范教学计划,师范教学计划应该只受专业的教学计划鉴定机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教育充满活力,不断更新.第十九.师范教育必须不受教师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允许开设短期,速成班.不允许州发放临时教学许可证.在此基础上,2oo0年9月古德拉德又增加了第二十条:那些培养国家教师,授权教师教育权利和雇用教师的机构和组织,必须调整它们个体的,合作的角色,以支持和承担以专业发展服务和满足感为特征的终身教师职业.41这些基本条件是从规范的角度提出的,并不具体规定要做什么,【5】它也不能涵盖培养优秀教师的所有条件,比如家长和非专业人士与教育年轻人的教师密切合作.创造以教师和教学为自豪的社区环境,并把这种自豪感转化为招募有能力的未来教师,奖学金给予有财政困难的未来教师,薪水和津贴足以使教师的家庭舒适和有尊严,教师协会要接受因有区分的准备和责任程度,而存在有差别的工资表的必要性.支持我们当选的官员应与他们和我们的承诺言辞相称.【6j但这二十个条件对提升师范教育是必要的,吉德.7.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0期拉德的这一师范教育改革取向独树一帜.全国教育更新网(nationalnetworkforeducationalrenewal,简称nner)也积极实施古德拉德提出的师范教育改革建议,推进师范教育发展.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校里吸引,教育并留住那些懂得教育并有能力教好我们孩子的教师,我们就可以为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做出重大贡献.【7】三,结论古德拉德从责任,招生,师资,培训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来阐述师范教育的条件,提出社会化是一个逐步吸收文化标准,风俗和规范的过程,社会化不能太急于求成,最好在大三开始;培养未来教师的目标要理论联系实际,一是把所有参加制定和指导培训项目的个体融为一体,二是开展有关设计和实施培训计划的讨论,而不是用逻辑性,防御性的教育哲学教导未来教师如何适应现实.成为适应环境的变色龙:州政府和教育部应规定新师范生必须通过基本技能测试之后,方可进入师范教育行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boardforprofessionalteachingstandards)颁发教师证书要求满足三个条件:证书保证了本人达到保护公众利益的标准,证书表明了本人成功地完成了培训计划,证书证明了达到专业水准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政府不应该严格规定师范教育的具体细节,应该给予师范教育创造模范师范教育项目的自主权,应为师范教育开辟更关阔的自由空间.如上建议和措施展示了如何在实践层面上操作师范教育,加大了对师范教育的改革和支持力度,也可以为我国目前开展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提供参考.我们要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计划,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考文献:illjohni.goodlad.anecologicalaooroachtochaneinelementary-schoolscttins,theelementaryschooljourna1.vo1.78.no.2(nov.1977),p.95.21johni.goodlad.curriculumlnouirv:thestudyotcurriculumpractice.newyork:mcgraw-hil1.1979.d.60.31参见:johni.goodlad.teachersforournationsschools,sanfrancisco:josses,-bass.1990,dp.271-303.41htto:/www.ieiseattle.orpublicali0ns,oostulates.htm20o9/8/30.r51参见: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4卷)m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34-536.61johni.goodlad.teachersforournationsschools,sanfrancisco:jossey-bass.i990.d.65.f71f美1约翰?i.古德莱德.学校与大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伙伴关系fj1.苏智欣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1987,f2:7.(上接第5页)举措.以上,我们只是对瑞典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等方面作了粗线条的勾画,尽管如此,我们仍相信他人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正在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我国的一项教育发展战略,我们希望瑞典的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能为我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文献:illhttl:/www.i0bs.en/newslnfo/2008?6-25/200862590705l2261847.htm.2008.6-25.|21718l9lministrvofeducationandscienceinswedel1.educationactl985),1985-12-12.31祝怀新,梁珍.瑞典?ii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与实践,httv:h/iichu/070302/16084135.2.htm1.20o7-o3.02.8.4lhttp:/www.1unwenshod.com/iiaoxueanli/21l1.htm1.2001http:/www.sweden.se/en/home/edueation/fac/scation【61平雨.瑞典教育强调知识和实践结合.出版参考【j1.1996(4):10.no1雨田.瑞典高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htto:/www.xczx.cn/xznew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