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iegler Natta Catalyst,Ziegler Natta 催化剂,发现史 体系组成及性质 催化机理 发展史,发现三乙基铝可以引发乙烯聚合,实验失灵只得到乙烯二聚体1-丁烯,查找原因 残留在反应釜中的Ni,研究其他过渡金属Fe,Co,Cr,Zr,Ti化合物 发现TiCl4或ZrCl4与三乙基铝组合的催化体系能够在常温和常压下以极高的活性催化乙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后来 Natta将这一催化剂体系命名为“Ziegler催化剂” 并利用TiCl3和烷基铝体系制备出了等规聚丙烯,开创了等规聚合物的先河。,1963年,Ziegler和Natta两人同获Nobel奖,现在卤化钛/烷基铝催化体系一般称为Ziegler-Natta催化剂,发现史,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组成,Ziegler-Natta催化体系通常由两组分构成。 主催化剂是族过渡金属化合物. 其中族过渡金属(Mt)的卤化物MtXn(XCl,Br,I)、 氧卤化物MtOXn、乙酰丙酮化合物Mt(acac)n、烷氧基化合物Mt(OR)n、环羧酸盐化合物Mt(OOR)n、环戊二烯基(Cp)金属卤化物Cp2TiX2等。 助催化剂是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如LiR、MgR2、ZnR2、AlR3等,各式中RCH3C11H23的烷基或环烷基,其中有机铝化合物用得最多,如AlHnR3n,AlR3n,一般n01。常用的有AlEt3,Al(i-C4H9)3,AlEt2Cl等。,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性质,Ziegler-Natta引发体系的性质决定于两组分的化学组成、过渡金属的性质、两组分的配比和化学反应。该引发剂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AlR3,MgR2,LiR等)组分是阴离子聚合引发剂。而族过渡金属卤化物(如TiCl4,TiCl3,VCl3等)组分却是弱路易氏酸,即阳离子引发剂。这两种引发剂单独都不能使乙烯或丙烯聚合,但两者配合之后,并非相互中和,而是起了复杂反应, 以AlEt3+TiCl4(液体)为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AlEt3与TiCl4之间发生烷基化反应而形成烷基钛,即形成TiC键;烷基钛进一步发生部分分解和还原反应而产生Ti原子上的空位,此即为配位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活性中心。 Al(CH3)3TiCl3(固)也发生与上相似化学反应。,催化机理,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 单金属活性中心机理,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双金属活性中心机理是Natta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聚合时,单体首先插入到钛原子和烃基相连的位置上,这时TiC键打开,单体的键即与钛原子新生成的空d轨道配位,生成配位化合物,后者经环状配位过渡状态又变成一种新的活性中心。就这样,配位、移位交替进行,每一个过程可插入一个单体(增长一个链节)最终可得聚丙烯。,单金属活性中心机理,-烯烃配位聚合单金属机理的要点是活性种由单一过渡金属(Ti)构成,增长即在其上进行。活性种是以过渡金属原子为中心带有一个空位的五配位正八面体。 定向吸附在TiCl3表面的丙烯在空位处与Ti4配位(或称 -络合),形成四元环过渡状态,然后R基和单体发生顺式加成(重排),结果使单体在钛-碳间插入增长,同时空位重现,但位置改变。如果按这样再增长,将得到间同聚合物。空位“飞回”到原来位置上,才能继续增长成全同聚合物。这是容易引起疑问的问题。 当单体在Ti的空位上配位后,单体双键的 电子的给电子作用使TiC键活化,Ti-Ti极化后,通过碳阴离子电子和双键 电子的转移,完成单体的插入反应。 单体在Ti上配位,随后在TC键间插入,这就是配位阴离子聚合单金属机理。Ziegler-Natta定向聚合的两个显著特征是每步增长都是R基连在单体的碳原子上,是顺式加成。,Ziegler-Natta引发体系的发展,第一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二组分 第二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三组分 第三代Ziegler-Natta催化剂-载体型 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第一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二组分,第一代Ziegler-Natta催化剂是1950年代发展的,为晶型的TiCl3和AlCl3的共晶,由AlEt2Cl活化,催化剂活性为 0.8-1.2 Kg PP/g cat,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0-94%。由于聚丙烯的等规度太低,而无规物不利于聚合物的性能,需要用溶剂脱除无规物。催化活性低,聚合物中的Ti和Cl 含量高,这些都对聚合物的性能也有不利影响,所以需要脱灰程序。,第二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三组分,第二代Ziegler-Natta催化剂是1960年代发展的,在制备第一代催化 剂的基础上,在催化体系中加入给电子体,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聚丙烯的等规度。给电子体是一些胺类、酯类、醚类等含O、S、P、N、Si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催化剂活性为 10-15 Kg PP/g cat,比第一代催化剂活性提高1个数量级,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4-97%。聚丙烯工艺中不需要脱无规物程序,但是还需要脱灰程序。,给电子体的作用,形成活性更大的活性中心配合物 改变烷基铝的化学组成,提高催化聚合活性 覆盖了非等规聚合活性点 使反应中生成的毒质(如AlEtCl2)转化为催化剂的有效组分,第三代Ziegler-Natta催化剂-载体型,第三代 Ziegler-Natta催化剂是1970年代发展的。不再采用纯的Ti化合物,而是将 TiCl3负载与MgCl2载体上。其原因是MgCl2具有与-TiCl3类似的层状晶体结构,能够很好形成共晶,实现负载。将 TiCl3直接负载于MgCl2上并不能制备出高等规度的聚丙烯催化剂,需要借鉴第二代催化剂的给电子体技术。第三代催化剂可以表示为TiCl3/单酯/MgCl2- AlR3/单酯,TiCl3/双酯/MgCl2-AlR3/硅烷。,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金属茂催化剂(metallocene)是环戊二烯基过渡金属化合物类的简称。50年代就已发现双(环戊二烯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尤洁刘磊年度婚姻解除协议及共同财产分配方案
- 2025年智能家居采光井定制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生态矿山建设承包环保合规管理协议
- 2025年新能源发电站资产重组与股东权益优化调整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后子女抚养监护权及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协议
- 202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审核协调协议
- 南宁学考数学试卷
- 202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及答案
- GB/T 14153-1993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
-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新版】
- 并购贷款业务培训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知情同意书汇编
- 档案管理员述职报告9篇
-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牙体牙髓病最全课件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 各国钢材-合金牌号对照表
- 医院定岗定编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