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4.4光的折射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4.4光的折射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4.4光的折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六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4.4光的折射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 光的折射折射现象是: 2、 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是: 3、 光发生折射的规律有: 一、课堂导学1、 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光的折射现象是 2、根据现象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入射点是: ; 法线是: ;入射光线是: ; 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 折射角是: ;反射角是: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出光折射时的规律:4、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1)、下列哪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2)、放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向上弯折了?画出光路图 (3)、潜水员在水里看岸上的树,觉得树变高了,画出光路图解释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教师引入: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什么原因? 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试验: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3、有关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 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2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4图中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则_ 是OA的入射光线。课后练习1、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如图1,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 是入射光线,_ 是反射光线,_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 ,折射角为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 。 图1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 ,这是由于光从_ 射入_ 时发生的_ 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 像。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 度,折射角为_ 度。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 现象。6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是_ ,入射角是_ ,反射光线是_ ,反射角是_ ,折射光线是_ ,折射角是_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ABOC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56课后反思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