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作业(配套)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作业(配套)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作业(配套)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作业(配套)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作业(配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基础题 (重庆模拟)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19年和2019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12题。120192019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220192019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襄阳模拟)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3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A、B、C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B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4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A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热带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依据资料推断()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热带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互矛盾,不可协调6油棕产业链中()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产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7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据图可推断()马莲河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变化趋势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小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如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89 题。8对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9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大多数国家状况相符的是()A B C D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011题。 10.E、F、G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11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二、综合题12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对应正确的()Aa科技 Bb土地Cc劳动力 Dd资本(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_阶段。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特点。13(常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冰糖心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生长期在410月份,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采摘上市。下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下表为A地各月气温、降水信息表。月份12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3456789101112最高均温(C)1.15.113.922.226.830.030.830.126.0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8.99.10.0最低均温(C)13.1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8.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0.08.212.114.917.016.110.94.33.010.1平均降水量(mm)223391016136312材料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12分)(2)简述图示地区过度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为该地区苹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6分)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1A2.B【解析】第1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第2题,在1 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3D4.C【解析】第3题,通过A可以取用“木材”,说明A表示“破坏森林”;B和“草皮”相关,应该是“牧业下降”;根据与C相关的“秸秆”“广种薄收”等可判断C为“农业减产”。第4题,图中显示该地区主要问题是因破坏森林、草皮和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广种薄收)导致的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因此解决的办法有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或积蓄肥料、发展沼气,或开发新能源以解决燃料问题,从而减少植被破坏,以起到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的作用。根据该地的农业生产类型和产生的问题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5C6.B【解析】第5题,从材料可以看出,油棕产业是一种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它的发展威胁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热带雨林为野生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第6题,油棕产业以油棕为原料,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油棕种植园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油棕产业的发展威胁了大猩猩的生存;油棕产业链生产结构较为单一,不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7C【解析】该流域前期草原面积扩大,农作物面积在减小;中期耕地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加大;近期植被面积在扩大说明生态环境趋于好转,生物多样性增加;近期该流域环境状况较好,中期恶化,近期又有所好转。8A9.C【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数轴表示的内涵是关键,类模式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保护完善,因此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非洲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问题突出,与类模式对应。10D11.B【解析】第10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11题,E1、F1、G1应属于并列关系,且分别属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在B选项中,健康与卫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则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12 (1)D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在下降,但工业文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4)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狩猎文明);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农业文明);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环境文明)。【解析】 第(1)、(2)题,影响狩猎文明时期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b);土地(a)是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资本(d)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第(3)题,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使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第(4)题,狩猎文明为崇拜自然;农业文明为适应自然;工业文明为征服自然;环境文明为守护自然。【答案】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