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定性定量法对酶高效性的探究说课稿 陵水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张例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水槽、软管、量筒、针管、试管、试管塞 3%过氧化氢溶液、3.5%FeCl3、马铃薯、苹果、胡萝卜、芝麻油、玉米油、消泡剂、蓝墨水。 三、实验原理/设计思路 我们采取小组合同探究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给出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实验后交流评价的方式完成整个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为了落实国家对中小学提出的学习和创新素养,我确立了本实验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定性、定量结合,多角度探究酶的高效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动手、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带着批评质疑精神,探究创新。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设计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的创新改进,培养学生从定性研究到定性定量结合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转变。 五、教学内容 (一)小组合作探究,设计方案,选取更为简便、安全、成功率更高的替代材料 (二)定性定量结合优化实验装置,探究酶的高效性 六、教学过程 (一)替代材料的筛选 我们采取小组合同探究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提出问题,给出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实验后交流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是否能找到一种材料来替代猪肝,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过氧化氢酶在动植物组织内都含有,且植物组织相对猪肝更易于保存,替代材料的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学生在实验前 1 周就在当地农贸市场购买日常生活中常见且易保存的食物作为备选材料,用榨汁机制备 90%(g/m L)马铃薯匀浆液、90%(g/m L)胡萝卜匀浆液及 90%(g/m L)苹果果肉匀浆液, 再分别与装有3mL 3% H2O2溶液的3根试管中滴加20滴不同植物组织匀浆液,稍等片刻,将带火星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支试管内液面上方,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表1 3种植物组织匀浆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情况 材料 现象 气泡情况 复燃情况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马铃薯匀浆 大量小气泡 不复燃 胡萝卜匀浆 少量小气泡 不复燃 苹果匀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几乎无气泡 不复燃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通过实验现象,问题来了,三种植物组织匀浆液虽然都有气泡的产生,却无复燃情况,是因为植物组织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太低,还是因为气体量不足呢?对此学生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展积极的讨论交流并查阅资料,学生得出结论,会不会是因为植物组织匀浆液中的可溶性糖,增加了溶液的表面张力致使气泡较小,破灭慢,影响了气体的释放, 从而不足以使卫生香火星变明亮或复燃。为了排除此种因素影响,学生开始尝试在实验过程中加入消泡剂,使小泡变大泡,集中气泡中的气体释放。消泡剂的种类很多,使用哪种消泡剂效果更佳,学生又开始进行了对比探究性实验。常用的消泡剂有天然油脂类和可食用消泡剂,学生选取芝麻油、玉米油、30%消泡剂溶液作为备选材料,向H2O2溶液中滴入马铃薯匀浆液产生细小气泡后, 分别向各试管滴加12滴不同食用油及消泡剂, 立即观察卫生香的复燃情况,学生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3种消泡剂的消泡效果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材料 现象 气泡情况 复燃情况 芝麻油 小气泡少量变为大气泡 不复燃 玉米油 小气泡少量变为大气泡 不复燃 消泡剂 小气泡变为大气泡 复燃 由实验现象可知,消泡剂的消泡效果较好,且卫生香复燃,这下我们可以有图有证据的说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植物组织匀浆液中的可溶性糖,增加了溶液的表面张力致使气泡较小,破灭慢,影响了气体的释放,导致卫生香复燃失败,由表1和表2的结论,我们可以有理有据的说马铃薯组织中含有大量过氧化氢酶,可以替代动物肝脏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接着学生又对实验中遇到的第3和第4个问题,即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易捕获和对比实验现象,发挥头脑风暴大讨论,由此开始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定性定量结合优化实验装置,探究酶的高效性,用数据说明问题,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二)实验装置改进 图1 实验装置的优化 这个装置的制作比较简单快捷,所用的仪器有量筒、试管、水槽、软管、试管塞和针管,通过实验装置的在优化可以使无机催化剂和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进行,对比实验现象更明显,密闭的试管通过软管与量筒相连,可以定量的知道氧气的排放量。 (三)定性定量探究酶高效性 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个装置,选择马铃薯匀浆来代替猪肝,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来探究酶的高效性。步骤如下:取改进的装置 2 个,分别命名为装置C和装置D(如图2)。 图2 装置C和装置D组合 向装置C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向装置D试管中滴入20滴的马铃薯匀浆和12滴消泡剂,在装置C和D的针管中都加入3毫升3%H2O2溶液,实验开始后同时注入H2O2溶液。瞬时学生观察到装置C产生的气泡量远远不足装置D多,且在30s的时间内在氯化铁产生氧气的量是0.3毫升,加过马铃薯匀浆液产生氧气的量是2毫升,因此学生得出结论,与无机催化剂氯化铁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即解决了氧气泄露的问题,又可以同时定性的观察添加FeCl3和过氧化氢酶两个试管气泡的产生量,使得对比结果减少误差,以及可以定量的观察氧气的产生量,用数据说明问题,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七、创新与评价 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