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一、西晋的建立(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1. 背景: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2.建立: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司马炎就是司马昭的儿子,而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改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教师提问:西晋在建立之后,国家还没有统一,它是什么时候、怎样完成统一的?3.西晋的统一:学生回答: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教师讲解: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晋武帝一边在襄阳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这些出镇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背景之一。二、八王之乱1. 背景(1)晋初分封诸王。教师讲解: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首先司马家族成员众多、势力巨大,那是既成事实。司马炎想让司马家族支持自己当皇帝,就必须得分封诸王。只有大封同姓诸王,司马炎祖父、父亲的各枝成员才会能获得在曹魏帝国中无法获得的利益。否则,司马炎的叔祖、叔叔们,实在没有支持司马炎当皇帝的理由。其次,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从曹魏帝国灭亡的角度看,皇族力量的衰弱是它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自然不敢舍弃分封诸王的政策。八王之乱的出现,还和西晋的社会风气及统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79材料研读并回答该问题。学生回答:说明了当时世人追逐金钱、贪图享乐的丑态,反映了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教师讲解: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逐渐影响到了西晋的统治。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2)西晋统治腐朽,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八王之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八王之乱?2. 爆发:学生回答: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教师讲解: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此处穿插小故事:傻瓜皇帝)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公元30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请同学们综合“八王之乱”的背景和爆发的内容,想一想:“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对士族的特别优待和分封诸宗室王的弊端。(2)西晋统治者晋惠帝昏庸腐败。(3)直接原因贾后专权。教师提问:通过对八王之乱的讲解,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性质是什么?3. 性质:学生回答:西晋统治者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一场混战。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八王之乱的危害是什么?4. 危害:学生回答:(1)“八王之乱”历时16年,导致西晋衰落下去。(2)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亡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教师讲解: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于八王之乱期间,北方各外族乘机趁西晋内部空虚而起兵并入侵中原地区,最终于建兴四年(316年) 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西晋。之后晋室遗族于南方成立东晋,而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外族割据,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与十六国南北分裂局面发展至南北朝时期,直到589年隋灭陈之战后,中国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统一。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结合前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第一: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晋武帝开始“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第二: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的开始相互攻杀,削弱了自身力量,无力对付流民及少数民族的起义。第三: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和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阅读教材,写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结合课本80页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找出这些少数民族内迁后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匈奴、鲜卑、羯、氐、羌。地理位置:略。教师讲解: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课本,找出少数民族内迁的路线和结果。学生回答:(1)内迁路线:原来生活在西北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2)内迁结果:西晋时期,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答案】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内迁各族大都仰慕汉族文明。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对汉族产生了影响。各族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相互影响。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和技术,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农业生产技术。教师讲解: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而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教师讲解: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而不少汉人也相继沦为胡人奴婢。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当军作战,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员押往他乡出卖,因而激起了境内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层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在北方,出现了“十六国”,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十六国。2.“十六国”的出现: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教师讲解:各国彼此攻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下面我们来看十六国之一的前秦的统治。3.前秦的统治:教师讲解:前秦(351394):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氐族苻健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首位。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前秦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学生回答措施: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负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影响: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板书设计】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2、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信网络工程合同5篇
- 医疗器械购销合同范本下载8篇
- 一ppp项目合同10篇
- 新学期初中英语教学计划
- 男方婚前债务协议书
- 租店转租合同协议书
- 石料承包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房地产项目居间合同7篇
- 维修、改造项目合同6篇
- 长期摄影委托合同模板
- 短语结构类型(七年级下)
- 厂区保洁服务投标方案【2024版】技术方案
-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归纳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中国文化概要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制作的最好的GRR分析表
- 淄博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 MOOC 人力资源管理-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动物学-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
- 中医护理-生活起居的护理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