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测试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B )A. 西欧城市的发展 B.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 基督教的兴起 D. 西欧庄园的发展2“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D )A 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B 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 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D 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3.欧洲农村开始发生新变化,纷纷开展垦殖运动的时间是(C)A.9世纪以后B.10世纪以后C.11世纪以后D.12世纪以后4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东罗马灭亡后,西欧城市发展起来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D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5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D )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庄园逐渐衰落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BCD6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B )A城市公民 B城市居民C城市劳动者 D城市建设者7“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A )A.地位得到了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经济得到了发展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其突出表现为(D )庄园劳役量不断增加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农奴可通过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农奴被禁锢在庄园里A B C D 9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农业和手工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C )A社会分工的扩大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10.(2019年福建龙岩模拟)从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催生了市民阶级,在本质上预示着( D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工商业发达C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D资本主义萌芽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马克思()中世纪晚期,租地农场的出现与庄园经济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租地农场的出现,对欧洲日后的发展有何影响?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答案:()中世纪晚期,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后来,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了租地农场。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