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识记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类型。2.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3.应用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自主学习】一、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合作探究一:.河流的凹岸和凸岸二、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1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分布、组成、成因及特点类型分布组成成因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多个河漫滩连接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地势低平三角洲平原河口处若干河口三角洲连接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流速减缓处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由若干三角洲连接而成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与聚落分布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和河流有关。2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有利条件(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3河流地貌与聚落规模(1)我国北方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2)我国南方水乡: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4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小练习【基本口粮】(夯实基础,从点滴走向成功)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 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2019天水高一检测)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C风化作用 D板块运动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a层最老 Bb层最老Cc层最老 D一样老(2019汶上一中质检)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6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河流 C地形和河流 D植被和土壤(2019泉州一中期末考试)下图中,左侧是河流某段的平面示意图,甲、乙、丙、丁是沿AB作的河床剖面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读图完成78题。7甲、乙、丙、丁四图中,河床形态和水流状况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关于该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A岸为凸岸,以侵蚀为主 BA岸为凹岸,以堆积为主CB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 D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A河口三角洲 B河漫滩C冲积扇 D侵蚀平原10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A沉积作用1月 B搬运作用4月C沉积作用7月 D搬运作用10月读图,回答1112题。11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12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13下图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个阶段,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分别_、_、_。(2)根据河流的发育过程及特点,把a、b、c三点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是a_、b_、c_。(3)某港务局拟在c河段附近的A、B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巩固拓展】(挑战自我,相信自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图2)”。据此回答1415题。图1图214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地壳下沉 B河流溯源侵蚀C地壳抬升 D河流下切侵蚀15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课后反思:_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小练习(参考答案)【基本口粮】(夯实基础,从点滴走向成功)解析:第1题,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第2题,河谷的发育是先以下蚀为主,后侧蚀加强,使河谷展宽。答案:1.C2.C解析:第3题,河流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第4题,一般情况下,沉积物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答案:3.B4.C解析:第5题,甲处位于山前,应为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第6题,图中聚落分布在谷地和河流沿岸。答案:5.B6.C解析:第7题,A为凸岸,坡度较缓,B为凹岸,河岸较陡,垂直水流向下,由此可知乙图正确。第8题,河流A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答案:7.B8.D解析:第9题,由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中东部地区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根据等高线可判断此地貌为河口三角洲。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河流到了中下游,地势变得平缓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容易堆积,最终形成了河口三角洲。由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多,沉积作用最显著。答案:9.A10.C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2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答案:11.A12.B解析:13(1)a、b、c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由此可知三地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2)从河流上游到下游河道越来越宽,故a、b、c分别对应、。(3)A处位于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适合建港;而B处位于凸岸,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