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2 年5 月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M 8 y ,2 0 0 2 第3 期J o u r n a Io fN a n j l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y (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N o 3 杜牧大和九年行迹思想新探 胡可先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 1 0 0 9 7 ) 摘要:杜牧由淮南节度掌书记调任监察御史,大和九年由扬州经汴路赴京。因朝 廷党援关系的变化,不得不移痰分司东都。这一年发生的“甘露之变”是杜牧文学创作 的转折点,使他的。态由经世报国变为全身远祸。杜牧在大和九年与李戡的交往中, 文学思想有了明确的表现。他推崇李戡“有道有学有文”的品行,井借李戡之口以否定 元白的诗作,代表了晚唐前期的文学思潮。 美键词:杜牧;大和九年;牛李党争;晚唐文学 中圈分类号:1 2 0 6 2 ,K 2 4 2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o 卜4 6 0 8 ( 2 0 0 2 ) 0 3 0 1 3 0 0 8 杜牧的研究2 0 世纪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前辈学者缪钺先生作了杜牧年谱、杜牧诗选、 杜牧传,为杜牧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8 0 年代以后;更出现了吴在庆先生的杜牧论稿、王 西平先生的杜牧评传及笔者的杜牧研究丛稿,对于杜牧及其作品的研究更有了不同程度 的突破。但至今为止,有关杜牧的某些行迹,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弄清。如大和九年( 8 3 5 ) 至 开成二年( 8 3 7 ) 的三年问,开成五年( 8 4 0 ) 至会昌二年( 8 4 2 ) 的三年问,大中三年( 8 4 9 ) 至大中四 年( 8 50 ) 的两年问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大和九年至开成二年是最为重要的一段,从时间上 说,尚不到三年,但在仕途上,关系到杜牧朝野的升沉;政治思想上,也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 时期,尤其与两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即甘露之变与牛李党争发生了紧密的关系 文学思想上,也 是重要的发展时期,从他与李绅的交往和对元白诗看法的表述中表现了杜牧对于当时文坛走 向的思考。这一段时间里,杜牧的事迹与思想有不少待发之覆,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有不少疑点, 故本文以大和九年作为研究的切人点,对杜牧此前此后的行迹加以钩沉,进而对其政治思想与 文学思想展开讨论。 本文一开始就遇到一个较大的难题。就是大和九年的春天,杜牧是在扬州还是在长安的问 题,而这又涉及到杜牧事迹及相关诗文的系年问题。缪钺先生杜牧年谱认为杜牧大和九年: “转真监察御史,赴长安供职。秋七月,侍御史李甘因反对郑注、李训被贬为封州司马,杜牧即 收稿日期:2 0 0 1 1 2 一0 2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 3 1 0 1 0 2 5 8 8 8 8 5 0 4 3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日 ( j 3 一0 1 6 ) 。 作者简介:胡可先( 1 9 6 0 一) ,男,南京师大文学院博士后,教授。 。1 3 0 万方数据 移疾,分司东都。”而将在扬州的诗文大多编于大和八年( 8 3 4 ) 以前,只有赠别一首缩于大和 九年,并言:“此诗盏杜牧离扬州时与妓女赠别之作。”认为离扬州在大和九年,但并没有什么证 据。杜牧到底是大和八年还是大和九年赴京,或在大和九年什么时候赴京仍然是一个疑窦。 要解开这个疑窭,就必须篇读杜牧的一篇较为关键的诗作送杜龋赴润州幕。杜牧年谱 系是诗于大和八年:“十一月,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辟杜牧弟杜额为巡官杜牧有诗送之。本集 卷九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李丞相德裕出为镇海军节度使辟 君试协律郎,为巡官。后贬袁州,语亲善日:我闻杜巡官言晚十年,故有此行。( 据旧唐书文宗 纪,李德裕贬袁州长史,在大和九年四月。) 樊川外集有送杜摄赴润州幕诗云:少年才俊 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还须整理韦弦佩,奠独矜夸玳瑁 簪。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盖即此时所作,镇海节度使治所在润州,故称润州幕 也。”接据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大和八年十一月“乙亥,以兵部尚书李德裕检校右仆射, 充镇海军节度、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又从杜牧为其弟撰写的墓志铭得知,在入李德裕幕前,为 “试秘书正宇、匦使判官”。也就是与李德褡一起在京城长安而他受李德裕辟往浙西当也是同 时赴任。中途经过扬州,与杜牧相会。李德裕接受任命的诏书是大和八年十一月乙亥,也就是2 9 日,再过3 2 天就是大和九年正月一日。况且德裕一行,肯定不会在下诏的当日即踏上赴任的行 程。按照唐代的交通情况,从长安到润州路程有2 6 7 0 里,一个月时间是难以到达的。o 晟快速度 也得到次年的正月下旬或二月上旬抵达扬州。因此将杜牧诗系于大和八年是错误的。 李德裕赴任途中经过汝州,其时刘禹锡为汝州刺史,相送到临泉驿,作诗二首,其一为奉 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题注:“奉送到临泉驿,书札见征拙诗时在汝州。”据旧唐书卷十七 文宗纪,大和三年七月,李德裕由镇海军节度使入朝为兵部侍郎,下延七年应为大和九年。足 证李德裕由京赴润州途经汝州时已至次年正月。傅璇琮先生李德裕年谱大和八年以为:“德 裕在浙西,辟杜牧之弟杜鞭为巡官,宾主颇相得。杜牧有送鞭赴浙西幕诗。”称杜摄为德裕在浙 西所辟,复将是诗系于大和八年,均误。卞孝萱刘禹锡年谱大和八年称:“十一月以兵部尚书 李德裕检校右仆射、充镇海军节度、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德裕由长安赴任,途经汝州,与禹锡相 会。”亦误。 杜牧大和九年春离扬州时,牛僧孺设宴作别。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唐高彦休阙史:“唐 中书舍人杜牧会丞相牛憎孺出镇扬州,辟节度掌书记。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扬州 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 邈若仙境。牧常出没驰逐其问,无虚夕。复有卒三十人,易服随后,潜护之,僧孺之密教也。而牧 唐李吉甫元和群县图志) 卷二五江南道一( 润州z “西北至上都二千六百七十里”考唐六典卷三度支员外 郎:“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潮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糍河四十里,扛五十里,泉水六十里。”敦煌发现的 职盲表公式令) 及日本仁井田唐令抬遗 记载完全相同李德裕一行由长安趋晦州必希汴水而南行。其行船进度 I 矗慢每 天4 5 里最快6 0 里。即以量快速度计算,到达澜州也需十四五天时问。到扬州到少得4 3 天。唐、李翱李文公集卷十八有南 束录一篇叙述此路舶行程;“( 元和十三年十月) 翱既受蜡南尚书公之龠( 四年正月) 己丑白施善弟以妻子上船丁漕。乙来 去系都韩遇之石请川假舟莲于明日厦故洛东,吊盂东野,递眦车野行涪川以妻瘴自湃廿先归黄昏。刊警云山居诘朝,登 上方,甫望藩山,题姓名记删既童,韩盂肼每西归戊成,余病寿,饮蓉酒以解表。暮宿于巩魔子出浩下河,止汴粱口t 遂泛汴 擅,通河于灌。辛丑及河阴,己巳擞汴州,疫叉加,召医宴脉,使人人卢X 。二月丁未螂,宿障留。庄人自卢又来,宿雍丘。( 二月) 已酉次朱州,攘渐廖壬子至柬城甲寅至埔口丙辰次褶卅见刺史假舟转淮上河如扬州。庚申下荇渠 淮一厢帆,及盱眙 风逆,天黑色,波水激顺湘人新浦壬成至楚州丁卵至扬州,戊辰上栖是浮图辛未济大江至澜州”己丑是正月十二日辛 束是二月二十五日淳翱自东都洛阳至澜州行程要达4 3 天。如从下诏之日算起,则将近四个月杜搬的行程还饕加上长安到 洛阳的距离,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丁 一1 3 】一 万方数据 自谓得计,人不知之,所至成欢,无不会意。如是且数年。及征拜侍御史,僧孺于中堂饯,因戒之 日:以侍御史气概达驭,固当自极夷途,然常虑风情不节,或至尊体乖和。牧因谬日:某幸常 自检守,不至贻尊忧耳。儒孺笑而不答,即命侍儿取一小书簏,对牧发之,乃街卒之密报也。凡 数十百,悉曰: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牧对之太惭,因泣拜致谢,而终身 感焉。故僧孺之甍,牧为之志,而极言其美,报所知也。”这一段记载颇为重要因为杜牧在扬州 的所为成为流传于后代的风流韵事,被不少小说与戏剧家看中,而成为极好的创作题材。我们 现在阅读这一段文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彦休为唐人,以唐人记唐事,虽偶有小 误,如将监察御史写为侍御史,但大体上应该是真实的。第二,杜牧与牛僧孺分别而离开扬州, 也在大和九年春初。缪钺先生杜牧年谱系于大和八年,误。第三,杜牧一生对于牛僧孺的感 激,主要渊源于在扬州幕府中的情谊。故明人何盂春在余冬序录中说:“朱子尝言,牛僧孺何 缘去结识个杜牧之,杜为渠作墓志。丁居晦芝田录云:牛奇章公帅维扬杜牧在幕中,夜常微 服逸游,公以街子辈潜随,以防不虞。后牧以抬遗召,公以纵逸为戒,因取一箧,皆街子辈报帖, 云杜书记平善。牧之盖为是感之耳。” 杜牧对牛僧孺一生感激是不错的,这在他给牛僧孺所作的墓志铭与其交往诗中表现得非 常明显。但主要原因是否仅仅是牛僧孺在扬州照顾杜牧呢? 我认为不仅仅如此,在扬州受牛僧 孺照顾可能只是表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杜牧与牛李党争的关系。所以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 杜牧大和九年人京为监察御史的具体背景。 杜牧人京前,朝廷的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先看宰相的变化,据新唐书卷六三宰相 表,大和六年( 8 3 2 ) 十二月,牛僧孺由宰相出为淮南节度使;七年( 8 3 3 ) 二月,李德裕由兵部尚 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月,宰相李宗阂出为兴元节度使;八年十月,李宗闵守中书侍郎同平章 事,李德裕罢相出镇”。李宗闵是牛党魁首之一,李德裕是李党魁首,他们在这两年当中此起彼 伏。随着宰相的变化,与杜牧人京相关的御史台官员也在发生变化。大和八年十月庚子,以御史 大夫郑覃为户部尚书,十一月,温造由前河阳节度使为御史大夫。郑覃是李党要员,此时被调 换。杜牧正是在牛党得势的时候人京为监察御史的。因此他的人京,无疑是牛僧孺推荐的。牛僧 孺这时虽在淮南节度使任但其党人李宗闶已为宰相,料想自己也入朝在望,故先荐杜牧人京。 不料大和九年,朝廷变化天翻地覆,结果未如所料而已。杜牧对牛僧孺的感激,我想深层的原因 在于牛僧孺推荐他人朝任监察御史。 杜牧在长安任监察御史不久8 ,就移疾分司东都。旧唐书本传未言原因,只称“拜真监察 御史,分司东都”;新唐书本传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部”。移疾显然是借口。其真实的 原因,缪钺先生在杜牧年谱中认为是因“秋七月,侍御史李甘因反对郑注、李训,被贬为封州 司马,杜牧即移疾,分司东都”,我想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牛李党争造 成朝中人事的变化。杜牧为分司的时间应该是六月,而不是七月。据旧唐书文宗纪记载:大 和九年五月“戊午,以御史大夫温造为礼部尚书”;六月“丁酉,礼部尚书温造卒”;“壬辰,诏以银 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襄武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李宗闵贬明州刺史”。在这一个 月,杜牧的两个靠山,一死一贬,因为地位的变化,牛僧孺入朝也就无望了。杜牧这时在监官的 李德裕罢棺出镇,新表记载为十月“甲午,德裕检校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山南西道节度使。”旧纪则言:。十一月 乙亥,以兵部尚书李德裕检枝右仆射,充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等使。”以他书参证之,当以t 旧纪为是 上文已证,杜牧至少在大和九年正月下旬或二月上旬还在扬十H 则其由扬州抵京也得在三月底至四月韧因而他在 监察御史任上时问楹短。 一13 2 万方数据 位置上肯定呆不住,只好移疾而分司东都。 杜牧赴京的时间、任职的原因已初步考察清楚,与之相关的还有遣怀诗的作年问题。其 诗句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的“十年”,一本作“三年”。这首诗杜牧年 谱没有编年,而据杜牧行迹,杜牧大和七年由宣州幕吏转扬州幕吏至大和九年首尾三年,故 诗为大和九年初离别扬州赴京感兴之作。杜牧由扬州赴京的路线当然应该是由汴路这是一条 虽近的路程。 无论是在杜牧的经历中还是在创作上,大和九年对他的影响最人莫过于甘露之变了。他 人朝为监察御史不久,就移疾分司东都,因此在甘露事件发生时得以免祸。尽管如此他对于甘 露之变还是非常关心的,甘露之变对他的影响也很大。他对发动甘露之变的主要人物李训、郑 注是极为憎恨的,在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中说:“大和九年夏,君客扬 州。六月授成阳尉,直史馆。君日:训、注必乱,可徐行俟之。至汴,二凶败。”口 ( “”则借其弟 杜颇之口,表明了他对甘露之变的态度。他在李甘诗no ”中,回忆大和八、九年甘露之变前 后的政治形势:“大和八九年,训注极鸠虎。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烈风驾地震,狞 雷驱猛雨。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操持北斗柄,开闭天门路。森森 明庭士,缩缩循墙鼠。平生负名节,一旦如奴虏。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喜无李杜诛,敢惮髡 钳苦。时当秋夜月,日直日庚午。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李训、郑注皆以投机而致显位,因此 朝廷上下皆为不满。而文宗对此并不清楚,受到二人的蒙骗故“二凶日威武”。当日的朝士,皆 如沿墙之鼠畏缩不前。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想用冒险的手段诛灭宦官,谈何容易。接着, 杜牧又写了李甘的壮举及其悲惨遭遇:“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顾予云:我死有处所。当 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俨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适属命辟将,昨之 传者误。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幽兰思 楚泽,恨水啼湘诸。倪帆三闾魂,悠悠一千古。”诗对李甘的壮举充满钦佩之意,而对其被贬的遭 遇愤慨不平,并以战国楚人屈原之忠烈以比拟李甘,实在是对甘露之变后正直之士表现的充分 肯定。但甘露之变后的朝中情况仍然是:“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 尽管郑注、李训败亡,皇帝采取了宽大政策,但还是贤者遭殃,谗人充塞朝廷。诗的最后直接表 明了杜牧甘露之变后的心态:“予于后四年,涑官事明主。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拜章岂艰 难,胆薄多忧惧。如何干斗气竞作炎荒土,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杜牧在开成四年( 8 3 8 ) 为 左补阙即所谓“谏官事明主”。此时上奏章以雪李甘之冤,是很方便的,便“胆薄多忧惧”一句, 则清楚地表明了他全身远祸的心态,只好作诗一首,像贾谊吊屈原那样吊李甘了。 甘露之变可以说是杜牧心态的转折点。杜牧在早年决不是全身远祸的人,即甘露之变的前 二年,在扬州幕中,写了一篇著名的罪言,文章开头说:“国家大事,牧不当言,言之当有罪,故 作罪言。”t 】 4 “主张削平藩镇,加强统一,并讨论用兵方略。但大和九年( 8 3 5 ) 初杜牧进京为 监察御史时,郑注、李训二人声势煊赫,当时传说郑注要做宰相,李甘出来反对。郑注因此痛恨 李甘,遂以“轻躁”的罪名贬为封州司马。在此前与杜牧要好,叉刚直敢言的李中敏,也冈上疏 为宋申锡雪冤得罪郑注及宦官仇士良而请病假归颍阳。杜牧见到两个朋友都因反对郑注。一 个辞官隐退,一个远贬岭南,放自觉危惧,所以移疾分司东都。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就发生了 13 3 万方数据 甘露之变,杜牧时在东都洛阳,箅是避免了一场险恶的风波。但是这一事变在他的心中留下了 永久的痕迹。他后来在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中,追述这时的情况说;“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 成。随行惟踞蹭,出语但寒暄。”n ( “”可见在黑云压城的政治局势下,这种心境实在太苦了。甘 露之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朝中人士一直惴惴不安,不知何时会遭到祸害,以至官员入直时都 与家人辞诀。所以,晚唐士人心态的改变,多半由“甘露之变”等政治风云变幻所造成。 杜牧的杜秋娘诗也与反对郑注及宦官事相关,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鲼 妾,后蓟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 诬丞相欲去异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 诗。“。”他的这首诗就是有感于杜秋娘一生遭遇的剧烈变化,表现出政治形势的不可捉摸。 而诗的焦点还在于大和五年( 8 3 1 ) 宋申锡的冤案,对郑注联合宦官诬陷宋申锡表示不满。诗中 有“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等语,表 现出对自己命运难以把握。这首诗作于开成二年( 8 3 7 ) ,即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他的经世报国 的希望幻灭了,情绪逐渐转为消极。 杜牧对甘露之变的看法与心态的变化,在当时很有代表性。与后代人的看法往往有所不 同。后来有不少人出于诛除宦官的美好愿望,对于李训与郑注这一极为冒险,最后弄巧成拙,事 与愿违的事件大加称赞,并誉李训、郑注为奇士。如王呜盛十七史商榷卷九一训注皆奇士 条云:“李想目郑注为奇士,其实训、注皆奇士,特奇功不成耳,训本因注进,又娼功先发是其 罪也若用注策因群阉会送王守澄葬,以镇兵擒诛何难? 千载而下读史者,于训注但当惜 之,不当恶之。至于王涯、贾觫,本不与谋,横被惨戮,尤为可痛。又云:涯女为窦纠妻,以痼病免, 然则已嫁之女皆见杀,伤哉! ”又焦循易馀篇录卷十五:“王西庄光禄史商,力为王叔文、郑 注、李训三人表白其说是也。按前人为叔文表者多矣,罕有为训、注表者。金太守博士刘铎,有 读郑注李训传诗云:谁教奄宦作权臣? 肃代优游到敬文。三子谋疏谁不道,泄机也合罪刘 黄? “棋医人侍本妨猜,偶失机权亦可哀。陈窦至今佳传在,莫从成败论人才。王文简跋清江 三孔集:经父论李训义不顾难,忠不避死而惜其情锐而气狭,志大而谋浅,足破群瞽拍肩之 论。” 以上两条称赞训、注,仅谓其谋诛宦官,而不论其过程如何、目的怎样,笼统目之为“奇士”, 是有失偏颇的。 杜牧大和九年在洛阳认识了李戡,往来数月,后来在李戡死后,杜牧又为他作了一篇墓志 铭,对于我们研究杜牧的文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杜牧樊川文集卷九唐故平卢军节度巡 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说:“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今谏议大夫李中敏、左拾遗韦楚 老、前监察御史卢简求成言于某日:御史法当检谨,子少年,设有与游,宜得长厚有学识者,因 访求得失,资以为官,洛下莫若李处士戡。某谢日:素所恨未见者。即日造其庐,遂旦夕往来。 开成元年春二月,平卢节度使王公彦威闻君名挈卑辞于简,副以币马,请为节度巡官。”墓志铭 中还说了对于后代文学批评影响甚大的一段话:“所著文数百篇,外于仁义,一不关笔。尝日: 诗者可以歌,可以流于竹,鼓于丝,妇人小儿皆欲讽诵,国俗薄厚扇之于诗,如风之疾速。尝 痛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闻,疏于屏壁,子父 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冬寒夏热人人肌骨,不可除去。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之。欲使后 】3 4 万方数据 代知有发愤者,因集国朝已来类于古诗得若干首,编为三卷,目为唐诗,为序以导其志。”这里 是借用李戡的话,写进了墓志铭当然也应该代表杜牧的观点。杜牧之所以诋摸元白原因可 能较为复杂。卞孝萱、刘维治先生作杜牧为何诋嵌元白诗找出了好几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一、元和时自居易讽刺杜佑“不致仕”;二、元和时元稹反对杜从郁为谏官;三、杜牧推崇韩愈,赞 美李贺,厌恶李绅;四、开成时有一股否定元白诗的潮流。这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 笫一、第二方面,着实发前人所未发。 我们要探讨杜牧这段文字,要于他的文学思想方面进行挖掘。他在给李戡撰写的墓志铭 中诋菇元自诗而对于李戡是极口称赞的,他借同舍生的话说李戡是“有道有学有文”及“长厚 有学识者”。有道有学有文,当然就不会欣赏“纤艳不逞”之作。杜牧评沦文学的标准。也是有道 有学有文三个方面。 所谓道,就是儒学,并以此经世致用。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某世业儒学。自高、曾至于 某身,家风不坠,少小孜孜,至今不怠。”在道的统摄下,又强调为文必须“以意为主”,他在答庄 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将文章的形式即辞采与章句放 在次要的位置。因此他作诗时要求也很高:“巢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 不古,处于中问。既无其才,徒有其奇,篇成在纸多自焚之。” 1 ( “2 所谓奇丽与习俗,大概就是 指的元白那样的诗风。杜牧称赞李戡的文章“外于仁义,一不关笔”与他重视儒学的文学思想 是紧密相连的。 所谓学,就是要有功底,有学才能不俗。杜牧是位学识很渊博的诗人,他精通“治乱兴亡 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1 ( n ”,他为孙子兵法作过注,成为 中国古代著名的孙子十家注之一;他还为春秋左传作注,以发扬其远祖晋代杜预的儒学精 神;他还有考功记注,表现了他对于科学的兴趣。文学方面,他也注意不断汲取前人的长处, 读韩杜集诗说:“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冬 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说:“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 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粱。”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亲身体会。他的这些才学也有机地融化 于他的文学作品中去,使得其作品雅而不俗,高绝难继。他的古件诗古朴质实,近体诗讲究对 偶、辞藻、平仄,风华掩映,既避免了韩盂古奥僻涩的弊端,也脱去了元白流美俚俗的偏颇。这些 都与他重学的文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文,就是指的辞采,他所举的作文四个要素是意、气、辞采、章句,说明他对文是非常重 视的。因为杜牧在墓志中说了元白这一段话,所以后人往往也对杜牧的一部分诗反唇相讥,认 为有过于元白。宋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后集卷十二说:“杜牧罪元白诗歌传播使子父女母,交 口诲淫。牧风情不浅,如杜秋娘、张好好诸篇,街吏平安之报,未知去元自几何? 以燕伐 燕,元白岂肯心服?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九也说:“牧之诗淫蝶者与元自等尔,岂所谓睫在跟 前犹不见乎? ”其实,这些说法是非常偏颇的,牧之“街吏平安之报”只是他的一些逸事,而不是 作诗如此。至于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实则是政治内涵很深,艺术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当然, 杜牧也写过一些狎妓之作,但与元白的同类诗是不同的。杜牧的诗写得虽直露的也只是“十年 学术界对于杜牧所写墓志中的文字颇有异议或认为不代表杜牧的看法如学术月刊,1 9 8 1 ( 9 ) 瞢中孕g 杜牧诋;鞋 元自辨:“这是一个事代桃僵的附会,车米杜牧讲得非常明白这是李戡的意见,但人们却指鹿力马,硬说是杜牧的意见。”或 认为既是李戡的观点,也是杜牧的意见如江海学刊1 9 8 3 ( 3 ) 卞孝萱,刘维治杜牧为何诋撒元白诗认为前人所言的杜牧 “诋擞元白诗的一段话,既是亭戡的意见,也是杜牧的意见,这是符合宴际的结论” 一1 3 5 万方数据 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句子,毫无淫蝶的语气。而元白就不同了。王运熙、杨明先生对 杜牧与元白诗的区别作了精当的论述:“杜牧的艳情诗,大抵写得简括含蓄、没有色情猥襄的成 分。元白诗中则夹杂一些较露骨的肉感描写。唐代社会男女关系较为开放,士人狎妓是寻 常事,在诗歌中也往往有所表现。但大多数人涉及这方面题材,大抵写得比较简括含蓄,以保持 诗体的尊严。杜牧自己写了若干狎妓一类诗篇,又赞美李戡痛斥元白诗纤艳不逞,恐怕也包含 着维持诗体尊严,反对诗歌从士大夫阶层向市民化、俚俗化方向发展的意思在内。“ u o ”杜牧 对于元白诗的否定,恐怕还不止这些纤艳不逞的作品,而且是包括所有的通俗之作,因为杜牧 所追求的是高绝,也就是不俗。正因为如此,他对于元白一派的诗人李绅也抱有偏见。王运熙与 杨明先生还说:“李戡痛斥元白诗纤艳不逞。伤风败俗,当然不是指两人的讽谕、闲适诗,而是 指抒写友情、男女之情、风云物色、文词艳丽的近体诗。”似乎有些片面。因为对于唐诗人、重韩 愈、李贺,轻元稹、自居易,是杜牧的一贯思想。 杜牧对元白的否定不仅在这一篇墓志中,还在以后与诗友张祜的交往中表现对自居易的 态度。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二争解元记载了自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与徐凝争解元之事: “白乐天典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时张幸占( 枯) 自负诗名,以首冠为己任。既而徐凝后至。会 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矛盾。桔日:仆为鹪元,宜矣。凝日:君有何嘉旬? 祜曰:某露寺诗有日月光 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诗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日:善则善矣,奈无野人句云千古 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桔愕然不对。于是一座尽倾。凝夺之矣。”后来杜牧为池州刺史 时,与张祜论交,对这件事非常不平。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记载:“杜舍人之守秋浦, 与张生为诗酒之交,酷吟枯宫词,亦知钱塘之岁,自有非之论,怀不平之色,为诗二首以高,则 日:谁人得似张公于,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全诗是这样的:“百感 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 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白居易也在洛阳,据史载,居易大和七年四月,再授太子宾客 分司东都,九年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杜牧集中有非议自居易的文字,却没有与其交 往唱和的文字。可见二人的隔阂是较深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和九年对于杜牧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是他行 迹变化较大、思想表现集中的一年。这一年,他由幕吏人朝为监察御史,但朝中党派纷争,升沉 不定因牛党的失势,也为了远祸,故移疾分司东都;以这一年作为基点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明 显地看出杜牧当时的党援关系,如与李中敏、韦楚老、卢简求、郑处诲等人的关系皆可说明这一 点( 限于篇幅,考述从略) ,他属于牛党人物,是无可怀疑的;大和九年发生了至为重大又非常恐 怖的政治事件甘露之变,杜牧虽不在京城而免祸,但此事对他的影响仍然很大,全身远祸的心 态在此后诗文中时有流露;大和九年与李戡的交往,在杜牧的文学思想上有明显的表现,他借 李戡之口以否定元白的诗作,是与他推崇李戡“有道有学有文”密切相关,以此为标准,当然要 抨击元白的“纤艳不逞”及奇丽俚俗之诗文。 参考文献: 1 杜牧樊川文集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2 刘陶旧唐书 M 中华书局,1 9 7 5 一1 3 6 万方数据 3 欧阳修新唐书 M 中华书局,1 9 7 5 4 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5 卞孝萱李绅年潜 J 安徽史学通讯1 9 5 9 ( 4 ,5 ) 6 岑仲勉唐人行第录 M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 9 6 2 ( 责任编辑:陆林) N e wP r o b ei n t ot h eM o v e m e n t sa n dT h o u g h t o fD uM ui I lt h eN i n t hY e a ro fD a h e H UK e x i a n ( S c h 0 0 1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L ;t e r a t u r e ,N a n j i “gN o m a lU n i v N a n j i n g2 1 0 0 9 7 ,C h i n a ) A b s t 髓c t :T oD uM u ,t h en i n t hy e a r 。fD a h ew a st h ek e yy e a r 1 nt h i sy e a r ,h ew a sh 1t h eu p Sa n d d o w n so fa n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H eh a dm u c ht od ow i t ht w op o l i t i c a li n c i d e n t s :R e v 0 1 u t i o no fG a n l u ; S t r u g g l eb e t w e e nN i uG a “ga “gL iG a “g H ep o n d e r e d 。v e rt h et r e n do ft h e1 i t e r a 。ya r e at h r 。“g h a ni n t i m a t ea s s c i a t i 。nw i t hL iS h e na n dh i sv i e w so nt h ep o e m so fY u a nZ h e na n dB a iJ u y i T h i s 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m o v e m e n t sa n dt h o “g h t 。fD uM ui nt h ey e a ra n dc o m m e n t so nh i sp o l i t i c a la n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劳动合同范本简约版
- 2025年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与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湖南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第一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文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昆明市嵩明县人民医院招聘编外太平间专职管理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幼儿园招聘合同制教师3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第三批招聘16名城镇公益性岗位劳动保障协理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教育培训公示课件
- 医学科普文章写作技巧
- 物业高端化规定
- 采暖补贴审计方案(3篇)
- 锂电池公司管理制度
- GB/T 17948.7-2025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总则
-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 光伏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2023版)
- 老人外出免责协议书
-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练习题集
- 处方药销售管理制度2023年零售药店管理制度
-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