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扇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1 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统计图)(2) 导入新授(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2 新授(1) 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2) 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 出示例1例1 某地20192019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年份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降水量(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1) 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2)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3)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4) 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3)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4) 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5) 看书并质疑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4 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过程:1 以旧引新回答。(1) 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2 新授(1) 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2) 学习例21) 出示例2例2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车间人数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总计 570 110 245 215男工 325 80 110 135女工 245 30 135 80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 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a. 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b. 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c. 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3) 回答思考题。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二者不同点是4) 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5) 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6) 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a. 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b. 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c. 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3)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4) 看书并质疑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 巩固练习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