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备课资料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2019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备课资料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教材百家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随着影响的扩大,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主流版本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处理人民版、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均以课标要求为依据,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兴起过程、主要内容、基本性质和重大意义,线索清晰而明确,便于学生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握和理解。其中,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均以单列一课的形式进行分析,而人教版教材则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合为一课进行介绍,进一步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具体内容的取舍和分析而言,三大主流版本教材呈现出如下差异:人民版教材增述了李大钊批判尊孔复古思想、新文化运动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等,并单列一目详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岳麓版教材增述了民主与科学的基本内涵、文化平民化两大内容,且言简意赅地概述了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影响;人教版教材没有提到文化平民化的问题,但其他教材内容与岳麓版教材的行文表述基本相同。资料卡片1.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屿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蔡元培发刊词(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字,颇不相背也。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蔡元培致函并答林琴南君2.陈独秀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凡此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惟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陈独秀敬告青年3.胡适极力提倡文学革命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资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复绝于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