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教案的重新认识.ppt_第1页
谈对教案的重新认识.ppt_第2页
谈对教案的重新认识.ppt_第3页
谈对教案的重新认识.ppt_第4页
谈对教案的重新认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对教案的重新认识,袁辉 2013.7.19,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教学课例 导学案,教学设计与教案,1、联系 二者同属于英语教学准备的范畴, 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 都有一个英语教学方案, 有一个预设教学活动的过程。,2、区别 首先, 价值取向不同。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为学生怎样学做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及学习发展, 追求教学的有效、高效和长效;传统教案则大多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为教师怎样教做准备, 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及知识的系统性。,第二,理论基础不同 第三,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并居于课堂的主体地位; 而在传统教案中, 教师更多地体现为控制者、解疑者和传递者, 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 传授教学方法。,第四, 准备重点不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统一, 注重教学的整体性; 传统教案以具体的教材、教法研究为重点, 一切都围绕教材内容而展开。 第五, 教学手段不同。,第六,包含内容和程序不同。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设计与教学模式设计: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教学媒体和交互方式选择的传递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教学评价: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及时评价 教学设计的程序指:分析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深化 传统的教案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练习和作业处理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1.教什么和学什么(what to teach and what to learn);2. 如何教和如何学(how to teach and how to learn);3. 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 (how well it is taught and how well it is learnt)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教案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而教学设计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果。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而教案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是将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的“例”,而不是以这堂课作为例。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的,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教学案例是人们从实践到理论,再在理论指导下继续实践,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设计是人们根据某种理论、主观设想成的一个知识建构流程图。 教学案例写在教之后,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映;教学设计写在教之前,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教学设想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产物;教学设计是教者有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进行理性思考(理论)。教学设计可能别人读了后无法一目了然,但是教学案例别人读了后可一清二楚,有助于他人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教学案例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它具有教学活动过程的描述,实录了各种人物的反映;教学设计是理论的设想,仅是教师教的一个流程图,缺乏客观性。,教学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主体,目标单一,明确指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学设计目标较多,有一系列问题,要综合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有明确的条件性,要交代条件和背景(教师、学生状况、教学条件);教学设计只是呈现一节课的基本过程。 教学案例具有批判性、即时性、空间性,对教学过程进行即时反思,可以是教学的正例,也可以是教学的反例,无论正反,都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利用教学空间,对教学结构进行即时调整,达到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是一案既成,便照本宣科,缺乏调整的空间,缺乏教学的弹性,要求被教者只能按照教案开辟的航道前进。,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缺乏实践的证实过程是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教学案例,教学课例与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实录基础上,对这节课的阐释。教学课例除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教学反思。它包括任课教师的反思、专家的点评、同伴的建议。 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案例讲述的是一个一个的故事,叙述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解决疑难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疑难问题被解决的程度。案例最大特点就是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论述要讲明问题是怎样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课例强调的是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反思或评析 案例强调和注重对课例的后续加工:一有明晰的问题线索;二强调事实背后的核心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对材料进行加工。,课例研究 案例研究,课例研究以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有研究的主题 ;严格意义上的选课;新理念指导教学设计,着眼于研究的探讨;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反思强调行为跟进。 案例研究,一般是指选定典型的个人、教育事件、教育机构或团体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过程为研究内容,搜集大量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依此提出有价值的教育改进措施,完善研究对象的方法或实践。,导学案,导学案内涵要素: (1)导学案以新课改的理念作指导,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导学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 (3)导学案是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 (4)导学案的开发应该有学生的参与; (5)导学案的呈现方式是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的问题; (6)导学案中需要提供学法指导。,导学案和教案,导学案和教案的根本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教案指向老师,是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指向学生,是教师精心编制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文本。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或反思在导学案中往往统一更名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小结等,这更深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更,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确立这些新的概念。,导学案现存问题,1. 导学案本身的问题 导学案成了“练习卷”(习题集、测试卷等) 导学案中提问方式的问题 导学案的呈现模式的问题 导学案重知识输入轻能力培养 2. 教师方面的问题,改进与完善“导学案”的一些思考,1. 导学案的价值(作用、功能)如何定位? 2. 导学案的设计从那几个方面考虑?应当重点关注什么? 3. 导学案由谁来研制?如何使用? 4. 导学案编制遵循什么原则?,当前教案、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Lesson planning: 3 major focus Begins with lesson objectives Activities lead to the achieving of objectives Ends with a check on the objectives,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Some examples of objectives: 1. 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festivals and customs in English and express or support an opinion with suitable expressions 2. Let students know something about New Zealand 3. 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ad science writing and know about scientists and their work 4.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What a common feature did you find in these objectives?,Point of view is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does something. Or: The teacher aims to do something. Suggestion Change of the point of view from the teacher to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Some examples of objectives: 1.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learnt today. 2.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the ways to greet people. 3.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new grammar rules. 4.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emorize the pattern.,Cannot be checked easily. master, comprehend, understand, learn, memorize, . Theyre mental verbs. Suggestion Change from mental verbs to behavioral verbs.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ad aloud.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write .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ill in .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line ,More behavioral verbs: scan, recite, retell, spell, say, use, talk about, revise, substitute, describe, analyze, etc. Some mental verbs/vague/general: know, grasp, understand, develop, enjoy, improve, remember, review, train, get the general idea, practice, master,More examples,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teach the students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2. To train their oral abilities. 在这里,目标1 是以教师为本位的;目标2是含糊的,放在任何一堂课都是合适的。又如: 1.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Learn some useful and 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s: have sth done, such.as., give off, prevent.from. 3.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不难看出,目标2 是对重点语言知识内容的简单罗列,目标3 是对教师的要求,而且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Read and comprehend the text; Ability 1)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 Complete the chart; 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1) Recognize the words in the context; 2) Apply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given situation; Ability 1) Learn to generalize the main idea through skimming; 2) Find out the cues to retell the story; 3) Falsify the given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text,Begins with lesson objectives,What is a teaching objective? An objective is a statement not of what the instructor plans to put into the lesson but of what the learner ought to get out of the lesson. For the teacher, to know where to lead the learners For learners, to know where to go The teacher and learners travel together, going to the same destin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goal-oriented activities. 我们要去哪?怎么去? 到了吗?,Decide on teaching objectives Inform learners of them and design a quick way to check if they are reached Write them down in the format of ABCD (四因素法) “A udience 主体” 针对students needs and level “B ehavior 行为”针对students action (verbs)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是通过诸如写出、说出、陈述、鉴别、判断、计算等词来表述 “C ondition 条件”侧重课堂上的活动activities “D egree 程度”最终为realistic goals服务的 教学目标设计就是Under what conditions who will do what to what degree,1. 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festivals and customs in English and express or support an opinion with suitable expressions. After the functional practice (C), the students (A) will be able to say (B) fluently (D), the names of some important festivals in English, and say what people often do on these holidays. 2. Let students know something about New Zealand.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C), most (D) students (A) will be able to list in written form (B), places of interest in New Zealand. 3. 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ad science writing and know about scientists and their work. Revised version: Through reading and explanation (C), students (A) will be able to summariz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assage (B), orally/in writing (C), from memory (C). How to revise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教学目标的阐明 主体(谁?学习者)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决非教师的行为,有的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错误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 行为(做什么?即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行为动词来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并在行为动词后面跟上所学课题内容的描述。 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同样的行为表现,若是条件不同,行为的性质也将有所改变。 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即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标准的设立使教师评估学生完成行为好坏有了依据,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他能知道教师的评判,也能对自己作出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对这一堂课的要求,也是这一堂课必须完成的任务。新课标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我们提供了在内容上设定教学目标的宏观思维框架。具体到英语学科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及文化意识目标。由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设计得过多,而应具体、可实现,并且可以得到验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还应当以“能做什么”来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通常可以采用“行为主体、行为、情境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的教学目标表述法。,目标设计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立足点 行为动词表述 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四因素 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设定,Activities lead to the achieving of objectives,目标设计之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活动来实现,活动设计遵循三个原则: 服务于教学目标 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适合学生水平 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注意四因素SARS S=Select A= Adap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