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s 2 7. 1 0 0 f 2 0 备案号 : 1 0 2 4 1 -2 0 0 2 e i 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 / t 7 9 9. 2一 2 0 0 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生产性粉尘监测 l a b o u r e n v i ron me n t 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p a r t 2 : mo n i t o r i 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d u s t 2 0 0 2 一 0 4 一 2 7发布2 0 0 2 一 0 9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 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d l / t 7 9 9 . 2 - 2 0 0 2 l a b o u r e n v i ron m e n t m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p a r t 2 : mo n i t o r i 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d u s 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行业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行业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 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 可能性。 g b / 1 5 7 4 8 -1 9 8 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 b 1 6 2 2 5 -1 9 9 6 车间空气中 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 g b 1 6 2 4 8 -1 9 9 6 作业场所空气中 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 3术语 3 . 1 生产性粉尘 i n d u s t r i a l d u s t 在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 体微粒。 3 . 2 呼吸性粉尘 r e s p i r a t o ry d u s t 采集的粉 尘空 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 . 0 7 tn n 以下, 而且空气动力学直 径stan粉尘的采集效率为5 0 % . 3 . 3 粉尘浓度 d u s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单位体积空 气中 所含粉 尘的质量 ( m g / m 3 ) 或数量 ( 粒/ e m ) . 3 . 4 粉尘浓度超标倍数t ime s e x c e e d e d t h e m a x ima l a l lo w a n c e c o n c e n t r a t io n o f d u s t o f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在作业点测定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 于5 份, 取其 超标倍数的算 术平均值表示。 3 . 5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f r e e s i l ic o n d i o x id e c o n t e n t 粉尘中含 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 质量百分比 。 3 . 6 粉尘分散度 d u s t d i s p e r s i t y 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本规范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4 粉尘监测内容和方法 4 . 1 粉尘浓度 采用滤膜质量法, 见附录a ; 采用其他经电 力劳动 环境检测监督总 站认可的方法。 4 . 2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采用焦磷酸质量法、 红外光谱测定法, 见附录b o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经济贸 易委员会2 0 0 2 - 0 4 - 2 7 批准2 0 0 2 - 0 9 - 0 1实施 d i , / r 7 9 9 . 2 - 2 0 0 2 4 . 3 粉尘分散度 采用滤膜溶解涂片法,见附录co 5监测周期 5 . 1 粉尘浓度测定 每季度 测定一次。 5 . 2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分散度测定 按粉尘种类每年测定一次;特殊情况下 ( 如煤种变化等)应及时采样分析。 6. 1 采样 采样位置 6 . 1 . 1 采样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 范围的作业点呼吸带高度。 在设置1 个及以上测点的 采样 位置时,应接近粉尘源或被认为浓度最高的作业位置的呼吸带高度。 6 . 1 . 2 控制室、 值班室、 操作室等室内 采样位置, 设在作业人员呼吸 带高度。 6 . 1 . 3 有气流影响时, 采样位置应在下风 侧或回 风侧。 6 . 2 火电厂粉尘测点的 设定 6 . 2 . 1 输煤系统 a )煤场装卸机械的操作室内各设 1 个测点; b )翻车机上、 下平台 各设1 个测点; c ) 输煤皮带头、 尾各设1 个测点, 输煤皮 带在l o o m以上者中间 增设1 个测点, 犁煤器处设1 个测 点; d )输煤皮带值班室设1 个测点; e )叶 轮给煤机操作位置设1 个测点; f )碎煤机室、筛煤机室各设 1 个测点; 9 )给煤机处设1 个测尘点。 6 . 2 . 2 制粉系统 a ) 磨煤机、排 粉机处各设1 个测点; b )纹笼层设 2 个测点; c )给粉机室设 2 个测点。 6 . 2 . 3 锅炉运行 a ) 集中控制室 设 1 个测点; b )喷燃器、吹灰器处各设 2 个测点; c )运行平台至少设 2个测点; d )炉顶平台、汽包水位计处各设 1 个测点; e ) 过热器平台 设 1 个测点。 6 . 2 . 4 除灰系统 a )送风机、引风机处各设 1 个测点; b )电除尘间零米、排灰阀平台各设 1 个测点; c )电 除尘间 零米、 排灰阀平台各设1 个测点。 6 . 2 . 5 锅炉系统检修场所 a ) 炉内 更换设 备时, 设3 个测点; b )炉顶检修时,设 1 个测点; c ) 磨煤机内 检修时, 设 1 个测点; dl / t 7 9 9 . 2 - 2 0 0 2 c ) 检修给煤机层设备时, 设1 个测点; d ) 拆炉 墙作业时, 设3 个测点; e )制粉系统检修时, 设2 个测点; f )电 除尘器检修时, 其内 部设 1 个测点; h ) 拆保温管道时, 设2 个测点; 1)零米地面检修场地, 设3 个测点; 1 )干除灰系统 检修时, 设3 个测点。 6 . 3 电建施工测点的设定 6 . 3 . 1 凿岩作业 a )每台钻机 ( 潜孔钻、 冲 击钻等)的司机室内设1 个测点, 钻机外距工人操作处 l m -2 m的上风 侧和 距工 人操作处3 m - 5 m的 下风侧各设1 个测点; b )台架式风钻 包括轻型、 重型凿岩机)作业, 按工作面设2 个测点。其采样位置, 设在距工人 操作处 1 . 5 m-3 m的下风侧; c ) 隧道凿岩作业测点的 设定应在a ) 或b ) 款基础上增设1 个一 2 个测点; 隧道掘进机的司机室内 设计 2个测点。 6 . 3 . 2 除碴作业 a )每台电铲、正铲、反铲、装载机、柴油铲的司机室内各设 1 个测点; b )装载运输车的司机室内设1 个测点, 若同型号载重车辆多于5 台时, 只选5 台设测点。 6 . 3 . 3 喷锚作业 喷浆、 打锚杆 ( 筋) 孔作业各设2 个测点, 其采样位置分别距工人作业点2 m一 5 m和5 m -1 0 m处 的下风侧。 6 . 3 . 4 破碎筛分作业 a )破碎机操作平台设2 个测点; b ) 筛分楼每 层设1 个一3 个测点; c )石料输送皮带长度 l o m以下设 1 个测点;l o m以上皮带头、尾各设 1 个测点; d ) 砂、 石成品 料仓放料口 设 1 个一 2 个测点。 6 . 3 . 5 拌和 作业 a )水泥拆包操作点设2 个测点; b ) 称量层、 贮料层、 操作室各设 1 个测点; c )罐装水泥、粉煤灰站设2 个测点。 6 . 3 . 6 焊接作业 在焊接作业点上、 下风侧各设1 个测点。 6 . 3 . 7 爆破作业 a ) 炮后5 m i n 喷雾洒 水, 通风时于 操作人员 停留 处设1 个测点; b 炮后3 0 m i n 安全处理时 室内 设 1 个测 点。 6 . 3 . 8 灌浆作业 制浆站 设2 个测点。 6 . 4 修造企业粉尘测点的 设定 a ) 震动落砂机 处设2 个测点; b )混砂机平台设 1 个测点; c ) 型砂手工拆包作业处设2 个测点; d )清砂作业点设2 个测点; e )造型作业点设 2 个测点; dl / p 7 9 9. 2 - 2 0 0 2 f ) 铸件切削 加工操作者位置设 1 个测点; g )喷 砂除 锈作业点设2 个测 点; h )打磨作业点设2个测点。 7 评判依据 测定数据按下列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评价是否超标: 含有1 0 %以 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煤尘、水泥尘分别为1 o m g / m 3 , 6 n m g / m 3 ; 含有 1 0 % -4 9 % , 5 0 % -8 0 %和8 0 %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分别为2 m g / m 3 , 1 . 5 m g / m 3 和 l m g / m 3 ; 含有1 0 % - - 5 0 % , 5 0 %- - 8 0 %和8 0 %以 上游离二氧化硅的呼吸性矽尘分别为l m g / m 3 , 0 . 5 m g / m 3 和0 . 3 m g / m 3 ; 含1 0 % 以下游离二氧 化硅的呼吸 性煤尘、水泥尘分别为3 . 5 m g / m 3 , 2 m g / m 3 ; 石棉纤维为 1 . 5 f / m l 、石棉纤维的时间平均加权容许浓度为0 . 8 f / m l; 电 焊 烟 尘 为6 m g / m 3 a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粉 尘浓 度测定方 法 a 1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 g b / t 5 7 4 8 -1 9 8 5 ) a 1 . 1 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 将粉尘阻留 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 采样后滤膜的 增量, 求出 单位体积 空气中粉尘的质量 ( m g / m 3 ) . a l . 2 器材 a 1 . 2 . 1 采样器: 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 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 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将滤膜夹上装有塑料膜的采样头放于盐水的烧杯中,向采样 头内送气加压, 当压差达到1 0 0 0 p a 时, 水中 应无气 泡产生。 a 1 . 2 . 2 滤膜: 采用过氯乙 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 0 m g / m 3 时, 用直径为4 0 m m的 滤膜; 高于 5 0 m g / m 3 时, 用直径为7 5 m m的 滤膜。当 过氯乙 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 用玻璃纤维滤膜。 a 1 . 2 . 3 气体流量 计:常用1 5 l / m i n - 4 0 l / m i n 的 转子流量 计, 也可 用涡 轮式气体流 量计; 需要加大 流 量时, 可提高到8 0 l / m i n 的 上述流量计, 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计量器、皂膜流量计或精度 为士 1 %的转子流量计校正一次。若流量 计有明显污染时, 应及时清洗校正。 a 1 . 2 . 4 天 平: 用感量不低于0 . 0 0 0 1 g 的分 析天 平。按计 量部门 规定, 每年检定一次。 a 1 . 2 . 5 秒表或 相当于 秒表的 计时 器。 a 1 . 2 . 6 千 燥器内 盛变色 硅胶。 a 1 . 3 测定程序 a 1 . 3 . 1 滤膜的 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 夹衬纸, 置于天平上称量, 记录 初始质量, 然后将滤膜装人滤 膜夹, 确 认滤 膜无摺皱或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里备用。 a 1 . 3 . 2 采样器的 架设 取出 准备好的 滤膜夹, 装人采样头中 拧紧, 采样时,滤 膜的 受尘面应 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 气 流无法避免飞溅的 泥浆、 砂粒对样品的 污染时, 受尘面可以 侧向。 a 1 . 3 . 3 采样开 始的时间 连续性产尘作业点, 应在作业开始3 0 n - in 后采样。非连续性产尘作业点, 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a 1 . 3 . 4 采样的流 量 常用流量为1 5 l / m i n - 4 0 l / m i n 。 浓度较低时, 可适当 加大流量, 但不 得超过8 0 l / m i n 。在整个采 样过程中, 流量应稳定。 a 1 . 3 . 5 采样的持 续时间 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少 于1 0 m i n( 当粉尘浓度高于1 0 m g / m 3 时, 采气量不得小于0 . 2 m 3 ; 低于2 m g / m 3 时, 采气量为0 . 5 m 一 1 m 3 ) 。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式 ( al )估算: : ) a m x 1 0 0 0c q ( al ) 式中:t 采样持续时间,n u n ; a m 要求的粉尘增量, 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 m g ; c 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 m g / m 3 ; q 采样时的流量, l / m in . a 1 . 3 . 6 采集 在滤膜上的粉 尘增量 直径为4 0 m m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 不应少于l m g , 但不得多于1 0 m g ; 直径为7 5 m m的滤膜, 应 做成锥形漏斗进行采样,其粉尘增量不受此限。 a l . 3 . 7 采样 后样品的处理 采样结束后。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可直接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记录质量。如果 采样时现场的 相对 湿度在9 0 %以上或 有水雾存在时, 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 h 后 称量, 并记录测 定结果。称量后再放人干燥器中干燥3 0 m in , 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 0 . l m g 时, 取其最小值。 a l . 4 粉尘浓度的计算 粉尘浓度按 式 ( a 2 ) 计算: 二m 2 于m1i x 1 0 0 0 q 艺 ( a2 ) 式 中 : 粉 尘 浓度 , n i g / m 3 ; ml 采样前的 滤膜质量, m g ; m 2 采 样后的 滤膜质量, i n g ; t 采样时间,m i n ; q 采样流量, l / m i n o a l . 5 说明 本方法为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 时, 必须以 本方法为基准。 a 2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 g b 1 6 2 2 5 -1 “6 ) a 2. 1 原理 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 使之通过分级预选器后, 将呼吸 性粉 尘阻留在已知 质量的滤膜上, 由采 尘后滤膜的增量. 求出 单位体积空气中呼 吸性粉尘的质量 ( n i g / m 3 ) o a z . 2 器材 a 2 . 2 . 1 采样器 必须采用经过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指定的或委托的单位检 验合格的呼吸 性粉尘采样器, 采样 头对粉尘粒子的分离性能应符合本标准提出的要求, 采样器应采用恒定流量。在有防爆要求的 作业环境 中 采样时, 需用防 爆型呼吸 性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a 1 . 2 . 1 的要求。 a 2 . 2 . 2 滤膜 采用过氯乙 烯纤维滤膜 ( 测尘滤膜) , 直径为4 0 m m, 当过抓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 ( 如高温、 可 溶解滤膜的 有机溶 剂存在时)可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a 2 . 2 . 3 气体流量计 采用2 0 l / m i n 的流量计, 流量计每半年用皂膜流量计、 钟罩式气体计量器或精确度为土1 % 的转子 流量计校正 一次, 若发现流量计有明显污染时, 应及时清洗校正。 a 2 . 2 . 4 天平 用 感量为。0 0 0 0 1 g 的 分析天 平, 按计量部门的 要求, 每年检定一次。 a 2 . 2 . 5 计时器 秒表或相当于秒表的计时器。 a 2 . 2 . 6 干燥器 内盛变色硅胶。 a 2 . 2 . 7 硅油 6万粘度左右的甲基硅油。 a 2 . 3 测定程序 a 2 . 3 . 1 滤膜的 准备 用小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 衬纸, 置于天平上称量, 记录初始质量, 然后将滤膜装人滤膜夹中, 确定 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 放人带编号的样品盒中备用。 如用冲击式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 t . r 粉尘采样器) 时, 需将硅油或粘着剂涂在冲 击片上, 涂片时应把粘着剂涂得均匀, 量不宜过多,以5 m g - - 8 m g 为宜, 涂后在天耳上称量, 记录 初始质量, 然后将冲击片编号放在存储盒中 备用。 a 2 . 3 . 2 采样器的架设 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人采样头中拧紧,如用t. r采样头时,将冲击片也放人采样头中,然后拧 紧。 采样时,采 样头的人口 应迎向含尘气流。 若生产条件遇有飞溅的 泥浆、 砂粒对样品产生污 染时, 采 样头的人口可侧向含尘气流。 a 2 . 3 . 3 采样开始的时间 连续性产尘作业点, 应在作业开始3 0 m i n 后采样。不连续性产尘作业点, 应在工人工作时开始采 样。 a 2 . 3 . 4 采样流量 在整个采样过程中, 必须保持在2 0 l / m in , 流量应稳定, 以保持呼吸性粉尘能达到本标准中 要求的 采样性能。 a 2 . 3 . 5 采样的持续时间 应根据测尘点粉尘浓度的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而定,但采样时间不应少于 1 0 mi n o a 2 . 3 . 6 采集在滤膜上呼吸性粉尘的增量 不应少于0 . 5 m g , 但不得多于1 0 m g o a 2 . 3 . 7 采样后样品的 处理 采样结束时, 关闭采样器开关,并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 采样地点、 样品 编号、 劳动条件等, 然后 将采集有呼吸性粉尘的滤膜和冲击片取出,在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可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并 记录其质量。如果采样现场的 相对湿度在9 0 %以上时, 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 h 后称量, 并记录 测 定结果, 然后再放入干燥器中3 0 m i n ,再次称量。如滤膜上有雾滴存在时, 应先放在干燥器内干燥 1 2 h 后称量, 记录 结果, 再放在干燥器内2 h , 再次 称量。当 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 . l m g 时取其最 小值。 a 2 . 4 计算 呼吸性粉尘浓度按式 ( a 3 )计算: r=m 2 妥 华 x 1 0 0 0 w e ( a3 ) 式中: r 呼吸性粉尘浓度, m g / m 3 ; mi 采样前滤膜的质量, m g ; m 2 采样后滤膜的质量, m g ; t 采样时间, m i n ; q 采样流量, l / m i n a a 2 . 5 说明 本方法为 测定呼吸性粉尘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时, 其呼吸 性 粉尘的采样性能必须符合本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粉尘中游离二叙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焦磷酸质量法 ( g b / t 5 7 4 8 - 1 9 8 5 ) . 1 原理 硅酸盐溶于加热的焦磷酸而石英几乎不溶 ,以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 2 器材 . 2 . 1 锥形烧瓶 ( 5 0 ml ) o . 2 . 2 量筒 ( 2 5 ml ) o . 2 . 3 烧杯 ( 2 0 0 ml -4 0 0 ml ) o . 2 . 4 玻璃漏斗和漏斗架。 . 2 . 5 温度计 ( 0 一 3 6 0 0c) 。 . 2 . 6 电炉 ( 可调) 。 . 2 . 7 高温电炉 ( 附温度控制器) 。 . 2 . 8 瓷柑或铂柑塌 ( 2 5 ml ,带盖) 。 . 2 . 9 柑祸钳或铂尖增祸钳。 . 2 . 1 0 干燥器 ( 内 盛变色 硅胶) 。 . 2 . 1 1 分析天平 ( 感量为0 . 0 0 0 1 g ) 0 . 2 . 1 2 玛瑙研钵。 . 2 . 1 3 定量滤纸 ( 慢速) 。 . 2 . 1 4 p h 试纸。 . 3 试剂 . 3 . 1 焦 磷酸 ( 将8 5 %的 磷酸加热到沸腾, 至2 5 0 不冒 泡为止, 放冷, 贮存于试剂瓶中) 。 . 3 . 2 氢氟酸。 . 3 . 3 结晶硝酸按。 . 3 . 4 盐酸。 勺二司.1 bb blblblblblblblblb1blb1b1blblblb1blblblb1 以上试剂均匀化学纯。 b 1 . 4 采样 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按滤膜直径为 7 5 mm的采样方法以最大流量采集 0 . 2 g 左右的 粉尘或用其 他合 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 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 降尘。 b 1 . 5 分析 步骤 b 1 . 5 . 1 将采集的粉尘样品放在 ( 1 0 5 士 3 ) 90 烘箱中 烘干2 h , 稍冷, 贮于干 燥器中 备用。 如粉尘粒子较 大,需用玛瑙研钵研细到手捻有滑感为止。 b 1 . 5 . 2 准 确称取0 . 1 g - - 0 . 2 g 粉尘样品 于5 0 m l 的锥形烧瓶中。 b 1 . 5 . 3 样品中 若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的粉尘时,应放在瓷增塌中, 在8 0 0 9 0 - - 9 0 0 下灼烧 3 0 m i n 以 上, 使炭及有机物完 全灰化, 冷却 后将残渣用焦 磷酸洗人锥形烧瓶中; 若含有硫化矿物 ( 如黄 铁矿、辉铝矿等) ,应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馁于锥形烧瓶中。 b 1 . 5 . 4 用量筒取 1 5 m l 焦磷酸, 倒人锥形烧瓶中, 摇动, 使样品 全部湿润。 b 1 . 5 . 5 将锥形烧瓶置于可调电炉上,迅速加热到 2 4 5 一2 5 0 c,保持 1 5 min ,并用带有温度计的玻 璃棒不断搅拌。 b 1 . 5 . 6 取下锥形烧瓶,在室温下冷却到 1 0 0 一1 5 0 1c,再将锥形烧瓶放人冷水中冷却到4 0 r- -5 0 u. 在冷 却过程中, 加5 0 - - 8 0 的蒸馏水稀释至4 0 m l - 4 5 m l ,稀释时 一面 加水, 一面 用力搅拌混匀。 b 1 . 5 . 7 将锥形 烧瓶内容物小心 移人烧杯中, 再用热蒸馏水冲洗温度计、玻璃棒及锥形烧瓶。把洗液 一并 倒人烧杯中, 并加蒸馏水稀释至l 5 0 m l - - 2 0 0 m l , 用玻璃棒搅匀。 b 1 . 5 . 8 将烧杯放在电炉上煮沸内 容物, 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 ( 滤液中有尘粒时, 须加纸浆) , 滤液勿 倒太满, 一般约在滤纸的三分之二处。 8 1 . 5 . , 过滤后, 用0 . 1 n盐酸洗涤烧杯移人漏斗中, 并将滤纸上的 沉渣冲洗3 次一 5 次, 再用热蒸馏 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 ( 可用p h试纸检验) , 如用铂增祸时, 要洗至无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 ( 检验 方法见b l . 8 ) 。上述过程,应在当天完成。 b 1 . 5 . 1 0 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叠数次, 放于恒量的瓷柑 竭中,在8 0 的 烘箱中 烘干, 再放在电 炉上低 温炭 化, 炭化时要加盖并稍留 一小缝隙, 然后放人高温电 炉 ( 8 0 0 *c -9 0 0 r-)中灼烧3 0 m i n , 取出 瓷柑 祸,在室温下稍冷后, 再放人干燥器中 冷却1 h , 称至恒量并记录。 b l . 6 计算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 一 等尹! “ 1 0 0 ( b 1 ) 式中 : . , 。 7. 1 s i( 毛 ( f) s iq ( f )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 增锅质量, 9 ; m2 -增涡 加沉渣质量, 9 ; g 粉尘样品质量, 9 . 粉尘中含有难溶物质的处理 当粉尘样品中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 ( 如碳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 ,则需 blbl 用氢氟酸在铂增祸中处理。 b l . 7 . 2 向 铂增 涡内 加人数滴1 : 1 硫酸, 使沉渣全部润湿。然后再加4 0 %的氢氟酸5 m l - 1 0 m l( 在通 风柜内) , 稍加热, 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 ( 防止沸腾) 。再于 9 0 0 1c温度下灼烧, 称至 恒量。 b 1 . 7 . 3 处理难 溶物质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 s io z ( f ) = n? z 贡 m 3 x 1 0 0 ( b 2) 式中:m 3 经氢氟酸 处理后增祸加沉渣质量, 9 ; 其他符号表示的含义同式 ( b l ) o b 1 . 8 磷酸根 ( p w 3 ) 的检验方法 b 1 . 8 . 1 原理 磷酸和钥酸按在p h 4 . 1 时,用 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 b 1 . 8 . 2 试液的配制 b 1 . 8 . 2 . 1 醋酸 盐缓冲 液 ( p h 4 . 1 )取0 . 0 2 5 n醋酸钠溶液、 0 . 1 n醋酸 溶液等体积混合。 b 1 . 8 . 2 . 2 1 % 抗坏血酸溶液 ( 保存于冰 箱中) 。 b 1 . 8 . 2 . 3 钥酸馁溶液取2 . 5 g 钥酸 按溶于 1 0 0 m 1 的0 . 0 5 n硫酸中 ( 临用时配制) 。 b 1 . 8 . 3 检验方法 b 1 . 8 . 3 . 1 测定时分别将b 1 . 8 . 2 . 2 和b 1 . 8 . 2 . 3 两溶液 用b 1 . 8 . 2 . 1 液各稀释1 0 倍。 b 1 . 8 . 3 . 2 取l m l 滤液加上述溶液各4 . 5 m l 混匀, 放置2 0 m i n , 如有磷酸 根离子则显蓝色。 b 2 红外光谱测定法 g b 1 6 2 4 8 -1 9 9 6 ) b2 . 1 原理 生产性粉尘中最常见的 是 a 一 石英,a 一 石英在红外光谱中于1 2 . 5 ( 8 0 0 . - ) , 1 2 . 8 ( 7 8 0 c m - 1 )及 1 4 . 4 ( 6 9 4 c m - ) p m处出现特异性强的吸收带, 在一定范围内 其吸收光值与a 一 石英质量呈 线性关系。 b 2 . 2 器材及 试剂 b 2 . 2 . 1 器材 a ) 红外分光光度计; b ) 压片机及锭片 模具; c )感 量为0 . 0 0 0 0 1 8 或0 . 0 0 0 0 0 1 8 的 分析天平; d )箱式电阻炉或低温灰化炉; e )干燥箱及干燥器; f )玛瑙乳钵; g ) 2 0 0目 粉尘筛; h )瓷柑 涡; 1)增涡 钳。 b z . 2 . 2 试剂 a ) 标准a 一 石英尘, .纯度 在9 9 %以 上, 粒度小于5 1 m; b ) 澳化钾, 优级纯或光谱纯,经2 0 0 目 筛后,用湿式法研磨, 于1 5 0 干燥后,贮于干燥器中备 用; c )无水乙醇,分析纯。 b 2 . 3 粉尘样品采集及处理 b 2 . 3 . 1 采样 呼吸性煤尘按附录 a 2的规定进行采样。 b 2 . 3 . 2 样品处理 b 2 . 3 . 2 . 1 采 尘后的滤膜受尘面向内对折三次放在瓷柑涡内,置于低温灰化炉或电阻炉 ( 小于6 0 0 1c ) 内 灰化, 冷却, 放人干燥器内待用。称取澳化钾2 5 0 m g 和灰化后的粉尘样品一起放人玛瑙乳钵中 研磨 混 匀后,连同压片 模具一起放人 ( 1 1 0 士 5 ) 干燥箱中1 0 m in 。 将干燥后混合样品置于压片模具中,加 压2 5 mp a , 持续3 m i n , 制备出的 锭片作为测定样品。 b 2 . 3 . 2 . 2 取空白滤膜一张, 放人瓷增祸内灰化后, 与澳化钾2 5 0 m g 一起放人玛瑙乳钵中 研磨混匀, 按上述方法进行压片处理, 制备出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号)(18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高级经理岗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天台县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高级经理岗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省惠东县招聘公办学校教师71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林业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和体育教师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嘉兴市秀拓燃气有限公司招聘2人(二)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检察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智慧校园XXX学院总体解决方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年大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ICEEMDAN与优化LSSVM结合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 钢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册
- 新编民航乘务员英语教程 课件 李勇 Unit 1 Briefing -Unit 8 meal and beverage service I
- 2025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
- 宫颈恶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件
- kfc考试题目及答案
- T-CDHA 20-2024 T-CAR 20-2024 供热碳排放核算和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