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毕业论文.doc_第1页
钢琴毕业论文.doc_第2页
钢琴毕业论文.doc_第3页
钢琴毕业论文.doc_第4页
钢琴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钢琴曲谷粒飞舞系 别:音乐教育系专业方向:钢琴学生姓名:*学 号:00000000指导教师:*完稿日期:2011年12月14日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 作者简介1二、 创作背景2三、 风格特点2四、 曲式分析3(一) 第一部分 3(二) 第二部分 4(三) 再现部与尾声5五、演奏技巧6(一)a 部分6(二)b 部分7(三)a 再现部8六、技术分析 9(一)奏法9(二)踏板的运用 10结语 11浅析钢琴曲谷粒飞舞摘要: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孙以强先生受中国传统音乐影响,将我国民族音乐特色和西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集于一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作了钢琴曲谷粒飞舞。此曲主题鲜明,音乐旋律简洁淳朴、优美生动。自发表以来深受广大钢琴演奏者喜爱。本文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风格特点、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在演奏与教学中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领略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关键词:孙以强 曲式分析 演奏技巧 触键 情感一、 作者简介孙以强,出生于上海,5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从小接受系统的音乐知识。由于对作曲产生的浓厚兴趣随后发展为谱写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这一时期,他创作了长笛、钢琴组曲以及声乐作品。16岁时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创作组的成员之一。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76年在北京中央乐团任钢琴演奏员。1977成功的演奏了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此次音乐会由中央电视台传播到全国各地,得到了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好评。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音诗。1980年孙以强到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深造,并取得了钢琴演奏的硕士学位。 从1983年后他在美国各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得到了各地报界的好评:“孙的演奏技巧高超,音色有乐队的效果,演奏细腻又勇往直前。”类似这样的好评不计其数。1991至今孙以强曾多次回国举办演奏会和讲学。他曾先后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乐团、福建省交响乐团、吉林省交响乐团和天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此外他的一些学生们曾在美国各地以及国际比赛中名列前茅。孙以强除了演奏之外,还创作了不少广为流传的钢琴曲目。他的作品谷粒飞舞和春舞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二、创作背景谷粒飞舞的创作范本源于格里格的抒情小曲集,此类抒情小曲的风格精巧,典雅,细腻,生动,很受民族主义浪漫作曲家的青睐。在中国钢琴曲中的一大部分是按照这种格局写的。短小的篇幅,优美的旋律,精致的织体,鲜明的形象构成的这种抒情小曲的风格与特色。例如: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汪立三的兰花花,王建中的绣金匾等,都属于这类作品中比较突出并经常被演奏的。其中孙以强的谷粒飞舞也属于此类作品。谷粒飞舞创作于1962 年,此时孙以强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那年春天,学校组织去上海奉贤务农,他在与辛勤的农民一边打稻谷时,漫天飞舞的谷子和欢快的劳动场面使他突发灵感创作了此部作品。此曲是以中国民间音乐要素为题材,运用了简洁、淳朴的音乐语言和欢快的节奏、悠扬的旋律、多变的民族调式和丰富的钢琴织体所组成,形象简明地描绘出一幅乡村农民丰庆丰收时热火朝天、喜气洋洋的劳动场景。三、风格特点此乐曲为2/4 拍, 富有活力的快板。属于情景式的描写手法,是一首根据真实情景创作的三段式钢琴作品。此曲以我国江南民间音乐为素材并运用了托卡塔的写法,形象的体现了稻谷飞扬时发出的清脆声响,使音乐更为形象逼真。乐曲分别由欢快、活泼与抒情、悠扬的歌唱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该乐曲篇幅短,但由于调式调性变化极其丰富,转调之间的连接过渡也很自然,使旋律听起来流畅自如,优美动听。加上作品织体的精致,形象的鲜明,节奏音型的紧凑,以及贯穿于全曲的锣鼓节奏型生动的表现了人们欢庆丰收时热闹的场面和无比喜悦的心情。全曲自然中流露出浓郁的田园风格和江南地方色彩,仔细聆听这首乐曲,那充满想象,自然流动的旋律,不禁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漫天的谷粒飞舞在自己的眼前。生动形象的谷粒飞舞是一首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自发表以来深受广大乐者的欢迎和喜爱,被众多的钢琴爱好者、琴童学习、演奏。摘自:上海音乐出版社 赵晓生的钢琴演奏之道 琴韵篇 中国钢琴音乐 (抒情小曲风格)。四、曲式分析结构 aba引子:14小节(谱例一),为a羽调式。以主三和弦双手交叉演奏出音乐饱满的颗粒感,预示出音乐的愉快、明朗的特征,力度应逐渐渐强。 谱例(一)(一)第一部分( a )呈示部:5-46小节主旋律由a羽调式展开,由每6小节的单位乐句,进行排比和模仿发展而成。第510(谱例二)是主题的基础乐句,此小节处强弱关系开始了变化,力度为中弱,描绘了一副近距离的劳动场面;到第1116小节时调式转为了c宫调式后,音乐变得更加明朗化,力度比前一句稍弱一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远距离的劳动场面。第28小节处调式转为d羽,使音乐更为生动逼真。好似我们由远处走来,渐渐逼近,描绘出一副喜气洋洋热火朝天地劳动场面。4146小节(谱例三)处出现了两小节的颤音,调式也转为了e徵,给人以回味的感觉,或许新的音乐语言要带入我们走向另一幅美好的画面。 谱例(二) (谱例三)(二)第二部分(b)展开部:4792小节此曲由呈示部逐渐发展为展开部,由此可见,该段落为第二主题。有人说第一部分展现给我们的是丰收的喜悦,那么第二部分以悠扬抒情的音乐情绪为主,,表现出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乐段是4762小节(谱例四) 为e徵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十分优美、好像在向我们倾诉。与以往惯例不同的是抒情旋律分配在左手中音区呈现,好似一名声音浑厚的男中音在深情的歌唱,大的连线使音乐听起来更为抒情,优美。右手的伴奏为十六分半分解音型,弱起的三个音一组为左手旋律进行点缀式的陪衬,好似锦上添花,对声部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乐句划分为四句,是较为规整的起,承,转,合结构,(47-50为起,51-54为承,55-58为转,59-60为合)。 (谱例四)第二乐段是6385小节(谱例五)。调式由e徵调式,转入g徽调。此乐段旋律从上一段的左手过渡到了右手的保持音上(最高声部),仿佛是女高音的歌唱。主旋律进一步展开,快速流畅的六连音加上突出的音隐伏旋律在织体上显得更为丰富。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更为抒情,歌唱,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充分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与热情。在79-82小节每两个小节出现模进,左右手的旋律出现了呼应,仿佛两人的对话一问一答,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谱例五)过渡句85-92小节:此乐句开始为短小有力的半分解音型双手呼应,仿佛一股急流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又从89小节开始双手交替,从全分解琶音奔腾而上把气氛推到了乐曲的最顶端。热情、奔放、高涨的情绪展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此处为全曲中段的高潮乐段,力度的起伏变化将音乐情绪发挥的淋淋尽致。(三)再现部( a)93116小节这部分是全曲的再现部,是呈示部音乐情绪的再现和升华。93-116小节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不同于第一部分的是在力度上比第一段更强。尾声117132小节117132小节是乐曲的结束句。双手交替快速的弹奏八度、和弦等音型,并配合很强的力度弹奏,仿佛有力饱满的锣鼓声,将乐曲推向了全曲的顶峰,在一幅锣鼓喧天、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中结束了全曲。五、演奏技巧a 部分:(1 46 小节)该部展现的是欢快、活泼,稻谷漫天飞扬的欢快场面,要想把曲目发挥的淋淋尽致所以在声音要求音符具有颗粒感、饱满、富于弹性、乐句要有流动感。双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须用轻巧的颗粒性弹奏(leggiero),展现谷粒在空中飞扬的场景。重点:(1)弹奏呈示部时,要注意力度的对比,做到开始弹奏就要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处理好强弱关系。(2)14小节(引子)双手弹奏交替的十六分音符时要借助大臂的力量,胳膊放松,力量下沉,双手要交替的均匀,有弹性。(3)特别注意在第5小节,同音八度弹奏时,主旋律在右手的高音区(3,4,5指上)。由于大拇指力量较强,小指力度较弱,很多人误把大拇指的音弹得太重,导致不能突出主旋律,应该特别注意控制大拇指的十六分音符不能太重,要注意四二拍的强弱关系,突出强拍,要把小指(高音)弹的突出一点。在手指的触键时,要尽量紧贴琴键,不能离琴键太高,这里可采用改变节奏的方法多练习,达到均匀流畅的颗粒感。(4)4146小节又作为过渡句,双手要交替均匀的演奏,旋律必须要有节奏的韵律感,演奏时注意手腕要很放松,指尖要坚硬。右手颤音时要快速,强弱都要均匀,并且音符的时值也要准确。并注意把握每小节的强弱规律,将重拍稍稍突出,让旋律更具动感韵律。要把人们从热烈的气氛中渐渐引向另一幅画面。b 部分:(47-92小节)由上述曲式分析我们可知道,此部分可分为两段,第一乐段47-62小节乐句划分很明显,一共有四句,是一个较规整的起,承,转,合结构,特别强调的是每个乐句中都要做好强弱的起伏,运用手臂的重量下沉并且深触键。右手好似一段背景音乐,以十六分音符半分解音型出现。由于这一段富予歌唱性与抒情性,弹奏时指尖触键应十分轻柔,尽量贴键,控制好音量,让音乐流动起来。而在50,56,58这三个小节时,右手最高音有一个突出的隐伏旋律,与左手主旋律相呼应。第二乐段63-85小节:此乐段的旋律从上一段的左手过渡到了右手的保持音上(最高声部),主旋律进一步展开,在弹奏六连音时,要十分均匀流畅。弹奏出来的音乐应更加抒情,歌唱。在79-82小节每两个小节出现模进,左右手的旋律出现了呼应,仿佛两人的对话一问一答。这里要把握好力度的强弱起伏,突出需要强调的句子。85-92小节是过渡句:半分解音型要弹奏的短小有力。演奏双音时,要做到指尖坚挺,声音坚定,双手交替时手腕要很放松,重音突出,做到均匀、清晰、流畅、自然。还要注意力度强弱的起伏变化,需将音乐情绪充分的表现出来。重点 展开部是由左手来弹奏主旋律的,大的连线在弹奏时注意指尖触键应十分轻柔,尽量贴键,做好手之间力量的转移,控制好音量,让音乐流动起来。 从85小节开始,双手交替弹奏半分解音型奔腾而上将情绪推向了最高点。在弹奏半分解音型时不仅要注意到弹得清晰自然还要注意强弱的起伏,8588小节的重音记号要弹奏出来,注意声音不能有砸琴的感觉,要把力量集中在之间,不能让声音散了,用向下推(沉)的动作弹奏重音的效果。91和92小节可根据音乐情绪做减弱减慢处理。难点 6384小节是全曲的重点和难点。旋律从左手过渡到了右手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二分音符上(最高声部)在弹奏过程中,右手要负责两个声部的旋律,六连音要弹的清晰,有颗粒感,而且不能影响到高声部旋律的突出,和整个旋律线的歌唱性。要达到此要求,练习时手腕要灵活自如,在保持旋律音的同时,力量要有所转移,加强声部的协调性。旋律要弹得富有歌唱性。右手的琶音是整曲最难的部分,因为琶音的速度很快,又带有旋律,琶音每个音都要弹得很清楚,使每个音都要轻巧灵活,快速并且突出主旋律的弹奏出来。在练习时可以边唱边弹,这样可以用大脑指挥手,唱清楚每个音的同时,手也就可以弹的较为清楚了。特别注意练习时要求小指要积极主动,弹奏主旋律时要轻快,不断向前推进,在弹奏右手旋律时要刻意加以强调突出,可以在练习时改变节奏与时值,把力量推移到主旋律上,还可以在主旋律音符上多停留一会儿。还要处理好渐强至减弱的效果,使旋律更富有流动的美感。 从85小节开始,双手交替弹奏半分解音型奔腾而上将情绪推向了最高点。在弹奏半分解音型时不仅要注意到弹得清晰自然还要注意强弱的起伏,8588小节的重音记号要弹奏出来,注意声音不能有砸琴的感觉,要把力量集中在之间,不能让声音散了,用向下推(沉)的动作弹奏重音的效果。a1 再现部与尾声:(93-132小节)93-116小节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但在演奏时力度上有了细微的变化,为了配合高涨的情绪,在演奏时力度要稍加强一些,为了使旋律线条充分的呈现出来,尾声几乎运用了所有表现热烈情感的手法:如八度,和弦,双手的快速交替,强奏等。在演奏和弦和八度时手指力量要扎实集中、富有韵律感,弹八度时,大指,小指最前端小关节要弯曲、挺立,整个指头要坚硬。要有一定的紧度和硬度,但不可紧张、僵硬,弹奏时要短促,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更持久响亮。重点:该段弹奏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它与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第105小节用了(pp)的力度弹奏,为下一步进入全曲的高潮埋下了伏笔。111116小节是过渡句,要注意由弱到很强的变化处理。尾声部可以分为两个乐句:117122小节是一句,旋律在右手,左手则多为伴奏音型出现,要特别注意左手控制好力度,不能太强。第123132小节是第二乐句,是左右手的交替演奏,形成了主旋律。在左右手交替弹奏时,应该注意两个手的力度、速度要均匀,保持一致。这里也是尾声处的难点,左手在远距离的跑动时,既要注意旋律的突出,同时还要弹得清晰干净,力度要很强。练习时一定要分手慢练,等左右手都控制的很好时再双手练习,不能急于求成。难点:连续的双手交替八度(123132小节),演奏时手的架子要坚固,撑好。手腕要有弹性,在快速弹完低声部八度和旋后快速提手腕再轻巧的演奏中声部的音符,注意大胳膊的舒展和身体的自如,力度要落到底。由于左手音符多在重拍上,这时要注意右手八度的音色不能太强。要突出左手旋律,右手像是在高音区的呼应,要弹得灵巧一些。音乐要逐渐加强直到最后的(fff),把音乐推向最顶峰。尾声要点:因为尾声进入音乐高潮,在弹奏时要求指尖的力度更加强烈,双手交替弹奏,这时须加上上身的动作,上半身前倾并要求放松,将全身的重量转移到手指上,把力量沉下去,尽量满足音乐中的音量要求。 八度弹奏时,手掌要有一定的紧张度,小手可以靠手对琴键的反弹力来获得力量,指尖与手掌支撑住,为了获取更大的音响效果,还可以把这一地方稍弹得跳一些,靠反弹力获得更大的爆发力。易出现的问题:因为117122小节处,旋律在右手上,左手为伴奏,要注意左手不能太强。123132小节时,又变为双手的交替演奏,在双手交替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力量的均匀,只有双手动作均匀了,弹奏的声音才能均匀。左手在远距离的跑动时,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弹得干净、清晰,不能忽视力度。左手的低音区和弦要弹出浑厚,辉煌的效果。音乐是逐渐热烈,注意力度的变化,从渐强到fff,最后壮观的结束。六、演奏技术分析一、奏法由于该作品对比强烈,情感丰富,因此,不同性格的段落与声部,应当选择与其相对应的触键方法和演奏技巧。 (1)、颗粒性弹奏法 在弹奏曲目时,除乐曲中第二部分的十六分音符外,其余十六分音符都用轻巧的颗粒奏法来演奏。(例如:乐曲的呈示部,表现的是谷粒四处飞舞的样子,在音乐表现方面一定好处理好,这里需要使用轻巧的,有弹性的颗粒法来弹奏,展现出谷粒颗颗饱满四处飞扬的情景)。因为这些音符所表现的音乐是热情的,要求声音有颗粒感,饱满,触键敏感,富于弹性。在弹奏时注意手指应当稍微绷紧,指关节要有足够的支撑力,把力量集中到指尖,弹到“点”上。虽然属于非连奏,但在气息上要求连贯,做到“音断,气不断”。右手有许多分解八度的地方,要随时注意保持好手腕放松,手掌关节不能凹下去,把架子撑好,通过摇腕,运用手臂重量,突出上声部旋律,小指要有力,弹到“点”上。左手有许多固定八分音符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应注意贴键盘,均匀、准确、轻巧弹奏,一定要做到把好位置,找好规律。加强技巧性与熟练性的练习。 (2)、连奏连奏要求的是平稳而柔缓,同时要配合乐曲的音乐表现如渐强渐弱等,都是需要同时注意的。第二部分的歌唱性决定了不能选用颗粒性弹奏法。左手好似“男中音”的主旋律弹奏时要深触键,运用手臂重量往前“推”,随着音乐情绪的起伏变化调节臂重,以及触键的深浅。在练习连奏时手部是不能完全放松的,而是要用指腹来弹奏,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掌的转动,进行平稳地弹奏。特别要要注意重力的转移,不要急着拿开弹过的手指,可以放缓一点,好像粘连感觉,连奏通常都是有呼吸点的,不能忽视连线断开的地方,要保持抒情的歌唱性,使乐句更加连贯、如歌。右手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要十分细致、轻柔下键。贴近琴键,控制指尖及掌部,使声音整齐的发出。 二、踏板的运用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重要的内容,是最具个性的部分。踏板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不同的演奏者踏板法运用不同,甚至同一个演奏家也会在一次演奏中使用不同的踏板法,由于作品中情感和音响效果的需要,可以合理地运用踏板。延音踏板的分类和该曲中的运用:1、重音踏板在强拍上踩下,和弦发生改变时更换踏板。这种踏板一般用于强调节奏特点的音乐中,大多使用在活泼欢快的乐曲、节奏感强的舞曲、或者音乐中所强调的重音等。这种踏板踩下可以产生泛音共鸣的作用,可以使音量增大,音色更为饱满,从而营造更为丰富的音响效果。例如:在117132小节的尾声时,要强有力的弹奏和旋与八度,这时用如果不加踏板是达不到音乐所要求的热烈效果的。在这些部分加上重音踏板能起到增加音响效果的作用。但一定要遵循换和弦就换踏板的原则,以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