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解读终极修正版.ppt_第1页
古代诗文解读终极修正版.ppt_第2页
古代诗文解读终极修正版.ppt_第3页
古代诗文解读终极修正版.ppt_第4页
古代诗文解读终极修正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1,古代诗文阅读 分析及备考策略 平度市第九中学 付振丰,60,2,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具体考查了4个能力层级(36分),60,3,60,4,2008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60,5,2009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5分),60,6,20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 怆恨(li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60,7,20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 上片或下片。(4分),60,8,2010年海南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 什么意思? (5分)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60,9,20082010年高考诗词考查分布情况,60,10,诗歌鉴赏,60,11,分析诗歌鉴赏出题特点: 1.考查面进一步扩大。 2.唐宋诗词依然是首选。 3.在诗歌题材保持多样化的前提下,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内容是主体。 4.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呈现强化态势,其他方面也不可忽视。,60,12,方法指导: 一、了解古代诗歌所写内容的大体分类。 二、应懂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 三、学说“行话”,规范术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60,13,应考策略: 一、设身处地。王安石云: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鉴赏诗歌即是求思之深、感之切、心之近。 二、运用想象。想象只要合理,不妨大胆,再大胆些,这符合诗歌自身的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通过想象,补出诗人未尽之言,未明之景,未完之意,未诉之情。 三、迁移所学知识。 自初中以来,我们的学生所学的诗歌不算少了,对诗歌的了解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同为诗歌,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题材相同,内容相同,未必不会有相同的写作技巧,相同的情感表露以及相同的意境氛围。 四、重点关注尾句。一般诗歌在结构上是前面写景叙事,尾句则画龙点睛地抒情言志。,60,14,名句名篇考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6分) 我们看看近三年考查的试题,60,15,2008年山东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2)江畔何人初见月?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知我者,谓我心忧; , 。(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4)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60,16,2009年山东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_,夕死可矣。”(论语 里仁) 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_。(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_!(李清照声声慢)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王勃腾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_。(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_。(杜甫偶题),60,17,2010年山东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个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 _, _ _。(李密陈情表) (2)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_ 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逃之夭夭,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_!(白居易琵琶行),60,18,2010年广东卷: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孟子 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杜甫登高) (3)_,_。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苏轼赤壁赋),60,19,2010年海南卷: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60,20,60,21,名言名句备考策略: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根据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进行复习,复习备考时,千万不能脱离教材。 2、抓住关键,掌握字形。有些通假字需要牢固掌握,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些字形需要靠意义来区别,且不可死记硬背。如“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解释为作为异乡之客;强调区分形近字如:“渺沧海之一粟” 3、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复习过程中把要求背诵的内容分割成小块,每天记三五条,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定期检查,不断强化,进而牢固掌握这部分内容。,60,22,附:苏教、鲁教、人教三个版本都有的古诗文: 滕王阁序陈情表雨霖铃 赤壁怀古琵琶行蜀道难离骚登高京口北固亭怀古锦瑟 劝学师说兰亭集序鸿门宴沁园春长沙声声慢 另外,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诵读的篇目: 逍遥游阿房宫赋赤壁赋氓虞美人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定的50篇背诵篇目。,60,23,高考文言文分析 客观题:12分 主观题:10分,60,24,(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08年山东高考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60,25,解析与启示该题考查的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是B. “饵”字是名词用如动词,给吃的意思:“值”是适逢、遇到的意思:“恶”是怎么、哪能的意思:“颐”是脸颊、脸腮的意思。 其中“恶”字是新课标规定的120个常见实词之一。“值”和“颐”都是古文中的常见字,其释义也很通俗,“饵”字涉及到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考生将之放到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中也不难理解。作为一道考查基本知识的题目,启发我们,在实词的复习中,要重基本词汇的积累,熟练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60,26,09年山东高考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 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解析】过:错误。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60,27,10年山东高考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分析】卒,通“猝”,仓猝,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60,28,总结: 1.从对文言实词近三年的考查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就是选择解释有误的一项。这也符合了我们在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样的考查方式也就是为了降低对学生的考查难度,三个正确的选项对于学生阅读整篇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文言文的阅读。 2.词类活用的考查不仅仅在翻译中可能出现,在文言实词的考查中也是重点考查内容,比如说08、10两年中“饵”和“客”。 3.结合语境,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我们可以发现文言实词的考查不回避热点,都是在平时的课文的学习中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知识积累中要加强落实。,60,29,(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08山东高考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遂家焉 / 乃实告之焉 “于之” / “他” B.将何作 / 何复尔 “什么”/“为什么” C.不辞而还 / 裂之衣而束之 都表修饰作用 D.群扶以归 / 欲劙颈以塞责耶表 修饰的连词/表目的的连词。 答案C,60,3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是B. 本题所考四个虚词,均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范围之内,所涉及到的义项也是最为普通的,没有过多为难学生。 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文言虚词的复习中,要重基础,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虚词的典型用法,不要去涉及偏僻的虚词及用法,也不要去搞些没有定论的虚词的用法。,60,31,09年山东高考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 攻原得卫者 / 假舆马者 B 待公而食 /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 若属且为所虏 【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60,32,【分析】 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 B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可采用代入法,把课本中较熟悉的意思带入原文中的句子,再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60,33,10年山东高考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B 、遂言甫于朝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当期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D、听其招募 以勇气闻于诸侯 其皆出于此乎 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60,34,总结: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典型用法。这也要求我们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60,35,(3)筛选文中的信息 08年山东高考题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D )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移时怀饼来食兄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 B. C. D. 答案D,60,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是C.第句交待的是塾师被张诚孝悌之心感动,不再阻止他帮哥哥打柴,不属于直接表现兄弟情深的。第句交待的是张讷自刎不成被救回家之后伤痛的情况,只是一种客观陈述,不能表现兄弟友爱之情。其它四句均能表现出兄弟友爱之情。用排除法,可以最快选出D项。 此种类型的题,一要注意审题,比如此题中的“直接”二字就极为重要,不能抓住这两个字,就会迷失方向。再者此类题要明确方向,“兄弟情深”就是核实题中涉及到的各句话的标准,断不能目标模糊,似是而非。在平常复习中应训练学生用排除法解决问题。,60,37,09年山东高考题,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B ) 遂罢兵而去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故人来,方与之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欲捕彘杀之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 B. C. D. 【解析】并非直接体现诚信。,60,3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围绕“直接体现诚信”加以筛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对应。可先找出不直接体现诚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题中并非直接体现诚信,由此可排除ACD选项。,60,39,(10年山东高考题) 11.以下六名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率皆市中窭人予不知操兵者 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权贵人俱不习兵 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诸路援兵不至 A. B. C. D. 【试题分析】是说权贵人。是申甫死后。,60,40,总结: 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60,41,(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08年山东高考题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答案B,60,42,09年山东高考试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答案】D.“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60,43,10年山东高考试题 12.下列对原谅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颖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常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中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试题分析】C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60,44,总结: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是C. 分析综合能力,它包括筛选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也包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速读原文后,把握文章的大意,并将各项所涉及到内容一一回头在原文中落实,分析比较各项与原文的差异,然后做出选择。如08题中原文本中明确说明“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这表明面饼不是张诚自己做的,所以可以轻松选出B项。,60,45,海南2010高考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 B. C. D.,60,4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60,47,广东高考考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上语诸将曰 谈论(告诉)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抛弃,舍弃)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知道) D噫!我固无恙 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B ) A今俞瑱得之 (代词,代指居庸关) 乃令吴玉守之(代词,代指居庸关) B. 利为彼有(介词,被) 宜为报仇(介词,替,给) C降家皆为上所杀 (介词,被) 几为所误(介词,被)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介词,在)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介词,在),60,48,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D )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60,49,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60,50,文言文翻译分析:,60,51,08山东高考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5分) “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5分) 答案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有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60,5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力层级是B级。句中“无论”是两个单音词,“樵”是名词用作动词,“归”是使动用法。句中“夫”是句中助词,不能与人组成双音节词“夫人”。 08年的翻译题目个数为两个,考查的句子较长,这样设置有利于考查一句话的完整意思,也更有利于考生在理解句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信”和“达”。08年文言文选材是文言小说,情节性强,更贴近生活,其中作为考题的对话也更容易通过情节发展来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08年山东卷的文言文翻译题难度不大。文言文翻译顺带考查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 “归之(使动用法)”等,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不能忽视本知识点的相关训练。,60,53,09年山东高考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2)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3)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答案】(1)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 (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