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中学教学楼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楼设计【含CAD图纸、说明书】
某某中学教学楼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楼设计【含CAD图纸、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编号:210754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5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7-21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含CAD图纸、说明书
中学教学楼设计cad
中学教学楼设计cad图纸
土木工程专业
中学教学楼图cad
CAD 图纸
土木工程教学楼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 15 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10年2月18日2010年5月30日二、实习地点小区工程项目部三、实习岗位 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完在校期间全部理论课基础上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深入建筑单位查阅资料、听取讲座、参与实践与管理,了解我国建筑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全部程序,全面系统地熟悉工程建设企业的性质、作业特点,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运作模式;收集建筑工程的政策、法规及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设计掌握一手资料。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整合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深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和实务工作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一)实习概况本工程为龙城知春小区40#-47#商业楼,系九巨龙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由济宁市九巨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位于泗水县济河路南和圣源路东龙城知春小区内。本工程砖混结构,底层为半地下室,层高2.18m,一五层为住宅,层高2.9m,基础垫层为C15素混凝土,基础为C25钢筋砼条形基础,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墙体采用MU10烧结煤矸石砖,楼面、圈梁、构造柱、楼梯及屋面板为C20现浇钢筋砼。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内门为夹板门,入户门为钢质安全门;混合砂浆内墙,普通内墙为白水泥腻子两遍,乳胶漆两遍;保温外墙,五层刷外墙乳胶漆两遍,五层以下为面砖外墙;厨卫间为面砖内墙;公共部位水泥砂浆楼地面,厨卫间为防滑地砖地面,普通室内地面为水泥砂浆压光地面;屋面为TS-C高分子防水卷材,斜屋面挂贴屋面瓦。本工程建筑现场地平坦,交通方便。水源、电源已通至现场,道路已开通,已具备开工条件,施工期间保证安全施工,施工现场全部按现行施工达标规定执行。全部过梁提前预制,或购买成品构件,现场设混凝土搅拌机两台和砂浆搅拌机两台,供工程使用。砖、灰、砂、石等材料需用量计划按时运抵现场。施工用水、电建设单位已接通,可满足需要,排水及雨水可就近引入城市管沟。施工用劳动力及专业技术工人满足施工的正常开展。四、毕业实习内容2、工程概况为期一个多月的毕业实习,我是在公司项目部进行的。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和熟悉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在施工现场,我先了解了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况,熟悉了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施工环境,亲眼看到了各种工艺的施工过程,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由于实习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时间,我只看到了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基础工程和屋面等部分都没能亲眼所见。下面我将对工程的实习中学到知识做如下介绍:2.1 工程简介序号项目内容2.2 工程特点梅东拆迁安置小区I期、II期工程,位于南太湖梅东区,总建筑面积 54700平方米,地上6层砖混结构,层层高2.9米,檐高18.6米,基础采用筏基,抗震设防为7度。(二)施工组织概述1.施工条件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已经完成。工程所处位置交通方便,有利于物资、设备供应。工期要求较紧, 在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关键线路的潜力,各工序的穿插要紧凑,工序施工时间尽量压缩。2.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本工程计划工期 335 天,计划开工时间为 2010年1月15日 ,计划2010年10月30日交付使用,水、暖、电安装工程的管线预留、预埋等穿插在土建施工中,施工中,土建专业安排月、周进度计划,其他专业要随其安排相应的计划,如遇特殊情况需及时修正调整,确保不耽误总工期。2.1施工顺序及验收安排本工程本着先基础、后地上、再装修的原则进行施工,结构施工分四步进行验收,分别为基础结构第一次、主体13层验收为第二次,主体结构46层为第三次,装修及水暖安装完成后组织最后竣工验收。主体13层验收后可进行13层室内抹灰,待46层主体验收后进行全面装修。2.2 保证工期的计划措施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明确进度目标,合理安排各工种、各专业间的交叉作业,主体结构按时封顶。由生产副经理负责实施进度计划,严格各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现场各分包单位由总包统一协调管理,以保证交叉作业的有序进行。项目经理部与分包队伍签定工期合同,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加强科技成果的大力推广应用,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2.3 结构施工期间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人数进场安排1.普工30开工时一次进场,以后逐渐减少2.钢筋工20开工后5天一次进场3.木工50开工后陆续进场4.混凝土工20开工后一次进场5.瓦工60开工后进场6.抹灰工80开工后60天进场7.架子工12开工后30天进场8.机械工2开工时进场9.电焊工2开工时进场10.水电工20开工后陆续一次进场11.其它10开工时一次性进场2.4 主要检测设备计划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功率或容量数量性能自有或租赁主要机械设备1.塔吊QTC-40C30KW2良好自有2.龙门架3T7.5KW2良好自有3.机动翻斗车1T柴油机2良好自有4.混凝土搅拌机JS-50022KW1良好自有5.砂浆搅拌机JS-35020.3KW4良好自有6.电焊机BX3-30015.9KW2良好自有7.对焊机UN1-7575KW1良好自有8.卷扬机JK-2.07.8KW2良好自有9.钢筋切断机QJ40-15KW2良好自有10.钢筋弯曲机W40-13KW2良好自有11.蛙式打夯机HW1702.8KW4良好自有12.插入式振动器HZGX-501.1KW6良好自有13.平板振动器H21X27.5KW2良好自有14.木工机械MI-1054KW2良好自有15.潜水泵1001KW2良好自有16.建筑电气工具套1良好自有主要检测仪器17.经纬仪J-21良好自有18.水准仪S32良好自有19.磅称2良好自有20.质量检查尺2良好自有21.混凝土试模6良好自有22.砂浆试模4良好自有23.坍落度筒2良好自有3.施工平面图布置项目部生活区设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将按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要求,高起点、严要求修建临时办公用房、水泥库、木工棚、搅拌机棚等,统一布置,规划管理,做到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3.1临时用电:现场按设备设置三个回路,钢筋棚设置一个回路,其它动力设备设置一个回路,照明设施设置一个回路。所有供电线路均采用三相五线制的五芯电缆,所有供电系统都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所有设备均采用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保护,所有主线路电缆埋地敷设。3.2临时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用于混凝土拌制、搅拌砂浆、养护、装修、清理等工作,故临时用水按消防水量计算,选用管径为100mm的镀锌钢管作为引用总管,分管采用管径50、管径25接至各用水点。穿越施工道路处采用埋管处理,并沿总管方向设置两个消防栓。3.3现场道路布置:在现场内布置临时道路通往办公区、施工区,道路做法为基土夯实,垫100厚碎砖垫层,面层为150厚C20混凝土,道路宽度6米,高出四周100,并设坡度,一侧设排水沟。4.施工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项目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及经营副经理组成,主管技术、质量、安全、经营、成本和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工程的领导、指挥、协调、决策等重大事宜。4.1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其余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经理部下设六个工作组,各工作组职能如下:4.1.1工程组:负责制定落实生产计划,完成工程量的统计,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生产计划、安全文明施工及劳动力、工程质量等各种施工因素的日常管理;4.1.2安全组:负责安全防护、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工作。4.1.3技术组:负责编制和贯彻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洽商变更,汇集整理工程资料,组织物资检验和试验,检查监督工程质量,调整工序矛盾,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4.1.4质量组:负责施工质量程序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编制、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4.1.5物资组:负责工程物资和施工机具购置、搬运、贮存,编制并实施物资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各种物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施工机具等,并负责材料标识及发放工作;4.1.6核算组:负责编制工程产值报表,计算工程量,日常财务管理,工程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分包合同管理等工作。4.2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主任工程师经营副经理工程组安全组技术组质量组物资组核算组各 分 包 单 位4.3 施工生产协调安排4.3.1建立包括业主、设计院、监理、质监、各协作施工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负责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协调组织,排除障碍,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4.3.2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预算,确保施工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顺利进行。4.3.3施工前进行各专业图纸会审,将存在的问题及早处理,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使施工操作人员熟悉设计施工意图。4.3.4服从监理工程师的施工协调指挥,各专业工种的隐蔽工程实施全签制,防止遗漏。(三)主体工程施工这次实习在施工现场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主体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以下我从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和砌体工程这几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资料来分别叙述。1.钢筋工程1.1钢筋进场后,要有厂家的合格证,并由材料检验人员进行抽样复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工长在下料前要进行放样,复杂部位做出细部大样,经技术组审核无误后方可加工。1.2圈梁、构造柱钢筋绑扎圈梁、构造柱钢筋搭接长度为50 d,柱的主筋为4根时可齐头搭接,四根以上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接头位置箍筋要加密,箍筋与主筋交叉部位采用十字扣绑扎。构造柱采取点焊措施进行定位,防止偏移,构造柱与圈梁相交部位,梁的主筋应在柱的主筋内侧。箍筋要作成135度弯钩,开口位置相互错开,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 d。圈梁遇门窗洞口时,底部加筋,长度为洞口宽700。1.3梁板钢筋绑扎板筋绑扎前,在模板上逐根弹上钢筋位置线,下铁弯钩向上,上铁弯钩向下,板的主筋和分布筋起点位置距支座距离为50,板的主筋应在梁的主筋之上,级钢筋的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 d,板上洞口加筋均在板的下部,板的长跨下铁应置于短向下铁之上,马凳铁高度要根据板厚制作,马凳铁的下部应刷防锈漆。梁板下铁钢筋接头位置在距支座1/3范围内,上铁钢筋接头在跨中1/3范围内。1.4钢筋的调直采用冷拉法,冷拉率不得大于4%。2.模板工程2.1本工程模板,圈梁、构造柱、楼梯均为现浇结构,构造柱、圈梁主要采用普通钢模,部分现浇梁采用竹模、木模制作成的定型模板,楼板采用12mm厚竹模为底模,主龙骨采用100100木方,间距为1.5米,次龙骨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0.4米,竖向受力支撑采用U型托支撑,对跨度大于4米的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千分之三,为防止模板漏浆,在大于2mm的缝隙内加塞海绵条。竹模板锯口刷白漆以防进水膨胀变形。对于大体积梁和墙体,为防止模板变形,中间采用自制的对拉螺栓加强模板的牢固性。2.2模板拆除圈梁以及柱的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并保证拆除模板时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拆除顺序为先拆主龙骨、再拆次龙骨,拆掉第一块模板后再逐渐拆除,不可大面积同时拆除。拆下的模板不能对楼层形成冲击菏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分散堆放及时清运,模板拆除时一定要达到要求的强度。拆除前工长应向技术、质量组申请,严禁私自拆除。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应在钢筋、模板等施工完毕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3.1原材料的计量商品混凝土的骨料用配料机进行计量。配料机的计量器具应该由检验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后方可进行;在雨季,砂石料的含水量较大时,应适当调整用水量,袋装的水泥以袋的标示重量为准,并定期抽查,散装水泥则用电子螺旋输送器计量。3.2混凝土的浇筑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的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柱的浇筑应一次完成。浇筑前先用手电筒进行检查,对钢筋较密处应做适当调整,防止卡住震捣棒。浇筑前,应在底部铺1015mm厚同等强度无石子的砂浆,从下向上逐渐振捣,振捣工应掌握好振捣的深度,防止露振。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3.3施工缝的设置施工中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留置原则为:a、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的板边的任何位置;b、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c、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达到1.2Mpa 以上,在已硬化的混凝土的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的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并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3.4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4.砌体工程4.1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场后,按烧结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为一检验批,抽检数量为一组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4.2砖砌块在砌筑前应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干砖不得上墙,冬季施工时不浇水,但要适当增加砂浆的稠度;4.3砌筑前要按规定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标高要一致,排砖时为了使窗间墙排成好活,把破活甩在中间或不明显的位置;4.4墙体采用一顺一丁组砌方法,砖柱严禁采用“包心”砌法,灰缝厚度一般为10,不小于8也不大于12,370墙必须双面挂线,采用“三一”砌砖法,砂浆要随拌随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外墙转角处要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留槎长度不小于墙体高度的2/3,隔墙和施工洞等不能同时砌筑时,砌筑时应留阳搓并按规定加设拉结筋。4.5 木门口两侧应预埋木砖,预埋时应大头在内,小头在外,作好防腐处理,洞口高度在1.2M以内,每边放二块;高度在1.2-2M,每边放三块;高度在2-3M,每边放四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块砖,中间均匀分布,各种预留孔洞,应事先预留,不得事后剔凿。4.6 构造柱做法:砌筑前应先弹出构造柱的边线,马牙搓先退后进,随时进行吊靠,保证尺寸准确,不得任意进退,挤压钢筋。(四)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虽然目前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已经是非主流,但仍然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抗震构造柱嵌固在墙体内, 通过拉结筋与墙体联结, 提高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整体刚度, 但在施工中如不注意施工质量, 不但起不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 相反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给安全使用留下隐患。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我下面就几种质量通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有关的防治措施。1.构造柱轴线位移及主筋错位产生构造柱轴线位移或上部箍筋松动、主筋错位的原因是: 砌筑砖墙时, 马牙槎退进尺寸控制不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倾斜, 砌筑砖墙时砖墙随构造柱钢筋骨架移动; 构造柱截面尺寸留置过大, 使钢筋骨架上部倾斜或有较大的自由度; 构造柱模板安装不牢固, 产生跑模或胀模; 在灌注造柱混凝土时, 没能调整好钢筋骨架的位置等。在砌筑砖墙时, 要准确预留构造柱位置。每层放线都要用经纬仪弹出轴线, 并给出构造柱预留位置定位线,以便用吊线法检查构造柱预留位置是否正确。根据规范要求在砖墙砌筑中, 马牙槎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 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在砌筑砖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钢筋骨架, 避免碰撞和随意扳弯钢筋。马牙槎通常采用“退四皮砖进四皮砖”的方式砌筑, 拉结筋应安装在进槎上面, 并与构造柱主筋绑扎, 以固定主筋位置(见图2)。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前, 应首先校正钢筋骨架位置, 牢固安装模板, 特别应注意加固投料口处的钢筋。构造柱轴线的位移应在混凝土灌注前纠正, 可用剔除部分进槎的办法来纠正偏差。构造柱主筋错位现象一般是灌注混凝土时造成的, 其主筋变形多发生在下柱柱顶的较小范围内, 当主筋错位较小(40 mm ) , 不致影响楼板安装及装饰工程施工时, 可结合马牙搓的第一步退搓, 将主筋按ab16 的角度在其根部弯折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见图3)。当主筋错位较大( 40 mm ) , 影响楼板安装及装饰工程施工时, 应凿除下柱柱顶混凝土, 将下柱主筋在楼层标高下以ab16 的角度弯折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 重新灌注下柱柱顶混凝土(见图1)。图1凿除混凝土的处理方法图2构造柱与砖墙联结图3不凿除混凝土的处理方法2. 构造柱烂根断柱构造柱根部和施工缝夹有砂浆、砖碴等其它杂物,形成烂根断柱。构造柱烂根断柱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第一, 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 将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到楼板上标高位置, 模板拆除后, 安装楼板并砌筑砖墙。因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到楼板上标高位置, 避免了构造柱根部出现柱坑, 使因砌筑砖墙掉落在构造柱根部的砂浆、砖碴等其它杂物便于清理。第二, 在砌筑砖墙时, 结合马牙槎的设置, 将第一步退槎的齿深改为12 cm , 进槎采用第一皮砖进6 cm , 再进12 cm 的方法或将第一步退槎的第三、四皮砖的外角剔除, 以增大构造柱根部和施工缝处的清掏口。3. 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主要发生在外墙, 特别是外墙转角留槎处的接搓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砖墙砌筑后不久便灌注构造柱混凝土, 此时砖墙强度较低, 不能抵抗新灌注混凝土产生的侧向压力; 构造柱外砖墙按规范要求砌出马牙槎, 因组砌方法尚不统一, 且组砌方法不尽合理, 造成砖墙通缝, 降低了砖墙的拉结能力。其次, 不按规范规定设置拉结筋, 拉结筋位置不正确, 伸入墙内长度不足或数量不够, 使砖墙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产生鼓肚和灰缝开裂。在砖筑砖墙时, 要采用合理的组砌方法以避免形成通缝。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见图1) , 并保证其数量和在砖墙内的锚固长度, 特别要注意外墙转角处拉结筋的设置。在灌注混凝土时, 宜将混凝土分段分层灌注, 分层振捣, 避免重复多次振捣, 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及砖墙并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4. 构造柱钢筋外露由于构造柱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较差, 钢筋绑扎不够牢固; 砖墙砌筑前和砌筑过程中, 不注意钢筋骨架的保护, 使钢筋骨架弯曲变形; 灌注混凝土时, 采用料斗集中下料或远距离侧向投灌混凝土, 使钢筋位置偏离, 产生露筋或保护层过小的现象。要提高钢筋绑扎这一工序的施工质量。为了提高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刚度, 钢筋绑扎应采用十字花扣、反十字花扣等方法。由于构造柱多为砖包柱, 在安装拉结筋时要将拉结筋与构造柱主筋绑扎, 以固定主筋位置提高钢筋骨架的刚度。当构造柱与墙体单向联结或双向垂直联结(两相邻面有墙体) 时, 其它侧面应设垫块。在砖墙砌筑前和砌筑过程中, 应避免施工机具和进行其它工序时的外力碰撞。在灌注混凝土时, 要注意保护钢筋骨架和钢筋位置。5. 构造柱蜂窝、孔洞构造柱混凝土灌注时, 由于拉结钢筋绑扎位置不正确; 构造柱钢筋、圈梁钢筋和砖墙拉结筋交织在一起, 钢筋密集, 间距较小, 给混凝土灌注带来困难; 混凝土级配不合理, 粗骨料粒径过大, 使粗骨料卡在钢筋上;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 产生离析现象; 模板安装质量不好, 跑浆漏浆; 灌注、振捣混凝土没有分层, 造成构造柱出现蜂窝、孔洞。砌筑砖墙时, 要按图1 正确安装拉结筋。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前, 应首先检查模板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钢筋位置是否正确, 以免出现胀模、漏浆和钢筋位移。灌注构造柱的混凝土配合比要严格控制, 坍落度可适当加大, 一般以5 7 cm 为宜, 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最大不宜大于20 mm ,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以减少混凝土离析现象, 确保混凝土密实。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应分段进行, 每段灌注高度不宜大于2 m。每次振捣层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插入长度的1.25 倍。五、个人实习见解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些天的经历,确实学到了许多实在的东西,也思考了许多问题。此次在施工现场实习,能亲眼看到各个班组的施工过程,能亲耳听到技术人员针对某某问题的讨论,能亲身参加工程的例会,这些使自己对于工程管理的基本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马上踏上工作岗位作了很好的热身。在公司的短期学习,独自代表公司去参加开标会议,熟悉招投标的具体流程和相关法律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核对工程量等等,都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以下就为这次实习的一些收获、认识和感想:通过这次实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以消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具体的施工程序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巩固了理论知识。比如说对于钢筋加工的过程,构造柱钢筋的绑扎,从前只是听老师讲解和书本上学习,但对于具体操作并不清楚。这次在现场亲眼看到了以后,将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就很直观,印象特别深刻。实习中还加强了CAD和电子表格EXCEL在工程中的运用,这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2.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实际施工操作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一定相符合。比如:一根宽400的梁其下部钢筋为1232 6/6,在理论上要求保证钢筋间的最小间距25,但在实际操作时是因为某处钢筋太多而往往办不到。这就需要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出适当的变通。我们必须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多东西虽然说都在课堂上学过,可我们还没有学精,没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资本,不能够学以致用。不管将来从事施工或者预算,都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发问,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广泛收集信息。我们生活的四周,许多东西都是值得去学习去思考的。因此,我们需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上站稳脚跟。六、个人实习体会1.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信息缺乏,管理力度不够,建筑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在实习现场,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施工准备不足,道路以及临时设施都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没有采取雨季施工措施,钢筋不注意保养,浪费严重等等。相信随着制度的发展完善,各种问题都应该会解决和避免的。2.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给自己作一个好的定位,不要自恃甚高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踏实,创造出价值才有所收获。对人应该热忱,处理好周边的关系。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在建筑行业这个大圈子里尤其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并且我们还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懂就问,态度要诚恳,让别人愿意将自身的积累传授于你。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是自己不断发展。3.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尤其对于招投标、预算人员。因为一点点小的失误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封标时没有按照招标要求或者少签一个字少盖个章,因为这样的原因被废标,就算公司领导不责备,自己心里也承受不起。所以每次拿到招标文件以后一定要仔细看清楚每个条款和要求,将重点提出来编成投标注意事项以便一目了然。对于一些文字性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一定要熟悉,平时应该多看多记。只有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办事,有法可依才不会被淘汰出局。毕业实习结束了,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确是充实而快乐的。提前感受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使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心理准备也充满了向往和自信。在实习过程中,也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学习即将结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需要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15 -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在工程中测量方面的实习报告土木工程测量是学习土木专业学生的一项技能。在毕业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在学院的组织下,我在山东济宁泗水龙城知春小区进行了为期40天的土木测量工程测量实习。土木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项功,是学习土木专业学生的一项技能。在大学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能得到这样的练习是很难得的。一、概况本人在泗水龙城小区主要在小高层及多层方面进行实习,测量方面的实习主要考虑工程的平面布置及长度、尺寸变化等的影响,减少累积误差。1、测量内容及控制目标本人具体的测量内容为施工放样与轴线控制,水准测量与标高控制,沉降观测等,测量控制目标为:轴线位移:5MM内标高:层高5MM,全高20MM垂直度:每层5MM内,全高20MM内电梯井:长、宽、对中心线+20MM井筒全高垂直度25MM内2、在施工准备方面:主要准备以下工具a、测量器具准备J2级经纬仪1架,DS3水准仪2架,2.5kg线锤4颗,10kg线锤1颗,50M钢卷尺2把,5M钢卷尺5把,塔尺2把,其他如对讲机2副,钢丝线、尼龙线、墨斗等辅助工具。b、人员配备 为保证测量精度,设专职测量技术人员2名,做到定人定机定路线,另配备辅助工2名。c、对前期基准点的接受与校核接受建设单位或桩基施工单位提供的现场基准点和水准点,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对现有基准点与水准点进行必要的复核。二、施工测量a、轴线测量与控制(1)地下室阶段地下室采用龙门桩控制法,即在土方开挖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建立龙门桩测量控制网,地下室土方开挖后用经纬仪将地面龙门桩轴线投测到基坑内,在基坑边再钉立龙门桩,本工程地下室龙门桩考虑在角点两侧基坑边各设立一龙门板,地下室放样即以此为基准轴线,然后用卷尺配合经纬仪定出地下室的外边线。(2)上部结构阶段上部结构轴线测量,采用内控外核法,结合多次复核(多条控制轴线正反校核)。先在建筑物四周设立永久性的基准点,然后在楼层现浇板上,留设150150的预留洞,楼层控制轴线从预留洞用10kg线锤将下层(地下室)控制轴线引至楼面,将经纬仪架在此点上,根据图纸轴线位置,计算出主楼每条轴线交点的角度及长度,然后与外面设置的四点进行复核,以确定该楼面的各个控制点。b、标高控制标高控制首先是水准基点的控制,根据本工程特点,水准基点在东西南北场地边各设一个,打设钢管及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个水准基点控制网,每次引测测量时进行水准基点复测,楼层标高测控时,利用边柱、电梯井用钢卷尺作垂直测量,在楼层用水准仪测设,并对各点进行校核,减少差错。c、沉降观测 在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主要学了以下内容:根据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要求进行观测,基础完工后观测一次,主体每上一层测一次,砌筑阶段每砌完一层测一次,装饰阶段每一个月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内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沉降速率小于0.01MM/d)。沉降观测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以上内容我写在了我日记里,这些内容是要牢牢记住的。在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方面:()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定位及标高情况。()对图纸进行校核。()确定放线精度。()测量设备、仪器确保在有效期内。建筑定位放线:()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依据建筑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座标点。)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布网精度为二级,测角中误差为 12,边长相对误差为 1/15000。)距离丈量方法:距离丈量采用I级钢尺,丈量时必须使用弹簧秤,并进行往返测量。并考虑尺长、温度、倾斜、拉力等各项改正数。具体公式为:(考虑采用标准拉力,则拉力改正数不计)式中:L-丈量时钢尺读数 t0-鉴定时标准温度 L0-实际距离 a-钢尺线膨胀系数 L实-钢尺实际长度 t-测量时实际温度 L明-钢尺名义长度 h-两端高差)角度测设方法: 根据已知的起始方向,用正倒镜法和钢尺测出建筑物的轴线。()建筑物高程控制网测设:高程引入采用原场区内已知水准点进行测设,本工程布设4个临时水准点,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网,控制网的测量采用附和测法。闭合差的要求: L:为附和线路长度。()测设轴线控制桩:根据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桩,测设时以两端控制桩为准,测定该边的控制桩,并校核各桩间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网。三、基础开挖和基础施工放线:(1)基础开挖放线1)根据轴线控制点,按图纸尺寸撒出基槽开挖上下口控制线,基槽上口控制线允许偏差为+50mm、-20mm,基槽下口控制线允许误差为10mm。2)基础开挖接近槽底时,随时跟着挖土机作业进行抄平,及时在基底按3m3m设标高控制点,并在槽壁上测设出标高控制桩。基底标高控制点的允许误差为10mm。(2)基础施工放线:1)做完混凝土垫层、防水及保护层后,检查防水保护层标高。2)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依据,校测建筑物外廓轴线控制桩无误后,用经纬仪以正倒镜将控制线投测在基底防水保护层上,投测允许误差为mm,经闭合校测后,按设计图纸测设出轴线及墙、柱、门窗洞口的位置线。四、结构施工测量:()结构竖向投测:工程采用激光经纬仪天顶内控法进行竖向投测。在每个流水段内设四个内控点,控制点设在首层楼面上,采用20020010预埋铁板做控制点(加活动盖板保护)。二层以上结构施工时,均在控制点上方预留200200方孔,设有机玻璃十字丝接收靶。激光经纬仪设在首层控制点上对准接收靶,照准部进行水平向360回转,当回转圆心同接收靶某圆心轨道重合时即确定了轴线投测点位置,并采用正倒镜法校核。()施工层放线:放线前应在平面上校核轴线,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为:项 目精 度主轴线10 mm细部轴线2 mm墙、柱边线+3 mm门窗洞口线+ 3 mm()高程的竖向传递:1)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保证传递到施工楼层的标高点不少于3个,以便进行互相校核。2)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项 目精 度层 间3 mm总 高10 mm3)各层标高的传递起始点均以首层+50cm控制线为准,以防止层间误差的积累,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经纬仪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层。钢尺丈量时应考虑各项改正数。()钢筋混凝土墙体、柱施工测量:)墙、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用油漆标注,作为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依据。测法是以首层+50mm线为准向上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水准仪一次精平,水平线允许误差为3mm。)柱支模后,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时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上同时测量当观测面为不等截面时,经纬仪必须安置在轴线上,当观测面为等截面时,经纬仪中心与轴线间的水平夹角不大于15装修工程施工测量:()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楼梯间和窗口处进行传递。)测设+50cm水平控制线:+50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允许误差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室内的+50 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 1 mm。防止误差扩大。测表1:项 目精 度 要 求水平线(室内、室外)1 每3 m两端高差小于1 mm。2 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 mm。铅垂线室内经纬仪两次投测校差小于2 mm室外高于1/3000)用水准仪检测地面面层的平整度和标高时,水准仪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大厅应小于5 m、房间应小于2 m。()门窗安装施工测量:)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 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五、屋面施工测量:根据图纸要求的排水坡度,在女儿墙上弹出找坡层的控制线;根据防水卷材卷上立面的高度,在女儿墙上弹出卷材上口位置控制线,以保证卷材上口平齐。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六、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前期准备工作:1)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成,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好施工现场。2)现场工程定位放线工作已完成,场区内的控制网点已设立,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3)开挖边线已用白灰撒好,其范围内的障碍物不影响土方开挖。4)地下管线、障碍物已进行可靠的处理。(2)施工机械的选择:为了加快土方开挖进度,尽量避免或减少气候对土方工程的影响,拟选用2台WD100型反铲挖掘机挖土,20台自卸式汽车配合运土,机械挖土预留300mm厚原土人工清槽。土方开挖总量约为15000m3,总工期控制为10天。土方施工机械数量计算:t=60s;q=1.2m3;ks=1.14;kc=1.1;kb=0.8p=(103600/60)1.20.960.8=552.96m3 (考虑10小时作业)则T=9000/1105.92=8天 按10天考虑运土车辆计算设每台自卸汽车每台班运土方80方,则N=9000/800=12辆,采用12辆可保证土方开挖在10天内完成。(3)施工方案:1)采用2台挖掘机由东向西开挖,槽低标高-11.50m,基槽深度约为7.8m,挖掘机按二步开挖,第一步开挖到2m,第二步开挖到5.8 m,预留300mm厚原土人工清槽,防止基底土受扰动。开挖过程中先抢出边缘土,为护坡创造条件。2)由于挖土期间正处于冬施阶段,故每次挖完土后,必须用草帘进行覆盖,防止基底土受冻。3)挖土过程中测量工配合测定标高,当挖土快接近槽底时,用水准仪在槽底测设33m的放格控制网,并撒上白灰点,以示标记。4)机械挖土、人工修坡,开挖过程中,随时用标杆检查边坡坡度是否正确无误。5)挖土过程中如遇地下水影响,则采用盲沟降水,即在槽底基础以外处沿基础长方向挖排水盲沟,内填碎石,并在盲沟端头设降水井,降水井用砂管埋设,四周填碎石,并派专人定期洗井,防止泥砂堵塞砂管,地下水用潜污泵抽到基槽上外。6)在基坑施工时,在坑上口设置围堰保证场地内的积水不流至坑槽内。7)挖土至设计标高,尽快会同勘测、设计、甲方、质监站、监理等部门共同对基底进行验槽,办理地基验槽手续。以上是我在实践测量实习中得到知识,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师傅的现场的讲解和查阅资料,使我彻底懂得了以前从课本上学的一知半解的知识,使我能够同施工人员面对面在一起,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和解决现场遇到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习,我想说说自己的感想。尽管知识获取是甚微的,但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以后工作中在有好处,如与同事们的相处;在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怎么能让工人服服帖帖的听从自己;工作的时候出现和同事的意见不同甚至发生争吵时怎么样能心平气和的把事情处理好而不伤了和气,只有大家一团和气才能进展。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懂得了,人必须务实点,要么不去做要么把他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我也会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不懈地努力,美好的明天会更好的! 7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目 录目 录 .1毕业设计提纲.4绪论.7本课程设计摘要.81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9 1.1 设计理念.91.2工程概况.91.3设计依据.102 建筑设计.112.1 平面设计.11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112.1.2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122.1.3窗的大小和位置.122.1.4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122.1.5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122.2 立面设计.132.3 建筑剖面设计.13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133 结构设计说明.153.1 工程概况.15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53.2.1 设计依据.153.3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163.4变形缝的设置.163.5 构件初估.163.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163.5.2 梁尺寸确定.173.5.3 楼板厚度.17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173.6.1 基本假定.173.6.2 计算简图.173.7荷载计算.173.8 侧移计算及控制.183.9 内力计算及组合.183.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183.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183.9.3 内力组合.183.10 基础设计.193.11 施工材料.19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194 设计计算书.204.1 设计原始资料.20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204.3 荷载计算.224.3.1 恒载标准值计算.224.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244.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254.3.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304.4 地震作用计算.334.4.1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334.4.2横向自振周期计算.364.4.3 横向水平地震力计算.374.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384.4.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394.5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444.5.1 梁柱端的弯矩计算.464.5.2 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574.6 风荷载计算.594.7内力组合.6148截面设计.644.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仅以一层梁为例说明计算过程).644.8.2框架柱配筋计算.67483节点设计.714.9 楼板设计.724.9.1 B,D区格板的计算.72第一,设计荷载.72恒载:.72第四,截面设计.754.9.2 A, C单向板计算:.764.10 楼梯设计(采用平行双跑楼梯).774.10.1踏步板计算.784.10.2 斜梁设计.794.10.3 平台板设计.804.10.4 平台梁的设计.824.11基础设计.844111 独立基础设计.85b) 基底尺寸的确定.86C) 确定基础高度.87d) 基底配筋.894112 联合基础设计.924.12 纵向连续梁设计.974.12.1 荷载计算.984.12.2 计算简图.984.12.3 内力计算.994.12.4 配筋计算.100毕业设计总结.102致谢.103参考文献.104毕业设计提纲题目:某某中学教学楼副标题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楼毕业设计关键词: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我国网络教学的模式现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目录:. (300字)绪论. (450字)本课程毕业设计摘要-(310字)1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1100字)1.1 设计理念.1.2工程概况. 1.3设计依据.- 2 建筑设计. (2110字)2.1 平面设计.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2.1.2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2.1.3窗的大小和位置. 2.1.4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2.1.5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 2.2 立面设计. 2.3 建筑剖面设计. 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 3 结构设计说明. (3000字)3.1 工程概况.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3.2.1 设计依据. 3.4变形缝的设置. 3.5 构件初估. 3.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3.5.2 梁尺寸确定. 3.5.3 楼板厚度. 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3.6.1 基本假定. 3.6.2 计算简图. 3.7荷载计算. 3.8 侧移计算及控制. 3.9 内力计算及组合. 3.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3.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3.9.3 内力组合. 3.10 基础设计.3.11 施工材料. 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4 设计计算书.(11513字)-4.1 设计原始资料. 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4.3 荷载计算.4.3.1 恒载标准值计算4.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4.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4.3.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4.4 地震作用计算4.4.1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4.4.2横向自振周期计算4.4.3 横向水平地震力计算4.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4.4.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4.5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4.5.1 梁柱端的弯矩计算4.5.2 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4.6 风荷载计算4.7内力组合48截面设计4.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仅以一层梁为例说明计算过程)4.8.2框架柱配筋计算483节点设计4.9 楼板设计4.9.1 B,D区格板的计算第一,设计荷载(1000字)恒载:第四,截面设计4.9.2 A, C单向板计算:4.10 楼梯设计(采用平行双跑楼梯)4.10.1踏步板计算4.10.2 斜梁设计4.10.3 平台板设计4.10.4 平台梁的设计4.11基础设计4111 独立基础设计b) 基底尺寸的确定)C) 确定基础高度d) 基底配筋4112 联合基础设计4.12 纵向连续梁设计.4.12.1 荷载计算.4.12.2 计算简图. .4.12.3 内力计算.4.12.4 配筋计算.5、毕业设计总结.(373字)6、致谢.(260字)-感谢的指导,感谢的协助。九、参考文献(600字)列出引用的全部文献-绪 论本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某某中学教学楼。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书籍,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 毕业设计中期,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建筑、结构设计。在本次毕业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初稿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毕业设计数,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天正、天证结构等绘图软件,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课程毕业设计摘要根据教学楼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该框架结构教学楼。 按照先建筑后结构,先整体布局后局部节点设计步骤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资料、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以及其它部分的设计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其中附有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纵向和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1 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1.1 设计理念教学楼是为人们学习提供最为良好环境的建筑。纵观教学建筑的发展历史,无不体现 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教学楼建筑设计同设计其他类型建筑一样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楼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我对教学楼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本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从设计、结构到服务功能都应做到开放性,以适应时空的变化。(2)紧凑性。教室以及其它辅助用房的空间布置要做到紧凑合理。(3)易接近性。从楼外到楼内,从入口到各个部门,要规划得合理,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引系统。(4)可扩展性。在未来扩展时可灵活延伸,将损失减小到低程度。(5)舒适性。在环境、通风、温湿度、光线等方面要柔和、协调,尽量借用外部的自然环境。(6)环境的稳定性。(7)安全性。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不仅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更加人性化。(8)经济性。把建设和维护一座教学楼所需要的经费和人员控制在最低限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完成了建筑设计这一环节,合理的选择框架,并为以后的结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 工程概况本设计教学楼用地755方米,红线范围为50m20m。该地段地势平坦,环境较好,在选址和环境营造方面,注意自然景色的优美,也重学习环境各交通条件的因素,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比较适合教学楼功能的充分利用。 根据设计资料的规划要求,本教学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门卫室,教师休息室,大教室,小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计标高:室内外高差:450mm。墙身做法:墙身采用250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内粉刷为混合砂浆打底,1:.:3面层厚5mm, 内墙涮两度乳胶漆,外墙贴砖。楼面做法:楼面(大理石楼面),100厚现浇钢筋砼楼板,打磨刮两遍腻子,涮两度乳胶漆。屋面做法(上人屋面):见建筑设计部分。门窗做法:塑钢窗和木门。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建筑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表1 地质资料岩土名称土层厚度(m)层底高程(m)承载力特征值aka(Kpa)杂填土0.5-0.580粘土1.3-1.8280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为0.30s,勘测时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基本风压:0 =0.40KN/m2雪压:0.3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上人屋面活荷为2.0KN/m2,走廊、楼梯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KN/ KN/m2。1.3设计依据(1)土木工程教学楼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土木工程教学楼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2 建筑设计2.1 平面设计该建筑物总长度为54.3m,总宽度为34.5m,共三层,总建筑面积为4019m2,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图2-1 建筑平面图2.1.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设备的因素决定的,本建筑物为教学楼,主要使用房间为教室,各主要房间的具体设置在下表一一列出,如下表:表2-1 房间设置表序号房间名称数量单个面积1大教室3675.32小教室543.23教师休息室543.24门房110.85储藏室110.87洗手间543.22.1.2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房间平面中门的最小宽度是由通过人流多少和搬进房间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的,如果室内人数多于50人,或房间面积大于60 m2时,按照防火要求至少要设两个门,分别设在两端,以保证安全疏散,在进出人流频繁的地方,应使用弹簧门。教室设置两扇900宽的门,门扇开向室外。为了在发生危险时便于疏散,正面大门采用两扇宽为1.8m的双扇门,走廊两端的采用0.75m的双扇门,均向外开。2.1.3 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是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明是否充足。各类房间照明要求是由室内使用上直接影响到室内是用上精确细密的程度来确定的。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的采光面积比来初步确定或检验面积的大小。教室采光面积比为1/61/8,走廊和楼梯间大于1/10。教室采光面积比为,在范围之内楼梯间: 均满足要求。2.1.4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通常根据各种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是用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建筑物中公共服务的卫生间应设置前室,这样使得卫生间比较隐藏,又有利于改善通向卫生间的走廊或过厅的卫生条件。为了节省交通面积,并使管道集中,采用套间布置。在本设计中,每层大约有400人上课,按规范规定:男卫生间:大便器 5具/80人,设5具;小便器1具/40人,设10具;女卫生间:大便器1具/40人,设10具;洗手盆 :1具/200人 ,设2具。2.1.5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走廊的应符合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约为500600mm。由于走廊两侧设房间,走廊宽度采用3000mm,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层数五层,走廊通行人数为60人,防火要求最小宽度为1m,符合要求。楼梯是房屋个层间的垂直交通部分,各楼层人流疏散的必经通路。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梯段的宽度通常不小于1100mm1200mm。2.2 立面设计结构韵律和虚实对比,是使建筑立面富有表现力的重要设计手法。建筑立面上结构构件或门窗作用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给人们在视觉上得到类似音乐诗歌中节奏韵律变化的感受效果。在本设计中,正立面中所有的窗尺寸都是一样的,给人以特别整齐的感觉!房屋外部形象反映建筑类型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美观问题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同时,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道路、原有的建筑物以及绿化等基地环境,也是影响建筑物立面设计的重要因素。2.3 建筑剖面设计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防止墙身受潮,将使内地坪提高到室外地坪450mm。首层、标准层与顶层层高均为3.3m。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根据设计规范,采用如下设计(1). 基础(墙基)防潮层:在0.045以下基础两侧均用防水水泥砂浆防潮,20厚的1:2水泥砂浆掺5避水浆,位置一般在0.045标高处,适用于砖墙墙身。(2)地面:人造大理石板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C30混凝土100厚素土夯实(3)楼面:人造大理石板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20厚底板抹灰(3)踢脚台度做法:釉面瓷砖踢脚台度5厚釉面砖(白瓷砖)水泥擦缝5厚1:1水泥细砂结合层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4)内墙面做法: 水泥砂浆粉面:刷(喷)内墙涂料10厚1:2水泥砂浆抹面15厚1:3水泥砂浆打底(5)外墙面:用15厚1:3水泥沙浆找平,20060高级无釉质瓷砖饰面。(6)a、五层上人屋面做法:小瓷砖面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1:8水泥砂浆找坡层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20厚底板抹灰(7) 水泥台阶: 花岗岩面层20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素水泥浆一道70厚C15号混凝土(厚度不包括踏步三角部分)台阶面向外坡1%200厚碎石或碎砖石灌M2.5号混合砂浆素土夯实(坡度按工程设计)(8)散水做法: 20厚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60厚C15混凝土素土夯实向外坡4%备注:散水宽度应在施工图中注明 每隔6m留伸缩缝一道,墙身与散水设10宽,沥青砂浆嵌缝。 宽600900mm 坡度35% (9)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整个设计过程中,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同时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 原则,结构布置合理,房间利用率比较高,适用性很强,同时又不失美观。3 结构设计说明3.1 工程概况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要求建筑面积约2000-4000m2,3-4层。经多方论证,初步确定设为四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3.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山东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3.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 混凝土结构(上、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 基础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4 建筑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5 结构力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6 地基与基础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7 工程结构抗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科学出版社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 砌体结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 中国电力出版社24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5 土建工程图与AutoCAD 科学出版社26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7 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四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执行.全部图纸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均以毫米为单位。本工程结构图中所注标高均为结构标高。3.3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墙体只给围护和隔断作用。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因此这次设计的某某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采用横向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楼板为预制板时应沿横向布置,楼板为现浇板时,一般需设置次梁将荷载传至横向框架。横向框架还要承受横向的水平风载和地震荷载。在房屋的纵向则设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连接,这些联系梁与柱实际上形成了纵向框架,承受平行于房屋纵向的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3.4变形缝的设置在结构总体布置中,为了降低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可以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将结构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当房屋既需要设沉降缝,又需要设伸缩缝,沉降缝可以兼做伸缩缝,两缝合并设置。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的房屋,其沉降缝和伸缩缝均应该符合防震缝的要求,并进可能做到三缝合一。3.5 构件初估3.5.1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柱截面高度可以取,H为层高;柱截面宽度可以取为。选定柱截面尺寸为500 mm500mm3.5.2 梁尺寸确定 框架梁截面高度取梁跨度的l/8l/12。该工程框架为纵横向承重,根据梁跨度可初步确定框架梁300mm600mm3.5.3 楼板厚度 楼板为现浇双向板,根据经验板厚取130mm。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3.6.1 基本假定第一: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第二:由于结构体型规整,布置对称均匀,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影响。3.6.2 计算简图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连梁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因此将结构简化为刚结计算体系,计算简图如后面所述。3.7荷载计算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通常为恒载和活载。恒载包括结构自重、结构表面的粉灰重、土压力、预加应力等。活荷载包括楼面和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安装荷载等。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和风力。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3.8 侧移计算及控制框架结构的侧移由梁柱杆件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在层数不多的框架中,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近似计算中,一般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 当一般装修标准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和层高之比、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分别为1:650,1:700。 框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验算要求各层的层间侧移值与该层的层高之比不宜超过1/550的限值。3.9 内力计算及组合3.9.1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计算各敞口单元的内力,然后在将各敞口单元的内力进行叠加;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进行计算。3.9.2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利用D值法计算出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水平力,然后将作用在每一层上的水平力按照该榀框架各柱的刚度比进行分配,算出各柱的剪力,再求出柱端的弯矩,利用节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3.9.3 内力组合第一:荷载组合。荷载组合简化如下:(1)恒荷载+活荷载、(2)恒荷载+风荷载、(3)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4)恒荷载+地震荷载+活荷载。第二: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Mmax,Vmax,跨中截面,Mmax。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组合:Mmax及相应的N、V,Nmax及相应M、V,Nmin及相应M、V。3.10 基础设计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3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设计时应根据地质资料,综合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与施工条件,通过经济条件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施工简便的地基基础方案。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整体性较好的独立基础。3.11 施工材料第一: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钢筋箍筋为级钢,fy=210N/m,主筋为级钢,fy=300N/m。第二: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35mm,板为15mm。第三:钢筋的锚固和搭接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第四: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第五:墙体外墙及疏散楼梯间采用240厚蒸压灰砂砖。第六:当门窗洞宽1000mm时,应采用钢筋砖过梁,两端伸入支座370并弯直钩;门窗洞宽1000mm时,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第一:本工程上部楼板设计时未考虑较大施工堆载(均布),当外荷载达到3.0Kn/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予以保护。第二:本工程女儿墙压顶圈梁为240mm120mm,内配48,F6250,构造柱为240mm240mm,内配410,6250,间隔不大于2000mm第三;施工缝接缝应认真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杂物,洗净湿润,在刷2度纯水泥浆后,用高一级的水泥沙浆接头,再浇筑混凝土。第四:未详尽说明处,按相关规范执行。4 设计计算书4.1 设计原始资料(1).冬季主导风向东北平均风速2.6 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平均风速2.6 m/s,最大风速23.7 m/s。(2).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3m,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3).最大积雪厚度0.32m,基本雪压SO=0.4KN/M2,基本风压WO=0.4 KN/M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4).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5).地质条件序号岩石名称厚度Fak(MPa)1耕土1.1-2黏土2.82503黏土9.4110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需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各层建筑平面剖面示意图如建筑设计图,主体结构4层,层高均为3.9m。填充墙面采用240 mm厚的灰砂砖砌筑,门为木门,窗为铝合金窗,门窗洞口尺寸见门窗表。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取130mm,梁载面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由此估算的梁载面尺寸见表1,表中还给出柱板的砱强度等级。C30(fc=14.3N/mm2,ft=1.43N/mm2)表1 梁截面尺寸层次砼强度横梁(bh)纵梁(bh)AB跨BC跨CD跨1-4C30300600250500300600250500柱载面尺寸可根据式N=FgEn AcN/UNfc估算表2查得该框架结构在30m以下,抚震得级为三级,其轴压比值UN=0.9表2 抗震等级分类结构类型烈 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30303030303025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等三二一一表3 轴压比限值结构类型 抗 震 等 级一二三框架结构0.70.80.9柱截面尺寸:柱截面高度可取h=(1/15-1/20)H,H为层高;柱截面高度可取b=(1-2/3)h,并按下述方法进行初步估算。a) 框架柱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时,可先按负荷面积估算出柱轴力,再按轴心受压柱验算。考虑到弯矩影响,适当将柱轴力乘以1.2-1.4的放大系数。b) 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为保证柱有足够的延性,需要限制柱的轴压比,柱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列要求。 c) 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宽度不宜小于350mm。为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不宜大于4。根据上述规定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统一取500500mm。基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基础+距离室外地平0.5,室内外高差为0.45,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2-4层柱高度即为层高3.9m,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底,即h1=3.9+0.45+0.5=4.85m。框架计算简图见图1。图1 框架计算简图4.3 荷载计算4.3.1 恒载标准值计算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有保温层) :苏J01-2005 12/7 40厚C20细石砼内配直径4间距150双向钢筋 0.8 kN/m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0.02x20=0.4kN/m2 70厚水泥防水珍珠岩块或沥青珍珠岩保温层 0.07x10=0.7 kN/m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x20=0.4 kN/m2100 厚结构层 0.1x25=2.5 kN/m212厚板底抹灰 0.012x20=2.5 kN/m2合 计 4.82kN/m2楼面:水磨石地面(10mm面层,20mm水泥砂浆打底,素水泥打底)0.65kN/m2130厚钢筋砼板 250.13=3.25 kN/m212厚水泥沙浆0.01220=2.5 kN/m2 合 计 4.14 kN/m2梁自重:边跨梁 bXh=300600mm梁自重 250.3(0.6-0.13)=3.75kN/m抹灰层:12厚水泥砂浆0.012(0.6-0.13)2+0.0120.3200.312kN/m 合计 4.062kN/m2中间跨梁 bXh=250500mm梁自重 250.25(0.5-0.13)=3.00kN/m抹灰层:12厚水泥砂浆0.012(0.5-0.13)2+0.0120.25200.26kN/m 合计 3.26kN/m2柱自重:bXh=500500mm柱自重 250.500.50=6.25kN/m抹灰层:12厚水泥砂浆 0.0120.504200.48kN/m 合计 6.73kN/m外纵墙自重:标准层:纵墙(240灰砂砖) 18(3.9-0.5-1.8)0.24=6.48kN/m铝合金门窗 0.351.8 =0.63kN/m水泥粉刷外墙面 0.36(3.60-1.80)=0.756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0.36(3.60-1.80)=0.756kN/m合计 8.622kN/m2底层:纵墙(240灰砂砖) 18(4.85-1.80-0.50-0.40)0.24=9.288kN/m铝合金门窗 0.351.8=0.63kN/m釉面砖外墙面 0.5(4.35-1.80-0.50)=1.025kN/m水泥粉刷内墙面 0.756kN/m合计 11.70kN/m内纵墙自重:标准层:纵墙(240灰砂砖) 18(3.90-0.50)0.24=14.688kN/m水泥粉刷墙面0.36(3.90-0.5)2.00=2.448kN/m合计 17.136kN/m2底层:纵墙(240灰砂砖) 18(4.85-0.50-0.40)0.24=17.06kN/m水泥粉刷墙面 0.363.902=2.808kN/m合计 19.87kN/m4.3.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第一:面和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规范查得:上人屋面 2.0楼面:教室 2.0走道 2.5第二:雪荷载 0.4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大值。4.3.3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总图本次设计的教学楼纵向柱距为4.50m,横梁跨度为6.90m,单区格板为4.50m6.90m。L1/L2=1.5T1=0.502S,则取为0FI=(1-n)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见表8表8 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层次hiHiGiGiHiFiVi43.916.554139685000.345202.07202.0733.912.65488461782.60.311182.15384.2223.98.754884427350.215125.93510.1514.854.855233253800.12874.97585.12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如图5,6图6 水平地震作用分布 图7 层间剪力分布4.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i分别按式和()k计算计算过程见表9,表中还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i/hi表9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层次ViDiiihie=4202.073058820.666.3239001/59093384.223058821.265.6639001/30952510.153058821.674.4039001/23351585.122143682.732.7348501/1777由表9可见,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1层,其值为1/59091/550满足式eeh的要求,其中/h=1/550由表查得。4.4.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采用改进的反弯点法。框架柱端剪刀及等矩分别按式Vij= 计算,其中Dij取自表Dij取自表5,层间剪刀取自表7,各柱反弯点高度比y按式y=yn+y1+y2+y3确度,各修正值见表10,各层柱剪力计算见表9。表10 柱剪力计算层次 A轴柱B轴柱C轴柱D轴柱第四层同A轴同B轴第三层同A轴同B轴层次 A轴柱B轴柱C轴柱D轴柱第二层同A轴同B轴第一层 同A轴同B轴表11 各柱的反弯点高度层次A轴柱B轴柱C轴柱D轴柱第五层同A轴同B轴第四层同A轴同B轴第三层同A轴同B轴第二层同A轴同B轴层次A轴柱B轴柱C轴柱D轴柱第一层同A轴同B轴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发别按下式计算:Vb=(Mb1+ Mb2)/l,Ni=表12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A轴框架柱层号48090364200711483153804532992699220410464426736931261058752287431 表1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B轴框架柱层号4132604528442327325360504945494523067050598159811342605574779139结果如图8,图9,图10图8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图9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图 图10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轴力图4.5 竖向荷载作用框架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一般可采用近似法,有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和迭代法。当框架为少层少跨时,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较为理想。这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除活荷载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这样求得的框架内力,梁跨中弯距较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法求得的弯局偏低,但当活载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小时,其影响很小.若活荷载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大时,可在截面配筋时,将跨中弯距乘以1.11.2的较大系数。框架横梁均布恒荷载、活荷载可从前面荷载计算中查得。具体数值见图10。其中框架柱的相对线刚度除底层柱之外其于各层乘以0.9。图11 横向框架荷载作用图由于柱纵向集中荷载的作用,对柱产生偏心。在恒荷载和活荷载的作用下的偏心矩如图12,13所示。图12 竖向恒载引起的偏心弯矩图13 竖向活载引起的偏心弯矩4.5.1 梁柱端的弯矩计算 梁端柱端弯矩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计算步骤为:(1) 将原框架分为5个敞口单元,除底层柱外的其于各层柱的相对线刚度乘以0.9。(2)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每一个敞口单元的杆端弯矩,底层柱的传递系数为0.5,其余各层柱的传递系数为1/3。将分层法所得到的弯矩图叠加,并将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再分配。 梁端固定弯矩计算:恒载:屋面: 楼面: 活载:屋面: 屋面: 分层法计算见图14、15、16。图14 顶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图15 三-二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图16 底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竖向均布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如图17。图17 竖向均布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竖向均布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方法同上,结果见图18、19、20、21。图18顶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图19三-二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 图20底层弯矩分配及弯矩图 图21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对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再次分配,以恒荷载作用下五层左上节点为例:图22 弯矩二次分配图 其余各节点弯矩分配见图中数据。活荷载作用下中间节点弯矩相差不大,不在分配。 本设计中梁端弯矩的调幅系数取0.8。调幅结果表14。表14 梁端弯矩的调幅 AB跨BC跨CD跨调幅前调幅后调幅前调幅后恒载梁左梁右梁左梁右梁左梁右梁左梁右四层401172423209579428912891231338224同AB跨三层7502105386002843027582758220637936二层756210605605084842710271021683752一层674110343539382742976297623813905活载四层138123361105186910841084867867三层19702415157619328258256666二层19092415152119328258256666一层17212408137719268488486786784.5.2 梁端剪力和轴力计算 梁端剪力 柱轴力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5,16,17,18,19,20。 表15 恒载作用下AB梁端剪力计算 层号4230463725866365957921331496639921547937410468231496639921566935510487131496639921611931010432表16 恒载作用下BC梁端剪力计算层号41338211405014051405323092124240242424242230921242402424242412309212424024242424表17 活载作用下AB梁端剪力计算层号478863248221522672697378863248210923732591278863248211923732591178863248213223732614表18 活载作用下BC梁端剪力计算层号442214410441441352521551055155125252155105515511525215510551551表19 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和轴力层次总剪力柱轴力AB跨BC跨A柱B柱4659579211405182392086320588232123937410468242442295449244331746006293551048724246633262861790768170519311053224249032493588114820117449 表20 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和轴力层次总剪力柱轴力AB跨BC跨A柱B柱427672697441528766183237325915511038013330223732591551154732004212350261455120566267774.6 风荷载计算 本设计地区基本风压为,所设计的建筑地处农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地区考虑风压体型系数迎风面为0.8,背风面为0.5。由于房屋的高度不大,风振系数都取为1.0。B为6.3m。风荷载作用下各层的风荷载标准值及柱剪力如图23所示图23风荷载作用位置各层作用风荷载值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1。表21 各层的风荷载标准值离地高度(m)16051.161.01.30.43.918108312151.061.01.30.43.93.91354 续表21离地高度8251.01.01.30.43.93.912774.351.01.01.30.44.353.913514.7内力组合荷载组合时考虑四种荷载组合形式:(1)恒荷载+活荷载、(2)恒荷载+活荷载、(3)恒荷载。具体组合见表:表22 横梁内力组合表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内力组合恒活地震1.2+1.41.35+1.01.2(+0.5)1.34AM-32.09-11.05-51.47-51.92-17.0569.23V65.9522.67110.88111.786.4699.02M-57.94-18.69-106.76-107.88-76.32-103.18V-79.12-26.97-132.81-133.90-104.95-117.51M-23.13-8.67-39.90-39.90-14.85-51.07V14.054.4123.0323.38-2.90241.92跨中66.8523.26112.78113.5187.85100.51-15.75-6.35-27.79-27.61-22.7122.713AM-60.02-15.76-91.49-94.12-36.34-122.12V93.7423.73145.71150.28114.47138.99M-84.30-19.32-132.25-136.81-81.28-149.92V-104.68-25.91-161.89-167.23-105.38-129.9M-22.06-6.60-35.71-36.3815.89-76.75 续表22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内力组合恒活地震1.2+1.41.35+1.01.2(+0.5)1.3V24.245.5136.8038.23-32.5686.55跨中84.1221.02130.37134.58109.27117.83-9.33-2.89-15.24-15.49-11.00-11.002AM-60.50-15.27-89.91-97.80-22.56-133.51V93.5523.73145.48150.02109.51143.49M-84.84-19.32-132.53-137.13-67.90-171.04V104.8725.91162.12167.48124.39158.38M-21.68-6.60-60.63-61.8038.76-142.18V-24.24-5.51-36.802-38.23-53.77-118.55跨中84.6521.26131.34135.54112.39116.29-8.95-3.70-15.92-15.78-12.96-12.961AM-53.93-13.77-85.58-88.15-6.31142.23V93.123.75144.62149.19103.71147.93M-82.74-19.26-131.82-136.35-43.84-186.56V-105.32-26.14-162.98-168.32-119.96-164.18M-23.81-6.78-41.41-38.9263.67-129.25V24.245.5136.8038.2386.85-151.63跨中86.0421.63133.53137.78114.54117.92-11.08-3.89-18.74-18.85-15.63-15.63表23 框架柱内力组合表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内力组合恒活地震1.2+1.41.35+1.01.2(+0.5)1.34A柱上M40.1113.8167.4767.9630.3382.51N182.3952.87292.89299.10244.31256.87A柱下M-42.85-11.50-65.26-67.13-41.58-71.43N208.6352.87324.37334.52275.8288.36B柱上M-43.51-14.58-72.62-73.32-23.99-97.93N205.8866.18339.71344.12270.63302.89B柱下M32.2710.3452.0052.5513.4873.98N232.1266.18371.20379.54301.72334.383A柱上M32.198.2149.095051-0.3685.41N4229510386528667478551.28588.36A柱下M-40.30-11.32-62.88-64.83-19.57-89.75N449.24103.8684.41710.27582.83619.91B柱上M-46.53-11.87-72.33-74.601.39-127.19N433.77133.3707.14718.89539.28661.72B柱下M30.809.4050.1250.98-21.69106.89N460.06133.3738.70754.38570.83693.272A柱上M32.348.7850.2751.48-12.2698.68N663.32154.731012.611050.21853.29924.35A柱下M-46.66-11.59-66.24-68.44-9.77-105.79N689.61154.731044.151085.70884.84955.90B柱上M-46.35-11.86-72.22-74.4315.02-140.49N790.76200.431229.511267.96938.781199.56B柱下M35.199.6355.7157.14-29.75125.76N817.05200.431261.061303.45970.331231.11 续表23层次位置内力荷载类型内力组合恒活地震1.2+1.41.35+1.01.2(+0.5)1.31A柱上M20.745.6232.7633.62-39.7096.22N903.24205.661371.811425.031149.641264.92A柱下M-11.56-3.18-18.79-23.0380.82-112.38N935.88205.661410.981469.101188.811304.09B柱上M-38.52-9.21-59.09-61.1945.47-148.93N1148.2267.711752.721817.841311.001766.01B柱下M20.734.6131.3332.60-96.28141.34N1174.49267.771784.31853.331342.541797.56注:表中M以左侧受拉为正,单位为kN.m,N以受压为正,单位为kN。48截面设计根据横粱控制截面内力设计值,利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算出所需纵筋及箍筋并进行配筋。基本数据:混凝土 C25 fc=11.9N/mm2 钢筋HPB235 fy=210N/mm2 ; HRB335 fy=210N/mm2 考虑抗振要求内力乘以承载力抗振调整系数,系数引用见表24。表24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钢筋混凝土梁受弯0.75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偏压0.75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偏压0.80抗震墙偏压0.85各类构件受剪,偏拉0.854.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仅以一层梁为例说明计算过程)(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粱AB()一层:跨中截面, 下部实配320(),上部按构造要求配筋。梁AB和梁BC各截面受弯承载力配筋计算见表25.表25 框架梁正截面强度计算截面AAB跨B左B右BC跨-142.23137.78-186.56-129.2518.85-106.67103.34-139.92-96.9414.140.07790.07550.10220.1250.01830.08120.07860.10800.1340.0347656635873745103468378468325263配筋320320320322220实配面积9429429421140760%0.56%0.56%0.56%0.98%0.65%注: (2)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以支座A(一层)为例, ,跨高比: 满足要求梁端箍筋加密区取双肢箍,取min,S=100mm,加密区的长度 max(1.5h,500mm),取900mm 非加密区箍筋配置 150验算可否按构造要求配箍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配筋计算见 表26表26 框架梁斜截面强度计算截面支座A支座B左支座B右147.93164.18151.63125.74139.55128.89484.77368.23368.23605.96460.28460.280.1610.5710.48400.3920.289加密区实配箍筋281002810028100加密区长度900900900截面支座A支座B左支座B右实配1.011.011.01非加密区实配箍筋2815028150281500.2240.2240.2240.1770.1770.1774.8.2框架柱配筋计算 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四级(1) 轴压比验算(B轴柱) 底层柱: 轴压比: 则B轴柱满足要求。(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柱的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 B轴柱: 一层:从柱的内力组合表可见,为大偏心;选用M大N小的组合,最不利组合为 查表得,则柱计算长度 所以 因为 , 所以 按照构造配筋,最小总配筋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则每侧实配320,另两侧配构造筋316(3) 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载力按轴心受压计算。 一层: (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B轴柱: 一层:最不利内力组合:因为剪跨比因为,所以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为: 取复式箍48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箍筋最小直径为6mm,所以加密区取复式箍48100。柱上端加密区的长度取,取700mm,柱根取1400mm。非加密区取48150三层:最不组合内力组合 非加密区取48150因为剪跨比因为,所以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为: 取复式箍48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箍筋最小直径为6mm,所以加密区取复式箍48100。柱上端加密区的长度取,取600mm,柱根取1200mm非加密区取48150483节点设计根据规定,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必须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而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框架节点以及各抗震等级的顶层端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节受剪承载力计算,仅按构造要求配箍即可。选择底层B轴柱上节点进行验算,采用规范上如下公式,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 应该满足,验算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能力: 故满足要求。验算梁柱节点抗震受剪承载力,采用公式如下: 满足要求。 4.9 楼板设计 在肋形楼盖中,四边支承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时可按双向板设计。所以,B D区格板按双向板计算,A,C区格板按单向板计算。4.9.1 B,D区格板的计算第一,设计荷载恒载:水磨石地面 0.65 130mm厚结构层 3.25 12厚水泥砂浆 0.24 活载:教室 走道 教室 走道 第二, 计算跨度的求解内跨的计算跨度取净跨,边跨的计算跨度为净跨加上板厚的一半, 边跨 内跨 第三,弯矩的求解跨中最大弯矩发生在活载为棋盘式布置时,它可以简化当内支座为固定的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当内支座铰支时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之和。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按活载满布求得,即内支座固定时,作用支座弯矩,所有区格板可分为A、B类,计算弯矩时考虑泊松比影响,取。板的区格划分见图24。图24 板的区格划分B区格板 D区格板 第四,截面设计截面的有效高度:选用的钢筋作为受力主筋,则(短跨)方向跨中的截面的。(短跨)方向跨中的截面的。支座截面处。截面弯矩设计:板四周与梁整浇,故弯矩设计值应按如下折减:(1) 对于连续板的中间区格,其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的折减系数为0.8。(2) 对于边区格跨中截面及第一内支座截面“当,折减系数为0.8 当,折减系数为0.9(3) 楼板的角区格不折减。所以B区格跨中及DB支座减小20%。 D区格跨中及BD支座减小20%。板的配筋计算见表27。表27 板的配筋计算截面((mm)配筋实用跨中B区格方向11137510200393方向10338710200393D区格方向11134910200393方向10334710200393支座B-B11162310100826B-D11162310100826B边支座11168410100826D边支座11163010100826D边支座11160510100826表中 4.9.2 A, C单向板计算:荷载计算同前双向板。计算跨度 因为板两端都与梁固接,故板的计算跨度都取净跨;中间跨 截面内力及配筋计算: B=1000mm,h=130mm, 板的受荷承载力及配筋计算(取1m宽的板带计算)截 面离端第二支座中间支座中间跨跨中离端第二跨中计算跨度(m)185185185185弯矩系数M(kNm)259-1.851.621.62118847474配筋6200620062006200141141141141注: 1. 2. 表中 4.10 楼梯设计(采用平行双跑楼梯)踏步尺寸采用150mm300mm,共需12个踏步,梯段长3300mm,活荷载标准值2.5 kN/m2 ,踏步面层采用30mm水磨石,底面为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混凝土为C30,梁中受力筋为级,其余钢筋采用级钢。本工程采用现浇梁式楼梯,选楼梯已进行计算,开间3.3m,进深7.8m,层高3.9m,梁式楼梯是由踏步又称梯段的斜板及栏杆组成。 图25 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图4.10.1踏步板计算1 荷载计算 踏步板自重 踏步抹灰重 底面抹灰重 恒载 1.307kN/m 活载 2.50.3=0.75kN/m总荷载设计值 所以取总荷载设计植为2.618KN/m进行计算。2.内力计算 由于踏步板两端均与斜边梁相整结,踏步板计算跨度 跨中最大弯距设计值为 3.受弯承载力计算。 踏步板截面的折算高度截面有效高度取;b=300mm。 踏步板 应按配筋,每米宽沿斜面配置的受力钢筋,(楼梯倾斜角,得)为保证每个踏步至少有2根钢筋,选用8 200,分布筋8 2004.10.2 斜梁设计第一,截面设计 斜梁截面高度 斜梁截面宽取第二,荷载计算恒载:栏杆自重 kN/m 踏步板传来荷载 kN/m 斜梁自重 kN/m 斜梁抹灰重 kN/m 合计 7.991 kN/m第三,内力计算 取平台梁截面尺寸.则斜梁的水平投影计算跨度为m。 斜梁跨中最大弯距设计值 kN/m 斜梁端部最大剪力 斜梁支座反力 第四,承载力计算 踏步位于斜梁上部,且梯段两侧都有斜边梁,故斜梁按倒L形截面设计 翼缘计算宽度 翼缘高度取踏步板斜板厚度 鉴别T型截面类型 属于第一中T型截面,则 选用212,4.10.3 平台板设计 1)平台板取1m宽作为计算单元,平台板近似按短跨方向的简支板计算 计算跨度 平台板厚度 t= 60m 图26 平台板计算简图2)荷载计算 恒载: 平台板自重 kN/m 30厚水磨石面层 1.2250.03 = 0.90 kN/m 板底抹灰重 1.20.02171 = 0.408kN/m 合计 3.108 kN/m 活载: 1.42.5 = 3.5 kN/m g+q = 3.108 + 3.5 = 6.608kN/m3)内力计算 跨中弯距 板端弯距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选用8130 ,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按构造配筋,选双肢箍82004.10.4 平台梁的设计1)平台梁截面尺寸取h = 400 mm , b = 200 mm2)平台梁荷载计算恒载: 由平台板传来的均布恒载 由平台板传来的均布恒载 平台梁自重 平台梁抹灰重 均布荷载设计值 10.427 kN/m 由斜梁传来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G+Q = kN/m3)平台梁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支座反力R为 kN图27 平台梁计算简图平台梁跨中最大弯距设计值 梁端截面剪力V 由于靠近楼梯间墙的梯段斜梁距支座过近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