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ppt_第1页
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ppt_第2页
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ppt_第3页
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ppt_第4页
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三讲 20年代诗歌创作,一、早期白话诗的创作: 1、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但尚未完全摆脱旧诗词体式的束缚。 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的9首白话诗歌,显示了白话诗的新体式。,刘半农相隔一层纸,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甜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游,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胡适关不住了,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2、湖畔诗人与小诗:,1922年春天,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中国新诗的第一个团体湖畔诗社。同年4月,他们自费出版了四人的诗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 。5月汪静之出版个人诗集蕙的风。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写于反封建反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时代,显示了新的道德观念和个性解放精神,其诗活泼自然,如水出芙蓉,备受读者喜爱,因而也就有它的时代价值和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诗:,受到周作人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一到四行的新诗形式。 主要诗人:朱自清、刘半农、冰心等。,3、新月诗派:,新月诗派开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刊,早期的创作者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等。新月诗派主张节制和理性,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追求诗歌的格律,被朱自清称为格律诗派。 朱湘是前期比较重要的诗人。,朱湘(1904-1933)有 诗集夏天、草 莽集、 石门集 等。,4、象征诗派:,起点是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的出版。 代表人物李金发、冯乃超、王独清等。 李金发(1900-1976), 广东梅县人。,李金发有感,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选自诗集为幸福而歌,李金发接受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观念:“意志”乃是宇宙的本质,宇宙不过是“意志”这个“自在之物”的表象,而有意志即有欲望,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欲望永无满足,人因此而与痛苦长相随。 在有感中,诗人透过幸福的表象,清楚地看到生命与死神原来挨得如此亲近。不论是月下的载饮载歌,还是抚慰爱人的喉音,可爱的眼神,都无法掩饰死神的微笑。,二、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一)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浙江海宁人。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因其是独子,自小养成任性而为的性格。他日后放弃了父亲要他成为金融实业家、走实业救国的人生之路,而成为他们家族中自永乐年间以降,唯一的一个浪漫抒情诗人。,林徽因(1904-1955),陆小曼(1903-1965),晚年陆小曼,梁思成与林徽因,(二)徐志摩的诗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这四部诗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他由早期(1921-1927)追求“单纯信仰”而至于后期(1928-1931)“流入怀疑的颓废”的心灵历程。 徐志摩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他的诗歌则抒唱这种对爱与美的追求。,早期的“单纯信仰”的内涵,胡适曾这样说:“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胡适追悼志摩)。 后期诗歌则因理想的破灭转向深沉而忧郁,这是“在实际生活的重要压迫下透出一些声响来”的结果(徐志摩猛虎集序文)。,1、清澈秀逸的意境,轻俏飘逸是徐志摩大部分诗歌的艺术境界,由此又构成了他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如诗人所评说的康桥的自然风光:“康桥的Backs自然有它的特长,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生化了音乐的神味”。(我所知道的康桥),意境,一般来说是指诗中情与景契合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中的情显然是属于诗人主观方面的。诗中的景,即使是客观的景,因主观的情的作用也带有诗人主观的色彩。唐人诗话有云:“夫诗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举体便逸”。(皎然诗式)说明了意境、风格、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徐志摩诗歌清澈秀逸的意境,是他“取境偏逸”的结果。,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雪花的快乐,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 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924年12月30日,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 被灵魂穿着的雪花。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 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2、回旋婉转的音韵,徐志摩说:“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称和流动一首诗的字句是本身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诗刊放假)诗歌节奏的产生,主要来自内在的诗情律动;以及节奏的变化和流动,诗才具有音乐美,押韵与否,尚在其次。,“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928年 3月,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 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初读下来,一个沉迷于爱情中,甜蜜而忧伤、沉醉而彷徨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心理描绘细腻温存,音调轻柔,余韵悠扬,充分体现出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然而爱情的外衣下,表现的是诗人当时面对中国的复杂现实所产生的彷徨和苦闷情绪,记录了诗人人生探索的心理历程。,“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 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 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徐志摩偏爱着飘云的自在、流泉的欢欣,爱恋的温馨,随风而逝的梦境。就诗歌语言来说,徐诗偏爱的是素净、天然、流动。就诗人气质而言,徐志摩偏向于超尘拔俗、倜傥风流的特征。“偏”在这里就是艺术个性。,梁启超评价徐诗说:“此意平生飞动”; 朱自清说:“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徐志摩自己说 “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 王国维评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李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深,李后主是也。”,第一,价值观念(真善美)的还原和比较; 第二,艺术感觉和科学实用感觉的还原和比较; 第三,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的还原和比较; 第四,历史的还原和比较; 第五,文体的还原和比较; 第六,流派的还原和比较; 第七,风格的还原和比较。,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一个日本女郎道别时的神态口吻,对诗人而言,仅是一刹那的感受。诗歌只有5句48字,就构想出一幅淡雅秀美的清水芙蓉图,把这刹那的感受,永远的定格下来。诗歌的音韵与意境契合,回旋往复,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珍重、蜜甜忧愁”: 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读起来声高声低,从容舒缓。表达出忧愁中渗入了蜜甜的细腻微妙的情感。最后一句“沙扬娜拉”四个平声字,回味无穷。,左:留美时期 右:1946年的闻一多,(二)闻一多的诗歌,闻一多之子闻立鹏油画红烛颂,闻一多(18991946),生于湖北浠水,原名叫家骅。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 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1922年3月,在他赴美留学之前,他完成了中国诗歌传统问题的研究长文律诗底研究和代表他对早期新诗系统看法的新诗评论冬夜评论,开始了构筑他富有传统色彩的“东方诗学”之梦的系统工程。 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5月发表的诗的格律强调了诗歌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特别是格律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是他多年研究的总结性文章。闻一多这时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诗的节奏或音节,而是诗的整个形式。他特别强调了新格律诗与旧体律诗的区别:第一,“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第二,“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的”;,第三,“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图来随时构造”。 在中国古典诗词基础上,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收入红烛和死水。红烛表现了游子的思乡情,死水表现了赤子的拳拳心。红烛流的是泪,死水呕的是血。,冰心说:“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学术界一般将闻一多的一生划分为诗人、学者、战士几个阶段,说他的思想在几个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其实,闻一多的一生是非常完整的,统一的。诗人,学者,战士,不过是他外在的活动形式,而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把生命当作诗、用生命来写诗的诗人。他作为新月派格律诗的盟主,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高度追求,对诗歌语言的精雕细刻,都基源于他对生命美、对死亡美的高度追求。他的艺术观和生命观,在理想人格和英雄主义的合力中达到了统一。,闻一多诗歌创作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首先,贯穿是他浓烈、真挚的爱国情思。太阳吟、忆菊、孤雁、 死水 、一句话、发现。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贡献:“三美”主张。 关于死水。,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死水是诗人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式而作的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死水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矛盾性首先是诗的选题与情感基调的反差其次是一首诗的内部所呈现的矛盾,或者出其不意的突变。” (李怡闻一多:传统心理结构的自我拆解),发现,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当诗人亲眼目睹了心目中“如花一样的祖国”,原来竞是这样一副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时,简直无法控制发自内心底处的痛楚和震惊。,这首诗在形式上虽不像死水一类诗那么匀称、整齐,但整体上依然体现了新格律诗的特点,比如在韵式上是每两行一韵,流转自然,每句的音尺也大体上一致,故音调和谐,富有节奏感。除最后一句破折号的缘故少一字之外,其余每个诗行的字数也大体一样多的,只是标点符号的因素,显得有点错杂罢了。,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诗歌写于诗人留美回国后不久,后收入诗集 死水。当诗人满怀着一腔炽情投身于祖 国的怀抱时,却最终迸着血泪喊出了“这不是 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其内心的失落和痛 楚是难以形容的。,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上的矛盾对立性更为丰富: 一、从诗歌内在情绪的表达上来看。诗人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只化为简短的一句“咱们的中国”;诗歌的情绪是压抑的,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