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几点体会-语文天地.ppt_第1页
对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几点体会-语文天地.ppt_第2页
对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几点体会-语文天地.ppt_第3页
对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几点体会-语文天地.ppt_第4页
对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几点体会-语文天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咂摸 反思 应对 对0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几点体会,浙江省富阳市永兴中学 章林华,一、试卷分析 纵观整份试卷,语文学科特色鲜明,富有浓厚的语文味,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凸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一)立足综合考查 试卷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考查。整份试卷24道试题,除了注音、补写名句、文学常识填空等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以外,全都是考查学生根据试题的材料,联系生活的实际和生活的经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8题将短句组合成复句,不仅要求学生确切理解三个句子的语意,还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做到语意贯通,表达顺畅。,比如第10题句子仿写,既考查学生分析语境、仿照句式的能力,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确切表达的能力。这道综合性语言表达试题,考生尽可以给出多种答案,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悟。,阅读试题: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整体阅读 概括要点)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 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语言赏析 含义理解)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化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人物分析 写法作用)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 自我感悟 读者意义),(二)渗透人文思想 试题材料处处散发出人文思想的光芒,这是试卷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阅读这些与其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相当的文字,会带来思想的启迪,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愿望。,语句排序题材料描写千岛湖的油茶树,优美典雅的语言文字中,透出一股令人仰慕的君子风度。,第8题组合复句的材料,告诉学生迈向成功要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文字简洁、平易,论述严密。, 比如句子仿写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对象是与自己朝夕相伴、最最亲切的母亲,能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他们抒写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散文向一棵树鞠躬,通过写榆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十八年艰难成长,来表现乡村老人十八年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格。阅读此类文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文言文阅读的两篇短文,内容都关乎友情,歌颂了朋友间要言而有信、注重情义的优秀品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古诗阅读材料选用了宋代曾巩的城南,其中诗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颂扬了青草坚韧不屈、难以摧毁的精神品质,发人深省。,(三)设置开放题型 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感悟,独特的表达。, 如第14题要求学生评判文中观点:“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这是杭州市中考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试题开放,解答多元,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思考作品和作者意义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简要地阐述理由。, 第23题为古诗鉴赏,它一改往年对试题诗句本身的单一赏析,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诗句和试题诗句进行比较赏析,既降低了考查的难度,又拓宽了考查范围。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第24题作文题未沿用去年的话题作文,而采用命题作文形式,这增强了写作内容的限制性,降低了学生考前押中题目的可能性,写作更依赖于学生的考场发挥,更有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以“被自己感动”设题,是由初三课文孤独之旅引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反思成长,思考人生,思想导向积极健康。,命题之要义就是在自由度的纷纭与统一性的矛盾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张驰有度为上:过张,过紧,则僵化;过宽,则茫无头绪。值得注意的是,过窄,并不一定仅仅窄在表面的题义上,而是窄在内在的价值观念上。,二、对初三语文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根据语文学科中考的要求和以往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下列教学建议。 (一)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考试主要是考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些语文试题,其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像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文学常识等知识性题目,更是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积累。文言文阅读也同样,杭州市中考是用课外材料考查课内文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要读懂课外文言文,必须具备一定量文言知识,掌握课内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累文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二)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 中考试卷减少了知识记忆性内容的考查,增加了实际生活需要的应用性内容的考查,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第一大题着重考查语文知识及运用的能力,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要切忌死记知识,硬背概念的做法,而应该把重心放在语境分析和语言表达上,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三)强化文本的精细阅读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考生得分最低的试题,根据答题要求,分析考生的常见失误,现代文阅读复习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培养四种能力。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也就是所有的阅读试题答案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得依据和理由。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要根据试题要求,完整地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答题现象。,四种能力即“审察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提炼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审察题目,不仅要明确答题的要求,问题的指向,还要确定阅读的范围,揣摩题中重要信息的含义;筛选信息的正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筛选信息不仅要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有时还要辨析信息的主次,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提炼概括是阅读中转化信息的重要能力,或将具体变为抽象,或将个别推导到一般,或从形象中揭示中心,这种能力重在思维训练;语言表述是答题的最后一关,不仅要求形成的答案要点完备,而且要求语言通畅,简洁明了。,(四)重视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最高,千万不要忽视作文的训练和指导。好的作文,应该是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近几年评卷情况看,凡是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可以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三、初三复习阶段的做法 语文复习课的要求: (一)明的 认真研究命题细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要自 觉地知觉外来的信息,整合到复习当中去,讲 究纵向法。,语文复习的要求: (二)有序 有序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保证。采用单项训练,滚动推进。要求:训练点集中,便于掌握知识规律,便于反馈矫正。,语文复习的要求: (三)得法 得法是复习成功的关键。讲究答题策略和 方法,要求具体化。 练题不在多,关键是一种类型意识,以及 方法、策略的具体化。(微观介入),文中说,“仔细看,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井绳) 月亮抬着父亲相随相伴和谐交融 月亮天地精神 父亲人类 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月夜挑水时月亮与他相随相伴的情景,表现人与天地精神的和谐交融。 (提炼:来自文本,揭示内涵 表述:意思完整,语言简括),怎样的复习是有效的复习: (1)是否能将知识内容构建系统网络 (2)是否会对典型例题进行举一反三 (3)是否能对常见错误接受经验教训 (4)是否会在课后自主查漏补缺,三、初三复习阶段的做法 (1)潜心研究,摸清考点命题维度,标点符号的命题维度,散文阅读 词语句子段落全文(中心) 1、词语 特点的概括;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句子 句子的赏析;句子的具体内容、具体含义、深层含义 3、段落 二律悖反;作用 4、全文(开放) 主题辨析;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意、自己的理解分析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判断并说明理由,说明文阅读 词语句子段落全文 1、词语 指代内容;说明文中穿插描写(语文味强) 2、句子 下定义;特点的概括 3、段落 操作原理或过程;作用 4、全文 判断并说明理由;主题辨析;结合文意、自己的理解分析主题;,三、初三复习阶段的几种做法 (1)潜心研究考点,摸清考点命题维度 (2)精心选编材料,落实考点命题维度,标点符号: 1、“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我平生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 6、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 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 7、他这样评价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 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 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8、信客选自秋雨散文(浙江文艺出版 社1994年版),有删节。,散文阅读 庄红蕾泡桐花开 2005年杭州卷井绳 李汉荣溪水 2007年杭州卷青青庭院 梦天岚屋檐三境 余秋雨为自己减刑 林清玄飞翔的木棉子 潘岳西风胡杨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刘少鸿面对一朵花,说明文阅读 2003年杭州卷到火星上去种草 金属 疲劳 绿色塑料 2004年杭州卷病毒 奇妙的吴川艺术 “喝”氢气的汽车 2006年杭州卷高明的建筑大师 地光 隐形斗篷 新型黑洞,古诗鉴赏 选择唐、宋、元 、明、清的七言绝句。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次萧冰崖梅花韵 宋赵希路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三、初三复习阶段的几种做法 (1)潜心研究考点,摸清考点命题维度 (2)精心选编材料,落实考点命题维度 (3)设计复习课型,打造高效课堂,复习课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