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1页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2页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3页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4页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1.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认识和把握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2.分析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3.认识解决环境问题所面临的障碍,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举措。,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界不服人类的表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 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17大: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两型”社会。,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中华文化宏深的生态智慧中国古代有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思想上,崇尚“天地人和” ,“阴阳调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实践上,创造了完善的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 爱护自然和保护环境,成为“圣王之制”和“王者之法”,“天道”是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生生”指产生、出生,一切事物生生不已。 “仁爱万物”的观点在儒家思想中有具体鲜明的表现。 “仁学”主要是关于人际道德的理论,主要关心的是人 ,强调“爱人” 。也把“仁”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仁民”而 “爱物” “孝”:把伦理行为推广到生物 “义”:反对刳杀动物这种不义行为 “礼”:“杀太蚤,非礼也。” 道家:“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更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道法自然”,认为天地人之间的法则以天地、自然为依归,人应该顺应、效法自然。道家还提出万物平等自化、节制物欲等生态伦理思想。,“与天地相参” “和合”与“中庸”的目标 “参”即三,天地人三者相互作用,兼利万物。这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与协同进化的思想,它主要包括“和合”(和谐)与“中庸”的思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连绵不绝,与中华文化的生态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密切相关。,近现代西方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近代:人与自然对立,而且高于自然改造征服自然。 牛顿笛卡尔的自然观:自然是一架机器,是人类的仆人 主客体二分。 传统工业化 20世纪西方国家8大公害事件,从“八大公害事件”得到的教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很大; 地形不利和气候异常会加剧大气污染的危害; 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公害防治; 要重视环境污染监测工作,预防为主。,新八大公害事件,有的学者将以下公害事件合称为“新八大公害事件”: 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 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瑞士巴塞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全球大气污染; 非洲大灾荒。,公害事件发展特点,污染源增多,既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又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源除了工业生产以外,还包括社会生活、交通运输、开发活动乃至政府决策等多方面的人类活动。 危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后果严重。 长期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对环境造成更深更广的危害。 公害发生的频率加快。 从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出现的环境问题,毛主席:希望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 梁思成:保护古都风貌北京应该是政治文化中心,当年在天安门城楼上,梁思成曾对彭真说,50年后你会发现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1972年梁思成在生命弥留之际,总在重复这样的话,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社会主义不会有污染”、“污染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漫画 烟囱林立 白烟 黑烟、黄烟 条条飘向 北京 197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团长是燃料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唐克) 1973年8月5日,中国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93年中国21世纪议程,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 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能源紧张、淡水短缺等。,过度排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技术活动的失控或者滥用技术污染20世纪世界10大技术灾难,一、中国河南板桥水库垮坝。1975.8.8 二.切尔诺贝利核灾1986.4.26。 三、埃克森瓦尔迪斯号油轮漏油事件。1989年3月24日 四、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1986.1.28 五、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 1984年12月3日 六、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1912年4月14日 七、特内里费机场事故。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 八、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坍塌事故。501人死亡。1995.6.29 九、“爱沙尼亚号”客轮沉没。1994.9.28. 823人死亡。 十、“兴登堡”号飞艇事故 1937.5.6. 37人死亡。,环境问题的新特点,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扩展到全球环境危机 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 从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21世纪中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一)大气污染问题 (二)水污染问题 (三)垃圾处理问题 (四)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五)水土流失问题 (六)旱灾和水灾问题 (七)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八)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九)三峡库区环境问题 (十)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国在山河破 城春黄沙近,中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伦理问题,发展要求强烈,GDP情结、工业文明意识突出,追赶超越情结浓厚。 可持续性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可持续发展行动滞后。 环境权利观念发展迅速,环境责任意识相对迟缓,环境伦理观念难以践履。 环境利己主义易于接受,环境利他思想难以践履。 “类生态殖民主义”“类生态帝国主义”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 根本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认识能力的有限 资本的逻辑 人类的贪欲 .,对待环境问题需要进行观念和行为的变革,基督教对于环境的伦理,目前有两种解释:(1)统治自然的伦理,认为上帝创万物皆为人类,人是万物的统治者。“人要遍养众生,统治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的动物。 (2)管理自然的伦理,认为上帝造万物而最后造人,意在授权于人,让人替上帝管理地球及其它创造物,行使上帝代理人的职责和义务。,生态伦理学的孕育,1.英国思想家提出把道德关怀扩展到动物 边沁(17481832),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首先主张道德范围扩大到动物。 劳伦斯,英国文学家,他抨击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无节制的掠夺,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生活。 塞尔特于1892年出版动物权利与社会进步,2.美国思想家强调环境伦理的整体主义思想 梭仑(或译为索罗)(H.D Thorean 18171862),美国浪漫主义自然学者。 穆尔(J.Muir)是美国第一个提出“大自然拥有权利”的思想家 伊文思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宗教基础,认为圣经创世纪中所肯定的人统辖地球的权利是一种“专制”。,西方身体伦理学代表人物,史怀泽:尊重生命的伦理学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 辛格:尊重感觉的伦理学 罗尔斯顿:生态伦理学的科学体系,西方生态伦理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开明的或弱式人类中心主义(enlightened or weak anthropocentrism),其代表人物是诺顿(B.Norton) 非人类中心主义:又可分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前者强调生物个体的权利,是生物中心论的伦理学;后者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生态中心论的伦理学,,个体主义学派:强调生物个体的权利,认为个体的生存具有优先性,是生物中心论的伦理学. 动物解放/权利论(animal liberation/rights theory):包括以辛格(P.Singer)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和以雷根(T. Regan)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 ;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也称为生物平等主义(boi-egalitarianism):包括史怀泽(A. 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 整体主义学派: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道德优先性,是生态中心论也称为生态整体主义(eco-holism)的伦理学. :包括利奥波德(A. Leopold)的大地伦理学(land ethic)、奈斯(A. Naess)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和以罗尔斯顿(H. Rolston)为代表的自然价值论(the value of nature)。,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安德烈高兹、奥康纳 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生态社会主义否定生态殖民主义,批判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超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用“生态危机论”去取代“经济危机论” 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手段和方式上,提倡非暴力和基层民主的原则。,请同学分组研究讨论,简述生态伦理学的某种理论观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某一代表人物的观点。 你比较认可哪种理论观点?,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102位国家元首与会。发表人类环境宣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 )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或者永续发展:“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development which satisfies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needs of future generations),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环境与生态要素(Ecological aspect) 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社会要素(Social aspect)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经济要素(Economic aspect),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实现代际公证,更要实现代内公正,即当代一部份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份人的利益。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法则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改变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式的消费模式。 解决全球的贫穷问题,穷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地球环境恶化得到抑制并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平等公正和尊重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解决国际争端,以对话代替对抗。 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建立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我国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出席大会。 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正面对着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长期存在的悬殊现象、不断加剧的贫困、饥饿、疾病和文盲问题以及人类福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把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综合处理并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将会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并给全人类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实现代际公证,更要实现代内公正,即当代一部份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份人的利益。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法则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改变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式的消费模式。 解决全球的贫穷问题,穷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地球环境恶化得到抑制并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平等公正和尊重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解决国际争端,以对话代替对抗。 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建立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解决经济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发展观念的偏颇(“效率优先” “先污染、后治理”) 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三门峡、石漫滩、板桥) 国际矛盾和冲突,造成合作障碍 (历时态:发达国家负主要责任 共时态:同一个地球。地球能否再一次承受) 过度生产、过度消费的现象加剧,怎么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意识 转变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推进国际合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务虚宏观永远正确。,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 考虑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