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三讲).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三讲).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三讲).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三讲).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三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史,第二讲:传统文化与中国人 一、推荐书目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 (日本人与日本文化丛书) 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一家书局1894年版)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二、中国人的信仰 三、早熟的中国人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 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第二, 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第三, 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四、农业经济与中国人 的品性 (一)小农经济导致国人缺乏合作意识 (二)保守、缺乏冒险精神 (三)相信天命,天命论,天命: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楚辞天问:“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左传宣公三年:“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中国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大约700万人,占从业人口的1%;中下层的上层,也就是知识精英层,约2930万,占从业人口的4%;中下层的的中底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中学教师等,约8200万,占从业人口的11.8%;中下层的下层,包括工人,城乡两栖农民,约4.8亿,占从业人口的69%;最后是社会边缘化群体,包括农村困难户与城市下岗人员,约1亿,占从业人口的14%。,五、传统文化下的中国男性 男性的自私 男性之懦弱 男性之无奈,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秋木凄凄,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生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残,志念抑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回徨,我独伊何,来往变长。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心忧侧伤 。,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六、传统文化下的中国女性 对女人普遍看法不好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 孔子 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莎士比亚 你去女人哪里吗?别忘了带你的鞭子! 尼采,河东狮吼,苏轼曾作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诗,嘲笑男人惧内,诗云:“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女性的黄金时代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周礼地官媒氏“以仲春之月,会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溱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诗经蒹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汝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静女),第三讲 中国女性文化,一、女性角色之定位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乾,健也,坤,顺也;乾,天也,故称呼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经),二、传统女孩子的素质教育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之衣裼(ti),载弄之瓦;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赏,载弄之璋 。” (一)闺媛礼,闺,意指女子居室的房门。传统文本所谓的闺女,乃是指门里面的女人。这个门,还不是家庭的大门,而是女孩子自己卧室的房门,称作二门。因为俗语里比喻女孩子安静本分,常用语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谓的媛,其本义是美女,美好。闺媛二字合于一处,单从文本上就反映了传统女性美的标准。中国的闺媛礼始于周代,主要是对女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素质教材,其目的就是培养女孩子能成为合格的女人。,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班昭女诫,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冢宰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xi)。”(东汉.郑玄注 周礼卷二. 四部丛刊本),“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 将夫比天,其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 夫有恶事,劝谏谆谆。莫学愚妇,惹祸临身。 夫若外出,须记途程。黄昏未返,瞻望相寻, 停灯温饭,等候敲门,莫学懒妇,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终日劳心。多方问药,遍处求神。 百般治疗,愿得长生。莫学蠢妇,全不忧心。 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 莫学泼妇,斗闹频频。粗线细葛,熨贴缝纫。 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待殷勤。 莫教饥渴,瘦瘠苦辛,同甘同苦,同富同贫。 死同葬穴,生共衣衾。能依此语,和乐琴瑟。 如此之女,贤德声闻 。(唐宋若昭女论语事夫),1. 男女授受不亲的男女有别之礼 礼记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已嫁而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事。不共浴堂,不共厕,男治外事,内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男子夜行以烛。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2.惟务贞洁之贞操礼 1.贞操礼的起源与发展,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唐宋若昭女论语立身,人为不善,欲诱之也。欲诱之也。诱之而不知,则至于灭天理而不知反。故目则欲声,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也。然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 。(二程粹言卷2),“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朱熹:朱子语类卷13)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卷22),二程先生,一日同赴士夫家会饮,座中有二红裙侑觞。伊川见妓,即拂衣起去。明道同他客尽欢而罢。次早,明道至伊川斋头,语及昨事,伊川犹有怒色 。明道笑曰:“某当时在彼与饮,座中有妓,心中原无妓;吾弟今日处斋头,斋中本无妓,心中却还有妓。”伊川不觉愧服。(清徐士鸾:宋艳卷1),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淫泆虽非礼,然男女相爱,不过天地生物之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比人间他罪难忏悔也。(袁枚:子不语卷11),郑氏张一绪妻,结褵一载,夫病。氏割股以救,终不效,夫亡,年二十一。矢志守节,孝事舅姑。未几,姑殁,二叔俱幼,代姑抚养成人。茕茕一身,始终不变,邑令赵给匾旌之,守节六十余年,卒年八十二岁。,陈氏吴祖坦妻,生嘉庆二十二年,幼为养媳,年二十婚配。未逾年而夫殁,号痛抢地,家人恐其过分,挟持扶入内仓,猝间潜投池水死焉,时年二十一岁 。,潘觐光女,生嘉庆二年,幼有至性,其父见同里周德光年少而文有奇气,遂以女妻之。德光学亦勤,病,咯血而卒。女恸号欲奔丧,父母不许,求婚者踵至,女志坚不可易。后二年,其姑至潘家观剧,女闻即随之归,至则拜舅姑,与德光木主执新妇礼,甚谨,远近贤之,时年二十一岁 。,陈尹华女,年二十一,许字柳端道,未嫁而端道病亡,氏欲奔丧,父不允。次日早,托言采菽,遂于山下服断肠草而归,绝告母曰:“女生不能为柳家人,死应为柳家鬼矣。”至弥留时,泣曰:“吾别无他望,惟愿死则同穴,从夫地下。”言讫而逝,距端道卒仅二日。柳家迎归合葬,观者咸称其贞烈。,黄学惠女,生嘉庆六年,十九岁,许字在城朱氏,未嫁而夫病故,自誓守志,父母将欲改适,女即服卤而死,时年二十四。 清光绪浦江县志,荆溪某氏,年十七,适仕族某,半载而寡,遗腹生一子,氏抚孤守节;年岁,孙曾林立。临终召孙曾辈媳妇,环侍床下,曰:“吾有一言,尔等敬听尔等作我家妇,尽得偕老白头,因家门之福;倘不幸青年寡居,自量可守则守之,否则上告尊长, 竟行改醮, 亦是大方便事”。众愕然,以为昏髦之乱命。氏笑曰: “尔等以我言为非耶?守寡两字,唯言之矣;我是此中过来人,请为尔等达往事。 我居寡时,年十八;因生在名门,嫁于宦族,而又一块肉累腹中,不敢复萌他想;然晨风夜雨,冷壁孤灯,颇难禁受。翁有表甥某,自姑苏来访,下榻外馆;我于屏后觑其貌美,不觉心动;夜伺翁姑熟睡,欲往奔之。移灯出户,俯首自惭。回身复入,而心猿难制,又移灯而出;终以此事可耻,长叹而回。,如是者数次。后决然意去,闻灶下婢喃喃私语,屏气回房,置灯桌上。倦而假寤,梦入外馆,某正读书灯下,相见各道衷曲;已而携手入帏,一人趺坐帐中,首蓬面血,拍枕大哭,视之,亡夫也,大喊而醒。时桌上灯荧荧作青碧色,谯楼正交三鼓,儿索乳啼絮被中。始而骇,中而悲,继而大悔;一种儿女之情,不知销归何处,自此洗心涤虑,始为良家节妇。向使灶下不过人声,帐中绝无恶梦,能保得一身洁白,不贻地下人羞哉?因此知守寡之难,勿勉强而行之也。”命其子书此,垂为家法。含笑而逝。(清沈起凤谐铎卷九有节妇死时箴),一节母,年少矢志守节。每夜就寝,关户后,即闻撒钱于地声,明晨启户,地上并无一钱,后享上寿。疾大渐,枕畔出百钱,光明如镜,以示子妇曰:“此助我守节物也!我自失所天,孑身独宿,辗转不寐。因思鲁敬姜劳则善,逸则淫一语,每于人静后,即熄灯火,以百钱散抛地上,一一俯身捡拾,一钱不得,终不就枕,及捡齐后,神倦力乏,始就寝,则晏然矣。历今六十余年,无愧于心,故为尔等言之。”(清青城子志异续编卷3),赵蓉江未第时,馆东城陆氏。时主妇新寡,有子七岁,从蓉江受业。一夕,秉烛读书,闻叩户声,启而纳之,主人妇也,含笑不言,固诘之,曰:“先生离家久,孤眠岑寂,今夕好风月,不揣自荐,遣此良宵。”蓉江正色曰:“妇珍名节,士重廉隅,稍不自爱,交相失矣,汝请速回,人言大可畏也!”妇坚立不行,蓉江推之出户,妇反身复入,蓉江急阖其扉,而两指夹于门隙,大声呼痛,稍启之,脱手遁去。妇归,阖户寝,顿思清门孀妇,何至作此丑行,凌贱乃尔?,转辗床褥,羞与悔并,急起引佩刀截其两指,血流奔溢,濒死复苏。潜取两指拌以石灰,什袭藏之。而蓉江不知也,即于明日卷帐归。后其子成进士,入部曹,为其母请旌;时蓉江已居显要,屡申屡驳。其子不解,归述诸母,母笑曰:“吾知之矣”,出一小檀盒,封其口,授其子曰:“往呈尔师,当有验”。子奉母命,呈盒于师,蓉江启视之,见断指两枚,骈卧其中,灰土上犹隐然有血斑也。遂大悟,即日具题请旌。(谐铎卷3两指题旌),“所有失去了财产的人都失掉了自己的灵魂;妇女在父权制的开初时期甚至不占有自己的身体,因为她们像牲畜一样被人买卖;她们因此失去灵魂。妇女没有灵魂的观念在古代世界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在基督教里还继续存在几个世纪。”(拉法格思想起源论),“他想随心所欲地叫她忠实或不忠实:假如她是他的同行的妻子,假如他想追求她,他就要求她不必忠实,算是对待他的那个 我的义务,并且使用一切花言巧语来劝她摆脱宗教的顾虑。假如她是他的合法妻子,她就成为他的财产而不许别人染指;他要求她坚定不移的忠实并利用宗教来在她脑中灌输夫妻的义务。” (拉法格思想起源论),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