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洪武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讲,内容简介:,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2.自然辩证法的特点: 综合性 交叉性 哲理性,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3.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4.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 自然哲学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学 科学社会学 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哲学,真理(aletheia)与发现(discover)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受好奇的驱动 哲学就是爱智慧(philiasophia) 哲学是思考的学问,是关于宇宙、人生、文化之谜的思考,哲学就是对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的思索,三种基本思维方式:哲学、科学与常识,何谓“思维方式”:主体概念框架客体 常识 科学 哲学,自然辩证法,让思维从常识 科学 哲学,“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恩格斯 “任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看法的科学的重大发展都是自然哲学。” 冯贝塔朗菲,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式,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式。,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解释科学发展模式和精神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理性精神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 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自然辩证法的构思与写作,准备阶段: 用了8年时间 “脱毛”, 构思写作: 1873.51876.5 1878.71883.3 留下遗憾:1895年逝世 终未完成,自然辩证法目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I总计划草案 11总计划草案 II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 III自然科学和哲学 IV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V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辨证逻辑 VI物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VII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VIII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IX各束手稿的名称目录 X自然辩证法准备材料 附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写作自然辩证法的通信 恩格斯其他著作序言中关于写作自然辩证法的论述,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自然科学和哲学 第二部分:辩证法 第三部分: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 第四部分:数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内容的辩证性质 第五部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有机生命的突变论和机械论之争 第二,事物起源来自于事物内部还是外部之争 第三,有机生命为生理学还是能化归为化学过程 第四,量变质变对事物发展的关系 第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 第六,分析了能、力、动量、功的科学概念的实质与意义 第七,数学的本质 ,等等。,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影响,德国: 苏联: 日本: 中国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重的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然其本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2.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3.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4.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三代领导人都很重视自然辩证法,大跃进的失误决策,周恩来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一点自然辩证法,要按自然规律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1964年,毛泽东找到于光远、周培源等一起谈论坂田昌一的文章,就宇宙的无限、细胞的起源、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作了讨论,并就基本粒子观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毛粒子) 1978年,经邓小平等8位中央领导人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并在一些重点大学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 1998年(抗洪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学习一点自然辩证法”,江泽民、朱鎔基还带头认真学习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精彩论述。,首页,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孩子的发言稿
- 法国供应商培训
- 新能源课件大班
- 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高炮广告牌制作与城市地标建设合同
- 2025版商业综合体工程劳务承包与智能化合同
- 2025版智能制造业股权转手与增资升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品牌营销策划合同样本
- 2025版墓地拆迁重建安置补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科技园区运维短期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燃气电厂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科技咨询师考试题库
- 四川省凉山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统一检测数学检测试卷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试考核试题库答案
- 2025年历年医疗卫生卫健委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学法减分试题及答案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心衰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 2025年教育综合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卫生试题及答案
- GB/T 30807-2025建筑用绝热制品浸泡法测定长期吸水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