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1页
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2页
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3页
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4页
政治: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孟州一中 焦红霞,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四、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过程,七、说设计理念,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因此,本框在全书中具有不容替代的重要的地位.它是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介绍“中华文化“的个性所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而且能够为学生在学好语文,历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体现学科间的渗透性.,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本框教学,要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及原因,重点培养学会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参与文化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设置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从中获得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华文化成就的呈现,感悟其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依据:只有掌握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才能完整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依据:主要是思维上的难点,比较抽象。,四、说学情,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语文,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基础,但由此要求学生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也不高,因此,有待加强.,五、说教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讨论法. 3、事例分析法 4、多媒体演示法,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龙文视频伴随着古筝上流淌下来的悠悠旋律和学生一起走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孟州一中 焦红霞,(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瓷器艺术精美绝伦,故宫珍藏珐琅器皿,(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2.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3.文学艺术丰富绚丽,(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4.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3、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A、作用:,C、地位:,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4、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科学技术的地位:,(2)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思 考,1、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1.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优秀的民族文学,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思 考,1、区域性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 2、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也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也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又说明了什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瓷器艺术精美绝伦,园林艺术无与伦比,文学艺术丰富绚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