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六.ppt_第1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六.ppt_第2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六.ppt_第3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六.ppt_第4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项一六 文言翻译,本考点涉及两个方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概念的内涵阐释 (1)“理解”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在理解文意与翻译句子中加以运用。,(2)“与现代汉语不同”是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文言文固定结构。 (3)“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活用。活用的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使句子中出现使动、意动、为动以及名词作状语等现象。,2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举例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判断句的形式,例句,“者也”句,“者”字句,“也”字句,无标志句,“为”字句,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是”字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刘备天下枭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2)被动句 一个动词谓语句,若动词涉及的对象受事者作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即为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七种形式:,被动句的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见”字句:见+谓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被动句的类型,例句,“受”字句:受+谓语,“为”字句:为+动词,“为所”句,“被”字句,无标志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刘夙婴疾病。,(3)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主语。如: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b.(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省略谓语。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b.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动词后宾语。 b.竖子不足与(之)谋!省介词后宾语 省略介词。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b.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省略兼语。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4)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置。其类型主要有: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如: .大王来何操(操何)? b.沛公安在(在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许之)也。,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b.唯利是图。(图利),(5)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一般要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6)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 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 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 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或“中心 词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心词后置定语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词之后置 定语者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 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 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7)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叫固定格式(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常见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外一类词用的现象。(此部分内容已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阐释,在此不再赘述。),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内涵的概念 (1)“理解文中的句子”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清楚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2)“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2.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1)标准:字字句句落实,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按语序逐词逐句地对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同时要译出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有的句子由于古今汉语的句式和文言修辞等问题,无法做到字字句句逐一对应,那就可以打乱语序,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意译。,【特别提醒】记叙文、议论文多用直译,而描写、抒情的文章多用意译。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官名等不需要译,照搬即可。,(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申 甫 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 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 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 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 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 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 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 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 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 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 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 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 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 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 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 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 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 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 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 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 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 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媐(x):嬉戏。瘗(y):埋藏。窭(j):贫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重点实词“卒”的理解,一定要放入原文中推断。若译作“步兵”,联系上下文讲不通,此处应译作“终于”。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八阵图”;后一个“之”是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B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对于。C项,均为介词,凭借。D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他,代指申甫;后一个“其”是副词,大概。 答案:C,【特别提醒】做虚词辨析题时,“代入法”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虚词考试题一般分四组,每组两句,一课外一课内,可将课内已掌握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代入课外句中试一试,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讲得通。,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3分)( ) 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权贵人俱不习兵 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诸路援兵不至 A B C D,【解题点拨】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说权贵人不懂用兵。是申甫死后的情况。两项显然与“申甫失败原因”无关。 答案:B,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事件有一个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答案:C,【特别提醒】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往往只在某一小点,大多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等。,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译文:_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译文:_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译文:_,【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做题时,(1)句要注意“复”“故”的落实,“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句注意落实“数”“以”,“见”表被动。(3)句注意落实“咎”“讥”,“于是”是古今异义词,在这时。,【特别提醒】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意。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要习惯用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要通顺。,【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读理解文句大意。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 第二步:审确定考查重点。 要通过审题,结合题目赋分领会命题意图,确定考查重点、关键词语和句式。 第三步:切划分翻译单位。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逐一加以翻译。,第四步:连连缀词义成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第五步:誊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认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把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案上,做到书写规范清晰。,答案:(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 (3)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附【译文】 申甫,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有口才。当他是小孩子 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有一位道士经过 这里,教申甫做游戏。于是那位道士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 在地上四面摆放,然后将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 能逃出来。不久那道士又引来一只狸猫,那只狸猫想要捉住那只 老鼠,但是那只狸猫也始终不能进入,狸猫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 久。那道士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所谓的八阵图, 小子你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明白他话中的意 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那道士就离开了。,明代天启初年,申甫那时正做和尚研究佛学,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在佛学方面没有什么心得。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幼年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那道士临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卷书,就告别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申甫打开看那卷书,发现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车战的部分特别详细。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从此也不再钻研佛学了。,后来,申甫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游 玩,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刘老先生,是原先颍 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 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申甫多 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愍 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的九个门 白天都紧闭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 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 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大声说道:“我不成器,没有特别的 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 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 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派给申甫兵士,只能下命听任 他自己招募士兵。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渐集合起来,(这 些士兵)都是市井中不懂得执持与使用兵器的贫穷人家的子 弟,而申甫所传授的兵术,又只是在使用兵车时才比较有用, 最终也没有置办。申甫正等着选定日期部署他的士兵,没有时 间参战。在这个时候,朝中权贵重臣都不习练兵法,与刘公和,金公屡屡意见不一致,又嫉妒申甫凭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启 用,就商议先让他对敌,于是他们日夜下达调兵的兵符,催促 申甫,让他出战,而这时候正好遇上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兵 败被杀。满桂是原大同总兵官,是著名的老将,因为被调派赶 来救援护驾来到京城,愍帝正器重他。等到他失败以后,整个 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 领他的部属由城墙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 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亲自与敌兵搏斗,被数十支飞 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人理会申甫的死尸。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部队出战,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结果遇到伏兵突然出现,刘公指挥将士殊死奋战,经过一昼夜多时间的顽强抵抗,各路援兵都没有到来,最终也战死了。,高考文言翻译常见的八种方法 1.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击”。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3.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如: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5.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6.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后再翻译。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7.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语句中的“妻子”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妻子儿女”。,8.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缙绅:古代大臣上朝时将笏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缙,插。绅,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想一想】除了以上八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或短语,即“变通法”,或者根据词义的变化将词语进行拆分,即“扩充浓缩法”。这两种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拓展延伸】 1.变通法 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根据常规翻译,“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没有了明确的主语,究竟是主人下马想饮酒呢,还是客人上船想饮酒? 这样就需要根据后面的文字“醉不成欢惨将别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了解到“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是主人和客人,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应当使用互文同义来进行翻译,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起酒杯想喝酒却没有音乐。,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磅礴,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文言翻译是一项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通读全文,把握句子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2.按照词序,对应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点,可暂时放过,等译完全句,再进行推敲。 3.译完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对,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一)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1)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译文:_ (2)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译文:_ 答案:(1)古人不看重一尺的玉璧而看重一寸的光阴,他们怕的是时间白白地过去。 (2)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附【译文】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 朽的盛大事业。一个人的生命有到头的时候,荣誉和欢乐也只 能在他在世时享用,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像文章可以 经久而不朽。所以古代的作者,把生命寄托在笔墨上,把心意 留在文章作品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 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西伯周文王被拘而写易, 周公旦做朝中大官而制作礼,他们并不因处于困境而不努 力,也不因处于顺境而更改志向。这是因为古人不看重一尺的 玉璧而看重一寸的光阴,他们怕的是时间白白地,过去。而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人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人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上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所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煣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孔子曰:“括注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括:箭的末端。,(1)南山有竹,不煣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译文:_ (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译文:_ 答案:(1)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 (2)(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附【译文】 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我爱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现在)所具有的才能,假如加上勤学好问,难道(谁)能赶得上你吗?”子路说:“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火烤(或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它(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做的盔甲)。(由此看来,要什么学问?)”孔子说:“(假如把竹子)削出箭尾,插上羽毛,再装上箭头,还把它磨(得尖尖的),难道(或那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子路(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拜了又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育。”,(三)将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淀山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选自明归有光悠然亭记),译文:_ _ 答案: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特别提醒】 如何提高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第一步:将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回到原文段中,联系中心内容,注意前后文联系,认真加以推测。 第二步:默读原文,确定译点(文言句式和重要实、虚词),逐词解释,再将翻译连缀成文。 第三步:通读译文,求其连贯,减少疏漏。,附【译文】 回忆起我小时候常常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 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 似无。现在淀山公对这座山一天比一天喜欢,在山上建了高大 的楼阁,弯曲的栏杆,桌子、坐席、门窗到处都有。又在房子 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取陶渊明诗 中的“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 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 韵味,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常常认为 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 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 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 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 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四)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1)译文:_ _ (2)译文:_ _,答案:(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2)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商鞅更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的执政者呢!,附【译文】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 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 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 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 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 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商鞅更 算得上刻薄,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 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 太平盛世的执政者呢!”,一、高考题组 (五)(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 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 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 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 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 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 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 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 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 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 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 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 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 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 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 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 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 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 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A项,“充”是“担任”的意思,解释为“代理”是错误的。,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 )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独庆礼甚陈其利 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 B. C. D.,【解析】选A。 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审清题干,二要注意选项中每一个句子所反映的内容和题干是否一致,三要留心文中某些事件前后总括句,四要留心选项中每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上下句,特别是表因果、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治安有方,是善于谋划,是善抓经济,这三句都属于“雅有方略”;是按诏行事,和属于为政清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 一要注意无中生有,二要注意张冠李戴,三要注意时间、地点的错位,四要注意程度、范围、因果等。本题B项有三处错误:第一,不是另址再建,而是恢复旧城;第二,不是为了管理归附的外族,而是为了边防;第三,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的原因不只是屯田,还有招商立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_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考查。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翻译时(1)要注意“功役”“嗤”“切事”; (2)要注意“苦节”“所”和判断句式,“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特别提醒】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要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短文,可以增强语感。,附【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 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道 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 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 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 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瘴气,从没人到达过。宋 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 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做河,北支度营田使。起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 一带。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 州城。从那以后(将都督府)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 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 利。于是皇上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改在柳城筑立营 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 任检校营州都督。开垦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 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 百姓官吏不敢触犯。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 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开元七年宋庆礼逝世,被追赠为 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 挫,做人太精明而没有朋友,在东北发生战事,损失数以万 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 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本可以 在家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 充实。始终坚持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全力地守护坚贞准 则。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 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 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六)(2012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洛中盱江肝江八贤 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人,吕南公作不 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将以缀 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 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夏县有水 灾,民溺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门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 之。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而死,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子弟。 乡人负债不偿者,毁其券。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为生,兄或 时酗殴粲,邻人不平而唁之,粲怒曰:“兄未尝殴我,汝何离间吾 兄弟也!”曰苏庆文者,事继母以孝闻,常语其妇曰:“汝事吾母 小不谨,必逐汝!”继母少寡而无子,由是安其室终身。 曰台亨 者,善画,朝廷修景灵宫,调天下画工诣京师,事毕,诏选试其优 者,留翰林授官禄,亨名第一,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 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 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 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 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 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 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 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 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 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 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 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 “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 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呜呼,此八人者贤乎哉!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七) 【注】驵(zn):市场经纪人。帑():库房。靳:吝啬。,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一诣县自陈 诣:到 B其兄嗜酒,仰弟为生 仰:依靠 C有质钱而没者 没:没有,无 D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厚:给好处 【解析】选C。没:同“殁”,死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何欺寒人为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民溺死者以百数 作师说以贻之,C.,因经过官人丧马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选D。均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疑问。A.均为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却;后一个表顺承,可不译。B.前一个是介词,相当于“用”;后一个是连词,相当于“来”。C.均为介词,前者为“趁”,后者为“经由”。,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诚实不欺”的一组是 ( ) 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子弟 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A B C D 【解析】选C。并非体现“诚实不欺”。,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永一不贪钱财,主动到县里说明死去的僧人在他家寄存了数万钱币的情况,并请求把钱币归还给僧人的子弟们,还毁掉了借债不还的乡人的借契。 B台亨擅长绘画,参加了景灵宫的修建工作。在朝廷选拔考试中名列第一,但他淡泊名利,不为官禄所动,以归养老父为托辞拒绝了朝廷任用。,C曾叔卿买了陶器想贩卖到北方,因北方发生灾荒没有成行。在了解到买陶器者的意图后,主动说明情况,不再卖出,家境贫苦、妻儿饥寒也不顾惜。 D作者主要通过对八贤言行的描述来体现他们“有善行、不欺骗”的贤德,没有作过多评论,结句画龙点睛,对其品行高度赞美。 【解析】选B。 “托辞”错。,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 译文: _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译文: _ (3)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 译文: _,答案:(1)你侍奉我的母亲如果稍有不敬(不谨慎),我一定会赶走(休了)你! (2)听说您想要用罗绮来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来坑害您呢! (3)您仅仅买五斤,我已经为您偷偷地加倍称了,希望您给我酒吃。,附【译文】 司马温公的序赙礼,记载了五个有善行的平民,吕南公写不欺述,记载了三个人,他们都因身份卑微,没有被正史记录。我不久以前撰修国史,想把他们写进孝行传却没有成功,暂且记在这里。,司马温公所记的都是陕州夏县人。一个是医生刘太,在守丧 期内,不喝酒吃肉满三年,(我)认为这是当今士大夫们难以做 到的。他的弟弟刘永一,尤其孝敬父母,与朋友交好,清廉谨 慎。夏县遭遇水灾,淹死的老百姓数以百计,永一手执一竹竿站 在门口,别人的东西流进门口,就用竹竿推出去。有一个僧人在 他家寄存了数万钱币,僧人死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