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 传感器概述,2.1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1. 定义:,能感受规定被测量,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研究对象,2个功能,在不同领域,传感器名称不一样: 电子领域:敏感元件;超声波领域:换能器; 其他:变送器,探头。,2,2. 组成,(1)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中间量; (2)转换元件:把中间量转化为电信号;,(3)信号调理转换电路和辅助的电源。,某些传感器不存在转换元件,3,(2) 按工作原理分:如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等。,工程应用时的分类方法,学习时的分类方法,3. 分类方法:,(1) 按被测量分: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传感器等;,4,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研究方法:输入输出法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由y与x的关系式 y= f (x)描述 分类:根据输入x是否变化,可以分为 静态特性 (x不变)和动态特性(x变化) 。,5,2.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静态特性:输入为常量,系统稳定时的基本特性。,实际为缓变量,启动时存在暂态响应,此时y只与x有关,与t无关,特性函数,说明: 实际中,ai的值并不是由f(x)得到,而是通过实验得到; a0 零点输出; ai (i0)非线性项系数; a2=a3=an=0,则 y=a0+a1x 是1直线 ,故叫线性传感器 反之叫非线性传感器。,6,1. 灵敏度,严格定义:,定义:,说明: S越大,传感器越灵敏。 线性传感器:S是一常数; 非线性传感器: S随x变化而变化。,7,2. 线性度,(1)拟合直线:用来近似代替实际特性曲线的直线 拟合的优点:标度刻度和处理数据方便。 拟合的条件:非线性项次数不高(n不高) 或 x变化范围小,8,(a)理论拟合: 直接令输入输出函数的a2=a3=an=0,得 y=a0+a1x y=f(x)在x=0处的切线,拟合方法:,(b)过零旋转拟合:将一直线绕曲线与y轴的交点旋转,并使 L1=L2,(c)端点连线拟合,(d)端点平移拟合:将端点连线拟合平移,并满足 L1=L2= L3,四种拟合的误差比较: (a) (c)最大,(b)居中,(d)最小,9,(e)最小二乘法拟合(补充),设拟合直线:y=kx+b 实际特性曲线的n个点:(x1,y1)、 (x2,y2) , (xn,yn)。,最小二乘法拟合就是拟合直线与实际曲线所有点的差值平方和最小。,第i个点(xi,yi)两线的差值:i=yi - (kxi+b) 所有点(n个点)差值平方和: =i2=yi - (kxi+b)2,差值平方和最小:,解出,总体上误差最小,10,(2)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系统误差 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之比。,线性度值越高,原曲线的线性程度就越差。,11,3. 迟滞,(1)迟滞 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时,静态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2)迟滞误差系统误差 全量程范围内,正反行程输出的最大差值与满量程之比。,H越大,误差越大。,12,4. 重复性 (1) 重复性 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正行程各曲线的最大差值为Rmax1,反行程的最大差值为Rmax2。,(2)重复性误差随机误差,13,5. 漂移,(1)什么是漂移? x 不变,y 却随 t 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2) 漂移的危害 (3) 漂移的产生原因 自身因素 外界因素(温度、湿度),(4) 温度漂移 分类 零点漂移:输入为0时,温度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 灵敏度漂移:温度变化灵敏度变化输出变化 温度漂移误差 温度每变化1时输出的变化量,yt、y20传感器在环境温度t 和20时的输出。,14,2.2.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x变化,y不仅与x有关,还与t有关。 y=f(x,t),静态特性:x不变,y只与x有关,与t无关。 y=f(x),如何得到动态特性的表达式y=f(x,t)呢?下面举例说明。,15,补充例:加速度传感器如图,传感器读数为m相对于外壳的位移y(零点即平衡位置)。用传感器测量小车加速度a,试确定传感器的特性函数(y与a的关系)。,解:设小车相对于地的位移为x,则,m:相对于地的位移为x+y,,m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右,解该微分方程即可得y与a的关系,16,1. 传感器的基本动态特性方程,对于大多数传感器,有bm=bm-1=b1=0,则,式中,a0、a1、, an, b0、b1、., bm由传感器本身结构决定。,(1)特性方程的拉氏解法,特性方程拉氏变换:,得到传递函数:,说明:传递函数和特性方程是完全等价的。 根据特性方程中最高阶数n的取值可把传感器分成0阶、1阶一直到n阶系统。我们只研究0、1、2阶系统(为什么?)。,17,(2)0阶系统,a0 y=b0 x,只a0不为0,则,说明:0阶系统的的动态特性和线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类似。 故 静态灵敏度,y与x在幅度上成正比、相位上无延迟,故该系统是不失真系统。 零阶系统的实例:电位器式的电阻传感器、变面积式的电容传感器、静态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液位。,18,(3)1阶系统,只a0、a1 不为0,则,说明:式中 静态灵敏度, 时间常数,传递函数:,1阶系统的实例:不带套管热电偶测温系统、电路中常用的阻容滤波器。,19,(4)2阶系统,只a0、a1 、a2不为0,则,令,说明: k静态灵敏度,阻尼系数,n固有频率,传递函数:,2阶系统的实例:带有套管的热电偶、 电磁式的动圈仪表及RLC振荡电路。,20,(5)n阶系统,结论:多阶系统可以看成1阶或2阶系统的级联或者并联。,1、2阶系统的级联,1、2阶系统的并联,1阶系统,2阶系统,21,2. 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动态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固有因素” (如阶数等); 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的研究对象: 1、2阶系统; 输入为标准输入(脉冲信号、阶跃信号、正弦信号),如是任意信号怎么办?,22,(1)输入为阶跃信号瞬态响应特性,1阶系统,传递函数:,阶跃信号:,讨论:(a)k越大,输出越大。 (b)越小,延迟越小。 (c)和k是相矛盾的。,23,2阶系统,传递函数:,阶跃信号:,24,无阻尼(只振荡),欠阻尼(振荡,衰减),临界阻尼(只衰减),过阻尼(只衰减),双曲正弦(指数函数),讨论: (a)k决定了输出的大小。 (b)决定了输出的形状。,25,(c) 传感器工作状态的选择,=0,始终不能达到稳定值 ,故不能作为工作状态。,过阻尼(1), 输出达到稳定的时间很长,也不作为工作状态。,临界阻尼 (=1),达到稳定的时间最短,但要使=1,非常困难,故不作为工作状态。,欠阻尼 (01),稳定时间较短,而且取值是一个范围,容易满足,故选欠阻尼作为工作状态。,26,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欠阻尼状态(01,一般取0.60.7),n越大,衰减越快,输出延迟越小。,总结:2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对3个参数的要求。,27,瞬态响应的特性指标都根据输出曲线进行定义,定义略,只是注意:,(a)定义没说明是1阶还是2阶适用,说明2者都适用。 (b)衰减比:d =/1。,28,(2)输入为正弦信号频率响应特性,1阶系统,暂态响应(可忽略),稳态响应,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此时,k越大越好(输出大),越小越好(越接近不失真系统)。,29,2阶系统,暂态响应(可忽略),Y():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此时,k越大越好(输出大), 取0.60.7(考虑到阶跃响应) ,n越大越好(越接近不失真系统,通常n至少为被测信号频率的35倍)。,30,频率响应的特性指标根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给出,(a)定义没说明是1阶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在恶化中750字15篇范文
- 红红火火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作文400字11篇
- 时间是一种力量课件
- 医疗器械进销存软件服务合同
- 时间位移高中物理课件
- 早餐防疫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早餐培训面点师课件
- 业务外包服务合同集萃
- 换个角度看问题议论文350字10篇范文
- 蓝黄图形商务班会教育培训
- GB/T 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 2023年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 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培训课件
- 华为IPD流程管理全部课件
- 涂料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 2021年唐山迁安市教师进城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0进口关税税率表
- 三菱变频器d700说明书
- 涉外导游英语口语实训教程整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讲义教案(最新)
- 工伤知识培训(工伤待遇篇)课件
-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整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