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经济负担(复旦大学陈兴宝).ppt_第1页
疾病经济负担(复旦大学陈兴宝).ppt_第2页
疾病经济负担(复旦大学陈兴宝).ppt_第3页
疾病经济负担(复旦大学陈兴宝).ppt_第4页
疾病经济负担(复旦大学陈兴宝).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经济负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陈兴宝,患病造成的损失,机体方面:疼痛、伤残、劳动能力降低甚至丧 失、期望寿命降低等。 经济方面:预防或治疗疾病所支付的费用,因 病休工或劳动能力降低所致工资性 收入的减少。 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 现持续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 的80.9%,死亡人数接近600万。 其中城市慢性病死亡占85.3%,农村79.5%。,疾病对患者和家庭产生什么影响?,* 因病到医院就诊或住院需要支付交通费用 * 因病需要支付在医院内治疗的费用 * 需要支付住院期间额外的伙食费用 * 因病而增加的营养保健品费用和护理费用 * 因病休工而损失的工资性收入(本人及陪护人员) * 退休前死亡则会损失工资性收入和寿命减少,患病对医院产生什么影响?,* 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 通过向病人收费来获取部分成本补偿 * 如果治疗成本低于收费,则医院有可能获取收益;但若成本高于收费,则医院就有可能亏本。,患病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因患病需要治疗而花费金钱 * 因购买进口药物、材料、设备而花费金钱 * 工、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 因劳动效率下降导致工农业产品产量与产值减少 * 出口创汇能力下降 * 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 因人群健康水平下降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王陇德透露-21世纪论坛 中国-欧盟可持续发展分论坛,* 2003年中国疾病经济负担1.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0.3%。 * 与1993年相比,疾病经济负担增加了2.5倍,其中直接经济负担增加了3.4倍。 * 病种:感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看病难,难在重病;看病贵,贵在大病 -钟南山,慢阻肺:70%多的医疗费用用在不到10%患者身上 (冠心病等并发症或是需要插管、进行抢救的患者)。 尿毒症透析患者:年医疗费用5万-10万 肾移植:每例患者医疗费用12万-18万 原因:疾病早期比较隐匿,未引起足够重视,中晚期 治疗已经为时太晚,其结局是劳民伤财,结局 却不理想。,疾病减寿排行榜 -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2006年3月24日,影响居民寿命的前20种疾病: 恶性肿瘤、结核、寄生虫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等。,减寿排位 -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加拿大疾病经济负担按疾病分类诊断排序,疾病经济负担的基本概念,疾病经济负担(Economic Burden of Disease):是研究 疾病(disease)、伤残(disability)、过早死亡 (premature death)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以及社会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 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 形经济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disease burden,GDB): 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 家在控制疾病优先重点及确定基本卫生服务包的策 略。,疾病经济负担,生命质量恶化,经济负担,生命年损失,直接经济负担 包括直接医疗费用(挂号费、药费、住院费、化验检查费、手术费等)和直接非医疗费用(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费、营养保健品费、雇佣保姆费用等)。,间接经济负担 包括患者因 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降低工作能力引起的经济损失,因病而引起的过早死亡损失的工作时间;陪护人员、亲友损失的工作时间等。,直接经济负担: 指社会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 经济资源以及患者或服务对象为了接受卫生 保健服务而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直接医疗 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 间接经济负担:指社会因疾病而带来的间接 经济损失,包括因患病、伤残和死亡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它意味着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 的减少和工作能力的降低。,无形经济负担:指患者及其亲属因疾病所遭 受的痛苦、忧虑、悲伤等生命质量降低。这 部分费用难以用货币进行衡量。,国外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方法,疾病诊断分类方法:ICD-9 或ICD-10,DRGs 疾病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直接用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的 资源。 包括医院成本、药品费用、医师费用和其他费用。 间接成本:指由于患病、伤残或死亡所导致的生产 力损失的货币价值。 包括由于死亡造成生命年损失的成本(mortality costs);长期患病或伤残(指活动受限至少6个月)造成的成本(morbidity costs);短期伤残造成的成本三部分。,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方法,以患病率为基础Prevalence-based approach 在某一给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由某种 疾病所引起的病人经济负担。它不考虑疾病发 生的时间先后,而仅注重疾病病种。 以发病率为基础Incidence-based approach 仅适用于急性病,即疾病的起点和终点都很明 确。而且,疾病的病程不是很长。,疾病经济负担测算方法,宏观成本(Macro)或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 基于全国疾病的总成本或总预算。将这些成本按疾 病的初步诊断进行分配,然后比较不同疾病之间这 种估计的疾病单位成本。 微观成本(Micro)或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 基于每一病人实际的资源消耗,最终计算出每一种 疾病的平均成本。这一方法需要收集病人所接 受的医疗服务记录以及各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疾病经济负担分析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分析疾病经济负担: * 提供者角度医疗机构 * 消费者角度- 病人 * 支付者角度医疗保险部门角度 * 社会或政府角度 研究角度不同,结果的测量会有所不同。,测量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指标类型,* 疾病指标:发病率或患病率。 * 死亡指标:粗死亡率(CDR)、疾病死亡专 率、死亡比(PMR)、减寿年数 (PYLL)。 * 伤残失能指标:死亡损失的健康生命年(YLL) 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YLD) * 病休指标:如因病不能上学或工作所造成的损 失。如卧床天数、缺勤天数、病休 天数等)。,疾病经济负担相关的疾病指标,疾病指标:急性病和慢性病;高死亡率和低 死亡率。 * 急性病:由于起病急、持续时间短、且发病 的起点与终点均较明确而多用发病 率表示; * 慢性病:由于病程迁延、疗程相对较长、且 发病的起点与终点均不明确而多用 患病率表示。,发病(患病)指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年)每万人中某病新发生例数。 * 患病率: 某一时点内每万人中患某病的例数(含新老病)。 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 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两周就诊 居前5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 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城市慢性病居前五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 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胃肠炎。,死亡指标-计算因死亡导致的减寿年数,粗死亡率、死亡专率、死亡比、早亡等指标。 死亡专率:指不同疾病引起的死亡。 死亡比:指由某种疾病引起死亡者占总死亡 的比例。 早亡:指实际死亡年龄与低死亡人口中该年 龄的预期寿命之差。 减寿年数:指不同疾病死亡者总的减寿年数。,病休指标及其他,病人患病后可能不能上班或上学,对工作与 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需测算病休 或误工时间(卧床天数、缺勤天数、病休天 数等)。 在计算疾病负担时还会使用到一些其他指 标,如就诊率、入院率、占用医院病床天数 等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疾病的经济负担不同: 1岁以内儿童的主要死因: 低出生体重、围产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先天性 出生缺陷、呼吸道疾病、传染病。 特点:减寿年数多,但间接经济负担并不大。 25-64岁的人群的死因: 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肝硬化、意外伤害。 特点:减寿年数少,但经济负担大。 65岁以上老人的死因: 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脑血管病(卒中)等老年 病和慢性病。 特点:减寿与经济负担相对较轻。,减寿年数(PYLL) - 低死亡率人口中预期寿命与死亡时的实际年龄之差值,PYLL (ai低死亡人口的期望寿命 ji ) 其中, ai- 第i年龄组死亡者的减寿年数 dj- 第i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ji- 各相应年龄组的组中值,某地因脑血管病死亡所致减寿年数,残疾失能指标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同时考虑了因疾病 死亡而损失的生命年以及病后伤残情况下生 存的伤残生命年。计算时需考虑贴现率、年 龄权重和失能等级。 DALY计算包括四个方面: * 死亡损失的健康寿命年数(YLL) * 伤残状况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YLD) * 健康生命年的年龄贴现 * 健康生命年的时间价值贴现,中国慢性病伤残调整生命年(2001),资料来源:疾病优先控制研究项目,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资料收集方法,直接医疗费用的收集 * 从医疗保健机构调查 优点:数据可靠,资料集中,耗时耗费较少。 缺点:不能反映特定疾病的病人所支付的直接医 疗费用总额。 * 向医疗服务对象调查 (1)回顾性调查。 耗时较少,但误差相对较大,准确性不高。 (2)追踪调查。 误差小,准确性高,但耗时耗费。 直接非医疗费用的收集 一般采取向病人调查的方法获得。,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的资料收集方法,* 向病人及其家属调查 长期伤残造成的劳动力损失 * 向社会经济部门进行调查 如社会平均工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等。,疾病经济负担的计算,直接医疗费用:所有与门诊或住院有关的医疗服务费 用。包括门诊挂号费、住院床位费、药品费、化验与 检查等费用。 直接非医疗费用:因疾病而去医院就诊或住院所花费 的往返交通费用、营养保健品费用以及雇佣保姆的费 用支出。 间接费用:病人因病所致的误工损失或家属因护理或 照料病人所导致的误工损失。 年经济负担=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 +间接费用,间接经济负担的计算方法,* 现值法:西方经济学家常用工资标准来计 算疾病的间接经济负担。 * 人力资本法 (Human capital approach) * 支付意愿法(Willingness to pay) * 摩擦成本法(Friction cost approach) * 其他方法:如隐含法、培养法等。,市场工资率用来计算发病率成本,人均GDP用来计算死亡率成本。此外,还需要把将来的工资收入折算到现值。一般选择贴现率为5%。(注意:工薪者与农民差别) 优点:简单,可操作性强 缺点:基于劳动力市场完善,无失业的假 设,但事实并非如此。 理论依据:均衡价格理论,人力资本法(Human capital approach) 广泛应用于间接成本的估计。它是基于一 旦生病,就会造成潜在的生产力损失。这一 方法是假设整个劳动力市场是均衡的,即不 存在失业。在此情况下,一旦生病,这些职 位出现空缺,无人能够填补,社会就将永远 失去由这些病人创造的财富,直到他们退休 为止。理论依据:劳动价值理论。 此法的局限性:其关注损失的工作时间,仅限于劳 动力人群,不适用于其他人群的时间损失(家务、 失业、退休和儿童),也不能测量对工作时间没有 影响的健康改善。,支付意愿法(Willingness to pay),支付意愿或条件价值是基于询问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个体 为了避免死亡或发病的概率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 优点:有益于评价个体健康和生命的价值,尤其是考虑到了 类似于疼痛等无形负担的影响。 缺点:可操作性较差,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是受 到收入的影响,即低收入者愿意支付的数额明显低于 高收入者。 此外,患病者与未患病者间的差异。患病者能够准确地回答出由于患该病而损失的福利(例如治疗该病而花费的费用,损失的工作时间和效用(疼痛和痛苦);而未患该病者不知道其患病的概率、避免感染的几率以及一旦感染后疾病的严重程度,由此造成对个人健康状况价值判断不同。,摩擦成本法(Friction cost approach),原理:测量实际生产力损失与潜在生产力损失之间的差额。认为实际生产力损失远远小于潜在的生产力损失,其原因是一旦工人生病,马上就会有人替代,且只要支付少量工资。若非紧急工作,则会延后。 摩擦期:寻找适宜的替代工人所需要的时间。 短于摩擦期的生产力损失均计作间接成本, 长于摩擦期的生产力损失仅计算摩擦期的损失。 缺点:应用不很广泛,原因是缺乏计算摩擦期所需 要各种的信息。,疾病经济负担的测算,* 时间价值:贴现 * 生产力赋值 * 残疾/失能分类及权重(见讲义262页表16-1) * 疾病早亡的减寿年数 * 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永久性和短暂性) * 某病减寿总年数(含死亡、短暂性残疾或失能和永久性残疾或失能所减少的健康寿命年数),贴 现,某年经济负担的现值 其中:Bt是疾病第t年的负担, i 为贴现率, t 为时间(年), 称为贴现系数。,不同年龄组的生产力权重,注: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巴纳(Barnum) 倡导,健康寿命年损失的计算方法,* 疾病早亡的减寿年数 计算公式: 每千人口因某种疾病早亡的减寿年数 E(Ad) ICFR 式中:Ad:某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龄 E(Ad):平均死亡年龄时的期望寿命 I :每千人口某病的发病或患病人数 CFR:病死率,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WHO定义: 失去健康寿命年数为预期残疾/失能年数(直到康复或死亡为止)乘以一个度量残疾与死亡相比的严重性权重。,永久性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每千人口因病永久性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 (Ad-A0) I Dod D 式中: Ad:某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龄 A0:某疾病残疾发生的平均年龄 I :每千人口某病的发病或患病人数 Dod :因某病残疾或失能的人口比例 D :某病平均残疾程度(残疾严重性权重),短暂性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每千人口因病短暂性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 (Yi) I Dod D 式中:Yi :某疾病预期短暂残疾或失能年数 I :每千人口某病的发病或患病人数 Dod :因某病残疾或失能的人口比例 D :某病平均残疾程度(残疾严重性权重),某病减寿总年数,某病的总减寿年数 每千人口中某病引起早亡的减寿年数 + 短暂性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 + 永久性残疾或失能的减寿年数,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应注意的问题,* 疾病经济负担的合理性 * 就诊问题 * 数据资料的代表性 * 可比性问题,研究疾病经济负担的意义,* 了解不同疾病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 * 评价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 * 确定不同疾病干预措施的优先重点 * 确定一揽子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内涵,疾病经济负担研究及发展趋势,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 发展迅速,已完成110种左右的疾病负担研究, 近500种疾病的转归研究和10种左右疾病住院 危险因素研究。 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疾病经济负担的 研究,主要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负担, 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患和精神抑郁症等的经济负担研究及少量传染病经 济负担研究,如疟疾、肝炎等。,对策:加强社区早防早治工作,美国资料:1963-1998年35年间,全美冠心病病死率下降了59%;中风病死率下降了64%,其主要原因加强社区医疗在人群生活方式改变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中华医学会准备筹资建立临床科研基金,探索疾病早防早治手段。,全国主要疾病病例数(万)及其变化,全国主要疾病年经济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