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净化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净化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净化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沈浓一、 语文课设计精美而低效。我们应该还记得小品大师赵丽蓉与巩汉林联袂表演的小品如此包装,它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讽刺了当前利益至上,急功近利的所谓“艺术人”,为吸引观众眼球,赢得票房收入而对评戏进行过度“包装”,违背艺术的规律,歪曲艺术的本真而采取的商业行为。这不禁让我们也想到了现在的语文教育,新课程像一阵春风绿遍了整个中国的教育界,很多形式创新、生机盎然的语文像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在一些求新、求活的理想化追求下,很多老师的语文课设计也像小品里的包装一样。这些精美的“新课程”的外装,放弃或忽视对语文本体的钻研,语文课上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变了味。1、内容冗杂,设计难以把握“综合的效度”。新课程“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错误地实施“综合性设计”,不注重语文学习的效度,把语文上设计了科学课、美术课、班队会,更多的像综合课,唯独不像语文课,有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悲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多学科的渗透,这本是综合的目的,但改变了语文综合的效度,那语文课也将不是语文课。2、环节太多,语文课缺少了实效性。有许多语文公开课、竞赛课,教师在设计时就把追求完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设计了一份完整的教案。曾经听到很多老师的第一课时有以下环节:一、初读,学会生字词二、再读,抓住课文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进行文章的感悟学习,三、小练笔,让课文的主旨再进行深化。一节课下来,学生把这节课的生字词及课堂重点、难点都学完了,那真的不知道第二课时还需要要做些什么?可能我们很多时候为了一个完整,把一堂课设计得密不透风,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学生真的都掌握了吗?语文课缺少了一种脚踏实地,学习的实效性可能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3、教学方法花哨,缺少了对文本的品读。曾经听过一个教学事例,一名老师为了让学生感悟邱少云被火烧时那种痛苦感觉,设计了一环节:让学生拿来打火机,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手指试一试。先不说这个环节的对与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位教师设计时就是因为获得课堂的热闹,苦思苦想出这个教学方法,结果是适得其反。现在很多的语文上学生是热热闹闹、议论纷纷,各种情境表演,读文配画,想像说话等各种拓展活动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似乎表演得很投入,说得也很丰富。但是真正在读的时间,对文本的品读时间却非常少。好的语文课不仅是学生的表演场,也是学生的品读天地。同时,作为一堂好的语文课设计,重点也应该是重在文本的品读的设计,因为文是情的载体,语文课只有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语文课。二、洗净铅华,实现教学最优化。1、净化目标,立足语文本质语文教学设计首先要净化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在教案的设计时,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很多复杂的语文并没有上出语文味,就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这三维目标是指向不同的方向:为了实现情感目标设计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语文训练又设计一种教学方法,结果三股绳子使向不同的方向,因而就会出现语文上得像“综合课”。这让我又想起一件事: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减去,“删繁就简一树花”,达到课堂目标最优化。2、净化内容,多些课堂生成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所说的鱼和渔的问题,也就是方法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确定了教学目的,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没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前面一段时间,我听李老师执教给予树,这是一篇外国文章,其中说了一个8岁小女孩用自己的钱给一个孩子买了洋娃娃,而给家人买了很便宜的礼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李老师在设计时,就设计两个问题:什么是给予?什么是给予树?展开教学,在确定了“给予”这条主线后,设计简单的三个步骤,层层递进,理解“给予”两字,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感悟文本内涵,“给予”不仅是赠送,还是同情,是舍己,是关怀李老师的设计真的很简单,概括为两个字就是“给予”。在我们听了李老师的课之后,课堂上的亮点很多,这些亮点来自于学生的生成,这些生成也正是来自于林老师删繁就简的设计。学生在教师简单的教学设计下,教学才能真的最优化,才能从“教懂”走向“学懂”。3、净化方法,多些情感体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各种方法的设计使用,丰富了教材内容,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情感体验。在设计各种方法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方法是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是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服务,所以方法选择时也要做到”净化“,过滤出那些花枝招展的方法,多设计一些”雪中送炭“的方法。我们学校林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先通过重点词:“化为灰烬,”,使学生体会到由于列强的抢夺,圆明园化为灰烬,然后将学生认识的视野引向更广的范围,紧紧抓住 在激起学生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中,教师再播放圆明园的一些宝物。在感受过去美好的同时,又播放一段圆明园被毁灭时的录像,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呈现眼前,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响彻耳边,学生由衷感到了“国家弱就被人欺”的痛苦以及振兴中华的可贵,他们情不自禁读出了共同的心声,发出了心底的呐喊 那充满激情和深情的朗读,融入了他们的情感,融进了他们的心声,师生的情感在此共鸣,思想在此共振,形成了强大的“教学场”。在此课中,林老师运用两个简单的多媒体录像,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化复杂为简明,变枯燥为生动,化平面为立体。在像简单语文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