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手少阳三焦经年修正稿.ppt_第1页
课件:手少阳三焦经年修正稿.ppt_第2页
课件:手少阳三焦经年修正稿.ppt_第3页
课件:手少阳三焦经年修正稿.ppt_第4页
课件:手少阳三焦经年修正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中医免费资料/down,三焦 一、六腑之三焦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三焦的形态结构: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 三焦充填于胃肠道与膀胱之间,引导胃肠中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通路。,1.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通行诸气,是指部位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 (2) 运行水谷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三焦的生理功能,(3)运行水液:运行水液,是指部位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这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 ju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 渎 : 渎(瀆) d 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上焦如雾”。 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中焦如沤”。 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和肝胆,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下焦如渎” 。,何谓“三焦”?,躯干部的部位划分,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六腑在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中的作用示意图,胃,小肠,大肠,膀胱,胆,饮食物,肝,三焦,受纳腐熟,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传化糟粕,胆汁,水液,水道,贮尿排尿,食糜,食物残渣,水液,水液,循行路线,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 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经脉腧穴,共23穴,1、关冲 SJ1 (井穴)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功效】清热解表,清心聪耳。 【主治】 1. 中风昏迷,热病,心烦,中暑。 2. 咽喉肿痛,头痛,目赤, 耳鸣耳聋。,疏经络气火,解三焦郁热。 配人中、内关、十宣,治昏厥、休克、中暑。 【操作】: 按摩;可灸。,2、中渚 SJ3(输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功效】清热利咽,明目聪耳。 【主治】1耳鸣,耳聋,目翳,咽喉肿痛。 2热病,疟疾,消渴。 3手指不能屈伸,肩背肘臂痠痛,颈项强痛,落枕。,【操作】按摩;可灸。,本穴为三焦经俞穴,俞主体重节痛,最常治疗各种疼痛,尤以上肢痛最具有疗效。对心痛彻背、肩背痛、腰痛亦具有疗效。 配手三里,治疗肩背痛。 配太谿,治疗咽痛,3、外关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清热解表,聪耳明目,解痉止痛。 【主治】1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上肢偏瘫。 2热病,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3胸胁痛。,2019/8/6,19,可编辑,本穴为八法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与临泣穴(胆经,通带脉)相配,可治疗手足少阳经所过之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配阳池(倒马针法),治疗前臂扭伤。 【操作】按摩;可灸。,4、支沟 SJ6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清热聪耳,润肠通便。 【主治】1热病,便秘。 2胁肋疼痛,落枕。 3暴喑,耳鸣,耳聋。 4手指震颤,肘臂痛。,本穴为三焦经经穴,有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调理脏腑之功,对于气机运行失常,胸脘痞闷,胁肋疼痛,均有特效。 胁肋寻支沟,如加配阳陵泉(胆经)效果更好。 十总穴之一。,4、肩髎,当肩端外侧之稍后取之,试将臂斜举,当其凹陷中是穴。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天宗、曲池、肩髃,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三针:治五十肩 肩髃(大肠) 肩髎(三焦) 肩贞(小肠),5、翳风 SJ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本穴为耳鸣治疗大穴,常配合耳前三穴(耳三针)。 又为颜面神经麻痺之配穴,辅助其他主穴(如:合谷)。 【操作】按摩;可灸。,6、耳门 SJ21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功效】聪耳消肿,通窍活络。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齿痛,颈颔痛。,配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合谷,治耳鸣耳聋。 为耳前三穴之一(耳三针)。(此三穴可治疗耳朵方面疾病,如重听) 【操作】按摩;可灸。,6、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1目眩,目赤肿痛,眼睑瞤动。 2头痛,齿痛。 3. 癫痫。,配攒竹、太阳、风池、合谷、睛明,治目赤肿痛。 对一切头风、目疾,点刺放血效果更佳 【操作】按摩;不灸。,11.3 手少阳三焦经小结,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正中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角、面颊、目眶下和耳内。 所联系的脏腑器官有三焦、心包、耳、眼。,2、取穴要点 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取关冲。 在手背部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取中渚。 尺骨与桡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取外关,与内关相对;腕背横纹上3寸取支沟。 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取翳风。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耳门。 眉梢外侧凹陷处取丝竹空。,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咽喉痛。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便秘。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痛,肩背痛,颈项痛。 4、特殊作用 支沟治疗便秘。,保健要穴,阳池:暖手要穴、万能穴位 外关:养心要穴 支沟:通便奇穴 翳风:养耳要穴 角孙:聪耳明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