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ppt_第1页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ppt_第2页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ppt_第3页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ppt_第4页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工程概论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第一章,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油藏流体 (reservoir fluid),石油(petroleum),天然气(gas),地层水(stratumtous water),油藏流体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 of reservoir fluid ):,储层烃类:C、H,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 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 转化现象。 烃类流体的密度小,比水轻。,油藏 (reservoir),储集流体的岩石(rock),储集其中的流体(fluid),一、油气的相态,相态:物质在一定条件(温度和压力)下所处的状态。,油藏烃类的相态通常用PT图研究。,相:某一体系或系统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部分。油藏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三线,泡点线: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露点线: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等液相线:虚线,线上的液量的含量相等,气,液,二、油气化学组成 1、天然气的组成,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烷烃 (alkane)(主要),CH4,7098,非烃气体(少量),H2S,H2O,N2,CO,CO2,C5,惰性气体(inert gas ):,He、Ar,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矿藏 (mine),汽油蒸气含量 (the content of gasoline stream),硫含量 (the content of sulfur),凝析气 (condensate gas):具有反凝析作用能形成凝析油的气田气,油藏气 (gas of oil reservoir):又叫油田气,伴生气,溶解或气顶中的气,气藏气 (gas of gas reservoir):又叫气田气,单独聚集成气藏,2、天然气的分类,干气 (CH498%),湿气(富气) (CH450%,汽油蒸气),酸气1g/m3,净气1g/m3,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环烷烃(ring-alkane),芳香烃(aroma-alkane),其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硫醇、硫醚、噻吩,含氮化合物:吡咯、吡啶、喹啉、吲哚,高分子杂环化合物:胶质、沥青质,3、石油的组成,烷烃(alkane):C5C16,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苯酚、脂肪酸,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参数包括原油饱和压力、溶解气油比、压缩系数、体积系数和粘度。,1、原油饱和压力,原油饱和压力系指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中的溶解气开始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又称泡点压力。,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Standing于1947年,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22个油田105个饱和压力数据,建立经验公式:,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其中: 饱和压力,MPa; 溶解气油比,m3/m3; 天然气相对密度; 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 地层温度,;,1、原油饱和压力,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地层油:高温高压,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1)定义: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Vg地层油在地面脱出的气量(标准状态)m3 Vo地面脱气原油体积,m3。 Rs在地层条件下的原油溶解气油比,,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是用接触脱气的方法得到的。,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2、溶解气油比(Rs),一次脱气示意图,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2、溶解气油比(Rs),Beggs于1980年,利用世界范围内600个实验室6000个以上的数据,建立经验公式:,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Rs溶解气油比,m3/m3; gs若分离器压力在0.689MPa下,分离出气体相对密度; gp由实际的分离条件下,分离出气体相对密度; P地层压力,MPa; T地层温度,; 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 Pse、Tse分离器的压力(MPa)和温度()。,2、溶解气油比(Rs),其中:,(2)影响因素, 油气性质, 压力,油气密度差异越小,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越大。, 温度,油藏条件下,T升高,Rs降低,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3、压缩系数(Co),(1)定义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1/MPa,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3、压缩系数(Co),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Vaquez和Beggs给出了一种用于估算泡点压力以上的经验公式:,Vilena-Lanzi给出了一种用于估算泡点压力以下的经验公式,(2)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1)定义 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即地层油体积Vf)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s)之比。,一般地,Bo1。,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4、体积系数(Bo),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4、体积系数(Bo),当ppb时:,当p=pb时:,当ppb时:,Bobpb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Co压缩系数; T地层温度,; o、g 原油和天然气相对密度;,(2)影响因素分析,3、 油藏压力,P , Bo,当PPb时,,当P=Pb时,Bo Bomax,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1)定义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单位:mPa.s。,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5、粘度(),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5、粘度(),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当ppb时:,当ppb时:,(2)影响因素分析:,温度,T,o,压力,o P、T 关系,当P=Pb时,o omin,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指在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 mPa.s,相对密度大于0.90的原油。,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6、稠油,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四、天然气高压物性 1、压缩因子(Z),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1.气体分子无体积;,2.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3.气体分子间是弹性碰撞;,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Z1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难压缩,Z=1实际气体成为理想气体,Z1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易压缩,天然气压缩因子,可根据天然气组成和所处温度、压力条件查相应图版获得。,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拟对比压力PPr: 拟对比温度TPr:,天然气在油藏条件下的体积V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20,1.013105Pa)下的体积V0之比,单位,m3/m3。,四、天然气高压物性 2、体积系数(Bg),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率。,3、天然气压缩系数(Cg),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四、天然气高压物性 4、粘度(),低压条件下,大气压下天然气的粘度曲线,气体的粘度随温 度的增加而增加; 气体的粘度随气体 分子量的增大而减 小; 低压范围内,气体 的粘度几乎与压力 无关,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高压条件下,气体的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压下,气体密度变大,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起主要作用,气体层间产生单位速度梯度所需的层面剪切应力很大。,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气体的粘度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高压下,气体的粘度具有类似于液体粘度的特点。,四、天然气高压物性 4、粘度(),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地层水是指处于油藏边部和底部的边水和底水、层间水及与油共存的束缚水等。 1、地层水矿化度,五、地层水高压物性,地层水长期与岩石rock和地层油petroleum接触,地层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inorganic salt),定义:单位体积地层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盐类、胶体的总含量,称为地层水矿化度,以mg/L或mol/L表示。,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分类:石油工业通常采用苏林分类法将水分为CaCl2、MgCl2、NaHCO3和Na2SO4四种类型; 地层水主要为NaHCO3和CaCl2两种类型,而我们的地面水主要为Na2SO4型。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对于压力、温度、溶解气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五、地层水高压物性,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3、体积系数(BW) 指地层水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体积之比。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变化比较小,一般在1.011.02之间。,2、地层水硬度 地层水硬度是指地层水中所含Ca2+、Mg2+的量。通常以1L地层水中含10mg的CaO或7.2mg的MgO为一度。,地层水溶解盐类是影响地层水高压物性的根本原因,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4、压缩系数(Cw) 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率。通常在3.710-4510-4MPa-1之间变化。,5、粘度() 地层水粘度:指地层水流动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单位:mPa.s。,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油气藏 (reservoir),储集油气的岩石(rock),储集其中的流体(fluid),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岩石,沉积岩 sedimentary rock,如碎屑岩(clasolite)、碳酸盐岩(carbonatite)等,岩浆岩magmatic rock,如花岗岩(granite)、玄武岩(basalt)等,如大理岩、片麻岩等,变质岩 metamorphic rock,当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时称为单纯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三种孔隙结构,称为双重介质或三重介质。绝大多数砂岩油、气层被认为是孔隙介质。碳酸盐岩油藏被认为是具有孔隙及裂缝的双重介质;目前三重介质的研究很少。,岩石,孔隙pore,裂缝 fracture,储集空间,渗流通道,溶洞cavern,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一、油藏岩石孔隙度,岩石骨架,孔隙,1、体积组成,总体积,二、油藏岩石物理性质,2、孔隙度 ( ),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绝对孔隙度( ),总孔隙体积Va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有效孔隙度( ),流动孔隙度( ),有效孔隙体积Ve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可流动的孔隙体积Vf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3、岩石孔隙度的分类,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3、岩石孔隙度的分类,三种孔隙度的关系:,储层岩石(砂岩)孔隙度评价,矿场资料和文献上不特别标明的孔隙度均指有效孔隙度。,4、碳酸盐岩孔隙度,碳酸盐岩一般是有原生孔隙(基质孔隙)和次生孔隙(裂缝或溶洞)构成的双重孔隙系统,因此,为研究方便,常将碳酸盐岩的孔隙度用原生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两部分表示:,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二、油藏岩石流体饱和度,油层孔隙里含油(水、气)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是计算油田储量的重要数据。含油饱和度越大,说明地层中含油越多。,(同一油藏),1、油藏含油(水、气)饱和度,So、Sw、Sg分别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Vo、Vw、Vg分别为油、气、水的体积; Vp、Vt分别为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二、油藏岩石流体饱和度,是指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称为束缚水。 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所占的比例称为束缚水饱和度。,2、束缚水饱和度(Swi),Swi束缚水饱和度; Vwi束缚水体积; Vp孔隙体积;,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3、束缚水饱和度影响因素分析:,岩石的孔隙结构,岩石中泥质含量,岩石的润湿性,岩石孔隙小,连通性差,束缚水饱和度大。,随岩石亲水性的增强,束缚水饱和度增加。,泥质含量增加,束缚水饱和度增大。,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二、油藏岩石流体饱和度,(1)残余油,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的油。,残余油体积与储层孔隙体积之比。,(2)残余油饱和度,4、残余含油饱和度(Sor),剩余油:一个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采出 的地下原油。,5、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体积与储层孔隙体积之比。,二、油藏岩石流体饱和度,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二、油藏岩石流体饱和度,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6、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测量,油层物理方法,测井方法,经验统计公式或经验图版法,常规岩心分析方法,专项岩心分析方法,溶剂抽提法,常压干馏法,色谱法,其大小用渗透率(permeability)表示。,三、油藏岩石渗透率,1856年、法国水利工程师享利达西,未胶结砂充填模型,水流渗滤试验,1、达西定律(Darcys law),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1、达西定律(Darcys law),三、油藏岩石渗透率,Q通过砂层的渗流流量,cm3/s; K砂层渗透率,它反映液体渗过砂层的通过能力,m2; A渗流横截面积,cm2; P两渗流面截间的折算压力差,大气压; 液体粘度,mPas; L两渗流截面间的距离,cm。,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1、达西定律(Darcys law),三、油藏岩石渗透率,适用条件: (1)流体必须为牛顿流体; (2)渗流速度必须在适当范围;(渗流阻力主要由粘滞力引起),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v渗流速度,m3.s-1/m2。,渗流速度: 真实渗流速度:,1、达西定律(Darcys law),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Re0.2,一般储层岩石和流体物性参数条件下,其临界雷诺数为0.20.3。,高速非达西:当渗流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除粘滞力外,还会产生惯性阻力,此时,流量与压差不是线性关系。,临界流速: 卡佳霍夫,Re雷诺数; K砂层渗透率,m2; 流体密度,g/cm3; v渗流速度,cm/s; 流体粘度,mPas; 孔隙度,小数。,1、达西定律(Darcys law),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低速非达西:在低速渗流时,由于流体和岩石之间存在吸附作用,或在粘度矿物表面形成水化膜,流量与压差不是线性关系。,当压力梯度很低时,流体不发生流动,因而存在一个启动压力梯度。,2、绝对渗透率: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 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是油藏岩石本身固有的特性参数,其大小只取决于岩石 本身,而与实验流体无关。,3、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 能力,又称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 性质及其数量比例有关。,4、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每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 绝对渗透率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多相流体共存时,各相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1。,三、油藏岩石渗透率,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达西定律一般形式,多相流,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5、相对渗透率曲线,(1)定义: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关系曲线,(2)典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油水相对渗透率,A区: SwSwi;,B区: SwiSw1-Sor;,C区: Sw1-Sor;,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3)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预测水驱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计算含水率,=,=,=,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1、沉积作用对渗透率的影响,砂岩的粒度分布范围越广,颗粒分选性越差,胶结物质含量越多,其渗透率就越低。,(1)岩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式中,C 常系数,具体数值与岩石粒度有关;,d 岩石平均颗粒直径,m;,a 岩石颗粒的标准偏差;,K 岩石渗透率,10-3m2。,渗透率与平均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颗粒的分选性成反比。,四、油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2)岩石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式中:, 岩石孔隙度,小数;,r 孔喉半径,m;,迂曲度,表示孔道的曲折程度,=1.55.5。,岩石两端面间连通孔隙的有效距离与其直线距离之比。,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四、油层渗透率影响因素,2、成岩作用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方面,(1)压实作用:,渗透率随上覆压力增加而降低,(2)胶结作用:,胶结物质的沉淀和胶结作用都会使岩石的孔隙通道变小,喉道变细,孔隙曲折性增加,孔隙内表面粗糙度增大,因而引起岩石渗透率显著降低。,(3)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对岩石渗透率有影响,一般使其变大。,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四、油层渗透率影响因素,3、构造(地应力)作用对渗透率的影响,储层岩石在地下应力场的作用下,会形成断裂和微裂缝,裂缝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是巨大的:,式中,Kf 裂缝渗透率,m2;,b 裂缝宽度,m;,r 裂缝孔隙度,小数。,低渗、特低渗储层,若在构造(地应力)作用产生或存在微裂缝时极有可能变成具有中高渗透率的储层。,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四、油层渗透率影响因素,4、流体岩石系统的相互作用对渗透率的影响,流体和岩石接触以后或多或少地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从而使得渗透率下降。,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四、油层渗透率影响因素,五、油藏岩石压缩系数,1、油藏岩石压缩系数,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油藏岩石压缩系数一般在(12)10-4MPa-1。,油藏压力每变化单位压降时,油藏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率。通常用Cr来表示:,2、油藏综合压缩系数 指油藏岩石压缩系数和油藏流体压缩系数之和。通常用C来表示:,岩石孔隙的总内表面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是表示岩石骨架分散性的参数。比表面大是多孔介质的重要特性。,六、油藏岩石比表面特征,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砂岩储集岩 1-连通孔隙;2-喉道;3-死胡同孔隙; 4-微毛细管束缚孔隙;5-颗粒;6-孤立的孔隙,正是因为多孔介质具有:结构复杂和比表面大这两大特性,决定了流体在其中渗流特点:渗流阻力大,渗流速度缓慢。,七、结构特征,结构复杂是多孔介质的基本特性。 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形状、表面粗糙程度以及胶结程度的变化都是导致孔隙结构复杂的原因。,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八、岩石毛管力曲线,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毛管压力是在多孔介质的微细毛管中,跨越两种非混相流体弯曲界面的压力差,其数学表达式为:,压汞法的基本原理,必须对非湿相流体施压,才能将它注入到岩芯的孔隙中去。所加的压力就是附加的毛管压力。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增加,水银就不断进入较小的孔隙。,毛管压力曲线?,毛管压力曲线就是毛细管压力与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弯液面在毛细管中上升的现象,毛管力,八、岩石毛管力曲线,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八、岩石毛管力曲线,1、毛管力曲线的基本特征,初始段,中间平缓段,末端上翘段,随压力的增加,非润湿相饱和度缓慢增加。,表面孔或较大的缝隙,中间平缓段越长,说明岩石喉道的分布越集中,分选越好。平缓段位置越靠下,说明岩石主要喉道半径越大。,随着压力的升高,非湿相将进入越来越细的孔隙喉道,但进入速度越来越小,最后曲线与纵坐标轴几乎平行,即压力再增加,非湿相不再进入岩样。,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八、岩石毛管力曲线,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2、毛管力曲线的特征参数,非湿相流体开始进入岩心中最大喉道的压力或非湿相开始进入岩心的最小压力,称为阈压,或“入口压力”或“门坎压力”。 数值上等于沿毛管压力曲线的平坦部分作切线与纵轴相交的值。入门压力越小,表明连通孔喉半径越大,储集层连通性越好。,(1)阈压PT,最大喉道半径rmax,渗透性好的岩石,阈压均比较低;反之,阈压比较大。,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2)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指驱替毛管力曲线上非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简称中值压力。,中值半径r50,因为岩石的孔隙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所以r50可定性地视为岩石的平均喉道半径的大小。,岩石物性越好,Pc50越低,r50越大;物性差的岩石,Pc50很高,甚至在毛管力曲线上读不出来(曲线上非湿相饱和度小于50%)。,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当驱替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压力再升高,湿相饱和度也不再减小,毛管力曲线与纵轴几乎平行,此时岩心中的湿相饱和度称为最小湿相饱和度Smin。,(3)最小湿相饱和度Smin,对于亲水岩石,Smin相当于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 湿相饱和度Smin越小,表明岩石含油饱和度越大。,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退汞曲线:压力接近零时岩心中的含汞饱和度称为最小含汞饱和度SKpmin(相当于亲水油藏水驱后的残余油饱和度)。,退汞效率WE相当于强亲水油藏的水驱采收率。,(4)退汞效率WE,进汞曲线:最高压力点对应的岩心中的含汞饱和度称为最大含汞饱和度Skpmax(相当于强亲水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退汞效率WE:,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当毛管倾斜时,水沿毛管上升,但垂直高度不变;当毛管水平放置时,毛管力则成为水驱油的动力。若岩石亲油,毛管力将阻止水进入毛管,从而成为水驱油的阻力。,岩石亲水,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否则毛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3、毛管力应用,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1)确定岩石的最大孔喉半径及主要孔喉大小。,(2)定量评价孔隙喉道的分布,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3、毛管力应用,润湿现象:,干净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水迅速散成薄薄的一层,干净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银,水银聚拢形成球状,在铜片上滴一滴水银,水银呈馒头状,九、润湿性,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1、润湿的定义,2、衡量润湿性的参数(润湿角),过气液固或液液固三相交点对液滴表面所作的切线与液固表面所夹的角。,定义:,(从极性大的一端算起),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九、润湿性,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储层岩石成分、流体成分、矿物表面粗糙度以及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储层的润湿性。油层润湿性与石油采收率密切相关。,3、润湿性的判断,90,岩石表面亲水,=90,岩石表面中间润湿,90,岩石表面亲油,0,岩石表面完全水湿,岩石表面完全油湿,=180,天然岩石的表面性质 (矿物成份和粗糙度等),大量实验表明:,岩石的润湿性主要取决于,原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九、润湿性,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亲水岩石中的油水分布,亲油岩石中的油水分布,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注水开发油田,亲水岩石:,位于孔道中间的油很容易被驱替出,水驱结束后孔隙空间只剩下被分割的油滴,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注水开发油田,亲油岩石:,位于岩石颗粒表面和微孔隙中的油很难驱替出来,亲水岩石的水驱采收率大于亲油岩石的水驱采收率。,同样条件下:,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敏感性:水敏 速敏 酸敏 碱敏 盐敏 应力敏感 水驱油效率,第二节 油藏岩石物理性质,十、其它性质,在储层中油、气、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动力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含油区、含气区和含水区所组成。,一、油气水分布表征参数,第三节 相关概念,1. 边水和底水:根据油、气、水的分布状况,把位于含油边缘外部的水称为边水,当油层较厚,地层倾角平缓时,水位于油之下,称为底水 。,底水油藏,边水油藏,第三节 相关概念,一、油气水分布表征参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