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第三章社会化38朱力.ppt_第1页
社会学原理第三章社会化38朱力.ppt_第2页
社会学原理第三章社会化38朱力.ppt_第3页
社会学原理第三章社会化38朱力.ppt_第4页
社会学原理第三章社会化38朱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化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化的理论 第三节 社会化的特征与矛盾,第一节 社会化的内涵,一、社会化的涵义 二、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三、社会化的内容 四、社会化的场所,一、社会化的涵义,有的学者将社会化(socialization)界定为“成人的过程”,一是体格的成长;二是人格或性格(personality)的成长。前者是人的自然发育,后者才是社会化的范围。 研究社会化有两个视角: 第一个是从个人角度。社会化的过程牵涉到自我的塑造、训练与改造,这样,一个只有自然属性的人便具有了新的社会属性,成为一个社会的成员。 第二个是从社会角度,社会化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不断传递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化从社会与个体结合的角度定义,就是社会将个体的自然人教化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的过程。,二、社会化的主要类型,1、预期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1、预期社会化,也称初级社会化,是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作准备时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儿童、青少年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能在社会生活中担当最基本的角色过程。,2、继续社会化,也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是指个人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深入社会化的过程。 这种社会化有两情况:一方面继续学习、掌握原有的社会知识,另一方面不断地学习新产生的知识。 英格尔斯认为现代人的特征应包括14个方面:效能和自信心,不相信命运;乐于接受生活变迁;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时间感;重视技术技能;待人平等;计划性;尊重他人;对陌生环境不抱戒心,具有信任感;期待子女受教育和获得现代职业;具有独立见解,能容纳不同意见;兴趣广泛,接受信息能力强;对生活中的问题具有理解力。,3、再社会化,一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和进行重新学习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化失败以后或反社会化中断以后而进行的社会化过程。这里再社会化就是重新进行社会化,它主要是对那些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失败者,如具有越轨、犯罪行为的人或人格病态者,再社会化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化过程,通过一些特别的机构(如监狱、劳动教养所等)来实施。 西方学者将再社会化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主动的,这是自愿地接受新的社会条件,使个人的劳动、生活、思想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一种是被迫的,这是一种通过强制性的力量迫使一个人改变原来他所适应的社会条件。,不完全社会化和反社会化,社会化的执行者向受化者施教的通常是社会主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念与规范。但是,由于在社会中不是仅仅存在一种主文化,还存在着其他的亚文化,即在某些地区、某些群体中存在的文化。 当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偏离主文化的部分亚文化的特质时,就称做不完全社会化;接受了反对社会主文化的部分亚文化特质时,就叫做反社会化。,三、社会化的内容,1、形成个性与自我 2、内化社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3、掌握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1、形成个性与自我,个性又称人格,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个人具有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 它的基本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性倾向,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态度、习惯等;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即人的心理特点的某些独特结合,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它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况的觉察,是自己对于属于自己的生理、心理状况的的认识,其中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感觉、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自卑感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2、内化社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社会化是个体接受与内化社会价值、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 价值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较为持久的信念。价值体系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表现为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所起的定向作用和稳定作用。 社会规范属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表现为一种标准或规定,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及各种生活准则。社会规范体现了该社会的价值观念,对其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能够胜任特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3、掌握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社会知识是对社会存在、人际关系的种种认识,生活技能是人立足于社会的谋生手段。较好地掌握了社会知识与技能的人,受到社会欢迎,并能在社会中有较大的发展。,四、社会化的场所,1、家庭 2、学校,3、同龄群体,或同辈群体 4、社会,1、家庭,人的社会化是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影响和熏陶下进行的。历史上不少学者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命题,这一命题具有真理性。 社会化的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宏观环境,即某一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决定着对本社会成员社会化的文化目标与内容;另一类是直接对个人社会化起作用的环境,即受化者生活于其中的具体的环境,主要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而社会中直接的影响因素是职业单位、社团等社会化的正式组织或群体,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等。,家庭:,第一,家庭不仅提供了儿童生理需要的生活资料,也提供了感情的慰藉,形成了亲密的人际关系。 第二,儿童在入学之前,家庭是它接触外部世界的主要环境,父母、兄弟姐妹是儿童主要的模仿对象。 第三,家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社会的文化规范、知识等向儿童传递。 第四,家长是儿童的最早的权威,家长对子女教育拥有支配的权力,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2、学校,社会需要系统地对新成员进行训练,学校使人类的教化活动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在社会严密控制下快速进行的阶段。 第一,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是社会化的的专门职能单位,有严密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这是其它社会化场所所不具有的特点。 第二,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与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不同的是人际沟通不是以感情为主,而是以教育目标为主,学校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用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学生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去扮演特定的学生角色。 第三,学校的人际交往是社会的预演。,3、同龄群体,或同辈群体,同龄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大体相同的人,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伙伴群体。 这一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具有身份认同作用。 第二,具有平等信息交流作用。 第三,具有情感替代的作用。 第四,具有学习人际交往的作用。 同龄群体是一种参照群体,是青少年加以模仿和效仿的群体。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参照群体主要有: 一是同龄伙伴中的自然领袖人物。 二是英雄人物和杰出人才。 三是青春偶像人物。,4、社会,(1)职业团体。它是人们工作的组织, 这是一种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以职业联系为纽带的有正式酬劳的组织,是成人进行社会化的一个主要场所。 (2)传播媒介。这主要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利用专门技术向为数众多、 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内容这一手段。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大众传播媒介在个人社会化方面的特点表现为:第一是开放性与无强制性。第二是介入性与非统一性。第三,形象性与易感染性。 社会化的执行者,在家庭中是家长、长辈;在学校是教师、管理者;在社会职业团体中是领导、上级;在群众团体中是领袖;在同龄群体中是非正式领袖;在传播媒介中是文化把关人,如编辑、记者等。,第二节 社会化的理论,一、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化理论 二、心理学的社会化理论 三、社会化的道德发展理论,一、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化理论,1.库利的镜中之我 2.米德的自我概念,1.库利的镜中之我,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首创了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发展的社会学观点。 库利的社会化理论基于他的“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即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是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2.米德的自我概念,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认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群人对他的评估最具影响力。,米德用:“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来指称对一个社会角色做出评价的社会大众。 米德认为自我的产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岁与3岁之间称“预备阶段”。 4岁至8岁时期称“嬉戏阶段”(play stage)。8 岁以后称“团体游戏阶段”(game stage)。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他称之为“主我”(I)和“客我”(me)。“主我”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性格,对他人的态度做出反映;“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它体现了他人的态度,是社会化的产物(内化的社会期望和要求)。,二、心理学的社会化理论,1.弗洛伊德: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冲突 2.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弗 洛 伊 德,埃 里 克 森,1.弗洛伊德: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包括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受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的支配,不断盲目地追求行为上的满足,是人格的动力 。 自我是本我的部分发展,是现实化的本能,它是在与他人的交互中学来的,也就是在与他人交互中了解自我的存在、自我意识及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本能和欲望,等待时机,在允许的生活中实现快乐的目的。但是,自我控制本我的力量还不够,还要超我。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的最文明的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是头脑里的“检察官”。,2.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埃里克森(Erik Erikson)认为在考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时,应把生物本能和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联系起来。在人格发展问题上,他认为人格发展要经历人的整个一生,并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发展阶段和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每一阶段都提出了一个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 (1)婴儿期(01岁,信任与不信任) (2)幼儿期(13岁, 自主与害羞怀疑) (3)嬉戏期(45 岁,主动性与内疚) (4)学龄期(611岁,勤奋与自卑) (5)少年期(1218岁,认同与混淆) (6)青年期(1830岁,亲密与孤独) (7)成年期(3060岁,创造与静止停滞) (8)老年期(60 岁以上,完善感与失落感),三、社会化的道德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成长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自我,皮 亚 杰,科 尔 伯 格,1、皮亚杰的道德成长论,皮亚杰(Jean Piaget)从认识发展角度来研究人的个性形成。 儿童的发展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儿童成长中对环境里的各种经验进行组织和改编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 人的认知结构,是沟通环境和儿童的反应的媒介,儿童总是试图将遇到的刺激物同化于原有的图式中,如果能够这样做,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如果不能同化刺激物,他就会试图进行顺应,或是改变原有的图式,或是创造新的图式,并用新的图式去同化刺激物,达到新的平衡状态。,2、科尔伯格的道德自我,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把皮亚杰的观点发展为这样的理论: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随着孩子的成熟,他们都要经过三个水准: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超传统道德水平,但他们的道德发展可能停留在其中一个水准上。,(1)前传统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前传统阶段。年纪小一点的儿童倾向于父母教给的习惯道德观。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听不听从大人的话,因此他们关心的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动背后所隐藏的意图。,(2)传统阶段,青春期的人通常达到第二个标准,即传统阶段。他们开始遵守社会推崇的好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因为他们依赖某些权威为他们规定的是非标准,因此这种处于传统化水准的人高度重视“规矩”。,(3)超传统道德水平,达到第三个水平的人,也叫超传统道德水平。被传统的道德认可的价值观可能与他们的价值观相抵触,而他们想在其间做出理性的决定。例如根据“为绝大多数人的才是最好的”这条指导原则,在合法的方案间作出选择。如果一条法律由个人依据一条更高的原则判断为非正义,那么破坏此法律就是正当的做法。,第三节 社会化的特征与矛盾,一、社会化的特征 二、社会化的困境,一、社会化的特征,1.社会化的方式:灌输自选 2.社会化的过程:外在内在 3.社会化的执行者:家庭学校社会 4.社会化的内容:简单复杂,二、社会化的困境,1.社会化的不一致性 2.代差问题 3.网络的冲击 4.青少年偶像崇拜,Fans机场接机,1.社会化的不一致性,现实社会中理想化的环境是不存在的。 首先,一旦家庭、学校和传播媒介对儿童进行价值观念指导与规范要求出现了分歧,会引起青少年受化时的困扰。 其次,在社会变迁中,价值标准、社会规范产生多元性和模糊性,必然使理解力、判断力、选择能力较弱的儿童和青少年,依据主文化的价值观与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时,会陷入迷惘与困惑。,2.代差问题,代差最初在西方社会学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实际上代差的存在,反映的是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两代人在社会化各阶段上的差异。 对待代差的态度应该是: 第一,代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