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_第1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_第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_第3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_第4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山东济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420年,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缉事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B中枢机构的运作更趋完善C皇权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宦官专权的程度登峰造极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中东厂由“宦官”组成、“无定员”可知其设立在于皇帝的旨意,这样就加强了其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东厂”不属于明朝的中央行政体系,故A项错误;“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不属于明朝的中枢机构,故B项错误;东厂是特务机构,奉皇帝旨意办事,不能体现宦官专权,故D项错误。2(2018河北邯郸期末)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代的内阁属于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执行未必相符答案D解析明朝内阁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不可能高于皇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内阁与皇帝的关系,而不是明代内阁的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曾”“也曾”说明不是一贯如此,不能体现出明朝皇权弱化,故C项错误;废丞相设内阁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曾出现意外情况,故D项正确。3(2019湖北武汉联考)明正德年间任吏部尚书的王琼说:“内阁之权渐重,无异宰相之设。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意旨)而后行。”材料现象()A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B说明内阁官位高于六部C反映了六部直辖于内阁D表明内阁大臣趋向专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所以内阁的官位不会高于六部,六部也不会直辖于内阁,内阁大臣更不可能趋向专权,故排除B、C、D三项。由于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所以“内阁之权渐重,无异宰相之设”的原因主要是借助了皇权的力量,也由此可以体现皇权专制的加强,故选A项。4(2019广东肇庆统测)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在“票拟”上,上呈给皇帝供皇帝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这一规定()A弱化了君主权力 B扩大内阁决策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 D使辅政制度完善答案D解析由材料“票拟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中央的决策过程,即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最终集权于君主,两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体现了明朝辅政制度的完善,故D项正确。此措施加强了君主权力,故A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而无决策权,故B项错误;题干与行政效率无关,故C项错误。5(2018西藏期中)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迴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这是由于()A明朝社会秩序稳定 B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选用得力大臣相助 D内阁阁臣为皇帝服务答案D解析题干中没有反映明朝社会秩序稳定和嘉靖皇帝选用得力大臣的内容,故排除A、C两项;明初废除了丞相,不在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废除了丞相,建立了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所以虽然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但始终大权在握,故选D项。6(2019山东淄川中学检测)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皇帝懒政怠政现象,根据“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三十年不再上朝”可知,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选D项。明朝万历年间不存在宰相,A项说法错误;明朝时期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朝代,故B、C两项说法错误。7(2019黑龙江哈六中期中)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康熙帝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宰相制度的重建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南书房的制约 D军机处的设置答案C解析南书房在康熙帝时期设立,主要负责行政权,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故C项正确。宰相制度在明朝时期废除,故A项错误;六部属于南书房下属机构,不是分掌行政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故D项错误。8(2018四川射洪期中)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裁决军国大事 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C草拟审批政令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答案D解析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旨意,没有任何自由决策,故D项正确。“裁决军国大事”属于皇帝的权力,故A项错误;丞相在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且军机处也不是法定正式机构,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草拟政令”属于唐朝中书省职责,审批政令属于唐朝门下省职责,清代军机处没有这些权力,故C项错误。故选D。9(2018河南商丘三模)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 B职官简练,事务清闲C理政人员素质低下 D重视保密,较为封闭答案D解析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清朝军机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错误;“事务清闲”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理政人员素质,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有官无吏”“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相符,故D项正确。10(2018湖南张家界期中)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帝的法定权力不断缩小B民主政治趋势不断发展C地方的自主权利得到加强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答案D解析“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显然是皇帝避开中央正式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权力,体现出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D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皇帝的权力不断扩大,故A项错误;古代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地方权力扩大,故C项错误。11(201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答案B解析材料变化说明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而不是独立,故A项错误;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故C项错误;地方享有司法权,不同朝代权力大小不同罢了,故D项错误。12(2018四川新津中学月考)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A项是明清中央集权制度阻碍社会进步的表现,排除;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社会环境并不宽松良好,故B项错误;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江西奉新一中月考)洪武年间,大臣的章奏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A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B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C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D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可知,内阁票拟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答案为B项。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丞相已不存在,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A项;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不可能制约皇权,排除D项。14(2019湖北孝感联考)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这一变化反映了()A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的中枢B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C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D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处理机要事务,成为决策中枢,内阁则沦为处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内阁与军机处争夺权力,故B项错误;C项错误,据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军机处设立后,内阁成为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并非形同虚设;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身份入选。题组三高考小题15(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而非衰落,故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16(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中央集权。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直接管理演变为由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派遣巡抚管理地方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客观上会加剧中央与地方的对立,A、D两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17(2014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是内侍机构,属于皇帝增设的体制外机构,用以加强皇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能够操纵体制内机构,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皇帝的辅政大臣操纵朝政,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而非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虽然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但是其权力源于皇帝,不能理解为首辅权力失控,故D项错误。18(2014大纲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唐朝的宰相为百官之首,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机构,是皇帝的助手,被赋予决策大权。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国家机关,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喜好,职权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材料中的“俨然”其意是指阁臣权力大,地位高的时候大致和宰相差不多。因此,A、C、D三项都是宰相的权力,阁臣没有相关权力,故选B项。19(2018北京高考)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故排除A项;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20(2017天津高考)“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信息“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虽然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极其复杂,但并非无法理解,故C项错误。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8广东潮州月考)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材料二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材料三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内阁制度的发展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原因:宰相位高权重;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胡惟庸的专权跋扈。理解:君主政务繁多;统领百官的需要。(2)特点:拥有一定的议政权;是皇帝侍从顾问(始终是非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作用: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制衡六部权力;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3)结果:军机处制度。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得出宰相位高权重;根据“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得出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根据“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得出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根据“朱元璋杀胡惟庸”得出胡惟庸的专权跋扈。第二小问,结合宰相的职责分析回答,即:君主政务繁多,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以及统领百官的需要。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得出内阁拥有一定的议政权;根据“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得出内阁是皇帝侍从顾问。第二小问,根据“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得出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制衡六部权力;根据“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得出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得出军机处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反映的实质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2(2019黑龙江哈尔滨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材料二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制造了一幕幕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1)材料一中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答案(1)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2)积极作用:素质高的帝王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能够有效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抵抗外来侵略。解析第(1)问,根据“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等内容可知,明代阁臣的权力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超越内阁。根据“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皇权专制。第(2)问,根据“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等内容可知,专制王权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大型工程的建设、稳定边疆、抗击外来侵略、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和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中外交流等方面。题组二模拟大题23(2018福建泉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