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60分)1.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材料说明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答案】B【解析】【详解】“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是由于周公相对于武王来讲是小宗,并不是因为其贤能不及武王,故排除A项;武王相对于周公来讲是大宗,故选B项;西周时期,武王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C项;周公是否对武王定期朝贡不符合他“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的题意主旨,故排除D项。【点睛】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即为大小宗。武王继承了文王的王位,相对于周公来讲是大宗。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子、诸侯、大夫均是在分封制度中所涉及到的政治名词,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也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所以该材料反映的制度只能是分封制。故选A。【名师点睛】分封制(“封邦建国”)(1)概念: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诸侯,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渊源:由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演变而来。(3)原因:西周疆域广阔,需要加强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巩固政权。(4)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和氏族首领,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其中,周王是天下共主,周王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受封诸侯有服从王命、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5)积极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开发了边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6)消极影响: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崩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分封制不利于强化国家意识,并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材料“只知效忠于家”可知有利于维护宗族团结,故C项错误;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体现周王的权威受到挑战,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秦汉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商周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时,中国版图扩张至南方,至此确立了大中国后来的版图,其后的朝代所差的只是北方,南方基本不变,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一事件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秦始皇时期,制定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使权力得到统一,国家不再处于分裂。至汉代,汉武帝采纳一代大儒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统治思想,更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思想统一,至此,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秦朝统一了全国后,部分诸侯国设置郡县,废除诸侯而委派郡县长官;这反映了秦朝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故选D,排除A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7.“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A. 宰相有职无权B. 皇权至高无上C. 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 尚书省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省尚书令,即位后,无人敢当尚书令之职”可知,因为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这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而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C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省尚书令,即位后,无人敢当尚书令之职”,联系所学皇帝制度的内容特点分析解答。8.“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据统计,下罪己诏的皇帝数量,唐朝八位、宋代七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罪己诏颁布的真实意图是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 神话皇帝的权威C. 暴露皇帝的过失D. 挽回不良的影响【答案】A【解析】从罪己诏的目的来看,实际上是君主对自己统治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实质上是皇帝为自身集权的一种手段,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说到本质;C选项错误,罪己诏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暴露皇帝的过失;D选项是直接目的,不是真实意图。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真实意图”四个字,所谓的真实意图指的是罪己诏颁布的实质。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封建社会中君主的一切政治行为都是有利于自身权力的集中的,故本题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9.“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采用密封考试形式,这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项错误。10.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A.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B. 在地方设节度使C.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D.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故答案为D项。参知政事和枢密使是中央官员,与“分治大藩”不符,排除A、C项;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立节度使,后来发展为割据势力,宋太祖的措施是防止出现这一现象,排除B项。【点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军事方面,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方面,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方面,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11.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12. 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 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D. 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此题应从政治方面寻找原因。分析选项,A是经济方面的,故排除;B符合题意,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关,其权力大小全凭皇帝的喜好,故内阁权力的扩大反映的是皇权的强化;C是思想方面的,故排除;D不是根本原因。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1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 反对中央集权B. 主张建立内阁C. 主张加强相权D. 反对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故本题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相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矛盾,故A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不符。【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相矛盾14.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A. 直接民主制B. 抽签选举C. 代议制民主D. 轮番而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得出这是指雅典的直接民主,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故排除。15.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然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A. 颁布“解负令”B.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C.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 鼓励发展工商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有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这与梭伦改革中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措施相关,故本题选C。A、B、D与有产阶级参政无直接关系。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16.世界史古代史编写道:“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也留有一个漏洞,以便于这些上层分子掌握实权”,这个“漏洞”是A. 公民大会B. 五百人议事会C. 民众法庭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D【解析】【详解】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对所有雅典公民开放,体现了充分的民主,使贵族政治权力大大削弱,都是民主的表现,不是民主的“漏洞”,故A、B、C项错误;十将军委员会,并不对所有公民开放,因此是民主的“漏洞”,故D项正确。17.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 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故A错误。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是亚非两洲,故B错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没有突出对后世的影响,故C排除。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故D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影响18.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 B. C. D. 【答案】C【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故正确.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其制定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去改善奴隶处境.19.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 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D. 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答案】D【解析】【详解】“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体现了希腊的民主要建立在法律之上,受到一定的约束,故D项正确,ABC三项的内容都没有体现,故排除。2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体现人人平等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D. 重视法律程序【答案】D【解析】公民如果要求法官受理,就必须向法官申明,法官确认后才可受理,这说明罗马法高度重视法律程序,故D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不会是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说明的是成文法,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法官至上,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公民如果要求法官受理,就必须向法官申明,法官确认后才可受理。由此进行判断和排除即可。21.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 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A项,由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由于罗马的对外扩张、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罗马法也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条文不断充实与完善。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主要表现的是:由于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罗马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越来越多,法律家常常被难住了的情况。并未提及其原因是维系帝国统治,实际上B项是解决问题的措施。故B项错误。C项,依据历史知识可知,罗马制定较多法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版图的扩大,社会矛盾的增多,需要用法律来进行治理,“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仅仅是阶级矛盾一项。故C项错误。D项,依据历史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军事独裁的君主制,并未实行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22.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A. 议会B. 法院C. 内阁D. 总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它”的职能是“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就将他们撤职”,即“它”的职能主要是限制政府的劝力和任命的权力,体现了政府和议会的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法院属于司法独立的,故B错误;内阁 和总统属于行政机构,故C和D错误。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特点议会23.1911年,英国通过新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A.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B. 下院成为权力中枢C. 贵族制度已经消失D. 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B项,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后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下院中的多数党实际掌控了政权。随着下院权力的增加,部分贵族转而寻求进入下院,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都反映了下院成为权力中枢,故B项正确。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参选下院议员条件的放宽,没有体现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袭贵族可以放弃头衔而非废除贵族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已放弃贵族头衔的贵族视为平民,不再享有贵族特权,没有体现法律对贵族政治特权的保障,故D项错误。24.“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不能进行贸易,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制定外交政策,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上述材料描述的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A. 1787年的美国B. 1789年的美国C. 1891年的美国D. 1688年的英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的背景。美国建立之初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正如题干所说,“不能进行贸易,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制定外交政策”。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可见,这是1787年宪法制定前美国的基本国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排除BCD项。25.美国的先贤们认为:“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以下各项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B. 国会复议被总统否决的法案,若以2/3的多数通过此法,即为有效C. 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D. 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答案】B【解析】【详解】“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是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落后内容,没有体现权力的制衡,故排除A项;“国会复议被总统否决的法案,若以2/3的多数通过此法,即为有效”体现了国会与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符合题意,故选B项;C、D项分别体现了议员和总统的选举规则,均未体现权力的相互制衡,故排除。26.“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A. 英国B. 德国C. 美国D. 法国【答案】B【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并赋予极大行政权,全部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都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故B项正确,排除ACD.27.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人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人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A. 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B. 保王党人已经完全失败C. 共和派人实际占据了优势D. 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确立了共和制;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局才告稳定;共和党占据了优势在参议院获胜,并不代表其他党派的完全失败。故C项正确;排除ABD。28.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称号的国家是A. 英国B. 美国C. 德国D. 法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法国的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比较艰难曲折。同时法国经历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共和制、帝制等各种政体,与材料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三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这么多政体的尝试,故排除。29.“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A. 选举权方面B. 立法权方面C. 行政权方面D. 司法权方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德意志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突出表现在立法权方面,其实四个选项中的权力核心的权利也就是立法权,谁掌握了立法权谁才真正的掌握了真正的权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30.下表内容分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C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而不是1688年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排除A。法国于1875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B。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原则,而不是“联邦制”原则,排除C。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代雅典政治机构图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材料三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的政治制度。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1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类似)(4)扼要归纳以上三种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东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西方:民主制度。东方: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西方: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工商业发达。(2)相似之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不同:中国: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或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美国:防止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3)东方:秦朝三公九卿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等。西方:英国:君主立宪制。(或颁布权利法案)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4)影响: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东方专制集权与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方面来回答;原因上,可从东方平原广阔,农耕经济发达、西方海湾丰富、商业发达的方面来回答。(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都是体现了分权的特点;本质上,可从二者之间不同的政治制度上来回答。(3)结合所学知识,东方上,可从加强君主专制的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具体表现来回答;西方上,可从护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其它形式的角度上来回答。(4)影响:不同的文明对各自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主要从国家统一、文化传承等角度概括。雅典主要从公民政治发展、希腊文明发展的角度回答。美国主要从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美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概括。认识:可从三种制度所体现出的多样性、多元化的角度概括。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